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读《水浒传》,你觉得宋江该为晁盖的死负责吗?

1234822987


晁盖的死因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有2种说法。一种是被史文恭射杀,另一种则是宋江指使人干的。但晁盖无论是死于哪种说法,宋江都一定是有责任的。

若是宋江指使人射死晁盖自不必说,即便晁盖真是死于史文恭之手,宋江也是罪责难逃。

自宋江上梁山后,他的威望人气越来越大,晁盖虽然是梁山之主但也远不如他。宋江平时善于拉拢人心,晁盖作为梁山的第一把交椅逐渐有“被架空”之势,晁盖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有所表现才能稳住人心。

也正是因为晁盖急于刷自己的存在感,才会不顾一切的去攻打曾头市。晁盖立功心切,后被暗箭所伤,死于非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晁盖的死也可以说是由宋江间接造成的。


太古奇闻


关于晁盖之死,众说纷纭,观点很多,有说晁盖是无意间中箭而亡,的,有说是宋江派人安插其中暗杀的,甚至有说晁盖自己想不开自杀的等等等。

听说曾家五虎强了送给宋江的马,还对梁山不顾一屑,甚至要剿灭梁山,这让梁山大哥很不爽,于是亲自带兵来打曾头市,连二把手宋江的话都不听,连点大将,杀向曾头市,在作战过程中中箭,回山寨后伤重而亡,临死时折箭遗言:报仇者为梁山之主。

按正常来讲,打仗死人是很正常的,但是死的人是带兵总司令,还是梁山大哥,这就不正常了,没听说带兵的冲在最前面,那箭射的也太巧了,太准了。关键问题还是继位问题,一般都是皇上死了太子上,像这种帮派式的就是大哥死了二哥上,但晁盖不是这么说的,谁杀了仇人也就是史文恭谁当老大,这就是个奇怪的事了。所以猜测也就来了,晁盖大哥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了不让老二宋江上,还要宋江负责不成?

自从宋江上梁山,晁盖的存在感就在一点点降低,甚至从江州的路上就能感觉出来。刚从法场逃出来,打跑了官军追击,宋江就要报仇,带人打破无为军,做了一把统帅瘾,完全是他指挥,晁盖大哥在这也只能当小弟听他的;在回梁山的路上,翻山越岭之际,好汉土匪都来投靠,但他们投靠的是宋江大哥,而不是晁盖大哥,这让晁盖大哥很没面子,宋江也是来者不拒,当着大哥的面就收了,也不管晁盖在旁边就说以后哥我罩着你,你说晁盖怎么想。到了梁山排座位,一般都是排资历,先来的肯定是在前面,后来的等吧,等我升官了你在上,就像现在都各个单位一样;宋江不这样,说了一句,不要这样,这样不利于团结,新来的坐一排,老资格坐一排,以后在按照功劳大小排座位,结果宋江带来的人比以前的长一大串,晁盖越不高兴了,怎么这是要夺权啊。后来要打仗了,晁盖要出去练练手脚,活动筋骨,宋江又来了,大哥,你是山寨之主,怎能轻易出马,然后出来一喊,谁跟我去,底下一个个的就来了,我去我去,抢着去,几次过后宋江底下的人越来越多,功劳越来越多,晁盖终于坐不住了,想出去打一仗立威,结果一出声,没人答应,最后点了十几位好汉就出去了。这就是差距啊,宋大哥走的时候抢着去,晁盖大哥出去了还要点名,不情不愿的。

所以说晁盖是有怨气的,是憋着一口气的,是被宋江逼的不行了,通过以上分析,你说宋江该负责任吗?


孒嘫兮


宋江当然不必为晁盖的死负责任了!相反是晁盖,一是要为自己的死负责任;二是要为宋江的名声负责任。因为:

一,宋江无需为晁盖的死负责的理由。

(1)晁盖志大才疏,根本就不是担任一把手的料。梁山早在王伦时代,倘若不是林冲火併了王伦然后力挺晁盖,哪里能轮得到晁盖担任梁山泊之主的!

