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這一次,肖戰要比出演《陳情令》時還要“出圈”。

導火線是一篇名為《下墜》的同人文。《下墜》是博君一肖(王一博和肖戰)CP粉,在輕博客LOFTER平臺發佈的一篇文章,後來在微博上被熱轉關注。

在文中,肖戰是一位在紅燈區從事特殊工作的女裝大佬,由於高中時告白男生失敗產生性別認知障礙,王一博則被設定為未成年人。有CP粉這樣解讀兩人的感情,“相識相遇在淤泥中,但依然保留著對愛的赤誠和渴望在相互救贖”。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截自AO3

但同人作者的藝術創作在肖戰粉絲眼中,則是對偶像形象“汙名化”。粉絲無法接受這一設定,他們通過微博艾特網警、網信辦等監管部門,以電話、郵件等舉報形式,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淨網運動”。舉報不僅針對文章作者和同類CP同人文寫手、同人創作平臺LOFTER和AO3,甚至B站耽美、同性等相關內容也被無辜殃及。

部分肖戰粉絲的行為被多個圈子口誅筆伐,涉及圈層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原耽圈、畫手圈、二次元圈、歐美圈、日韓圈、內娛圈。由於爆發時間在2月27日,被網友稱為“227大團結”“227歷史時刻”。

這件看似圈內的飯圈混戰,跨越物理空間,已經“走出國門”。肖戰工作室在3月1日晚發佈道歉聲明以平息混戰,肖戰全球后援會也兩度發文,但鬥爭遠沒有結束的跡象。

粉絲與RPS同人的矛盾

同人,是創作者的愛和心血。

王瓜瓜(化名)從事影視策劃工作,也是一位同人寫手,她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可能由於工作上經常會面對審查問題,有點麻木了,但很多我認識的太太們(寫手)因為這件事情緒都比較激烈,還有被氣哭的。”

很多人對“同人”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的“耽美小說”上。雖然同性之愛在同人創作中尤為常見,但同人作品的涉獵範圍遠超於此。

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doujin),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指建立在已有文本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即由動畫、漫畫、遊戲、小說(四者合稱為ACGN)、影視等作品,甚至現實裡已知的人物、設定衍生出來的創作品,如同人文、同人圖、同人視頻、同人遊戲等。

博君一肖的同人內容,屬於同人作者現實人物創作衍生出來的創作品。

《陳情令》改編自原創耽美小說《魔道祖師》,其中的主要CP是藍忘機和魏無羨。在《陳情令》中,這兩個角色分別由王一博和肖戰出演,當觀眾把原著的“CP感”延伸至戲外,“博君一肖”CP便應運而生。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魏無羨與藍忘機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陳情令官微

這時的CP已經從作品角色,走進RPS的範疇。RPS是Real Person Slash的縮寫,指真人同人,即現實中真實人的同人衍生。

在國內,同樣因影視劇作品誕生的熱門RPS還包括《鎮魂》中的“朱白”CP(朱一龍x白宇)、《上癮》中的“魚粥”CP(黃景瑜x許魏洲)、《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北奧夫婦”(鄧倫x楊紫)等。

由於RPS涉及真人,當在文中出現真人名字或是畫中出現真人形象時,對於創作中出現的“性描寫”“賣淫”“未成年犯罪”“死亡”等敏感題材或元素,往往會被一些粉絲認為是醜化真人形象的做法。

這場始於唯粉和CP粉的戰爭,首先在2月26日下午18時05分打響。肖戰唯粉@來碗甜粥嗎 精準狙擊了博君一肖同人文《下墜》及其作者,其觀點包括:


1、作者侮辱貶損明星,給明星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2、微博是大眾向軟件,有大量未成年用戶,不適合同人傳播;

3、文章涉及未成年色情作品要接受倫理審查;

4、外鏈網站(AO3)是小眾文化,不該在大眾平臺引流。

另一位粉絲@巴南區小兔贊比,則被認為是擴大“舉報事件”的始作俑者,不僅指出同人愛好者“亞文化圈要有小眾的自覺”,也嚴肅提出文學自由不能建立在對別人形象的侮辱上。接下來,她有組織有紀律地引導了粉絲的舉報行動,總結舉報方式,起草舉報信,進行話術指導。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26日下午,被攻擊的CP粉開始反擊。

CP粉的核武器是“創作自由”。同人所有的人物情節設定都屬於文學創作,“傳播淫穢色情”“荼毒未成年人”等“罪狀”更是莫須有。然而面對唯粉的“文學作品犯罪有罪論”,雙方相當於雞同鴨講。

