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三国演义里死得最冤的十个人


三国演义里死得最冤的十个人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相互之间征战不休,死人无数。无辜百姓在那个时代犹如草芥,性命顷刻之间,说没就没。任你冤屈如海,又上哪里说去?说了又有谁会管呢!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死得最冤的十个人,看看都有谁。

这里所说死得最冤,是指根本没犯什么哪怕是一点过错,就被杀死;还有的人明明是好心,却被误杀;还有的人之所以被杀,只因为是大人物阴谋的一部分,必须得死。

有人会说,那些犯言直谏的忠臣死得最冤。也有道理。明明是出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进了忠言,却被杀了,难道不冤吗?可话又说回来了,做为臣子,既然是犯言直谏,肯定是和统治者的意见相违背,人家就不愿意听这些话,你偏要说,惹得人家火起,不杀你杀谁?所以说,忠臣被杀说冤也不冤。

下面就来排一排死得最冤的十个人,看完了,就知道他们是不是最冤的了。


第十位 袁绍的狱卒

官渡之战中,沮授因谏,得罪袁绍,被袁绍下狱。在曹操要火烧乌巢之夜,沮授夜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知道大事不好,预兆乌巢要遭劫。他急忙让狱卒领他去见袁绍,把事态禀告袁绍,哪知袁绍不但不采纳,还斥责沮授一顿。并迁怒狱卒,怪其放沮授出来,把这个倒霉的狱卒给斩了。

死的这狱卒,当他听沮授说事态严重,怕坏了大事,袁绍责怪他,这才把沮授领到袁绍面前。哪知好心却送了性命。如果他把沮授放跑了,袁绍斩他到也可。唉!袁绍这个混球,也活该失败,只是,冤杀了这个小小的狱卒。

虽然他死的冤枉,但与后面的这些人比起来,还不算冤,故把他排在第十位。

第九位 东吴杀于吉的小卒

"活神仙"于吉招摇过市,惹怒了小霸王孙策,把于吉杀了。于吉死后,阴魂不散,缠着孙策。孙策被鬼缠身,看谁都是于吉。他看见"于吉"走来,一刀飞去,哪知是前日奉命斩首于吉的小卒。

从这点上看,于吉不仗义,冤有头债有主,你既然和孙策有仇,就该冲孙策一人,是索其命也好,是伤其身也罢,凭你的本事,别人也不好说啥。可他不该和一个无辜的小卒过不去,假借孙策之手杀了小卒。小卒砍你脑袋不假,可他也是奉命行事,他要是不杀你,别人也会杀你,另外他如果违抗命令,孙策就会杀他。你既然是神仙,孙策杀你你不会跑啊?不会变化啊?看来于吉与左慈差得太远,难怪孙策一看他就来气,杀他不错。可惜了这个无辜的小卒

第八位 曹操的门吏

曹操要试一下曹丕和曹植的才干,令各出邺城门,却暗中吩咐门吏不放。曹丕先到城门,被门吏所挡,只得回去。曹植一见慌了,请教杨修。杨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挡者,竟斩之可也。"果然,曹植听其言,出城,门吏阻挡,被曹植斩了。

死的这个门吏着实冤枉,听曹操的吧,被曹植杀,不听曹操的吧,把人私自放出城,就会被曹操杀。不管听谁的,都得是死。不过杨修如果不出这个主意,门吏还不会死。也可以说门吏也是死在杨修手里。曹操就为了试一下儿子们的才能,就要了一个无辜小人物的性命。看来在乱世,百姓的性命确实就像蝼蚁一样,说不上啥时候命就没了。好在后来出馊主意的杨修也被曹操杀了,也算为这个门吏报了仇

第七位 曹操的侍者

曹操心疑,怕有人在睡觉时害他。常吩咐左右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他睡着时被子落地,一个近侍慌忙去捡被子。曹操跃起拔剑杀之,然后又假装睡着。醒来装糊涂,痛哭。其实这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的,就为了让众人相信他睡觉时好杀人,以免别人谋害他。

这个侍者见被子落地,要是不捡起来,曹操怪罪下来,弄不好也会被杀。可去捡,正好上了曹操的道,必死无疑。冤死也没地方说理去。

第六位 秦明

司马懿使反间计,派郑文假投降诸葛亮,到时候好里应外合。投降的理由是:司马懿用人不公,秦朗的武艺不如郑文,却让秦朗当先锋官,郑文一气之下,投靠西蜀。

为了证实事件的真实性,司马懿又派秦朗的弟弟秦明假扮秦朗来追杀郑文。诸葛亮为了验证真假,派郑文迎战秦明,结果郑文一合就斩杀了秦明。哪想到,却被诸葛亮识破。识破的理由是:司马懿不轻用人,既然让秦朗作先锋官,武艺肯定很高,郑文斩的这人肯定不是秦朗。惊慌之下,郑文只好招承。