(2)晁盖等一行七个人劫取了生辰纲之后,若不是宋江冒着杀头的风险为晁盖送信,晁盖等人早就是死人了;接着,晁盖担任梁山泊首领之后,就先后派人三番五次软磨硬拽地把宋江请上了梁山了;到江州劫法场的时候,出大力相救宋江的也只是李逵、石秀以及张顺等人而已。

(3)晁盖不顾宋江等人的劝阻,执意要亲征曾头市。晁盖在出征之前,明明一阵怪风吹折了军旗,宋江吴用等人都说那是凶兆了,要晁盖取消了此次亲征曾头市的行动。但是,晁盖一意孤行不听人言,而且晁盖还只带了林冲等人一起出征曾头市而已。晁盖的所为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二,晁盖要为宋江正名的原因。(在这里仅仅是列举小说当中的两个例子)

(1)晁盖和吴用一行人在梁山站稳脚跟之后,晁盖就派刘唐送金银财宝去答谢宋江了。结果,宋江就因此被阎婆惜捉住了把柄……于是宋江最终怒杀阎婆惜,宋江从此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晁盖不听宋江的劝阻,终于在曾头市被药箭所射成重伤而死了。结果就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宋江的阴谋诡计,是宋江偷偷派人去射杀晁盖的……莫须有的罪名就接踵而至了!

所以说,宋江不但不必为了晁盖的死负责任,而且晁盖反倒要为宋江正名的!






骑蜗牛走高速


按照书中所写,晁盖之死与宋江无任何关联,所以宋江丝毫责任也没有。但要按当下一些人士的说法,宋江则要负直接责任。为什么?因为按此说法,晁盖就是宋江派人射死的,理由是:《水浒传》中发生的若干战役中,射出的箭数以万计,唯此一箭刻有人名。故而认为是宋江阴谋陷害之后嫁祸于史文恭。此说法虽然有些离奇,却也不无道理,且看书中对此段的描写:“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拼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寨。”由此可见,射中晁盖的一箭,并非是史文恭采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术,特意弯弓搭箭专门去射死晁盖的。而是“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的。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了:其一,若如此的话,射来的乱箭上应该都是刻上了史文恭名字的,这可能吗?其二,所有的箭上都用了毒?那么乱箭之中仅晁盖一人中箭?绝不可能吧?别人中箭后是否也中了毒?书中没说。其三、以史文恭的武艺,如若要想一箭射死晁盖,岂不是易如反掌?又何必采取用“毒”这一下三滥的手段呢?对此,人们产生了猜测和怀疑,不仅情有可原,或许也还真是作者埋下的“伏笔”……

好啦,对此疑问暂不讨论了。下面,听听我对此问题的见解是否对路:宋江到梁山后,笼络人心、架空了晁盖。而当年晁盖的得力助手吴用,也已经做出了“弃晁投宋”的选择。在此情况下,晁盖“急赤白脸”的非要亲自去打曾头市,可以说是一种赌气的做法。那么,身为梁山泊头把交椅的晁盖怎么会落到这一步的呢?因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或者说是没什么野心的人。智劫生辰纲,无非是为了劫一把财,事情败露上梁山后,当上了山大王、过起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银”的日子,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而宋江不是这样,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愿望是“活时封妻荫子,死后千古留名”。作为学究出身的吴用呢,则是没钱的时候掺与抢劫,上梁山后又坐了第二把交椅。当接触了宋江发现其野心后,便又不满足于当山大王,同样渴望着当官发财,于是很快就和宋江“臭味相投”了。晁盖死了,不仅为宋江扫除了招安路上的障碍,也同样给吴用去了块心病。所以,晁盖刚死,此二人就迫不及待的唱起了双簧,为日后的招安工作奠定了基础。我敢说,如果没有吴用的支持和配合,宋江绝不敢如此的忘乎所以!

所以,在晁盖做出不冷静的选择时,宋江和吴用要是真心的话,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劝阻,因为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此时的劝阻无异于“激将”。此刻,宋江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吴用陪同前往,而吴用要做的应该是主动随从才对。如果吴用当时在现场,晁盖会上两个和尚的当吗?可他们二人均没有对此说出半个字……

看到此,要说晁盖的死宋江没责任,您同意吗?!






