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想自己帶孩子,可是又沒有實力怎麼辦?

我們在深圳w


想自己帶孩子,可是又沒那實力~

這句話的意思是,孩子要扔給父母帶還是請保姆帶?

一:看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都沒斷奶,建議自己帶,因為孩子的前三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媽媽到後來為什麼焦慮,為什麼對孩子種種煩惱,都是因為前期,最開始的三年感情基礎沒鋪墊好,當然說不是絕對,很多孩子爺爺奶奶帶的也還是很不錯的,每家都有帶孩子的特質……所以你自己要分析!如果

說經濟條件不允許,比如要還房貸,生活成本很高等理由,儘量開源節流,解決經濟問題,你想你現在去上班掙錢是不是為了孩子之後更好的養育?

養育最重要的是什麼?孩子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什麼?你冷靜下來思考下,如果最需要你,那麼你是不是要有所舍取?

第二,魚和熊掌也可兼得,這就是自由職業者,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分擔家庭經濟,看看自己之前從事職業的性質,可否轉為這個,比如會計,在家帶幾家公司的帳做的人很多,比如設計,比如新媒體……作為自由職業,不僅一開始可能得不到收益,而且只有自律的媽媽,才可以把這條路走的比較順利,切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個月掙不了錢又重新開始去找工作,上班,來來回回折騰就是浪費時間,所以這時候也需要你重新規劃最近三年或者五年的職業目標~

一個成功的媽媽,孩子和事業都會平衡好!

沒什麼必須放棄什麼,必須選擇什麼,每個媽媽都是這麼走過來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和愛人好好商量商量,一起扛過這段你覺得糾結的歲月!

加油!



囧媽解讀智慧育兒


我就是自己帶孩子。

從懷孕四十天,我就開始吐,懷三個月的時候,在醫院打了一整個月的針,不吃不喝,還不停的吐血,一個月瘦十斤。生的那個晚上,一邊陣痛一邊吐。就是我。

別說上班,我基本上,從懷到現在,就一直在家了。

孩子落地,月子期間,我婆婆就做個飯,我和我老公帶娃,說真的,我婆婆連我都照顧不好,難以想象,怎麼照顧我丫,懷孕太痛苦,所以我只會要這一胎,也決定了我全職帶娃的路。

首先是經濟,從懷孕起,所有檢查費我婆婆一分不出,丫生了,生活費,孩子各種費用,的確很燒錢,沒有任何人幫忙,我很清楚記得,出月子,我和我老公,在外面租房子,搬家搬了無數次。

真正說起來,我大學畢業到結婚這中間八年,我一直都很拼,很努力的賺錢,也得感謝那八年,不然現在這種情況,我肯定養不起孩子。所以,結婚之前,自己手上有錢很重要。

然後就是,就算我婆婆幫我帶娃,我想我也不會接受,我還是相信那句話:再苦再累,一定把孩子帶身邊。

我總是記得月子的時候,婆婆當丫說:“媽媽不喜歡你,奶奶喜歡你”“不要媽媽,跟奶奶去那邊玩/跟奶奶睡,,,”

不多評價,反正,孩子跟自己,還是最好的。當過媽媽的肯定懂這個心情。

我老公妹妹在我前面半年生娃,孩子月子沒出,就斷奶了,然後就是公公帶娃,後面他們家也一直再鬧不愉快。

妹妹覺得,孩子公婆帶瘦了,總是生病,從來不給丫洗澡,穿的超級多,,,,媽媽想給丫吃啥做不了主,想給丫穿啥做不了主,所以埋怨公婆

公婆覺得幫他們夫妻帶娃夠辛苦了,還要看臉色,自然也不爽,家裡就一直吵架

,,,

我想說,我自己帶娃,丫吃啥穿啥,我自己說了算,丫安全感很強,不怎麼哭,不怎麼鬧,就是我自己很辛苦,然後我們這幾年不怎麼賺錢,花錢很多,可是我可以給丫在家弄早教,可以把丫帶好,可以給丫一個快樂的童年,錢我以後總能賺回來。

講到底,我還是覺得,看這個媽媽是什麼樣的人,至少我覺得我自己,能賺錢,能吃苦,能學習,能帶娃,我比妹妹辛苦,但我比她快樂。

所以你想帶娃,又吃不了自己帶娃的苦,就別說想帶娃。

你想帶娃,你沒有經濟,說明你前期準備不足,還是你自己的問題。

凡是沒有十全十美,看你想要啥,看你能捨棄啥。

有得必有失!


