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看待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

13526696926


“一個很少給爸媽打電話的子女”或許不是沒有想到父母,而是與父母之間存在溝通問題。他們可能從小到大與父母的溝通都不夠順暢,一直以來都沒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影響父母的觀點。長此以往,他們堅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害怕與父母溝通


小強6搞笑視頻


說到“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我們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子女不懂事、不孝順”。但細細一想,或許沒這麼簡單。

你可能也有過此類經歷——別說是打電話,有時候我們在家裡直接面對父母的時候,能說會道的我們就好像變成了啞巴,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一個很少給爸媽打電話的子女”或許不是沒有想到父母,而是與父母之間存在溝通問題。他們可能從小到大與父母的溝通都不夠順暢,一直以來都沒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影響父母的觀點。長此以往,他們堅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害怕與父母溝通。

與父母存在溝通問題的子女可能是經歷了以下三種情況:

1. 在低迴應的教養方式下長大

“低迴應”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對子女需求的回應程度低,包括物質需求以及心理需求。這樣的父母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嚴厲型,一類是忽視型。

嚴厲型的父母不但很少回應子女的需求,同時對子女有過高的要求,要求子女必須達到自己定下的不切實際的期待。子女可能會因為害怕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是對父母說“不”會招致批評和懲罰,因而選擇對父母保持沉默。

忽視型父母對子女沒有期望和要求,也不回應子女的需求。當子女主動開口時,這類父母往往採取否認、迴避的態度,久而久之子女會感到“我說什麼父母都不會聽”,從而不再嘗試與父母溝通。

2. 父母的情緒和想法不穩定

他們的父母可能是情緒和想法多變的。心情好的時候能與子女進行良好的溝通,心情不好時就會變得粗暴。對於子女提出的同一個要求,他們可能今天答應,明天就反悔。這種反覆會讓子女很困惑,他們不懂怎麼和父母溝通才是對的,索性不去冒險,避免溝通。

3. 觀察到他人與父母溝通時的無助

還有的子女雖然自己並沒有很多負面溝通的經歷,但是他們可能觀察到身邊朋友、同事與父母溝通時的無助,再加上缺乏和父母溝通的正面體驗,也可能產生“父母同樣不會和我好好說話”的預期。

當然,子女不給父母打電話的原因很多,存在溝通問題只是多種可能中的一種,具體原因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Peterson, C., Maier, S. F., & Seligman, M.E. (1993). Learned helplessness: 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知我心理學


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而且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兩個例子,先來說說我的妹妹,當年父母想要一個兒子,妹妹生下來之後,剛滿月就被送到姥姥家,由姥姥撫養,一直到妹妹四五歲,才回到我們這個大家庭,那時弟弟已經兩歲了。

爸爸媽媽覺得虧欠了妹妹,平時對妹妹會格外關照,也叫我這個做姐姐的對妹妹好一些。說實話,我與妹妹的相處不過是每次去姥姥家短暫的相處,並沒有太深厚的感情,剛開始她回到家裡時,心裡多少有些排斥。

現在妹妹已經結婚生子,但妹妹很少給父母打電話,若不是有什麼事情,一般都不會打電話過來,包括給我打電話,大多都是因為有事,爸爸媽媽也頗有微詞,去年父親去了新疆工作,家人都不放心,經常給父親打電話,問問他的情況,但妹妹很少打,父親抱怨地說:“別人都給我打電話,就老二不給我打。”

再來說說我老公,我老公的父親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母親改嫁,老公與母親的感情一般,母子倆個即便是坐在一起也沒有什麼話說,老公對待母親不是一般的客氣,客氣得有些不正常,每說一句話都要思考一下,就怕母親多疑,因為婆婆什麼事情都容易想歪了,平時打電話也很少,一通電話說不了三分鐘,彼此就沒有話說了。

為何會這樣,也與老公小時候不在母親身邊長大有關,老公小時候是奶奶一手帶大的,上了小學,就被送到縣城,住在伯父家,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婆婆又是一個不善言辭,不太懂得關心孩子的人,對老公的學習生活基本不過問,都是公公過問,所以,導致了母子之間的關係很一般。

由此不難看出,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長大後,與父母的關係很難做到親密,不是不孝順父母,只是在心裡有一道難以名狀的鴻溝,想親近卻親近不起來。