这里就说说死的这个秦明,着实是冤。在司马懿的计谋里,秦明必须得死,这样才好让诸葛亮心安。换句话说,为了骗过诸葛亮,丝毫不在乎秦明的死。在司马老儿的毒计里,秦明的命和一个物件差不了多少。可悲的是,秦明到死还蒙在鼓里,丝毫不知道自己成了人家手中的一个道具。

司马懿的这个计策,如果用在别人身上备不住还能得逞,可和孔明来这套,就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后文里诸葛亮将计就计,大败司马懿,秦朗也在乱军中被杀,郑文也被诸葛亮斩首。可以说,司马老家伙这条计太蠢了。

第五位 来使

来使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是指那些专门去下书的人。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在古代这也是一条约定俗成的公约,大多数时候还能遵守。可也有些人不管这些,还专杀来使。

周瑜杀过,韩遂杀过,刘封杀过,公孙渊也杀过,东吴大夫程秉若不是众人苦劝,也被刘备杀了,等等等等。

可以说,当上使者脑袋就别在裤腰带上了,不知道去了还能不能回来了。可主人让去还不敢不去,抗命不尊也是死罪。

按理说,一个下书人就是负责把书交到对方手里,接书的一方根本没必要和一个无辜的送信人过不去,书的内容是好是歹,和下书人毫没关系,你有气也好愤怒也罢,有本事和对方首领争斗去,拿一个下书人撒气算什么本事。

也怪,杀使者的这些人下场都不好,都是死于非命,也算是报应。

当然,重赏来使的事也有,就看使者造化了,可惜,这样的事太少了。

第四位 蔡瑁张允

蔡张二人一心为曹操训练水军,可却被周瑜的一封书信丢了性命。

按理,蔡张二人卖主求荣死不足惜,可在这件事上,着实是冤枉。明明是为曹操效力,谁知曹操中计,说杀就杀了二人,二人到死也不知犯了何罪。更可气的是,二人刚死,曹操就明白中计。也怪刽子手下手太快了点。

第三位 曹操的粮官 王垕

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殆尽,眼看军心不稳。曹操想出了一个损招。让粮官王垕故意克扣军粮,致使军士嗟怨。曹操见目的达到,就和王垕说,要借他一样东西。丞相要借东西按理说哪敢不借?可这样东西借了没法还,啥?脑袋,谁敢借啊!可由不得王垕了,曹操一声令下,刀斧手就把王垕脑袋给砍下来了,然后曹操把王垕人头示众,说王垕克扣军粮,故而杀之。可怜的王垕,就因为曹操要欺骗军士,就把他的脑袋借走了。

第二位 吕伯奢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和陈宫仓皇出逃。到了成皋,曹操二人投奔到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伯奢见曹操到来,就想隆重招待二人。他让家人杀一口猪,他自己去到邻村打酒。安排的倒是好意,但可惜的是他未事先和曹操说要杀猪,曹操心疑,探听到后院有人说到:"缚而杀之,何如?"也怪这些人,杀猪不就得绑上吗,还用商量啥,结果曹操误以为是要杀他,就和陈宫二人把吕伯奢一家八口全都杀死,半路遇见伯奢打酒回来,把伯奢也杀了。

可怜伯奢一家,本来好心好意要杀猪打酒招待曹操二人,就因为曹操心疑,致使一家丧命。

第一位 刘安妻

刘备途中到村里求食。遇到猎户刘安,刘安请刘备到家,因没有肉招待刘备,竟然把妻子杀了,煮肉给刘备吃。

这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令人惊悚的事件了,用渣男形容刘安是高抬他了,纯粹是狼心狗肺之徒!身为丈夫一家之主,挣不来食物倒也罢了,竟然忍心把同床共枕的妻子杀了,供客人吃。莫说在三国,放眼中国历史也是罕见!他做了这事,竟然还被包装成正面人物,成了仗义之人。刘备得知他吃的是人肉,竟然没吐也是够一说。曹操听说此事,以曹操平时为人,应该是怒斩刘安才对,可也被感动,竟然以金百两赐之。

刘安得金百两,应该又能娶一房妻子了,可问题是,哪家女子敢嫁给他啊!做他媳妇,不定哪天招待客人没肉了,用妻来凑,这谁受得了。另外提及的是,刘安老母还在,不知道他杀妻子时他老母同意否?这一家人,细思极恐,就连笔者也不敢往下写了。

可怜的刘安妻子,堪称是三国里最冤枉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