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子仪,岳飞,于谦同样的力挽狂澜,为什么郭子仪可以富贵余生?

侃古说今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郭子仪、岳飞和于谦都曾身处于乱世,挽大厦于将倾。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品行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岳飞

时代:苟且偷安的南宋。北宋亡国后,以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政权在金军追击下一路漂泊。面对强大的金军铁骑,高宗早已吓破了胆,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再加上主和派秦桧等大臣的唆使,南宋高宗以对金求和为主要方针。岳飞等主站派的存在也是为了平息民怨,增加谈判求和的砝码。

品行:岳飞忠贞为国,性情刚直,不畏权贵。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战功赫赫,受到高宗的肯定。但是他坚持北伐,迎回二圣的想法与高宗的决策冲突,并为高宗所不满。有宋一朝,重文抑武,岳飞胜仗打的越多,越是引起高宗及朝臣的忌惮。特别是高宗在经历“苗刘之变”风波后对武将的信任度降低,时刻加紧提防。

岳飞坚持北伐的主张也为秦桧等主和派大臣所不容。岳飞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他曾说“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方可天下太平。正是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他也得罪了不少同僚。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陷害冤杀。

于谦

时代:土木堡之变的危局,夺门之变的乱局。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军队精锐尽失。在明朝将要亡国的危急时刻,于谦力排众议坚持北京保卫战,并奏请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在他的领导下大明军民成功击退了蒙古对北京城的入侵,保住了大明的基业。代宗朱祁钰在位时期重用于谦,对他信任有加。

夺门之变改变了于谦的命运。在代宗朱祁钰病重期间,武将石亨、文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于谦是代宗朱祁钰的宠臣,而且是代宗即位的拥立者,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两人关系是水火不容,朱祁镇的复辟就注定了于谦的悲剧下场。

品行:于谦品行刚直,得罪小人。夺门之变后,英宗朱祁镇鉴于于谦再造大明之功有心赦免他的死罪,却遭到了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反对。于谦之前因为秉公办事得罪过石亨、徐有贞,被他们所嫉恨。徐有贞向英宗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则师出无名”,最后英宗以谋反罪名将于谦处死。

郭子仪

时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边关动荡。郭子仪处于安史之乱的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唐中央政府势力减弱,已无力管控地方割据的藩镇,而且边关时常遭受少数民族的侵掠。郭子仪率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 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成了大唐维护其中央权威的主要支柱。特别是在仆固怀恩反叛、李光弼去世后,郭子仪是大唐朝廷少有的能征善战的统帅。各地的反叛,还有吐蕃党项的入侵,使得肃宗、代宗和德宗三代皇帝不得不依靠郭子仪。

品行:郭子仪谦恭忍让,礼遇小人,恃宠不骄。郭子仪虽有再造大唐之功,却也有着功高盖主的风险。为此,他一直谦恭礼让,遵从朝廷号令,还特别注意礼遇奸佞小人。郭子仪抵御吐蕃时,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都担心他举兵造反。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郭子仪一直奉行不得罪小人的宗旨,得以在宦官和权臣之间周旋不倒。

郭子仪还在生活上奢侈放纵,购置良田美宅、姬妾美女,把自己设定成贪财好色之徒,自污以求得皇帝安心。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功臣武将们大都很难善终。郭子仪虽功高却不恃宠而骄,还把自己伪装成为贪图享乐之人,特别是他谦恭礼遇小人,最后才得以安度余生。


时光山人


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老板。

岳飞的老板是宋高宗赵构。本来赵构同学夹着尾巴南渡,建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已经感觉有点丢列祖列宗的脸了,结果岳少保整天说要直捣黄龙,在金国老巢喝酒庆祝庆祝。当然,喝酒没问题,可是岳少保还说要把徽钦二宗接回来。徽钦二宗是谁啊,那可是高宗的老爹和老哥!要是真接回来了,你让高宗怎么办?弄死了这骂名他担不起,要不弄死,他的位置不知道坐得牢不牢?他就只好弄岳飞了。