沛澤媽讀心理


鄰居老許的兒子去年考上了東北的一所名牌大學。老許老兩口子覺得兒子給自己爭了光,走路腰板也挺直了不少。可是最近,老許卻愁眉苦臉。

原來,今年正月初四的時候,離著開學還有十多天,兒子小許就早早離開家返校了。暑假更是沒見到人影兒。

據說小許從東北坐飛機去北京玩了幾天,都沒從北京坐50分鐘的高鐵回家來看看,就又飛回學校了。這讓老許兩口子很鬱悶。

他們不明白,辛苦養大的兒子,為何一下子跟他們如此疏遠了?小許不愛回家,更別說平時給他們打電話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為每個人的成長遮風擋雨。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了。可是,一些人長大離開家以後,卻很少給父母打電話。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子女呢?

事出必有因。有書君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方面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管教過於嚴格,造成孩子對父母有所怨恨。

大家可能還記得,那個“12年不回家的北大留美博士”王猛。他從小就符合“別人家孩子”的特徵。

高考是地級市的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錄取,後又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可是,他與父母的決裂,也讓人心寒: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後來,他還寫了一萬字的長文,“控訴”父母對自己嚴厲的管教,以及對自己天性的“扼殺”……

王猛的做法,當然人們也是各抒已見。

大多數人罵他“白眼狼”,但同時也確實引發了父母們對孩子管教方式的深思。

如果對孩子管教太嚴格,甚至事事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到頭來,得到的只能是孩子的怨懟。更不要說經常打電話給父母了。

缺位教育,造成孩子父母感情的疏離。

現在農村有好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面臨著養家和守候孩子的矛盾。陪著你,就沒辦法養你;養你,就不能陪你。孩子一年當中,跟父母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時間長了,與父母的感情就越來越淡了。

偏心,使得孩子對父母心生不滿。有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農村的父母,好多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他們對兒子疼愛有加,對女兒不聞不問,或者很少關心。這樣,就使得那些出嫁的女兒認為自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不打電話,或者很少給父母打個電話。

父母有不良嗜好,使得孩子對父母沒有留戀。

有的父母有賭博的嗜好,家裡的錢都拿去賭了,子女們沒有跟著過上過好日子。還有的父母作風不檢點,家裡吵鬧聲不斷,也讓孩子們在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離開家,自然不會對家庭有什麼留戀,更不會打電話經常問候父母了。

當然,那些不經常給父母打電話的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主觀原因。

性格內向,不善表達。

有的孩子自小性格內向,不愛講話。而且對父母缺少感恩之心。跟父母打電話覺得也沒有什麼話講,於是就懶得打了。

其實,父母不在乎你多麼能說會道。你經常打個電話回來,哪怕跟他們說說家長裡短,讓父母知道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父母就放心了。

再者,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呢?父母或許不求我們有所回報,但是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人間,讓我們體會到這個大千世界的豐盈與美好。

狀況不好,不敢聯繫。

好多孩子也是怕父母擔心,往往是報喜不報憂。如果給父母打電話,怕一時說漏了嘴,把一些不好的情況說出來,讓父母跟著擔心。

還有文章開頭提到的,小許不願意回家,也不給父母打電話的原因,是因為小許上大學以後,經常逃課,第一學期就有三門掛科。

老許夫婦知道了,經常為這事數落他。因此,小許也只有遠離父母,也不給父母打電話,免得聽他們嘮叨。

其實不管孩子走到哪裡,也是父母的牽掛。父母嘮叨,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工作繁忙,無暇顧及。

作為孩子,也可能就是整天忙,根本顧不上給父母打電話。他們工作的時候,公司不讓打私人電話。他們加班、應酬、陪孩子……可能關注父母的時候就比較少了。

但是,有書君還是希望,為人子女,能夠擠點時間,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下。這樣,也使得他們寂寥的心情得到些許安慰。

作為父母,要懂得從心理上對孩子真正放手。

作為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愛好。這樣,就不會再過多地關注孩子打不打電話這件事了。

要承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有書君很喜歡龍應臺的這段話:“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前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希望這句話可以打開那些糾結子女們不常打電話的父母們的心結。

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有他自己的生活圈子。作為父母,不要讓親情成為孩子們的負擔。

