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類社會是人文學科重要還是科學技術重要?

在林中路上


很多人認為,人類的發展是因為科學技術的推動,而文學、哲學、法律等人文學科沒有多大價值,沒有什麼用處。這種偏激的觀點,是值得警醒的。

|- 作為人文學科的基本構成,語言是溝通的紐帶,推動了社會進步。

人類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語言是極重要的武器。尤瓦爾認為: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是能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人類有了語言,就能夠相互交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進一步的促進了人類思維迅速發展。然後,各種神話傳說、巫術、宗教就隨之產生。從而使人能夠把想象的東西通過語言傳達出來,“通過文字創造出想象的現實,就能讓大批互不相識的人有效合作”。

這種認知革命,才使人類具備了以想象的方式建構神、國家、社會制度等的能力。沒有語言,就沒有人的思維,語言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是人的智力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語言學本質是研究人的思維的學說,雖然它後來與心理學、生物學、腦科學相連,但是這是在生物學、腦科學產生之後。

有了語言,就衍生了一系列學科,包括社會科學如歷史、哲學、文學、科學著作等,促進人類社會的更快發展。

|- 人文學科的本質特徵是語言的,只有人文科學發達了,思維才會發達。

語言決定思維,語言方式決定思維方式。語言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之基礎。自古以來,我們的科技並不太發達,至今缺乏高精尖的核心技術,這不僅是古代封建統治者對科技不重視的後遺症,根源還在於人文科學發展不夠充分,現代語言發展不夠充分。

舉一個反例。德國以嚴謹的態度、嚴密的思維和精密的製造聞明於世。他們擁有在汽車、高鐵、精密機床等方面的核心技術。這是由其思維的精深細密決定的。德國並不是一生來就會擁有高精尖技術,更不是生來就能夠製造高精尖產品,而是因為他們有思維的大腦,這樣的大腦源於其人文學科如哲學、文學的高度發達,他們在這些領域可謂群星燦爛,世界罕有能比。

這個國家在歷史上產生了如康德、尼采、黑格爾、馬克思、叔本華、胡塞爾、萊布尼茨、雅斯貝斯等等享譽世界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們的著作思想卓越超拔,觀點獨到深刻、推理嚴密準確,分析精深細緻,要讀懂其著作,非有廣博的學識和睿智的大腦不行,即使是詩意色彩很濃的尼采的著作,連想象力都極為深刻,也需要極強的抽象思維。一個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成長的民族,其理性思維、思辨思維自然發達。

反觀中國,即使帶有哲學意味的儒道思想,以形象表達為主,追求所謂詩意,論證簡略,推理簡單。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我們能找得能與德國哲學家、思想家的著作相媲美的嗎?這些都必然限制了中國人的理性思維和思辨思維的提升。

|- 科技的推動是無意的,人文學科對社會具有明確而巨大的推動作用。

僅以歐洲的文藝復興為例。1789年,法國人相信的故事就從“天賦君權”轉成“人民做主”。這推動了法國社會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迅速過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歐洲著名思想家如斯賓諾莎、洛克、伏爾泰、盧梭等人所提出的以社會契約論為代表的人文科學的推動。

整個人類社會由封建社會迅速轉向資本主義社會,14世紀到17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功不可沒。雖然背後的根本力量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推動,但它是朦朧的、模糊的、盲目的,沒有方向的,正是這場文藝復興運動,包括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才開啟了民智,打破封建思想,使整個社會具有了天賦人權的意識。如果沒有這三場聲勢浩大的人文科學運動,沒有相應理論學說的引領和倡導,人現代資本主義意識的覺醒將被推遲幾個世紀,資本主義將不可能迅速發展,社會主義運動將更晚發生。這種覺醒直接迅速地向整個歐洲擴展,並擴散到美洲和亞洲。

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識由歐洲傳到世界各地,使被殖民地上的人們具有了相應的意識,這掀起了近現代以來的各大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美洲的英屬、法屬等殖民地,非洲,亞洲等地掀起了反抗殖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這促進了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


觀中國歷史,僅以秦為例。商鞅在秦國行法治國,這是李悝等人法家學說在治國興邦中的具體運用。沒有商鞅的變法,秦國不可能那麼快強大並最終天並六國,統一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取法黃老之術;隋唐實行科舉制度,文史治天下,促進了唐的繁榮,也促進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文化的繁榮。至於儒家學說對全面完善和鞏固中國的封建大一統社會,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近代中國,洋務派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並沒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裝備先進的北洋水師仍然敵不過裝備落後的日本艦船。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但並沒有打開中國人的矇昧之心。直至五四新文運動,西方各類學說傳入中國,才開啟了民智,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科技可以打開大門,但不一定能夠打開大腦。它需要人文科學的有意識有目的地推動,科技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林中路上


上聯,文史哲為母為魂為岸為向為腦

下聯,數理化為子為身為舟為徑為手

橫批,孰輕孰重不言而喻不言自明,1.何為人文,即人類文化縮語與簡稱,何謂文化,即文而化之,說文解字,文為紋理,取類比象,以斑窺豹,通過點滴積累深刻反映洞悉深諳天道,化即過程,文化為動詞名詞化,文明抬頭看路,文化埋頭拉車,文明大而化之,文化分門別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何謂源流,人類所有一切文明文化皆源於問天,長吁短嘆手舞足蹈,鍋碗瓢盆詩歌起興,九歌八音音樂緣起,由思想而哲學,由哲學而科學,思想為哲學即天道的片段局部與零散,哲學為天道思想認知的系統整體與全息,科技為哲學即天道的分支與分門別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3.孰重孰輕,人文以文史哲指代,科技以數理化指代,請參見本文上下聯,人類社會所有一切文化,包括文史哲母數理化子,皆旨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歷經坎坷到詩歌問天,從口口相傳到結繩記事,從創建文字到記錄歷史,從天道哲學到科技百科,科技一詞,本身包括文史哲母數理化子,並非數理化專有,科學技術概念本身包括文史哲,其純粹代表數理化,純屬以訛傳訛,不可不知。哲學即天道,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哲學為天道的全息為母,科技為天道的分支為子,無母則無子,無母教則無子孝,孝,在這裡,即為遵循遵從天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答完畢。



徐敏豪大詩人


文科探索真理或製造愚昧由制度決定,科學技術是國民幸福指數和國家實力標尺。



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不過,人類從開始掌握石器,木器,發現礦產,運用火種掌握冶煉技術,一直到現在的電子科技,太空高科技等等等等都是自然科學的發現,發明和創造的結果,所以我認為自然科學應該是領先的,……


用戶5066013541582


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為什麼?因為,人文學科是前提;科學技術是後手。人文社會有前提沒後手,不成。反之亦然。所以,兩者關係是秤與砣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分開,一堆廢材,兩者啥也不是。


肖穎50


這些年,科學技術獲得飛速發展,同時,對於人文學科發展的需求更大了,而不是縮小了,只是人文學科的發展還不滿足需求而已。實際上,二者之間是不可替代的。

我認為,現在最需要的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新發展,也能夠做到把二者結合起來共同發展。

我建議,今日頭條也可以對此做出一些探索和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