鍾雨澤


我是過來人,不妨聽聽我的故事。以前我們也是覺得經濟壓力大,孩子才三五個月就被奶奶帶回老家。那時候我們還在杭州務工,老家在湖南,至少要半年才能見上一次孩子。很多次回老家,孩子都用異樣的眼光躲著我們,等我花上幾天功夫好不容易跟他熟絡起來,我們卻又要離開。

就這樣一晃五六年過去,孩子上小學,我們才痛下決心,離開之前熟悉的環境,回到湖南家鄉的城市打拼。創業欠下一屁股債,但這卻不是最糟心的,孩子跟不上學校的學習節奏,課堂表現多動,考試成績處於末置位,我才知道我的心揪得有多疼。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所以空暇的時間就去看育兒書,聽大咖講育兒經,不斷的去改變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慢慢地孩子也有所改觀,只是箇中滋味怕也只有自己能體會。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肯定不會這樣選。為了孩子,我也選擇了辭職,沒有收入有時候就做做兼職,也慢慢學習嘗試自媒體。現在只要看著孩子有進步,我做啥都可以。


籠裡咯農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兩個孩子都是我自己帶大的,老大是懷孕八個月的時候休息的,生完一歲半後我把孩子送到託兒所就去上班了。現在二胎我也是上班到八個多月,誰生完後一歲半我就帶著孩子到學校門口擺攤賣粥,孩子小我一般四點半起來煮好粥,六點騎三輪車去學校,孩子還沒醒我就把孩子放到背篼了,揹著賣開始的時候還好孩子小不那麼重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越來越重背起來肩膀受不了,我就把她放到三輪車前面,這樣堅持了三年,現在孩子五歲了,早上就把她自己放家裡,等我八點回來再送她去幼兒園。孩子從小這樣帶著她也習慣了,很自立,早上自己在家如果睡醒了也不哭也不鬧。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有解決的辦法。


姝嫻2015


凡事都有兩面性,看你的側重點是什麼。我當時的情況也差不多這樣,後來想明白了,覺得在孩子小時候給她建立好原則,打好基礎更重要。我家孩子從出生自己待到她上幼兒園,然後她看看過來幫著接送。之前孩子姥姥和奶奶也一度想把孩子帶老家,覺得我們要先解決經濟問題。後來孩子慢慢大了,老人才覺出來自己帶孩子的好處。孩子該有的規矩,調皮都有原則底線,講的道理也能聽懂,並聽話,喜歡看書,愛學習,可以適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等。該有的童真童趣一點也不少。父母出差不在家,跟著老人的話,老人家很省心。所以我和她爸爸都覺得很值得


閒來無事ya


哎,不到萬不得已還是自己帶吧

老人帶和自己帶差距太大了

我一個朋友搞教育的,他的學生中不用瞭解就能分辨出,哪些是爺爺奶奶帶的,哪些是父母帶的

爺爺奶奶帶的性格多少有點缺陷,不自信!

所以我現在一人帶兩寶,在累點,在苦點我都認為值。

孩子的成長我見證了!


好吃噠人小蘇


你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糾結的,我是全職帶寶寶,孩子爸掙的錢不夠補貼家用,今年孩子兩歲多,好帶一點,我在考慮要不要把孩子給他奶奶帶,去找個時間短的工作掙點生活費,白天去工作,晚上我自己帶,其實我們做母親的心都一樣,生怕孩子受一丁點委屈,可是,現在什麼都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呀,沒錢寸步難行,帶孩子出去玩連個火腿腸都沒錢給他買,你不會覺得心酸嗎?兩年了我已經受夠了這樣的心酸,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還是去找個工作吧,孩子大點,就好帶了,髒兮兮只是短時間的,熬過這個坎,我們都是最棒的,一起加油!


