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都說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怎麼做才會更有年味呢?

多肉植物花園


提問很好,值得回答。簡答:第一,七十歲之上的老年人,他們在艱苦奮鬥的歲月裡,在舊的時代和環境裡過慣了勤儉持家的生活,對走進小康生活還在適應中,城市化的文明衛生習慣和四面八方而來的百姓們關係還陌生,所以過去的那種親情鄉情疏散了疏遠了;

第二,三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農村鄉鎮百姓們正在奔波,創業,奮鬥,搬遷,家業事業還在忙碌中,都沒有穩定下來,沒有真正的“安居樂業”,新的親情鄉情市情正在初建。到十年三十年後,這一個時代的人“安居樂業”了,親情相互熟悉,日益濃厚了,漸漸地恢復了逢年過節熱熱鬧鬧的氣氛。

第三,幼兒到二十歲的學子們,居住新城鎮新農村,正在適應新生活,每天接觸新面孔交往新朋友熟悉新鄰居,到他們走出社會時,已經是順其自然的人情世故了。到那時候,逢年過節更是一派新的熱鬧氣氛。……可想而知啊,是吧?!











團圓83


我們農村年味依然存在,不減當年哪?元旦前後殺豬,做殺豬菜一樣不少,大家見面都會說:你家🐷殺了嗎?

可惜工人今年法定假日就一天,我兒子沒有回家,工作忙,這個週日回家還是請假,一年肉也吃完了,回家吃的拿點,我們是笨🐷,好吃著哩。

過了十五以後,可是收拾家,買年貨各種的,頭婁買衣服,往後人家都不上獲了,害怕存獲,小年以後做好吃的,一點不冷清,年味十足,全家人在一起,吃吃喝喝,其樂融融的過春節。

今天上午熬豬皮凍,下午炸肉丸子,🐠,明天燉酸菜燴菜隔豬血,煮大肉,我大伯子二人在家裡伺候老媽,我們這個大家庭一起吃團圓飯,好了?沒有功夫寫文章了,收拾做好吃的啦!


萬順如意


我覺得年味這東西都是看自己的感覺吧!小時候,什麼都還缺乏,年味,就是父母回家了,有吃不完的零食,還有紅包領,還可以走親戚,跟其他小孩子一塊玩耍。最開心的就是有煙花炮足玩了,三兄弟一塊,拿著幾塊錢的那些煙花,排排站。現在也許是長大了,沒有那種感覺,買再貴再漂亮的煙花,早就沒有當時那種心境了。


木瓜小廚房


當然是熱熱鬧鬧的才有年味兒,大家都真心投入到這裡,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和家人團聚,和親戚朋友多走動,走出封閉自己的小環境,才能讓年味變得更濃


晴空驟雨


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淡了,這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的。原因很簡單,以前過年為什麼年味感覺很濃呢?一是過去物質生活很貧乏,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大人小孩才能吃到一些美食。二是過去文化娛樂活動也少,只有到過年時,人們才能停下來參加一些活動。三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春節時,現在過年時,很多人還要繼續上班,沒有時間感受年的味道,所以現在的人感覺年味越來越淡是對的。四是為了防止汙染,也不允許放鞭炮了。所以,年味淡就不足為奇了。

如何提高年味呢?從物質層面很難了,因為人們平時吃的已很好了,應該從傳統文化方面努力,比如貼對聯、拜年,此外,政府和社區應該多搞一些群眾性的活動,比如踩高蹺、舞龍舞獅表演,還可以搞一些群眾喜歡的體育比賽,文化藝術等活動,通過活動,讓更多的人歡聚在一起,增加年的味道。











泰安碧玉


年味確實變淡了,這是不可逆的。年味之所以變淡,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我們的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口流動越來越快,親戚朋友很少在家鄉附近工作,都選擇去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謀生。當今社會,已經從過去的以血緣關係為人情紐帶的社會,變為了以工作關係、居住地區關係為人情紐帶的社會了。所以,每逢春節,我們都感覺親情不如以前,反倒回了學校,回了公司更加快樂。

原因二,現在大中小城市都普遍禁鞭了,鞭炮對空氣的汙染太過嚴重,人們生活富裕之後,競相燃放高級煙花,反倒對環境造成了破壞,禁鞭之舉確實是無可奈何了。沒有了鞭炮的喧囂,年味自然就淡了。

原因三,在於你自己心態的變化,小時候無憂無慮,每到過年只會有收到手疼的紅包。長大以後,收到的卻是說不清的問候“成績怎麼樣了?”“工資多少?“找了男朋友嗎?”。這些問候無形之中對年輕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害怕過年。

原因四,人都是會戀舊的,何況是童年時那些快樂的時光,如今我們面臨著房貸、車貸、養老、醫療等各種生活的壓力,自然會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光。


牛小guo


既然過年圖的是一個熱鬧。那就買點自己喜歡的煙花爆竹,或者給老婆孩子做些可口的飯菜。如果能和老婆孩子喝上兩口,那就更好了。


獅子貓她爹


親們,不需要問別人怎樣過年才有年味?現在的年不妨過回給自己,過回給家人!

