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看古人如何“公費旅遊”,使朱元璋不惜大義滅親來治理

看古人如何“公費旅遊”,使朱元璋不惜大義滅親來治理

古時的交通條件自然不可與今同論,尋常出一趟門必得數月時間。如果有時間,自然可以慢慢走,可若是要傳遞十萬火急的公文,那可就等不了那麼久了。

為了不耽誤公務,古人設立了郵驛制度。本是為公辦差的機構,後世卻逐漸滋生出“公費旅遊”的腐敗行徑,並且愈演愈烈,直逼得太祖朱元璋不惜以大義滅親的手段來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秦漢郵驛制度

其實,最早從周朝開始,政府就在道旁設立驛站,並配備良馬和專職人員管理。到了秦漢時期,郵驛制度逐漸發展完善。不僅有了遍及全國的信息傳遞網絡,還設置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保障。

到漢朝時已經明文規定,每三十里要設一驛站,驛站必須配置驛馬和傳車供往來的郵驛人員使用。

據實際情況還會有相應的飲食與住宿提供。不難看出,此時的驛站已經具備了“公費旅遊”的條件了。

但由於當時的資源較為缺乏,相關法律的執行也相對嚴格,早期的驛站還並不存在“公費旅遊”的現象。

唐朝的“公費旅遊”

唐朝時期,隨著經濟水平和交通條件的發展,驛站數量大大增加,不僅有中央政府設置的“驛”,地方政府也設置了不少“館”。經濟水平的提高使驛館配置的物質待遇也更加優厚。但驛館會根據不同官員的身份品級提供不同標準的食宿條件。

看古人如何“公費旅遊”,使朱元璋不惜大義滅親來治理

驛館待遇的升級本是政府為因公出差的官員提供更好的待遇,卻逐漸演變為官員們私下享受的一種特權。但那時的官員要想享受驛館的優待,必須憑藉官府發放的有效通行憑證,而這種乘驛憑證只有公差在身的官員才能得到。

如果說唐朝的“公費旅遊”還是一種有限範圍內的“公費旅遊”,那到了元朝則已經演變為一種冠冕堂皇的“公費旅遊”了。

元朝的變本加厲

元朝的驛站稱為“站赤”。雖說元朝官員仍需憑藉乘驛憑證來使用站赤的各項物資,但此乘驛憑證的獲取途徑卻不再僅限於官方授予。

到了後期甚至演變為只要肯花錢周旋,商賈豪富,甚至僧人道士都可以得到此憑證借住站赤,朝廷官吏就更不必說了。元朝的驛站逐漸成為眾人出遊、探親、運輸的中轉站。

有史記載,元代的司徒劉虁從京都到江南探親期間四處遊歷,其間所費皆仰站赤供給。

元朝驛站的濫用,使驛站物資大大浪費,入不敷出,並且給驛站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眾多驛站都難以維繫。

明朝的大力整治

親歷過元末亂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對於驛站的靡費亂象深有所感。於是自洪武元年重置驛站時就對其制定了嚴格的規定:除軍國要事和奉旨辦理軍務的公差人員之外,任何人都不允許擅自使用驛站物資。不僅如此,為了維護此項規定的權威,朱元璋甚至大義滅親,拿駙馬開刀。

看古人如何“公費旅遊”,使朱元璋不惜大義滅親來治理

洪武三十年,駙馬歐陽倫擅自挪用驛站數十輛馬車來走私茶葉。其後家奴周保在河橋驛毆打例行檢查的巡檢司。朱元璋得知後立即下令將周保斬首,並賜死歐陽倫。有了朱元璋的鐵面無私做表率,明初 “驛遞清樂,而裡甲不擾”。

饒是明初如此嚴酷的管理手段,但到了明朝中葉,驛站的管理又見鬆弛。有些地方官為了取悅來往官員,甚至在驛館內建起亭臺樓閣、假山園林,極盡豪奢,對朝廷禁令置若罔聞。驛館每年超額的接待費用也是造成政府巨大財政負擔的一個原因。

由於明末驛站的大量耗費和種種弊端,1628年,朝廷決定精簡驛站。在這次驛站改革中,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而被裁撤。失業而被迫返家的李自成又因欠債背上了人命官司,最終於1629年與侄兒一同投軍。同年,因欠餉問題發動兵變。此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為大明的滅亡拉開了帷幕。

當然,我們不能說大明的覆亡是因為一個驛站或是因為一個李自成,但腐敗一旦滋生便如亞馬遜熱帶雨林中蝴蝶的翅膀,牽一髮而動全身。

參考資料:《明史》、《古代如何治理“公費旅遊”》、《古代的公費旅遊—乘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