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都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怎么做才会更有年味呢?

多肉植物花园


提问很好,值得回答。简答:第一,七十岁之上的老年人,他们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在旧的时代和环境里过惯了勤俭持家的生活,对走进小康生活还在适应中,城市化的文明卫生习惯和四面八方而来的百姓们关系还陌生,所以过去的那种亲情乡情疏散了疏远了;

第二,三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农村乡镇百姓们正在奔波,创业,奋斗,搬迁,家业事业还在忙碌中,都没有稳定下来,没有真正的“安居乐业”,新的亲情乡情市情正在初建。到十年三十年后,这一个时代的人“安居乐业”了,亲情相互熟悉,日益浓厚了,渐渐地恢复了逢年过节热热闹闹的气氛。

第三,幼儿到二十岁的学子们,居住新城镇新农村,正在适应新生活,每天接触新面孔交往新朋友熟悉新邻居,到他们走出社会时,已经是顺其自然的人情世故了。到那时候,逢年过节更是一派新的热闹气氛。……可想而知啊,是吧?!











团圆83


我们农村年味依然存在,不减当年哪?元旦前后杀猪,做杀猪菜一样不少,大家见面都会说:你家🐷杀了吗?

可惜工人今年法定假日就一天,我儿子没有回家,工作忙,这个周日回家还是请假,一年肉也吃完了,回家吃的拿点,我们是笨🐷,好吃着哩。

过了十五以后,可是收拾家,买年货各种的,头娄买衣服,往后人家都不上获了,害怕存获,小年以后做好吃的,一点不冷清,年味十足,全家人在一起,吃吃喝喝,其乐融融的过春节。

今天上午熬猪皮冻,下午炸肉丸子,🐠,明天炖酸菜烩菜隔猪血,煮大肉,我大伯子二人在家里伺候老妈,我们这个大家庭一起吃团圆饭,好了?没有功夫写文章了,收拾做好吃的啦!


万顺如意


我觉得年味这东西都是看自己的感觉吧!小时候,什么都还缺乏,年味,就是父母回家了,有吃不完的零食,还有红包领,还可以走亲戚,跟其他小孩子一块玩耍。最开心的就是有烟花炮足玩了,三兄弟一块,拿着几块钱的那些烟花,排排站。现在也许是长大了,没有那种感觉,买再贵再漂亮的烟花,早就没有当时那种心境了。


木瓜小厨房


当然是热热闹闹的才有年味儿,大家都真心投入到这里,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和家人团聚,和亲戚朋友多走动,走出封闭自己的小环境,才能让年味变得更浓


晴空骤雨


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了,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很简单,以前过年为什么年味感觉很浓呢?一是过去物质生活很贫乏,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大人小孩才能吃到一些美食。二是过去文化娱乐活动也少,只有到过年时,人们才能停下来参加一些活动。三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春节时,现在过年时,很多人还要继续上班,没有时间感受年的味道,所以现在的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是对的。四是为了防止污染,也不允许放鞭炮了。所以,年味淡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提高年味呢?从物质层面很难了,因为人们平时吃的已很好了,应该从传统文化方面努力,比如贴对联、拜年,此外,政府和社区应该多搞一些群众性的活动,比如踩高跷、舞龙舞狮表演,还可以搞一些群众喜欢的体育比赛,文化艺术等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欢聚在一起,增加年的味道。











泰安碧玉


年味确实变淡了,这是不可逆的。年味之所以变淡,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我们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口流动越来越快,亲戚朋友很少在家乡附近工作,都选择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谋生。当今社会,已经从过去的以血缘关系为人情纽带的社会,变为了以工作关系、居住地区关系为人情纽带的社会了。所以,每逢春节,我们都感觉亲情不如以前,反倒回了学校,回了公司更加快乐。

原因二,现在大中小城市都普遍禁鞭了,鞭炮对空气的污染太过严重,人们生活富裕之后,竞相燃放高级烟花,反倒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禁鞭之举确实是无可奈何了。没有了鞭炮的喧嚣,年味自然就淡了。

原因三,在于你自己心态的变化,小时候无忧无虑,每到过年只会有收到手疼的红包。长大以后,收到的却是说不清的问候“成绩怎么样了?”“工资多少?“找了男朋友吗?”。这些问候无形之中对年轻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害怕过年。

原因四,人都是会恋旧的,何况是童年时那些快乐的时光,如今我们面临着房贷、车贷、养老、医疗等各种生活的压力,自然会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


牛小guo


既然过年图的是一个热闹。那就买点自己喜欢的烟花爆竹,或者给老婆孩子做些可口的饭菜。如果能和老婆孩子喝上两口,那就更好了。


狮子猫她爹


亲们,不需要问别人怎样过年才有年味?现在的年不妨过回给自己,过回给家人!

