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您認為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行為舉止應該是怎樣的?

紅姨說


有句老話叫“老要張狂少要穩”,老要張狂說的是老年人雖然人生已走過了一大半,但前路仍然很長,應當保持好奇心與勇氣;這話沒錯。但這“張狂”二字也被很多老人誤讀,以為人老了,可以以老自居唯老獨尊了。於是乎上演出各種任性,叫人大跌眼鏡。

在家裡有的老年人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年輕人頭上,和兒女無法溝通,把本來可以是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搞得烏煙瘴氣。

還有些老年人走出去更是我行我素,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跳廣場舞,隨地吐痰,大聲喧譁。地鐵上還有老年人對沒有讓出坐位的年輕人,直接揮出巴掌。還有一些去國外旅遊的老年人更是鬧出很多破壞國人形象的笑話。

這是怎麼了,是因為我們老了嗎!老人是該這樣子的嗎?

不是的,我理解:人到了六七十歲吧,不算老,在家庭裡你還是孩子們的主心骨,家庭的頂樑柱。只是你的角色變了,你不用衝在前頭,你只需對他們露出認可的微笑,或者儘自己所能默默的為他們做點什麼就可以了。

即便是做不了什麼也沒什麼,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嗎,你給了孩子們空間,也是給自己空間。

其實家裡和外面是一樣的,社會上有我們的位置,只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罷了。我們是老了,但我們年輕過,我們奮鬥、我們擔當,我們也曾經是時代的脊樑。

我們要尊重自己,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

尊重自己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形象,就是要老有老的樣子,叫人肅然起敬。

老了多好,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餘生很短的,做也做不完。靜靜的品味和慢慢的享受就足夠啦。

所以不能張狂!



旺財是一隻狗


我覺的人老了,六七十歲的年紀如果給兒女一起住,他們會把養老金拿出來負責一家人的吃飯,並且任勞任怨的做飯打掃衛生;再就是謹小慎微得帶孩子,洗尿片,餵飯。q飯做好了,端上來自己就得靠邊站了,看孩子去,等有吃完飯的再提她,她會吃桌上的剩菜、剩飯填飽肚子,再去刷鍋碗piaopen。


百合1561335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六七十歲,應該處在退休老人的黃金時段,手裡有退休金,身體狀況尚好,已經度過退休初期的心理空落期,孫子孫女等隔輩人基本上幼兒園或上學,不用再辛苦幫兒女帶孩子,此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在家庭、社會中的舉止得當,別人喜歡,自己開心。

一、保持良好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家庭中,你已經不再是頂樑柱,最好能夠得體地退出兒女的生活,自己單獨居住。如果條件不准許,必須生活在一起,家務可做可不做,兒女的生活,尤其感情生活,絕對不要介入。在社會中,要時時記住自己已經退休,無論過去是多大幹部,現在跟同齡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倚老賣老,免得沒人買賬的時候自己打臉。一定守住不能為社會做貢獻,也決不能給社會添亂的底線。

二、提高養生意識,培養興趣愛好。六七十歲的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學點特長,既能鍛鍊身體,又能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打發閒散時光。比如跳跳廣場舞,學點樂器,搭伴旅遊等等。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最忌諱的就是貪小便宜的心理,永遠記住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管好自己的口袋,遇到需要動用存款的大事必須和兒女商量。

三、坦然面對生老病死的正常規律,不僅要在意生命的長度,還要重視生命的質量。生病了積極治療,如果治不好了,那就好好享受剩餘的時光。兒女子孫能盡孝床前,是自己前輩子積下的陰德,久病床前無孝子,也不必抱怨。真的到了生命盡頭,不拖累孩子,不折磨自己,含笑九泉,無悔一生。

老人如此舉止,子女愛戴,社會尊重,自己開心!





清水彎彎hrp


我是六十八歲的老人,文化很低,但我覺得文化低不得於素質低。現在中國逐步走進人口老令化,老年人很多,你要沒有素質怎麼給中青年作榜樣。不要五六十歲就倚老賣老,坐車出行要求一些少年或身體不便的年青人讓座,甚至傉罵歐打,更有甚者這次疫情,有個別老年人不戴口罩出行,還大言不慚說,這大歲數不習慣,我覺得年令越大應越有風度,才不會被形勢拋棄!