把盏常聊


【晁盖之死纯属意外,没有宋江谋杀阴谋论。】

楼主的问题,晁盖中箭而死,宋江有没有责任?两重意思,宋江没有责任,宋江也没有谋杀晁盖。晁盖攻打曾头市中箭,纯粹就是个意外,命该如此。

曾头市是大金国设在宋朝的战略据点,镇上共有三千余家,掌管曾头市的是曾家府。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有五个儿子号为曾家五虎:曾涂,曾密,曾索,曾魁,曾升。又有一个教师史文恭,一个副教师苏定。去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曾头市和梁山相距数百里路,井水不犯河水素无往来。盗马贼段景住去北地倒卖马,盗取了大金国太子座驾“夜照玉狮子”马,想做投名状入伙梁山泊,这就和梁山扯上了关系。段景住的行踪被金国密探报知曾头市,曾头市于路途中抢劫了段景住,并放出和梁山做对的狂言。

段景住挨打后投奔梁山,细说了原委,宋江派戴宗前往打探消息。戴宗回来,把曾头市的情况,向晁盖、宋江一一说明,段景住所说属实。曾头市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那匹千里玉狮子马现今与教师史文恭骑坐。更有一般堪恨那厮之处,杜撰几句言语,教市上小儿们都唱道:‘摇动铁环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晁盖听罢,心中大怒道:“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辈,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晁盖执意下山攻打曾头市,是有自己考量的。宋江上山后,带兵打仗的活抢着干,有没有架空晁盖的嫌疑呢?可能有吧,也可能没有,不要把宋江想的太坏了。宋江苦活累活抢着干,出风头抢夺战功是肯定的。至于,宋江为了抢班夺权故意怂恿晁盖攻打曾头市,这也是讲不通的,宋江苦劝晁盖不听。还有人说,宋江让人在晁盖的新制认军旗上做手脚,一阵怪风吹折了认军旗,制造“风折认军旗”于主帅不利的“恶兆”,这更是无稽之谈。

晁盖是如何中箭的呢?晁盖帅二十个头领、五千人马攻打曾头市,头一阵互有胜负,各自收兵扎营。晚上,来了两个和尚(曾头市的奸细),说是和曾头市有仇,愿意引领梁山军前去劫营。林冲劝说晁盖,小心其中有诈,晁盖求胜心切,没有听林冲的忠告,执意要前去劫营,分出2500人十个头领前去劫营,林冲带领剩余人马在外接应。晁盖随着两个和尚走了个把时辰,到的一个去处,两个和尚不见了,晁盖下令退兵,可是已经晚了,已经进入了曾头市的埋伏之中。

《水浒传》原文:“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寨。林冲回来点军时,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带入去二千五百人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都回到帐中。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

晁盖曾头市中史文恭之毒箭而死,就有了诸多的猜测和推论,明末清初的文人金圣叹,是“宋江谋杀晁盖阴谋论”的始作俑者。金圣叹说:“盖宋江弑晁盖之一笔为决不可宥也。此非谓史文恭之箭,乃真出于宋江之手也;亦非谓宋江明知曾头市之五虎能死晁盖,而坐不救援也。夫今日之晁盖之死,即诚非宋江所料,然而宋江之以晁盖之死为利,则固非一日之心矣。”

金圣叹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概括宋江谋杀晁盖的这一件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宽恕的。表面上看,晁盖死于史文恭射出的毒箭,其实这是出自宋江之手呀!宋江明明知道曾家五虎,蓄意要杀死晁盖;但是,宋江却不去援救晁盖。晁盖之死,就算宋江不可预料;然而,晁盖之死,宋江是最大受益者;宋江想谋权篡位,谋害晁盖之心很久了。

金圣叹是个文科生,他不是理科生,他的话符合人文思想,却不符合科学逻辑。金圣叹没有否认晁盖是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但是,金圣叹把晁盖之死的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假定为可以预见的必然的事件,埋怨宋江没有及时救援。显然,金圣叹的遐想是缺乏科学逻辑的,梁山距离曾头市几百里路,就算晁盖中了埋伏,宋江也不可能跨越时空的救援晁盖,根本来不及也不可能。