類似粉絲舉報的案例也曾發生過,但都沒有達到這一次的規模,也未主動觸及網信辦等國家監管部門。

如果說圈子間對撕,相當於和隔壁班同學吵架或是打群架,舉報就相當於“告老師”。利用公權力向另一方施壓的行為,從孩童時期就被視作愚蠢和怯懦的手段。

局勢逐漸走向失控。

烏合之眾的衝動與反噬

粉絲按下“舉報鍵”讓作品消失,觸動了同人圈和創作者們自由創作的底線。

不僅是博君一肖的寫手受到影響,LOFTER其他寫手內容、B站同性內容被封,AO3官網被牆......創作者的秘密花園接二連三地淪陷。

廣義上來說,只要有圈子就會有同人。在事情被鬧大之後,各路CP粉同仇敵愾,動漫、電競、音樂劇、日韓、歐美等圈子都紛紛表態聲援。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有一個小插曲是,當肖戰粉絲企圖用辯解“歐美圈很純潔”的時候,歐美圈連忙搖頭,半開玩笑說,“我們的黃暴尺度大得超乎你的想象”。很多歐美圈選手因為好奇而看了被群起而攻的《下墜》後,不禁皺眉,“就這?”

漫威宇宙、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都屬於歐美圈盛產CP的作品。Recognize(化名)是博君一肖的粉絲,她關注同人有15年了,也有自己的同人創作。在此之前,《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等好萊塢電影是她之前關注最多的同人內容。

歐美圈的包容度高,一是天高皇帝遠,外國人對無所謂中國人怎麼寫;二是很多大熱的歐美電影演員,並不忌諱在媒體公開聊這些。”Recognize對刺蝟公社說。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儘管包容度高,粉絲接受程度在哪個圈子都是有高有低,在歐美圈也不乏產生不理智的行為 。《美隊3》上映時,鐵人粉(鋼鐵俠)、盾冬黨(美隊x冬兵)和盾鐵黨(美隊x鋼鐵俠),曾在漫威圈展開一場腥風血雨的廝殺,角色、演員、文手、畫手、導演、編劇無一倖免。

“當個人一旦形成群體,就會出現智力下降、易於衝動和信心倍增的心理特徵。”這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提出的理論。

當人們有了相同的心理訴求,就可能形成群體。他們不是被嚴格組織起來的人群,也未必是同一時間彙集在同一處地點的人。粉絲群體是一個相當典型的代表,儘管他們可能互不相認,但卻出於對同個人物或事物的喜愛聚集在一起。

在“舉報事件”中,基於“烏合之眾”理論,肖戰粉絲的群體心理有三個特點。

第一,智力下降。作為“大粉”,@巴南區小兔贊比是這場戰役的短期領袖,打著“維護哥哥名譽”的旗號,她的純潔性迎合了一大批粉絲的需求。“領袖”獲得支持,追隨者指哪打哪。在這種情況下,群體只樂於接受簡單明瞭的信號和主張,不關心證據和論述,也不動腦分析判斷。

第二,自信心爆棚。以粉絲的身份去做事,一方面人多力量大,個體力量實現不了的目標,集中群體更容易實現;另一方面,當個體處在群體時,“法不責眾”的心態減弱或者消除了對被懲罰的恐懼,每個人都敢想敢幹,謾罵、舉報、對寫手人肉搜索都不在話下。

第三,情緒化、敏感化,急於採取行動。群體的產生和發展是靠情緒傳染實現的,越激烈的情緒越可能成為主導力量,而在這種情緒推助下,群體容易“一點就著”,傾向於儘快採取實際行動,而烏合之眾的行為,很快也在被肖戰粉絲激怒的群體中上演。

“粉絲行為是否應該偶像買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在這場戰役過後,不少在此前搖擺不定的受害者和路人,不再關心肖戰本人在事件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果斷地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App應用商店上,肖戰粉絲給LOFTER、豆瓣、貓耳FM等App打一星,刷差評;在“舉報事件”中被針對CP粉和被誤傷的App忠實用戶,也以一星“答謝”。肖戰參演的《陳情令》《誅仙》《慶餘年》等影視作品的評分持續走低,以至於《慶餘年》的劇粉被迫發聲“放過《慶餘年》”,男主張若昀還親自去豆瓣打5星救場。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不僅如此,本著娛樂圈靠“資本說話”的原則,群體內出現領袖,網羅肖戰的商業代言,總結梳理了“抵制肖戰指南”,許多品牌方的微博評論區都被“抵制肖戰”攻陷,電商平臺接連收到退貨退款申請。

2月29日11點,蒙牛真果粒在微博發佈“聽說都在等零點”。然而,評論區成為肖戰粉絲“期待新口味”和熱心網友“抵制代言”的battle現場,原本要在零點發布的消息最終未能官宣。目前蒙牛京東自營店和淘寶蒙牛旗艦店現已搜索不到“肖戰”的關聯商品。

但3月2日下午,有微博用戶發現,一位京東客服回覆稱,肖戰依然是真果粒的代言。抵制真果粒的聲音再一次響起。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同人創作的邊界在哪裡?