有沒有這種感覺?現在的年被商業操控了?就像我們的食品被商家操控了一樣,你想吃什麼?不由你決定了,需要看商家提供了些什麼?!



看看今天的年:

有多少人在下載軟件去瓜分紅包?

有多少人看春晚是被髮紅包的那一刻所吸引?

有多少人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問“你吃了嗎?”,而是問“你有敬業福嗎?”“能給個發/家嗎?”

群裡一發紅包能激起多少潛水的人?

~——

時間都去哪兒了?

年味都去哪兒了?

人都去哪兒了?



細思以上問題,就會多少明白:年味並沒有消失,而是轉移了!它被商家玩的熱火著呢!

年味淡了,那只是我們除了被動點點手指頭,去搶點紅包外,根本就是喪失了主動參與感和自我控制感!



回到我開篇提到的,不必要去追尋大眾的年了,大環境不是我們所掌控的。不妨多問問自己,想要過個怎樣的年?想要怎樣的年味?

根據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自己的年,過出自己的年味豈不美哉快哉?!

當我們每個小家庭都建立起一個小的生態圈後,最終會慢慢融合成一個大的生態圈,一個嶄新的大年味也就生長起來了!



所以如果感覺年味變了?不妨今年我們就開始過一個自己的小眾年,你說呢?


三農親子


很簡單的,生活富足、財務自由、充足閒暇、、生活無壓和家庭幸福;我們的年味就回來了!想想、不用為還房貸或者買房而發愁,不用為買車票和怎麼回去而憂慮、不用為年底了還得趕工而鬱悶、不用為催婚或者催嫁而傷神;有個適合自己的輕鬆體面的工作或者做著順風順水的生意,有個愛你的老公或者老婆,有對聰明的兒女!平時、我們都努力的在外面工作,享受著對社會有用付出的充實感和收穫著獲得肯定報酬的喜悅感…一年到頭了帶著家人、孩子,或自駕或飛機或高鐵或火車回到闊別一年半載的生養你的地方,孝敬雙親、走親訪友、發小敘舊、同學小酌、全家聚餐,應該多麼的愜意和感動……

年、還是那個年,一年一度讓人嚮往。只是、我們已經不是我們,而成了生活的奴隸!!


可燃冰2018


什麼是年味?可能現在連個確切的定義都沒有。因為每個人的體會不同,小孩子有小孩子心中關於年的味道,中年人有中年人的體會,老者有老年人的想法。總之莫衷一是,難以統一。到底哪些是年味呢?

對於小孩子,過年的味道就是可以不用上學,可以不用忙作業可以放心的去玩,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有從長輩那裡來的紅包,買自己想要喜歡的東西,可以放鞭炮,可以多吃點糖果,可以和小夥伴瘋玩。

對青年學子人來講,年是在外求學短暫的回家,與父母團聚,與兒時的夥伴見面,敞開心扉,聊聊一年的故事,彼此傾訴,毫無阻隔,毫無保留,因為這份青春期的友誼是那麼的純真,那麼的美好,更加平添了過年相聚的氣氛。

對於中年人,年是一個相對放鬆的機會,體會到的年味是生活不用快節奏了,可以偷個懶,因為不用過早準備孩子上學的早餐了,可以多陪陪家裡的老人。可以帶孩子外出旅遊,可以夫妻可以享受二人同時準備晚餐的時刻。

老年人也終於盼到了在外工作的兒子一家,看到想念的久違的孫輩,又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親自下廚,給孩子們做點好吃的,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看電視節目,久違的年味又回來了。

為什麼有人抱怨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呢?因為,時代在變,生活節奏在加快,同時年齡也越來越大,與美好的童年越來越遠,再也找不回那個童真時光了,於是就感覺年味變了、淡了。但是,年味一個根本的東西沒變,那就是與家人團聚,享受“家”的溫馨!與家人在一起,年味就一直都在,濃濃的,永不減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