再说于谦。他的老板本来是明英宗朱祁镇,结果发生土木堡之变,他被也先掳走了。于是,于谦的老板变成了明代宗朱祁钰。于少保指挥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弄的也先没脾气。于是也先把朱祁镇给退货了。可是,朱祁钰已经当老板当上瘾了,就让哥哥朱祁镇当了太上皇。没想到七年之后,当哥哥的趁着弟弟病重,搞了出“夺门之变”,又把老板之位抢回去了。由此可见当年宋高宗不要迎回老爹和老哥是多么明智。明英宗复位,当初拥立明代宗的于谦自然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郭子仪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的老板是唐肃宗。虽然当时唐玄宗还在,但是已无复辟风险。肃宗之后是唐代宗。基本上老板都是自己交接的,老郭比老搭档于谦好,没有参与这些闹心事儿,只是遵照老板的指示跟敌人干就完了。当然也就不至于被老板一棍子撸到底了。


其次在于员工自己。

不管是岳少保还是于少保,两个人都很忠心,忠于国家,忠于朝廷。所以,只要他们觉得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他们就干。

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于谦敢于豁出明英宗的命不要,也要保卫这个国家。岳飞也一样,打到黄龙去,灭了金国,把老皇帝接回来。至于老皇帝接回来之后,小皇帝该怎么办,他一分钟都没想过。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老板得罪惨了而不自知。

因为又忠心又廉洁,他们自己不贪财,也断了别人的财路。所以,他们得罪的人也不少。等到发生事情的时候,为他们讲好话的人基本没有,落井下石的人倒是不少。老板盛怒之下,边上的人又煽风点火,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郭子仪又不一样了。他也忠心,也廉洁,但他懂得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没得罪过老板,既忠于国家,也终于皇帝。而且他极具政治智慧,懂得进退,跟皇帝成了亲家,但谨遵臣子本分,还能太监都给感动了。这样的人,老板实在也找不出什么理由砍了他。


牛皮社


这三位人物,可以说都是救江山社稷于水火,保万民苍生的英雄。他们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抚大厦将倾的栋梁。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三位英雄的结局各有不同,不是他们的忠勇不够,而是情商不同。

岳飞,宋朝赵构时候的统兵大帅,岳帅。一路领着抗金队伍,北上,北上。一生的夙愿就是收复旧山河,朝天阙。岳帅的武功和忠勇是天下无双的,但他忽略了奸诈的臣和阴沉的君。岳帅想在有生之年直捣黄龙,洗刷靖康耻,迎回二帝,试想现在的皇帝赵构该怎样想,迎回二帝之后,他又该何去何从。况且赵构是从来没有得到过父爱和兄爱的人,直到赵构在出使金国谈判的时候,宋徽宗才正眼看一看自己的这个儿子。没有深厚的家族感情,剩下的只是国家利益了,赵构就是国家利益,他的完好无缺,就是国家利益的完整。当秦桧在他身边煽风点火,正中下怀,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帅不得不退。背上的字是他一生的写照,却被帝王心术残害,痛惜悲哉!

于谦,于少保保护了北京城,更是保护了整个帝国和万万千千的子民,避免了蒙古大军的另一次生灵涂炭。

新立皇帝,只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利益,避免国家的动荡。英宗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帝位,在八年的深宫锁居,已经让他看破了世道,拥护他的臣子,都是忠臣吗?未必。只不过想作为另一个君主登基之后第一辅助的功臣。既然这些人都没有错,当然要有人来承担错误,于谦没有后来的“夺门之变”的拥护之功,只能是所有错误的终端。这是明朝的悲剧,是英宗在找回自己丢失的面子。于少保,魂兮何处可归?

郭子仪就是个智商和情商完美的结合,在所有的宦海生涯,一次次的帮助大唐打退外部侵略,平息内部叛乱,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退回纥,吐蕃,平“安史之乱”。每次领兵打仗回来,就会主动的交兵权,然后回家睡觉,让帝王不会对他怀疑,为了减少怀疑更是打开郭府大门,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出入。

