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富平」國民將軍紀元林

一、亂世少年


「富平」國民將軍紀元林

岔 口

富平西北邊陲的青崗嶺東崖下,石川河自西北而東南悠悠流淌。洪水頭村就坐落在石川河上游西畔。

這裡地處關中平原和渭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漆、沮二水交匯於耀州城南,從岔口奔突而出,抵達富平縣域,即為漆沮河,又因河川卵石遍佈,百姓習稱石川河。由於這裡的獨特地形,漆沮河水自岔口奔瀉而下,此地首當其衝,百姓飽受水患之苦,洪水頭也因此得名。

1874年,紀元林出生於洪水頭村。那時還是晚清,太平天國剛剛覆滅,清政府因鎮壓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國家破敗貧窮,百姓少衣缺食,很多人流離失所,隨處可見逃荒的饑民。清政府雖然試圖改革,推行洋務,但卻病入膏肓,眼前的復甦也只是迴光返照。

時事造英雄,在這風雨漂搖、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都在尋求自保,尚武之風盛行。岔口村有一位叫魏金鐘的武林高人,他是關中大俠鷂子高三的大徒弟,不僅精通高家拳所有招式套路,其輕功尤其了得。高三師徒的故事在渭北各地廣為流傳,紀元林自幼仰慕大俠風範,就經常到魏金鐘處拜師學藝,卻也學得不少高家拳的獨門技藝。

同治年間,回亂四起,盜匪猖撅,經常有土匪邪賊穿牆越脊,入室搶劫。洪水頭雖然城牆高築,也難免遭遇盜匪造訪,鄉民財物夜間常有損毀飛失之事發生。紀元林雖為一介草民,卻秉持行俠仗義之風,常行抱打不平之義。當自家村堡遭受蟊賊騷擾,紀元林豈能袖手旁觀。他義憤填膺,上城夜巡,那些盜匪多是周邊鄉民,聞得紀元林每夜巡城後,也就不敢到洪水頭行竊。

1894年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迫於軍事壓力與日本簽定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進一步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有識之士都認識到唯有推翻清政府,推行民主共和,中華民族才有新的希望。


二、洛川投戎


「富平」國民將軍紀元林

錦繡洛川

洪水頭南邊有個白馬村。據傳石川河發洪水,石川河河灘曾淤留一匹白馬,村人得而圈之,以為祥瑞,將該村喚做白馬村。民國將領田維勤就是白馬村人。

田維勤(1884—1927),字毅民,陝西富平人。他早年追隨姨表弟胡景翼投身軍旅,靖國軍後隨陝軍第一師師長鬍景翼投直係軍閥,任陝軍第一混成旅旅長、陸軍第二十六混成旅旅長、國民二軍第十四混成旅旅長,後脫離胡景翼靖國軍,加入直魯聯軍任十四省聯軍師長兼信陽城防司令,授陸軍中將銜。1927年任直魯聯軍第27軍軍長兼豫鄂邊防軍總司令。1927年6月3日被馮玉祥下令處決,北洋政府於同年9月3日追贈陸軍上將軍銜,冠字勤威將軍。

眼見國家貧窮落後,多災多難,清政府腐敗無能,泱泱大中華有被列強瓜分之勢。為尋求救國良方,田維勤經常與部下進行探討,終於在茫茫迷霧中看到了光明,他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當時有識之士奔走相告,大聲疾呼。

1916年,後來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取代孫中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又稱帝。袁世凱的倒行逆駛遭到全國人民反對,最後在驚恐中死亡。與此同時,陝西革命黨人驅逐陝西督軍陸建章,由原任陸軍第四混成旅旅長陳樹藩取代陝西督軍。田維勤曾在胡景翼引薦下成為陝西省議會議員,期間曾與胡景翼、王守身、石象儀等人都有來往。

陝西革命也是風起雲湧,1911年,胡景翼招募二千多人在耀縣藥王山起義,奪取了耀州城;1918年,張義安三原起義,攻城拔寨,勢如破竹。

1919年,他們附近白馬村的田維勤,在洛川一帶招兵買馬,組建隊伍。紀元林隨即辭去陝西省議會議員,帶著從軍報國的激情,和張萬信、李品儒、成子章等一批有志青年奔洛川投田維勤營當兵。

田維勤和紀元林為鄰村鄉黨,紀元林豪爽意氣,膽識過人,深得田維勤器重,被委以三營營長之任。紀元林果然不負厚望,作戰勇敢,帶兵有方,逢戰必勝。

1920年,陳樹藩被靖國軍推翻。次年,田維勤也擔心孤軍駐守洛川而遭覆滅,率領全營官兵,東出潼關,投奔了直係軍閥吳佩孚,紀元林也隨之到了河南。後來,田維勤成了直系副帥(正帥為吳佩孚),紀元林也由營、團繼而升為師長。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