其實父母跟孩子之間,就是一種互相的成全。父母通過陪孩子成長,懂得了愛與被愛,人生更完滿。孩子平安健康生活,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當然,對於作兒女的,要本著對父母寬容、關心、感恩的態度,儘量多給他們打電話。

要能夠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原諒他們的不完美,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畢竟他們辛苦把我們養大。養育之恩大於天。

最好是能夠常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問一下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讓他們體會來自兒女的關心。

同時,也讓他們感到老有所依,心情好,身體好,父母才會健康長壽。有時間了,不但要打電話,還要多陪陪他們。

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追悔莫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如今很多子女由於上學、工作或者結婚等原因,可能會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似乎能和父母聯繫的就只有手機了。想念父母的時候可以和他們打電話聊聊天,聯絡一下感情,關心一下逐漸上了年紀的父母。

但是,生活中卻有很多子女很少跟父母打電話。那這是為什麼呢?在我看來很少和父母打電話子女常有如下幾種原因:

1.小時候可能父母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童年似乎沒有受到父母充分的關愛。或者是和父母之間有什麼誤會,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並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童年並不美好,因此在孩子長大之後,就不是很願意與自己的父母交流。


2.有些子女的性格可能比較內向,不太愛與人交流。即使與自己最親的父母也不怎麼說話。這樣的人不能說是不想念父母,對父母沒感情,只能說受性格影響太大。不太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3.有很多子女在童年的時候缺少父母的陪伴,因此長大後和父母的感情並不是很深。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的童年似乎沒有父母的身影。還有些孩子可能在單親家庭長大,所以心理缺少父母的關愛,因此很多子女即使在長大後與父母的交流也會比較少。


4.有一些子女可能是現在的生活過的並不好,比如生活壓力比較大,感情不太順利,工作很累,或者經歷了一些比較痛苦的事情,但是又不希望父母為自己擔心,就會就直接逃避與父母聯繫。


5.還有些子女可能對自己的家庭條件,對自己的父母不太滿意。他們害怕丟人,比較虛偽,所以不願意與父母有過多的聯繫,因此很少給父母打電話。

其實,子女不經常給父母打電話並不能說明子女不孝順,有很多子女確實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在逐漸長大,而父母也在逐漸老去,有些話不說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子女不在身邊的父母對孩子肯定是非常思念的,這是一種不能割捨的情感。當你還有機會時,一定要多關心父母,有時間一定要多聯繫。你永遠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沉。一定不要等到連關心父母的機會都沒有了,才去後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無疑是悲傷的。

——END——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子女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當今社會,有好多年輕人或者背井離鄉出去打工,或者離開父母外出求學。

這些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就是飛上天空的風箏。但是他們飛得再高、再遠,那根線還是攥在父母的手中。

那些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是父母永遠的牽掛。


但是有些在外的兒女,卻很少給父母打電話。那麼,我們要如何看待很少給父母打電話的子女呢?

一、由於孩子不善言辭。

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天生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甚至和父母溝通交流的時候也比較少。

這樣的孩子離家打工或求學,面對著整天週而復始、一成不變的生活,覺得沒有什麼新鮮花樣。再加上本身性格的因素,所以和父母打電話的時候,往往三言兩語就沒話可說了。

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願再給父母打電話了。

其實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父母永遠的牽掛,父母很想知道孩子在外生活的點滴。他是不是吃得飽?是不是睡得好?有沒有生病……

希望這些在外地的子女,還是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

哪怕說一些生活瑣事,讓父母知道你很好,就可以了。

二、由於從小和父母關係的疏離。

有些父母可能感情不太好,或者脾氣比較暴躁。孩子從小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從小心靈上受到過很大的創傷。


甚至有的父母偏心,也使得那些不被偏愛的孩子對父母產生了怨懟。

或者由於過去經濟條件不好,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因為貧窮遭到過外人的嘲笑。

這些,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無法抹去的傷害。

因此,那些在外打工或求學的孩子,以為離開了家庭,終於可以遠離父母,從心裡上覺得自己已經和那些傷害遠離。

我覺得,父母其實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過去由於認知水平或者處事能力的問題,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家庭關係,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他們也是無意的。