还有另一件事情更是表现出了郭子仪高超的说话艺术,更是情商高的表现。

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当红太监,一直以来都是跟郭子仪敌对,看着郭子仪的官运亨通,听信下面的人的搜主意,直接把郭子仪的祖坟挖了。郭子仪在外领兵归来,朝堂上下惶恐不安。而郭子仪却说:我在外打仗,也难以避免士兵不破坏别人的坟墓,而我的祖坟被挖这是报应,怨不得别人。一场即将开始的斗争,完全的消逝。不得不赞叹郭子仪的高情商。鱼朝恩更是心存感激之情,为了友好和尊重,约郭子仪同游章敬寺,而宰相元载担心他们交往过密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三部谣言说是鸿门宴,郭子仪不以为意,知道他是皇帝的人,不会随便对自己下黑手。见面之后,鱼朝恩看着几个家童有戒备之心,诧异问原因,郭子仪才把谣言说了出来,鱼朝恩更是被感动涕零,盛赞郭令公的宽宏大量,深厚待人。更是体现了郭子仪的睿智,这是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写照。

我是曹城少年,愿你顺心康健。


曹城少年


1:郭子仪打完仗后马上把兵权交了!也不象有的人三分功绩可以吹成十分,功劳是领导的,苦劳是自己的,所以这样的下属是个领导就喜欢,让他富贵,让他善终也是情理之事。

2:岳飞总与领导顶撞,总觉得手里权力太小,埋怨领导不放权给他,还觉得公司里别人都是蠢货,都是猪队友!这样也算了,这个人在公司是很重要,领导忍忍也就是了!可他不知死活的总是对人说:现任领导的坏话,个人理想目标就是把前两任领导请回来,继续领导大家。如果前领导英明神武,可能公司里还有人与他一起搞,可前领导的水平,全世界都知道!于是公司高层一至决定弄死他,中层没人反对有个别人不太理解,但也被做通了工作,下层人觉得不用加班了!国企从前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3:于谦就是站错队了。虽然保住了公司,可董事长被对方绑架了,于谦说:董事长没有了,大家再选一个就是了!可公司没了大家都的喝西北风。后来绑匪觉得这个董事长也没毛用,就放回来了!公司高层内部调整,前董事长又干上了原来的岗位,于是谦哥悲剧了!公司就是人家董事长的,你分不情重点呀!董事长重要还是员工重要!


淡晨的银光


简单说一句吧,力挽狂澜,佣盖世之功的人,如果再能得到上司和下属的一致赞同那离富贵余生也不远了。如果反之得罪人,无论是上司还是下属,那终究没有好果子吃。用现代话说就是:做人得情商高。

郭子仪对上司的错误采取正确的态度

  •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恐怕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领的权利过大,于是派宦官鱼朝恩作为监军监视其行动。鱼朝恩作为一个宦官根本不懂军事,但又凭借皇权处处对郭子仪等将领的军事 行为加以掣肘,最终导致军事行动失利,郭子仪被撤职。许多将士都对此结果不满。郭子仪却不顾将士反对,瞒过部下,独自溜走回京闲居,没有一点怨言。郭子仪的离开直接导致了叛军得势,史思明攻破河洛地区。这时唐肃宗才认识到郭子仪的重要性并重新予以重用,并在临终之时亲自对郭子仪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并赐给郭子仪御马、银器、杂彩、绢布,价值九万钱。
  • 唐肃宗死后唐代宗继位。由于安史之乱已近尾声,唐代宗并不重视郭子仪的作用,只委任他去给唐肃宗修建陵寝。结果郭子仪并无怨言,在修好陵寝的同时将安史之乱以来的诏书和敕命千余篇全部上缴了。唐代宗看到这些文件后才意识到郭子仪有大功,自诏说:“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疑。”

可见郭子仪真正做到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如果朝廷需要他时,他会马上行动,毫不迟疑。如果皇帝对其有疑心时,他也会立刻辞官回家。


郭子仪对同僚处处表示出尊敬和友好

鱼朝恩作为监军,并不懂军事,但又得到皇帝信任,委任其为监军,正好是郭子仪的同僚。另外,鱼朝恩以前还和郭子仪有过个人矛盾,曾经派人暗地里挖开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这在封建社会可谓奇耻大辱。但郭子仪对此的反应是并不追究。

鱼朝恩曾经邀请郭子仪同游章敬寺。许多人认为这是要暗害郭子仪,并劝郭子仪不要去。但郭子仪坚持赴约,并且只带了八个老仆人。这样坦坦荡荡的行为彻底感动了鱼朝恩,并彻底和郭子仪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对待下属,郭子仪同样考虑周全