虎媽說生活


加油!剛開始一個人帶孩子的確不容易,

首先不賺錢不說,一天24小時跟孩子在一起肯定會有不開心會發脾氣的時候,只要你學會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其實一個帶孩子不難的 我一到三歲的時間都是自己帶的,剛開始特別累,時間不夠用 感覺一離開眼孩子就會受傷,後來時間長了 跟孩配合的默契了,做飯什麼的孩子就可以自己玩了。其實帶孩子過程中有很多樂趣,等你找到一個人帶孩子的經驗了以後,就可以找點兼職做做,這樣帶娃賺錢兩不誤 生活更充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加油!





東北王阿姨


你好,我是育兒相關從業者,

從寶寶的角度來說,爸爸媽媽帶孩子,是最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可是咱們剛成立的家庭,真的是實際條件不允許自己帶孩子

如果想要自己帶孩子,全職在家,沒有經濟收入,家庭壓力就會很大,

那我們可以考慮自由職業,多少能夠分擔點家庭壓力

比如:寶媽最近做直播的也比較多,微商也多,但是微商不建議做美妝行業,除非你特別有自信呀

如果老家在農村,建議你做一些家長特色的產品,這也是國家扶持的,難度會小一些

希望能夠幫到你,加油!


你要不要嘮一嘮


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會對他說“你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句話看似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這是在推卸責任,真的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是不會隨便說這句話的!

遊樂場裡,一個孩子拿著自己的小皮球,開心地玩了起來。沒多久,又過來了一個小男孩,看見小皮球后,二話不說地衝過來,一把把球奪了過來,拿著球就跑。

正在玩球的小男孩一下懵了,眼睜睜地看著球越來越遠,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然後,像突然間醒悟過來一樣,走到媽媽的身邊,拉著媽媽的衣服,指著被帶走的球,說:“媽媽,球,球……”

正在埋頭玩手機的媽媽聽見孩子的哭聲,不耐煩地抬起頭,說:“你的球又被搶走了?又想我幫忙是嗎?媽媽跟你講過了,你是男子漢,要學會自己想辦法。你的球被搶走了,你就自己想辦法把球要回來啊,別動不動只會哭著回來找媽媽!”說完,低頭繼續看手機。

小男孩撇著嘴,不情願地看著被搶走的球,站在媽媽身邊,一動也不動。

媽媽等了一會,見孩子沒動靜,無奈地把頭抬起來,說:“媽媽說了,你要自己學會想辦法,自己的事自己解決。”

孩子還是一動不動,媽媽發火了,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沒用?讓你去把自己的球要回來都不敢!這是你的東西!”

聽了媽媽的話,小朋友大聲地哭了起來。搶球的小朋友家長見狀,這才跑過去,從自家小朋友手裡把球拿回來,說:“他搶你球是他不對,看,奶奶幫你把球拿回來了。不哭了啊!”

小朋友拿到球,頓時安靜下來,媽媽無奈地看著這一幕,深深地嘆了口氣,說:“哎,這孩子太沒用了,每次東西被搶走了都只會哭,一點獨立自主性都沒有,真煩人!”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見到,當小朋友出狀況求助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說:“你自己想辦法解決!”父母覺得自己這樣做是用心良苦,是在鼓勵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當小朋友不知所措的時候,父母就會生氣、懊惱孩子太無能。

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你自己想辦法”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呢?或許你會認為告訴孩子:“你自己想辦法”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啊,怎麼可能傷害孩子呢?

我們深入地剖析“你自己想辦法”這句話看看。

首先:告訴孩子“你自己想辦法”,孩子是不是就真的能想到辦法?