其二,任何一个单位集团的二把手,都想当一把手,一把手死了对二把手绝对是好事。但是,以此来推定二把手必定会谋杀一把手,缺乏科学的逻辑考量。二把手为了谋权篡位,有可能谋害一把手,这只是犯罪的动机。犯罪不但要动机,还要具体实施,实施犯罪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客观条件是实施犯罪的必要条件的可行性,必要条件的可行性是由时间、地点、人物、犯罪工具等等构成的,而这一切,宋江谋杀晁盖的“阴谋论”是不具备的。

梁山会射箭的人很多,会射箭又和宋江关系铁的人却没几个,花荣会射箭和宋江关系很铁;孙立会射箭和宋江关系还行,无聊的人们就设想了花荣或者孙立射死了晁盖,甚至还有人设想刘唐、林冲射死了晁盖。最不可思议的假设,晁盖夜袭曾头市时,宋江派出一支人马,偷偷的潜伏在曾头市。晁盖中了曾头市埋伏撤退时,宋江派遣的梁山军假借曾头市的名义,乘机射中了晁盖,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晁盖是正面中箭,当头一箭射在脸上倒栽下马来。《水浒传》晁盖中箭的场景,完全排除了两侧和后面射中晁盖,射中晁盖的箭只能来自对面埋伏的一彪人马(一千人左右),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花荣或者孙立是怎么混进曾头市史文恭的队伍里去的?射中晁盖之后,花荣或者孙立又是如何脱身的呢?如果,宋江不和史文恭勾结,他们是无法混进曾家军的,更不可能脱身了。如果,宋江和史文恭勾结,后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之后,史文恭不会当众供出宋江来吗?

显然,宋江指使人射杀晁盖之说,从时间、地点、人物、场景都不符合科学逻辑,阴谋论纯粹是无稽之谈。刘唐跟随晁盖夜袭曾头市,林冲带兵在外接应晁盖,这两人也不可能从对面曾家军向晁盖射出毒箭。至于,宋江派一千人伏击晁盖,先不讲有没有可能性,就算是吧。那么,梁山军打梁山军并且射中晁盖,这么大的乌龙事件,宋江是如何保密的呢?难道把这一千多人都杀了吗?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公众号。








冷清先生


晁盖之死为必然,中箭而死是偶然。

在前文我讲过,晁盖的优势是重情重义,勇于担当;缺点是有勇无谋,逞强好胜。宋江的优点就多了去了。可以说晁盖有的优点他都有,晁盖有的缺点都是他的优点。这两个人之间的战斗,好比一个初学弈者与大师对弈:初看晁盖左冲右突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实则步步踏空招招失手陷入万丈深渊。待得醒时,已然深陷泥潭翻身不得。

有人说晁、宋不是结义兄弟吗?何苦兄弟相残相煎太急呢?这就是你不懂政治了。自古以来,“天无二日”,自然也得“山无二主”。晁盖不想争,可眼看手下兄弟一个个跑去效忠宋江,晁天王转眼就要变成晁光棍了,不争不行,属于被动应战;宋江未上山时便广施仁义,动机不言而喻。上得梁山,又有众多兄弟扶持,岂肯屈居人下,因而主动出击。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俗话说,太刚易折,战争一开始,晁盖便处于下风,一着急一上火,分寸大乱,主动提出带人攻打祝家庄,头中毒箭,撒手人寰!

所以,晁盖之死乃是必然,祝家庄不死,况家庄必死;战场上不死,山寨中必亡。不是自己太弱,而是对手太强。

综上所述,宋江是晁盖之死头号凶手!