唐末宰相卢杞还是个书生时曾拜访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已经退休赋闲在家欣赏歌姬歌舞,听说卢杞来了他立刻摒退歌姬郑重接待。对此郭子仪的解释是: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心胸狭窄,相貌也不好。如果接待他时稍有疏失引起误会,将遗患无穷。果不其然,日后卢杞升任宰相,许多得罪过他的人都难免被报复,只有郭子仪的家人得以保全。


为何郭子仪能富贵终生,而于谦和岳飞不得善终

郭子仪对国家立有大功,但其情商也很高,无论是对上司、同僚还是下属。这样致使所有人对其都报以善意,最终使其富贵终生。


反观于谦,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立有大功,但得到的赏赐不及石亨多。石亨对此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便举荐于谦之子于冕。于谦对此批判道:“不应独荐臣子。”就是说不应该推荐朝中重臣的子女为官。这直接导致了于谦将一个盟友转变为敌人。日后石亨在夺门之变和陷害于谦时不遗余力也正和此事有关。 徐有贞也是,当瓦剌军队入侵北京时,徐有贞主张南渡结果被于谦当廷斥责,面子丢尽。这也为以后徐有贞陷害于谦埋下伏笔。

岳飞情商也很高,善待下属,团结同僚。但其坚持的北伐毕竟间接影响了宋高宗赵构的利益。毕竟迎回徽钦二帝会直接威胁赵构的皇位。于是,赵构指示秦桧陷害岳飞也就顺理成章了。


物质文化史


这个结局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首先,急流勇退,郭子仪,岳飞,于谦都是力挽狂澜之人,都是功勋卓著,殊不知,功勋卓著就是功高震主,飞鸟尽,良弓藏,作为一个有大功劳的人要知道急流勇退。郭子仪,安史之乱结束后,及时把兵权交回皇帝手中,并表示自己只想做富贵闲人,即使皇帝厚加赏赐,也是明白自己的位置,更是愿意装糊涂,来避免皇帝的怀疑,这是保身之道。所以,郭子仪富贵一生而主不疑。而岳飞和于谦,则是一心效忠朝廷,为国为民。而忽略了君王的担忧在哪里,个人权利过重,能不导致皇帝的猜忌,他人的妒忌,而这些正是看不见的明枪暗箭,往往杀人于无形之中。

其次,将遇明主,郭子仪历经四朝,唐肃宗用郭子仪平定战乱,而代宗李豫是励志中兴的贤明皇帝,任用贤臣,重在恢复大唐的鼎盛。而郭子仪深的皇帝信任,更能发挥他的能力。岳飞则不然,高宗皇帝只想偏安一隅,并不想恢复中原,更重要的是不想迎回二圣,自己的皇位都没的做,所以,岳飞与皇帝的志向相左,不会有好的下场是非常正常的。于谦保卫北京城,但在英宗回朝之后,依然作为代宗皇帝的拥立着,怎么可能英宗复辟会有好的结局呢!

再次,不累名利,郭子仪功成之后立即身退,不使皇帝为难,甚至不惜学王翦污自身以求全,有所求之人并有其弱点,是君王驾驭臣子之道。而岳飞志向精忠报国,不为官,不为利,只想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皇帝无法去驾驭他,更何况宋朝重文轻武,焉能不招皇帝怀疑,所以冤死。而于谦只一心为国为民,即使皇帝的话也敢直接顶撞,试想有几位皇帝能一直容忍顶撞自己的大臣,所以,注定难善终。

综上所述,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三人都是功劳于国,但唯有郭子仪富贵一生。


华夏长河五千年


1.郭子仪情商相当高,打完胜仗立马交兵权,申请辞职,不贪恋权利,防止功高盖主;不得罪小人;做出贪图享乐的假象,以此麻痹皇帝。岳飞情商就低了很多,口号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你若成功灭了金,迎回两个皇帝,到时候赵构怎么办?