另外,父母往往最疼愛的,是最弱小的孩子。我們做了父母以後,應該就會理解為人父母者的心情。

還有,由於家庭條件等方面給孩子造成了傷害,這也是父母無可奈何的事情。

或許,父母在當時給予我們的,已經是在他們能力範圍內,所能給予的最好的了。我們不能對他們有更多的奢求。

父母把我們養大,供我們吃穿,這些就已經足夠了。其他過多的關愛,或許他們在當時也沒精力和能力給予我們。


原諒父母的不完美,既是一種放下,也是一種成全。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自己。

三、由於工作壓力大。

打工的孩子們,可能一天工作時間比較長,還要經常加班,所以覺得擠不出時間來給父母打電話。

而且,有的孩子們在外時間比較長,也沒做出什麼成績,就是給父母打電話,也無話可說,無功可表。


有些孩子,可能上了大學以後,學業上並不是很順利。

比如在上高中時,比較積極努力。考上大學以後,由於缺少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束,放鬆了自己,整天逃課、打遊戲、刷劇,時間沒用在學習上,功課屢屢亮起了紅燈。

如果給父母打電話,父母問起學習成績,還是覺得無言以對。父母如果再嘮叨,孩子就會更加心煩。

因此,打電話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他們只好少給父母打電話,避免給父母和自己徒增煩惱。

其實不管孩子在外有無成績,只要身體健康平安,而且知道上進,父母就感到非常欣慰。

作為年輕人,不管是打工還是求學,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無愧於自己,就可以了。

父母上了年紀,他們的人生基本定局,子女往往就是他們的詩和遠方。孩子好,父母才會好。

一個很少給爸媽打電話的孩子,或許是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不善言辭,不善表達;或者是由於之前和父母關係不太和諧,所以很少給父母打電話。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在工作和學習上並不是很順利,打電話怕父母嘮叨、擔心,這也是他們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的原因之一。

其實,父子、母女關係從開始就意味著一種漸行漸遠。作為父母,要試著理解和接受這種關係。不要太在意孩子電話的多少。

我們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好自己的責任,就很好了。

家人之間要互相理解、包容,彼此善待。讓家成為溫馨的港灣,讓親情成為我們溫暖的依靠!



秋踏梧桐2018


我就是一個很少給爸媽打電話的人,至於我爸媽,我媽是個我不給她打電話她就不給我打電話,偶爾也會打幾個電話給我,而我爸在我成長的二十四年裡,只給我打了三個電話,我給他打電話也甚少,所以我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想承認每次打電話給他們對我來說就像做任務一樣,感覺有段時間沒聯繫了,應該給他們打個電話了才會逼著自己打個電話。我感覺這跟家庭成員的性格還是很相關的:

1、雙方在情感表達上有缺陷,每次溝通不知道聊一些什麼。可能在我爸媽眼裡我是個孩子,很多事情不需要我知道,所以從小到大,家裡決定什麼事情,周圍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不會告訴我,我雖然是家裡的成員,但是沒有知情權,更沒有決定權。所以我們家平時溝通就很少,分開了之後就更沒什麼話題可以聊了。

2、我媽媽不喜歡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她強勢高傲總是希望我能按照她想象的那樣生活,所以每次她第一句話就會質問我在幹嘛,然後又開始教育我你這樣是不行的,你要要怎樣怎樣做,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優秀,我本身不會說謊,性格也很急,另外非常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但又不想惹她不開心,所以心裡很排斥告訴她,同樣也很排斥溝通……

綜上所述第一不善表達情感,第二不能分享生活,自然就不喜歡交流了,但是我自己覺得這並不是不孝順,只是這種原生態的問題可能一輩子都解決不了了,哎~


雍雍100317511


子女很少給父母打電話這種現象,很多人第一反應應該是這個做子女的不孝順、不知道體貼父母,這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只是表象。

並且,請不要道德綁架!