风淡云轻140356374



晁盖之死,宋江是幕后大黑手

中国人善于内斗,在中国历史中,尤其在领导阶层,频频上演着老大与老二的残酷斗争。斗争的残酷性的标志便是你死我活,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老大的提心吊胆,总怕有人谋权篡位,天天疑神疑鬼;当老二的则翅膀渐硬,也畏惧未等到熬到接班的那一天就被老干干掉,也在暗中磨刀霍霍。如皇帝与太子们彼此间的斗争几乎很少消停过。典型的诸如汉武帝刘彻与太子刘据、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李承乾、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太子拓跋晃。而国家元首与二把手的斗争也同样酷烈,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与曹魏皇帝曹髦、曹奂。再如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与九千岁东王杨秀清,还有南北朝时的南朝的更替莫不如此。

这时候,一旦老二功高震主,名声盖过了老大,两人之间必有血雨腥风,一人最终会死翘翘。

像北周大将赵匡胤成功登基,成为宋太祖后,十分担心麾下将领会像自己一样,没准哪天会被其部属披上黄袍,搞政变,于是玩了把“杯酒释兵权”的把戏,用烈烈的美酒和假惺惺眼泪,将所有高级将领劝退,让他们带着大笔钱财提前离休,回家哄孙子去。

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人除了林冲和朱仝二人是真正被逼上梁山,其余的好汉全是凑数而已。

梁山的头把交椅晁盖与老二宋江上山的目的不相同,个人的志向与胸襟格局也迥然。

晁盖是劫了梁中书给老丈人的蔡老太师生辰纲东窗事发,逃到梁山的;宋江则是在江州浔阳楼醉酒写下“反死”要被砍头,晁盖带人劫法场将他救上了梁山。

晁盖是山大王思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图与众好汉聚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没有长远的战略。宋江不同,这个矮个子黑三郎一心只想着出人头地,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于是招安的心随着梁山武装割据力量的不断壮大而像野草一样疯长。

宋江上梁山后,经过三打祝家庄、猛攻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大闹西岳华山和平定芒砀山等一系列大小战役后,他的跟班马仔越来越多,在梁山和江湖的声望越来越高,甚至连晁盖的伙伴军师吴用也不自觉地投向了他的怀抱。

没办法,宋江就是这么能折腾,就是这么有魅力,就是这么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时候,盗马贼段景住偷了大金王子的宝马照夜玉狮子,要作为进身礼物加入梁山好汉的行列。但走到半路上,照夜玉狮子被曾头市拦截抢走了。

段景住跑上梁山,声称照夜玉狮子是献给及时雨宋江的。晁盖懵了,此前无论是打祝家庄还是打高唐州和青州,每次要亲征都给宋江拦下,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结果就是造就了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一日高过一日,如日中天。

晁盖屡屡被宋江架空,心有颇有些不爽,当听到段景住的照夜玉狮子是献给梁山二把手宋江,而不是献给自己这个当老大的,自然冲动起来。不顾宋江和吴用劝阻,执意带队下山去攻打曾头市。

都说冲动是魔鬼。曾头市不仅有武艺高强的教师史文恭和副教师苏定,还有他们的徒弟——个个身手不凡的曾家五虎。而且至少有两千人马雄踞曾头市,以逸待劳。晁盖却只带着能征惯战的林冲、呼延灼、徐宁和孙立,还有其他一些头领,而不仅秦明、花荣、杨志、鲁智深、武松和史进这些善于恶战的头领并未悉数都带下山来,就连军师吴用也未带上,而且能呼风唤雨行法术的副军师公孙胜也留在了梁山。

从晁盖所带队伍的领兵头领组成上分析看,林、呼、徐、孙都是打将。但余下的穆弘、张横、黄信、欧鹏、燕顺、邓飞等人都是宋江朋友圈里的人,而杨雄和石秀最初投奔梁山差点被晁盖给推出去斩了,还是宋江硬是劝说下来,保住了二人的性命。其他的刘唐、阮氏三雄和白胜倒算是晁盖的嫡系,刘唐是步将,还算说得过去,但阮氏三雄是水军头领,曾头市并非水城坞堡,水军到这里打仗根本不对路,而白胜是个拿不上台面的小角色。至于杜迁和宋万完全是自己的前任梁山老大白衣秀才王伦的心腹。

晁盖之所以没有带秦明、吴用和公孙胜等人下山,是有他的想法的:

秦明和花荣是宋江铁杆跟班,带不得;

杨志是自己从他手中夺的蔡老太师生辰纲,有私仇,带不得;

鲁智深、武松和史进都新上梁山不久,面生,带不得。

吴用最近一年半载里总暗里跟宋江眉来眼去的,也带不得;

公孙胜必须留下在梁山牵制宋江,更带不得。

而且,晁盖之所以只带一少部分梁山攻打曾头市,就是要做出个样子给宋江等人看,他晁盖是有本事拿得下曾头市的。想再架空自己,休想!