一天我接仔仔放學時,遇到一位爺爺帶著小朋友急匆匆地趕回到校門口。原來,小朋友作業本留在教室裡忘拿了。

爺爺一邊走一邊責怪道:“你這孩子怎麼搞的,連書都不記得拿,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要仔細點,結果倒好,連書都忘了,我看你作業怎麼辦。反正今天我不會幫你的,你自己想辦法解決。”

小朋友跑到校門口,爺爺就在三米開外地地方遠遠地看著。門衛把小朋友攔下來,問他怎麼了。

小朋友怯怯的說:“我作業忘在學校了,能不能進去拿?”

門衛說:“對不起,小朋友,現在已經放學了,沒有老師允許,我們不能隨便放小朋友進學校哦。”

一聽自己不能進去取作業,小朋友鬱悶地低垂下頭,怯怯地看了看門衛,又回頭看了看爺爺,不知所措。

爺爺沉著臉,說:“不要看我,說了今天你自己想辦法,我不會幫你的。”

這就把小朋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能想到的辦法是回學校去取,但卻被門衛阻擋在外,而爺爺又表示不幫忙。在小朋友有限的頭腦裡,他想不出還有什麼解決辦法,同時他又知道作業不做的後果,只好瑟縮地站在門口,低垂著頭。

幾分鐘過去了,門衛看小朋友站在校門口,一動也不動,就勸小朋友說:“叔叔沒經過允許,是不能隨便放人進去的。要不你回家聯繫一下老師,跟老師說說,作業明天回學校再補!”

小朋友看了看爺爺,爺爺說:“不要看我,我不管。你自己想辦法。”

聽了爺爺的話,小朋友更手足無措了,只能垂頭喪氣地站在原地。

就這樣爺孫倆僵持在那裡,又過去了十幾分鍾,一名老師出來了,看見站在門口的小朋友,耐心地過來,詢問清楚原因後,說:“根據學校的規定,放學後沒有經過允許,是不能隨意進出的。你可以回家問問同學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先做,明天再把答案補在練習本上。你也可以打電話給你的老師,把情況告訴她,看看老師怎麼說。如果實在不行,你明天回學校再補,你告訴我你的班級和姓名,我明天跟你們老師說,現在先回家。”

聽完老師的話,小朋友突然眼前一亮,說:“老師,我想起來了,我作業已經做完了,只是忘了帶回家。”老師鼓勵道:“很不錯哦,那你現在可以安心回家了。”小朋友這才拉著爺爺回家。

從這個小朋友的反應我們可以知道,小朋友不是不願獨立面對問題,在發現問題後,他想到了解決辦法——回學校去取。只是沒想到到了校門口,卻不能進,這個時候的處理辦法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家長丟一句:“你自己想辦法”,其實是把他丟入一個更加孤立無援的境地!

孩子都不知道要怎麼辦,又怎麼可能想到辦法呢?在內心害怕又緊張的情況下,孩子只能站在校門口。如果那位老師不出來,不教孩子處理辦法,孩子是不是要一直站在校門口呢?

文章第一個事例裡球被搶走的孩子也一樣,當他球被搶走時,他已經不知所措,內心慌亂又緊張,而且他的東西被搶走後,他是害怕的,媽媽讓他自己想辦法,他根本不知道有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只能站在原地,用哭來解決。而在他哭的時候,對方家長幫助他把球送了回來,那孩子就會認為:“我哭了就能解決。”下次他就會繼續用哭來解決問題。因為他腦海裡只有這個“成功經驗”。

那有的家長可能會對此提出反對“有的孩子就是能自己想出辦法解決啊”,那我們就來看看就算孩子真的想到辦法了,他的辦法是不是對呢?

我曾經聽一位小學老師和我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雯雯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媽媽從小就很注重培養她的獨立意識。遇到問題總是告訴她:“你自己想辦法。”

一天,學校舉行口語考試,每個孩子拿著試卷去別的班級老師那裡輪流答題。雯雯答完題,就隨手把試卷交到了別的老師那裡。

等她回到班級才發現,其他小朋友的試卷都沒交,班長說一會老師會來收的。

雯雯頓時著急了,她的試卷已經交了,最關鍵的是,她根本不記得自己交給了哪個老師。怎麼辦?如果沒有試卷老師一定會責怪自己的!可是她又不敢告訴老師,萬一老師也跟媽媽一樣,讓她自己想辦法,這可怎麼辦呢?