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年被商业操控了?就像我们的食品被商家操控了一样,你想吃什么?不由你决定了,需要看商家提供了些什么?!



看看今天的年:

有多少人在下载软件去瓜分红包?

有多少人看春晚是被发红包的那一刻所吸引?

有多少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你有敬业福吗?”“能给个发/家吗?”

群里一发红包能激起多少潜水的人?

~——

时间都去哪儿了?

年味都去哪儿了?

人都去哪儿了?



细思以上问题,就会多少明白:年味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了!它被商家玩的热火着呢!

年味淡了,那只是我们除了被动点点手指头,去抢点红包外,根本就是丧失了主动参与感和自我控制感!



回到我开篇提到的,不必要去追寻大众的年了,大环境不是我们所掌控的。不妨多问问自己,想要过个怎样的年?想要怎样的年味?

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自己的年,过出自己的年味岂不美哉快哉?!

当我们每个小家庭都建立起一个小的生态圈后,最终会慢慢融合成一个大的生态圈,一个崭新的大年味也就生长起来了!



所以如果感觉年味变了?不妨今年我们就开始过一个自己的小众年,你说呢?


三农亲子


很简单的,生活富足、财务自由、充足闲暇、、生活无压和家庭幸福;我们的年味就回来了!想想、不用为还房贷或者买房而发愁,不用为买车票和怎么回去而忧虑、不用为年底了还得赶工而郁闷、不用为催婚或者催嫁而伤神;有个适合自己的轻松体面的工作或者做着顺风顺水的生意,有个爱你的老公或者老婆,有对聪明的儿女!平时、我们都努力的在外面工作,享受着对社会有用付出的充实感和收获着获得肯定报酬的喜悦感…一年到头了带着家人、孩子,或自驾或飞机或高铁或火车回到阔别一年半载的生养你的地方,孝敬双亲、走亲访友、发小叙旧、同学小酌、全家聚餐,应该多么的惬意和感动……

年、还是那个年,一年一度让人向往。只是、我们已经不是我们,而成了生活的奴隶!!


可燃冰2018


什么是年味?可能现在连个确切的定义都没有。因为每个人的体会不同,小孩子有小孩子心中关于年的味道,中年人有中年人的体会,老者有老年人的想法。总之莫衷一是,难以统一。到底哪些是年味呢?

对于小孩子,过年的味道就是可以不用上学,可以不用忙作业可以放心的去玩,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有从长辈那里来的红包,买自己想要喜欢的东西,可以放鞭炮,可以多吃点糖果,可以和小伙伴疯玩。

对青年学子人来讲,年是在外求学短暂的回家,与父母团聚,与儿时的伙伴见面,敞开心扉,聊聊一年的故事,彼此倾诉,毫无阻隔,毫无保留,因为这份青春期的友谊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美好,更加平添了过年相聚的气氛。

对于中年人,年是一个相对放松的机会,体会到的年味是生活不用快节奏了,可以偷个懒,因为不用过早准备孩子上学的早餐了,可以多陪陪家里的老人。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可以夫妻可以享受二人同时准备晚餐的时刻。

老年人也终于盼到了在外工作的儿子一家,看到想念的久违的孙辈,又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亲自下厨,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看电视节目,久违的年味又回来了。

为什么有人抱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呢?因为,时代在变,生活节奏在加快,同时年龄也越来越大,与美好的童年越来越远,再也找不回那个童真时光了,于是就感觉年味变了、淡了。但是,年味一个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与家人团聚,享受“家”的温馨!与家人在一起,年味就一直都在,浓浓的,永不减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