晁盖下山走得急,想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这种急躁的心理自然会导致轻敌,曾头市法华寺的两个僧人找他,要主动当带路党,趁夜去劫曾头市的军寨,晁盖更加浮躁了,还亲自带第一队人马去劫寨,叫林冲带第二队人马做接应。林冲劝阻,晁盖反说:“我不自去,谁肯向前?”

结果,当夜劫营中了曾头市的埋伏,晁盖脸上还被暗处射来的冷箭射中。

箭矢上有毒,并且还可有“史文恭”三个字。晁盖回到梁山,性命在旦夕之间。临终前嘱咐宋江:“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老大死,接班人自然是老二。但晁盖为什么不直接叫宋江来当梁山的老大?

真正有身份的人是不屑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一支毒箭上的!

如果箭上没有毒,刻有史文恭的名字,完全解释的通。

这支致命的毒箭来得蹊跷。

晁盖就不能不怀疑极有功高震主之实,又有急于上位的梁山老二宋江了。

其实,宋江即使没有段景住献马这根引爆他与晁盖之间斗争大爆发的导火索,他也不会再长久忍忍下去的。从浔阳楼“反诗”的词句“敢笑黄巢不丈夫”上,便可以看出宋江不是等闲之辈,不想做等闲之辈。黄巢何许人?是唐末农民造反大头子,杀人如麻,部队行军打仗就以几十万的百姓做军粮,手段残忍令人发指,简直狠得不要不要的。

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其心胸自是不在黄巢之下。

为了招安大计,宋江必须在梁山当上老大,一切都说了算。所以,晁盖必须死!

有人说用暗箭射死晁盖的是徐宁,也有人说是欧鹏、孙立的。

但他们都不是,想在黑暗处从远处一箭射中活动的目标,而且精准,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事儿只有宋江嫡系中的嫡系——神射手“小李广”花荣办得来。


落日照冰河


水浒传,宋江,1073一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山东郓城县押司,

晁盖,晁天王,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村保正,财主,

有关宋江晁盖,做一简化表述,翻阅资料,晁盖之死有些蹊跷,

在打祝家庄,华州,多次战功晁盖下山被宋江劝住,只有他带众弟兄去,久而久至晁盖自然失去了领导威信,

可见宋江做人不如晁盖,但计谋晁盖远不如宋江,到底晁盖之死宋江要不要负责,只能评论人格,无法怪他,

喜欢看听一些水浒的人,明知道宋江用意,但无法对他定夺,这就是他高明之处,简单概括,不周谅解。





凉薄青年丶玖壹


我曾经在其他的问答中论证过,宋江不可能是暗害晁盖的凶手。晁盖之死,宋江可以说没有直接责任,但间接责任肯定是少不了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其实,这个“间接责任”很难衡量,宋江如果想推的话能推得干干净净,想揽的话也足以令他愧疚终生。

宋江救了晁盖等人的性命,因此晁盖成了梁山之主后,写信感谢宋江,还封了一百两金子。也怪宋江自己粗心大意,那封书信反而成了宋江怒杀阎婆惜的导火索。如果宋江此时去梁山泊落草,弟兄们吃肉分金,可能晁盖也不会死。宋江到江湖转了一圈,把花荣等二十多个好汉送上了梁山,然后去江州走了一遭,又笼络了一大票人。

我个人认为,晁盖并没有嫡系:七星聚义不过是以利相交,刘唐、公孙胜、三阮都是新相识,晁盖虽跟吴用相熟,但也没什么交情。吴用转投宋江,晁盖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了。晁盖也是条硬汉,本想借攻打曾头市证明自己,结果却不幸战死。一山不容二虎,即便二人有过命的交情,也终究要分道扬镳。

梁山实际上已在宋江的控制之下,晁盖要么让位,要么走,要么死,要么当个傀儡。宋江上梁山之初,晁盖便要让位,理由是宋江救了晁盖等七人,是梁山泊的恩主,宋江拒绝,理由是晁盖比自己大十岁。晁盖让位或离开梁山,宋江都会背上骂名,晁盖又不可能当傀儡,因此晁盖只能战死,作者也只能这么安排


上头派掌门


读《水浒传》,你觉得宋江该为晁盖的死负责吗?