長山紫雲1


人能活到古稀之年的命己經是有福氣福份的人了,如果再往下活那己經是天命的人了,不但是天命的人,而且多少腦子都會帶些老化的思想在摻雜,做出來的事多少也會在拖離大家的事在拖離在做,做出來的事也會欠考慮事在做,一切生活的跡象也會出現沒有方向的,如果他一個人生活沒有方向無所謂,如果要管到大家的頭上來,那才是大事的發生,把大家生活在拖累,把大家的生存在拖跨,件件事的出現己經不是人做出來的事在做,那才是蠢人做出來的事叫大家去生活的人在做的事了。


閩藉寫作


在從村,60歲還不算老人。60歲了也都在種地,農閒時候在家附近打個零工一天幾十到一百多都有。70歲的還有種菜賣菜的,生活所迫,沒辦法。雖然說,都六七十了,事都完了(兒女都結婚成家了)可是,不幹點活,賺點零花錢,難道買袋米麵的都要問兒女要錢嗎?現在政府一個月補助點養老金,一個月1百多。有個紅白事也是要花錢的,孩子要帶孫子孫女回家,想準備點孩子愛吃的東西,也要花錢。

雖然六七十了,還是在為孩子付出,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都是報喜不報憂,這就是父母。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如果條件允許,誰不會享受生活呢?下下琪,養養鳥,種種花,每天和鄰居們吹吹牛,曬曬太陽。誰都會幹。


真真棒


首先是參與,爭取不被完全拋棄,在他人眼中刷一點點存在感,但千萬不可爭強好勝,與家庭社會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狀態,多從那裡去獲得分享,找到樂我所樂,能我所能。

在家庭裡放棄主角地位,唱好配角,不做反角。兒女面前多好好,孫輩伴中常哈哈。一個家庭一臺戲,一趟人生也是一臺戲,我常是這麼想的。戲劇中一般有“生,旦,淨,末,醜”等角色,我有四個孫兒孫女,由於“生”是我父親名字,要避諱,於是取其餘四種角色為其小名:小丑,小旦,小淨,小末。主角配角,甚至連丑角都不能少,我希望他們演好一臺人生大戲,要學會角色變換。

一個人在社會上也是如此,年齡大了,自然要讓出中間舞臺,可以做餘事,發餘熱,但不要耍餘威。也最好跟上時代步伐,主動去分享社會發展進步的紅利。比如現在的智能科技日新月異,要努力參與進去,象智能傢俱,手機等等都要玩玩,多多少少還要學點東西,生活也會多增加一些新鮮感,吐故納新是生命力的表現,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老年非老人


六丶七十歲的老人,前半生為兒女為家庭操勞了半輩子,應該有個清閒的晚年生活了。但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還不能依老賣老。要活得有價值。要想得到家庭的孝順社會的認可與尊敬,首先得擺正自己在家中在社會的位置。在家中不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油瓶子倒了不掛扶的,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以身作責給小輩當好榜樣,要想讓家人孝敬你,你就得先呵護好家,關懷愛護家人,才會贏得晚輩的尊敬。在社會上也是一樣,做為長輩要有長輩的風範。先愛幼才會收穫敬老,不能靠老說事。要給年輕人做榜樣,時時事事要從我做起,人老心紅,發揮餘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讓夕陽更紅!


葉子1523736


保持自已良好的心態,不要把自己在當主角了,幫助兒女們做一些力所能及,有益的事情,對兒女講話要以建議的態度,不要在以命令的言語了,尊重兒女們的選擇。

隨說不能在給社會做多大貢獻了,但決不能在給社會添亂。讓好的生活環境讓給年輕人。

著重自已的形象,經常鍛鍊身體,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學習一些養生之道,保持好自己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關心愛護身邊的所有人,儘量減輕兒女的負擔,讓他們的精力投放於社會,給兒女,給所有人留下一個好的形象。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楊紅


人到六七十歲,已是經歷了風雨滄桑人間冷暖。

在家中該有長輩的樣子,穩重得體,慈愛溫暖,誠實守信,說話落地有聲。對子女多關愛多引導,感情問題只建議不摻合,對孫輩只幫扶不介入,未來養老對子女不依靠不期望。有空多看書,多運動,多旅遊,多訪友。把自己從幫子女做保姆帶孩子中抽離出來,按自己的心願過一段自己想過日子。

在社會中,老年人更該有長者的風度與儀表。整潔乾淨,溫和慈善,守公德,為人師表,不倚老賣老。(不邋遢,不隨地吐痰,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不亂嚼舌頭,不說髒話,公共區不大聲喧譁。)做一個有素質有內涵文明又可愛的老人。

老年人是社會的基石,年輕人的表率。在夕陽即將落幕之際為家庭為社會灑下最後的光輝與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