2.郭子仪当时兵权不大不强,朝廷内部还有李光弼等人,外部还有地方节度使,他翻不起浪。岳飞就不一样,岳家军是自己私募兵,实力强大且忠于岳飞,一旦倒戈,赵构连逃亡海上的时间都没。

于谦情况特殊,他情商也不低,也没功高盖主,只怪明英宗不大度。


木木大神0111


主要是所处的环境不同

郭子仪,主要是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使逃亡在外的皇帝回都重掌政权,在外的逃亡的皇帝始终是唯一位国家认可的君王,此业绩不可谓不高,虽说后遭猜忌几起几落,但他的为官处世之道懂得隐忍和自保,虽遭猜忌和馋佞,都圆滑隐忍的化解了,所以才富贵余生。

岳飞处在靖康之耻之后,北方国土沦丧,前君王被俘,后北伐出名的。此时宋氏已南逃另立朝廷和新君,名义上是北宋的延续。虽说朝廷北伐的口号喊得很响,但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迎回钦、徽二帝,那么现在偏安一隅的高宗赵构该如何自处”的问题。作为新君这是他需要考虑的,也许是未想好对策或是等待时机,未可知。另外岳飞的岳家军名声过高,引来猜忌,另外岳飞的个人性格弱点,多次和高宗置气,称病不见等,也引得不受皇帝待见。三,文官集团中既得利益者,加上亲金派,岳飞一味的“北伐收失地迎二君”目标显得格格不和“时宜”皇帝猜忌,朝廷小人,很难有好下场。

于谦主要是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领导京城保卫战,为避免受瓦剌要挟,并成功说服太后另立新君朱祁钰(此时监国),同时提出迎回明英宗。迎回朱祁镇,作为既得利益者朱祁钰是不会主动积极的,被俘的朱祁镇为另立新君是不能宽恕他的,两头不讨好。后明英宗被放回且政变成功后,长期的隐忍性格和手段可以说狠辣老道了,不可能不翻旧账,加上于谦的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


云水千江水与月


造成这三个人不同的结局是根源于当时不同的形势和皇帝。下面来逐个分析:

1.于谦最大的功绩主要是北京保卫战。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的太师也先俘虏,也先一路杀到北京城下。并以朱祁镇为人质威胁明朝廷就范。于谦力排众议,扶持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这就注定了于谦的结局。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帝位,杀少保于谦。首先,为了给自己重夺帝位以合理性以谋立襄王子为由杀于谦。其次当时北京保卫战于谦拥立代宗,明显是致自己生死于不顾。虽说是为了明朝,但那时是朱祁钰的明朝不是自己的。仇恨怕是早已埋藏在心底。无论于谦是什么性格怕是都难免一死。如果没有夺门之变,于谦可能会有个好的结局。

2.岳飞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金事业,其精神和事迹为后人传颂和作为楷模。岳飞的领导是宋高宗赵构,这是一位在王朝覆灭下,成为皇帝的,山河破碎,赵构继位之初,没兵没人,而且被金兵追杀。前半生可以说在金兵的追捕下,一直在往南逃,有一次逃到了海上,在船上躲避金兵追捕。内部出现了像“苗刘兵变”这样的事。导致赵构成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皇帝。岳飞骄人的战绩和能力,而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无法真正收服。使赵构心生恐惧和忌惮。在经过多次对抗后,金和宋现在是谁和奈何不了谁,并和金篝和后,外部环境相对安全,这时内部安全了赵构才能心安。而岳飞就是这个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赵构能不对付岳飞吗?于是秦桧和“莫须有”应时而出,并不奇怪。

3.郭子仪,这位对唐有着在造之恩的存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首先和郭子仪谨小慎微,谦虚礼让的性格分不开。但最重要的是唐朝还需要他。其一,安史之乱虽被平息,但唐朝国力严重削落,出现了藩镇割据,唐中央无法有效的管理到全国。其二,异族的崛起和入侵。如吐蕃和党项。其中吐蕃曾攻入长安。是郭子仪克复长安,击退吐蕃。其三,安史之乱后,太监逐渐掌握军权,权势滔天,皇帝需要郭子仪这样的人去制衡。所以郭子仪能得善终,势也!





趣侃古今


郭子仪,岳飞,于谦,同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力挽狂澜人物。岳飞和于谦的结局让人不禁唏嘘。深感历朝历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像郭子仪这样能够善终的少之又少。郭子仪之所以能善终,主要还是其武功厥伟,且又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智勇兼备,立不世伟业,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