晁盖的死宋江要不要负责,书里面已经提到了,晁盖在征讨曾头市的时候,宋江已经阻止过,晁盖亲自出兵征讨曾头市,晁盖不听,非得要去!最后被人家暗箭射伤,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以前晁盖很听宋江的话,这一次为什么不听宋江的话!


很多评论的书里面讲过,这个时候的晁盖,其次权力已经被宋江架空了,他身边的人基本上就是,阮氏三雄,入云龙公孙胜,军师无用,白日鼠白胜,赤发鬼刘唐,也就是刚入伙的时候几个亲信!

宋江手下,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信,这里面的英雄豪杰不管是宋江当初出手相救,拿银子买,或者接济,反正那都是对宋江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兄弟,晁盖看在眼里,难道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出兵曾头市,晁盖一意孤行和这个关系很大。梁山上的功劳都是你宋江建立的,那要我这个老大还有什么用,所以晁盖是堵了一口气,征讨曾头市!



说实在的这个时候,晁盖和宋江的关系,其实是面和心不和,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晁盖中了箭以后,在临死之前说了,谁要是拿到曾头市史文公的头,他就是梁山伯之主。按正常来说,宋江是第2把交椅,他快死了,理所应当,宋江是头领,晁盖说的这话的目的,还是因为他已经看透宋江了,宋江的野心,不是晁盖所能够想象的到的。晁盖死也不愿意让手下的兄弟们投奔朝廷,他也看透了宋江,将来招安投奔朝廷,是宋江的一步大棋。所以他在临终前说,谁替他报了仇,谁将来就是梁山伯之主,明显是不想让宋江得逞,因为宋江没什么能耐,报仇这件事,肯定不能自己完成,将来大寨主这个位置,宋江肯定是做不了啊,但是晁盖错了,因为宋江很有人缘,大家都服他,他不做梁山伯的大寨主,谁能坐得稳,卢俊义很明智,他知道,他如果做了大寨主,下面谁都不服他,所以他很有自知之明,把这个位置让出来,第2把交椅才能够坐得稳!



晁盖的死宋江没有直接责任,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说,晁盖没有曾头市征战途中死掉,后面会发生什么情况,下面的兄弟们都服宋江,晁盖只是一个摆设会怎么想,晁盖也不是无能之辈,难道他看不清这个形势,将来他和宋江势不两立这个局面早晚会发生,火并王伦会在晁盖的身上发生第2次,从侧面来讲,晁盖的死对宋江是利大于弊,也是大势所趋,免得兄弟们撕破脸面,宋江到最后落一个骂名。

梁山好汉最后排座次的时候,晁盖没有在108条好汉之列,一种情况就是削弱晁盖在梁山里面的影响力,大家都不要想了,现在的老大是宋江,晁盖已经是过去式啦!

另一种情况就是,晁盖代表着反对朝廷梁山的一股势力。而宋江拉着代表归顺朝廷,为大宋朝建功立业,将来为兄弟们找一个出路,流芳千古的一条路径。

所以说晁盖的死,对于宋江得偿所愿,终于可以一统江湖,为自己将来的仕途铺平了前行的道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死几个兄弟对于他来说,再说难免。晁盖是草莽英雄,义气为重,他想的只是眼前的,大家有酒喝有肉吃,有钱花就够了,将来怎么着,管那么多干啥

宋江城府较深,从一开始就想到,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将来为自己所用,他更具备成为一个领导者的人物,正所谓慈不养兵,义不掌财!真正的狠角色还是宋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