03.04 怎樣使自閉症兒童和小朋友一起玩?

屈鵬濤


很多孤獨症兒童的家長最為頭痛的,就是自己家的寶寶不會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除了不太會溝通以外,孤獨症兒童常常會採用正常兒童無法接受的方式去交流,比如去打別的小朋友來“示好”。

如果孤獨症兒童能夠在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的環境中成長,那麼對於孤獨症兒童而言,是最好不過了。然而,很多寶寶就是因為不會和小朋友玩,而顯得更加急躁,讓家長也心痛不已。

其實,通過一定的方法,可以讓孤獨症兒童漸漸的熟悉“社交”。但這些,也僅僅是基礎訓練。真正的“社交能力”還是需要寶寶去自己鍛鍊。而沒有這些基礎訓練,孤獨症兒童想要擁有自己的朋友、玩伴,真的很難!

我們可以先從自己的家庭入手,培養孤獨症兒童的“響應”與“合作”。通過與家長的親子游戲,來激發寶寶的“社交”。

1、 寶寶追逐媽媽

讓寶寶來追媽媽。媽媽可以下達類似“快來追媽媽”的指令。當寶寶追上媽媽(媽媽可以適當放慢速度)時,給予強化物。

2、 媽媽追逐寶寶

熟悉了上一個遊戲,可以反過來實施,也就是媽媽追逐寶寶。不過,這就有難度了。因為有的寶寶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不讓媽媽追上”,因而原地不動。

此時,可以讓爸爸參與進來,帶著寶寶一起跑,媽媽來追。前幾次,媽媽只追上爸爸,並且對寶寶說“你贏了!”並且給予強化物。幾輪之後,媽媽可以追上寶寶,然後說:“爸爸贏了”,並給予爸爸強化物。由於寶寶沒有得到強化物,他會思索其中的原因,這原因也就是“輸”。其實,這個遊戲也在培養孤獨症兒童的“勝負認知”。

當寶寶能夠很愉快的和家長一起玩這些遊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讓寶寶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了。遊戲的內容可以是之前的“你追我跑”;或者讓一個小朋友吹泡泡,另一個追逐泡泡;或是讓一個小朋友坐在車子上,另一個小朋友從後面推等等。只要有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那麼孤獨症兒童的“社交能力”就能得到鍛鍊!

需要注意的幾點:

1、 想要做“社交訓練“,孤獨症兒童必須首先具備“叫名字有回應”、“目光注視”等能力。也應該有與遊戲設定相關的能力,例如“輪流”、“遊戲所需要用到的語言”等等。

2、 選擇小朋友玩伴時,應該尋找“有自我堅持,但能夠聽從大人的話”的小朋友。

3、 小朋友玩伴最好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語言能力”、“遊戲能力”。

並且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拘泥於非要玩某一種遊戲。如果孤獨症兒童與他的小朋友玩伴自發去做一些行為,不要急著打斷或者輔助。要知道,想讓孤獨症兒童產生“主動積極的自發行為”,在康復前期,可是非常難得的!



嘉嘉和小熙


首先,要先讓自閉症兒童理解‘’社交‘’是什麼?這點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社交,那麼他也很難跟其他的孩子融入在一塊玩耍。

其次,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認知水平的話,家長可以在家長透過社交故事、或是社交技能繪本來幫助孩子的社交障礙。

父母在家中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給孩子看社交故事書,講述書中的場景

社交故事的使用最好在故事中的場景即將發生前為孩子讀,或者在一個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來講。如果故事是講生氣後如何安靜下來的,如果家長等到孩子已經發脾氣的時候再讓孩子坐下來講,這樣的效果會非常有限。

家長要在預見到孩子經常會出現問題行為的情況即將到來之前來為孩子講這個故事。

一定要注意的是,社交故事需要要反覆地讀反覆地講,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重複。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著重於對圖片的講述,而不是一字一句的照著念。

第二步:角色扮演

在講完故事書之後,家長要邀請其他家人,或者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參與進來,對故事中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實在找不到其他人的參與,也可以利用木偶玩具來進行角色扮演。

第三步:在真實場景中在家長的提示下練習,並進行事後回顧。

在跟孩子講過社交故事並進行角色扮演後,家長便要等待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社交故事中所描述的真實的情況,並及時提醒他們想一想這個社交故事教給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必要的時候,家長還可以專門製造場景來幫助孩子練習。

例如上面展示的社交故事是教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家長可以在孩子頭幾次試著嘗試邀請好友的時候在旁邊及時做提醒和指導,並在事後及時給於反饋,表揚孩子做得對的地方,或者告訴他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四步:在生活中進行泛化

當孩子逐漸掌握這種社交技能之後,家長要適時減少干預,減弱提醒的力度,讓孩子自己去做,並且創造條件讓孩子的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和人群中進行嘗試,幫助孩子實現在日常中的使用相應對話的目標。





自閉症互助圈


進行社交訓練。只有讓孩子學會社交的技能和規則,孩子才可以去和其他的小朋友進行社交。

可以在集體課上讓小朋友們一起上課時學習規則以提高社交能力,但更多的時間,還是需要家長在生活中幫助孩子。

社交訓練可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跟孩子產生接觸,就可以進行社交訓練,包括吃東西、玩玩具、拿東西、購物、洗漱和其他事情。家長都要想方設法和孩子產生聯繫,包括模仿、提要求、跟隨、吸引、挑戰、設置障礙等。



家長不要給孩子把什麼事情都包辦了,儘量讓他們自己做,這也是在訓練他們的自理能力,當他們做不到時,就可以產生自主需求,這就增加了社交的機會。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製造社交的機會,比如把孩子喜歡的小零食或者玩具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產生拿到它的動機,引導孩子可以向別人求助,一定不要孩子目光盯著玩具或零食家長就立刻拿給他,這樣就達不到社交的目的了。

當我們給孩子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社交訓練之後,就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和其他小朋友進行社交,家長可以多創造一些社交的機會,讓孩子可以和小朋友玩耍,最好是一個普通孩子可以帶著他一起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