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叛变或变节,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

编者按:人人都有叛变的可能,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可以提前预警,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先防范?通过本案例中下属高明的反叛技巧的分析,寻找对组织控制的方法。


叛变或变节,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


【资治通鉴原文】初,卢文进来降,契丹以蕃汉都提举使张希崇代之为卢龙节度使,守平州,遣亲将以三百骑监之。希崇本书生,为幽州牙将,没于契丹性和易,契丹将稍亲信之,因与其部曲谋南归。部曲泣曰:“归固寝食所不忘也,然虏众我寡,柰何?”希崇曰:“吾诱其将杀之,兵必溃去。此去虏帐千余里,比其知而征兵,吾属去远矣。”众曰:“善!”乃先为阱,实以石灰,明日,召虏将饮,醉,并从者杀之,投诸阱中。其营在城北,亟发兵攻之,契丹众皆溃去。希崇悉举其所部二万余口来奔,诏以为汝州刺史。

【翻译】当初,卢文进来投降,契丹任命蕃汉都提举使张希崇代替他为卢龙节度使,驻守在平州,并派遣了亲信将领率三百骑兵去监督他。张希崇本来是个书生,任幽州牙将,后来被契丹人俘获。他的性情和气平易,契丹将领们渐渐亲近信任他,他于是和兵士们谋划南归。兵士们哭着说:“回南方去当然是我们连睡觉吃饭都不会忘记的,然而敌众我寡,怎么办呢?”张希崇说:“我引诱他们的将领然后把他们杀掉,士卒们一定会溃散逃离。这里离契丹人的营帐有一千多里,等到他们知道后调集军队来攻打我们,我们已经离开这里很远了。”大家都说:“很好!”于是就先挖了些陷井,又给里面放了石灰。第二天,召集契丹将领来饮酒,等他们喝醉以后,连跟从他们的人都一起杀掉,把他们扔进了陷井中。他们的营寨在城北,迅速派兵去攻打,契丹兵都溃散逃跑。张希崇率领他的全部军队二万余人来投降,后唐明宗下诏任命他为汝州刺史。

【解析】故事开头,当卢文进来投降,契丹任命蕃汉都提举使张希崇代替他为卢龙节度使,为什么要让张希崇替代卢文进做卢龙节度使,因为很简单,契丹信不过卢文进,因为首先卢文进刚来投降,怕人心还没有服,当时这个服不光是卢文进本人,还有他的下属服不服也很重要,如果只是卢文进投降,下属有异心的话,那下属还有可能用刀架着卢文进胁迫他回归也不一定,所以契丹很聪明,用张希崇来替换卢文进,这样原来的人马就不容易作乱了;那有人就要问了,为啥契丹朝廷不派契丹人过来,还是用汉人呢?因为首先契丹人不够多,其次,张希崇被认为是书生,书生在契丹看来是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腹有韬略;再次,契丹朝廷认为用汉人治理汉人比较容易,而实际上如果用汉人来统治汉人,长久后可能会他们结成铁板一块,可能会做出反叛的事情,契丹朝廷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特别派了亲信将领率三百骑兵来监督张希崇,自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张希崇本来是幽州牙将,看起来像书生,这个其实欺骗性很强,从后面的事情来看,他的书生很可能是装出来的,当然我们不否认他可能读了很多书,但是他本质上是可以学以致用的一个武将,或者说他文武双全,当然如果他表现的很刚强的话,契丹朝廷很可能认为他会不听话而不敢用他,所以他把自己伪装成是文弱书生是一种韬晦,是可以掩盖自己的真正目的的一种韬晦,用这个韬晦来赢得了做节度使的机会,我们知道唐朝包括唐朝后期节度使的权力很大,就是尾大不掉的一种存在,对于契丹来说,他只是找了一个文弱书生来做傀儡帮助契丹来统治,而且用自己信得过的精兵强将来监督,就这样张希崇骗过了契丹朝廷的眼睛。这个也告诉我们你要做成一件事情,很可能需要把自己表现的比较弱,这样才能让对手丧失警惕而给自己以机会,同僚也不会嫉妒自己。

等张希崇坐稳了这个节度使的位子后,他又展现了性情和气平易的特点,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喜爱,不管是原来的人马,还是派过来监督的人,都对他喜爱有加,对于契丹朝廷来说,张希崇这样做增加了组织团结,说不定还比较欢迎,如果契丹朝廷真这样想 ,那就错了,因为张希崇周围的契丹人是用来监督他的,如果他们沆瀣一气,那对于契丹朝廷来说,相当于丧失了自己的耳目,从此他们内部在做什么就无法及时得知了。这就是表面,就算在同一个组织内部,应该是对手的两个方面如果关系搞好了,对于领导实际上是一种隐患,碰到这个的情况,必须立即撤换监督人员,以防被监督对象用糖衣炮弹来攻击自己。

而接下来我们看到张希崇想要回归南方的政权,那我们不得不说张希崇当初投降契丹是迫不得已,现在想回归也是很正常,但是怎么策划,这个其实难度很高,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泄露风声让自己身首异处。像这样叛变的事情,首先还要快,其次要保密,因为一旦时间拉长,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容易泄密,因为不仅是参加的人,还有参加的家人,可能还有混杂在自己队伍里面的敌人,也或者有人喝多了不小心泄露,也有可能自己在内部有不小心得罪的人来报复,总之,这样的叛变行为一定是小范围和迅速的,历史上这样谋划泄密而导致于血流成河的事件层出不穷。

我们继续看下去,张希崇把要叛变逃跑的步骤很精细化的提出来了,我们不得不说他是有勇有谋,而且丝毫没有因为和监督他的契丹人关系好就心慈手软,这些谋划一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文弱书生,性情和易其实都是装出来的迷惑契丹朝廷的。接着召集契丹将领来饮酒,等他们喝醉以后,连跟从他们的人都一起杀掉,张希崇是心狠手辣的,为了目的也是不择手段的,丝毫也没有顾忌契丹人对他的不杀之恩。从契丹将领的角度看,和自己对立的人把酒言欢,称兄道弟是一种多么危险的事情,对方就是利用这样欢乐的气氛来麻痹你,杀掉你,这样的温柔一刀,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有预见性的;等杀了这些将领后,同时他怕回归之路被监督他们的士兵所阻止,所以他们先下手把这些契丹士兵全部杀光,免却了后顾之忧,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张希崇表现出非常冷静的头脑,先利用韬晦的烟雾弹,在做出精确的计算,这一切背后都有坚强的价值观做支撑,从而一举叛变成功。

对于契丹朝廷来说,他犯的惟一的错就是没有敏锐察觉到自己派去的监督的人已经被人变相收买,在本案例里面,契丹将领还只是和张希崇关系好,还没到沆瀣一气的程度,就发生这样的不测事情,而我们现实中,往往会警匪一家,蛇鼠一窝,那带来的危害就更大了。像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定期不定期更换节度使,也要经常更换监督者,以免他们蛇鼠一窝而造成自己的耳目闭塞,等到真正发生事情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