現實生活要比你能想象到的複雜幾百倍。

很多事情,你沒有經歷過,你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1.我一出生就差點被淹死,因為我的生殖器官沒有帶把,因為我生而為女,周圍所有人都要搞死我,除了一個人,我才得以活下來。忘記說了,我是90後。

2.一歲左右時,我睡覺醒來,二姐親眼看見我餓了抓起自己剛拉的大便吃。

3.我們家的四個姐妹,都在4到6歲時被性侵過,父母卻什麼都不知道。

4.小時候,我們一放學就要出去掙錢,沒有時間寫作業。

5.小時候,我們吃變質的食物,吃撿來的食物,吃……我們穿撿來的衣服鞋子,穿尺寸超大的服飾。

6.有記憶起到小學畢業前,我們做子女的,每年能捱打300次。

7.臨近小學畢業時,跟母親頂嘴,我右腿捱了三刀;上初一時,我說父母偏心,我的右眼被父親打得當場失明。兩次這麼重大的事情,沒有一個人關心我的傷情,更沒有人給醫藥費。

8.2003年上初一時,父母信邪教東方閃電,逼迫我們信邪教,還不讓我們做子女的上學。

9.後來,在我讀書期間,父母不給一分錢,我自己沒錢吃飽,父母還總是希望我給錢。那時,我耳根子軟,也會50,100地給。50,100對你們來說,可能是小錢了。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多錢了。是一週、半個月的伙食費。

10.千辛萬苦欠了一屁股債終於畢業了,父母就希望我多打電話回去噓寒問暖。我每次打電話,他們都會把話題扯到要我給錢上來。他們不管我在外面過得好不好,也不管我是否被人欺負了,也不管我是否立足了職場,他們只管問我要錢。

……


如果你是我,你會經常打電話給父母嗎?

不要道德綁架!

不要搞雙標!

不要去要求別人做聖人!我們都是平凡普通的人!


P.S.:父親從2003年開始信邪教,拉了很多留守兒童輟學信教,也就是害了很多小朋友,現在還是堅定的邪教信徒。2003年我還在上初一,由於長期在閉塞山區學習和幹活,沒有看電視,沒有看新聞,那時我還不知道東方閃電是邪教,我也信了幾個月邪教。後來當我明白過來後,我就毅然決然地退出邪教組織,也勸父母家人退出。經過幾年的努力,父母還是沒有退出,我放棄了。還有,這個邪教宣揚:教徒們交的錢越多,在世界末日那天,能救出的人就越多!也就是信教要給錢的!我們做子女的,給父母的錢,父母不捨得吃喝,大部分都用在信教上面了。


我很困惑,作為子女,我該大義滅親還是親親相隱呢?


如果你對以上文字敢興趣,請關注我,我的自傳《生而為女》會為你解答所有疑問。


欣欣祥和


要心裡有愛有牽掛!在忙也要抽空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心裡想打電話就有時間。我會最長時間一星期打一次,隨時想念了就打唄,哈哈!


分享你賣貨不求人工具


這個問題我想我應該有發言權。

我目前在深圳上班,父母都在廣西三線小城市農村裡。回家的路程,需要從廣州做動車4個小時到市裡,再坐一個小時12分鐘大巴回到縣城,再從縣城坐30分鐘汽車回到村裡,一路顛簸,所以我基本一年回家兩次:春節和清明節。

照理說,一年只回家兩次,那麼應該經常通過電話或者微信、視頻等跟父母聯繫才對,可是我跟父母有超過3個月不打電話不發微信的,我需要了解他們的情況,我會通過在縣城的姐姐,我再網上給他們買了什麼東西也只會告訴我姐姐,讓姐姐取了拿回家。

我自己也曾捫心自問,我為什麼那麼少跟父母聯繫,是我不愛他們麼?我仔細想過,應該以下幾種原因。

1、不會表達愛

可能因為是農村人,小的時候,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不像城裡人從小就接受就從父母那耳濡目染,經常把愛掛在嘴邊,“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而我小時候,這些幾乎都沒聽過,所以小時候基本沒說過,長大了,這些話也就說不出口了。

2、性格原因

我性子比較冷,也屬於比較被動型的,沒有事情的時候,很少主動聯繫人,不管是父母還是其他朋友、同學,我更多時候喜歡自己待著,就算是發呆也好。

3、獨立習慣養成

因為家裡是農村的,所以從上初中開始就住校,那時候基本上是一個月回家一次。因為父母文化不高,在上學這件事情上,父母基本上幫不上什麼忙,所以不管是開學、放假,都是我一個人搞定的,已經習慣什麼事情都自己完成了,對父母的依賴就慢慢少了,也就沒有什麼可以跟父母說太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