雯雯焦急地四處張望,她回過頭,發現後面那個粗心的小男生,正與他鄰近的同學嘻嘻哈哈打得開心呢。他的試卷就隨便地扔在桌子上。

“如果我把他的試卷拿過來,改成我的名字,那我不就有試卷了嗎?老師和媽媽也不會罵我了吧!”

雯雯悄悄地拿起了小男生的試卷,慢慢地轉過身來。她感到自己的手心都緊張地出汗了。

幸好身邊的同學都在自顧自地玩,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雯雯。她趕緊拿起橡皮,迅速地把小男生的名字擦掉,換成了自己的名字。

一會,老師進來收試卷了。雯雯聽見小男生嘀咕:“咦,我的試卷去哪裡了?”他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垂頭喪氣地走到老師跟前,告訴老師自己把試卷弄丟了。果然,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重新拿了一份試卷給他,讓他挨個去找老師答題。

看到小男生被批評,雯雯覺得很愧疚,但是她又鬆了一口氣,內心甚至感到一絲得意。“這是雯雯自己想到的辦法呀!”

可惜沒高興多久,另外一個老師找了過來,說雯雯的試卷交到他們班去了。班主任老師這才發現雯雯居然有兩份試卷,隨後查明瞭真相。

雯雯有沒有認真想辦法?她的獨立性究竟夠不夠?這兩點我們都毋庸置疑吧。但是我們卻發現孩子想到的辦法是不對的。

在孩子的學習中,我們更是會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對孩子說“這個已經教過了,你自己想辦法。”而忘了當孩子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就是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這個時候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孩子就會絞盡腦汁,認真思考。但因為他們真的不懂,他們想出來的辦法就很容易是錯的。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再糾正就很難了。因為這個錯誤的答案是他們費了很大的勁才想到的,他們拼盡全力想到的解決方案,是很難被糾正的。

孩子之所以成為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要不斷的在生活中學習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家長的責任正是陪伴孩子成長。陪伴的一部分就是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教會他如何解決。

即使在動物界,動物媽媽也不是說放手就放手的啊。像獅子媽媽教小獅子捕食,它們是先把小獅子帶在身邊,讓它先看自己如何捕食,當小獅子一天天長大,獅子媽媽會逐步讓小獅子嘗試捕食,先捕食半死不活的獵物,當小獅子能力逐步增強,它們捕食的獵物越來越靈活。最終完全離開媽媽。

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是更應該如此嗎?在孩子最初不懂的時候,父母演示給他看自己是怎麼處理的。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可以通過親自演示、繪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明白遇到問題時可以怎麼做的。

在孩子明白事理後,可以跟他討論,聽孩子說一說他能想到哪些解決方法,然後說一說自己的解決方案,與孩子一同探討這些解決方案可能帶來的後果,讓孩子去實踐中逐漸明白哪個方法是有效的,這樣孩子在真正遇到問題時,大腦才會搜索到解決方案,進而自己進行解決。

經過這樣培養的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才會在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時向家長請教,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我的朋友琳曾帶兒子去美國上了一段時間幼兒園,她說美國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都是一次又一次耐心演示,自己是怎麼動手的。他們從來不會越界去幫孩子做,而是會耐心的演示給孩子自己處理的過程,直到孩子學會為止。所以她兒子從美國回來,獨立能力高了很多。

而這確實是我們很多家長欠缺的。我們習慣的做法是: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毫不猶豫,直接動手幫孩子做。在孩子習慣被安排後,又抱怨孩子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進而走向另一個極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孩子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學,但他們需要被引導有哪些可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憑他們的小腦瓜在空白的腦海裡搜尋解決辦法。

那些什麼也不教,一味地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的家長,才是真正的對孩子不負責。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更是如此。在孩子還沒有能力的時候,告訴孩子“你自己想辦法”這才是對孩子最不負責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