與此同時,保持憤怒與理性的同人愛好者,決定繼續用筆表明自己的態度。

LOFTER、微博和貼吧是當下國內同人愛好者的主戰場,歐美影視圈還有屬於自己的論壇隨緣居。而AO3,由OTW(OTW再創作組織)運營,是一個國際化的非營利網站。

AO3不僅是許多人眼中的“停車場”,它還是目前最大的同人小說數據庫之一。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截自新浪微博


據澎湃新聞報道,截至2019年,AO3作品數量已經超過450萬,創作者來自世界各國,使用不同的語言,且創作者絕大多數為女性。內容生產模式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UGC。

它創立的一個重要意義是,非盈利性的創作不該被版權或金錢限制,也不該存在太多題材或情節的禁區。

2019年,AO3獲得了雨果獎“最佳相關工作”類目,這更加意味著,同人是值得被大眾肯定的。據中國數字科技館官網報道,領獎時領獎者表示,Archive of Our Own致力於鼓勵所有粉絲創作與傳播同人小說、影像、插圖等任何形式的作品,同時也感謝了協助運營的所有志願者以及捐款人。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2019雨果獎最佳相關工作獎頒獎現場

同人作品在向大平臺引流的過程,關於真人同人和未成年性描寫的爭議不斷。2月29日,OTWComms在官方微博及時發聲稱,同人創作的邊界在哪裡,是一個困擾著所有人的問題,並詳細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比較有爭議的內容可以在AO3上發表。

在AO3,預警標籤中涵蓋了4個警告:Underage(未成年性描寫)、Rape/Non-Con(強暴/非自願)、Major Character Death(主要角色死亡)以及Graphic Depictions of Violence(激烈暴力描寫)。

官方明確說明,作者有責任打標籤預警,打了標籤就意味著“讀者後果自負”;而針對“敏感信息、不適合未成年的內容在大眾平臺傳播” 的指責,其問題根本在於讀者,而非作者。


誰是“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中的受害者?


關於真人同人,AO3的服務條款做出闡述稱,“真人同人的創作行為本身不構成人身騷擾,但是,禁止任何作品內容宣傳、慫恿針對真人的實質性傷害。”

這種論述在同人圈有歷史痕跡。

據王瓜瓜回憶,在2007年左右,日韓文化在國內興起,同人創作還以百度貼吧為主,也沒有“一樓為度娘”的傳統。“那時候寫同人沒有那麼多禁忌,賣身、吸毒、亂砍亂殺.....好像也沒有預警的說法,最多開頭有一個‘甜’或‘虐’。”

後來,讀者因為“踩雷”會毫不客氣地評論私信創作者。為了減少爭端,預警變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但同時也讓部分讀者得寸進尺。到現在,讀者有時會因為人物角色OOC(Out of character,不符合個性)等非客觀原因,罵文章、罵作者。

“我覺得那些每天說‘哥哥好帥’的粉絲和我們的出發點和感情可能是一樣的,都有很強的傾訴欲或者表達慾望,但他們的文學水平,不允許他們對錶達進行太多美化。對同人創作者的限制,最後可能會導致喊‘啊我死了’的人越來越多。”

王瓜瓜分析說。

從2月29日AO3被牆開始,許多寫手和畫手在微博上開放“點梗”。“評論留言,隨機抽一個姐妹點梗,誰家都行”,“作品不限,cp不限,萬一抽中我沒看過的我就順便去補個番,不過要等我補完再交稿哦”。

很多圈內話術正在這次事件中浮出水面,有人一臉懵圈,有人會心一笑。這些創作者的粉絲量從幾百到上萬不等,有些已經在圈子裡停更了一年半載,忽然間重出江湖。

一位微博用戶道出了她參與“點梗”動筆的理由:“一家粉絲毀了多少創作者的心血,氣死了氣死了氣死了。”


這一次,被逼退到角落的同人愛好者決定不退了。借用音樂劇《吉屋出租》的一段歌詞:


敬沒有絕對正確的真理

敬有絕對自由的選擇

敬不隨波逐流的自我

敬情感信仰和騷動

敬一切禁忌

敬佛陀,敬同性戀,敬任何性戀

敬智人,敬布蘭詩歌

敬冷漠,敬信息論

敬攪拌冰茶的聲音


藝術創作不該有枷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