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帶來的那些“壓力測試”

疫情突襲,讓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被動的接受了一場“壓力測試”。

線上大考----被14億中國人玩壞了的無數個app

工信部官方發佈公告表示,今年春節假期期間全國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耗大幅上漲,共計消費了271.6萬TB,同比增長36.4%。

全民抗疫,所有人和所有活動場景全部被動轉移到了線上。中國十億網民向全球各大互聯網公司發出了流量壓力測試的預警。

既是春節,又是疫情,全民宅家,所以,率先收到壓力測試預警的,是一系列遊戲app。

  • 1月25日,大吉大利的“吃雞”“和平精英”崩了。
  • 1月27日,知名社交小遊戲“玩吧”崩了。
  • 1月31日,全球最大的遊戲平臺Steam崩了。
  • 2月11日,小學生們最愛的“王者榮耀”崩了。

隨之而來的是電商網站的階段性考驗,因為人民需要口罩、酒精、消毒液。

  • 1月31日和2月8日,網易嚴選崩了兩次。
  • 2月12日,叮噹快藥崩了。
  • 2月14日和15日,京東也崩了兩次。

原因都是“他有口罩”。

因從電影院轉為全民追劇刷電影而進入壓測陣營的,還有一向堅挺的視頻網站。

  • 2月5日, 芒果TV崩了。
  • 2月15日,b站崩了。
  • 2月16日,愛奇藝崩了,韓劇TV崩了;與此同時,小米電視竟然也崩了。

企業復工首日,線上辦公軟件的壓測來了。

  • 2月3日,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相繼崩了;

很簡單,企業年後復工,絕大部分企業選擇了在線復工。幾億人同時在線上班、開會,直接擊垮了一眾大廠辦公軟件。這一天,可以算是中國在線辦公里程碑的一天。

  • 2月10日,新媒體排版工具網站“秀米”崩了。
  • 2月11日,短視頻剪輯工具app剪映崩了。

沒錯,新媒體小編們差不多也都開工了。

也是2月3日,還有另外一個數億量級的群體正在躍躍欲試----學生們開始上網課了,在線教育的春天伴隨著壓測,同時降臨。

  • 2月3日,猿輔導服務器崩了,只能臨時停課。
  • 2月7日,剛剛踏足在線教育領域的釘釘被小學生打差評打到跪地求饒。
  • 2月10日,智學網崩了。
  • 2月13日,學習通崩了;隨後的日子裡,雨課堂,知到,中國大學MOOC陸續宕機。
  • 3月剛開始,騰訊課堂崩了。

各個在線教育網站被玩壞的原因很簡單----3億同學在線刻苦。

我們原本以為,中國的互聯網已經很發達,很先進,很強勁,在很多領域領先於國際水平。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壓力測試,還是讓包括BAT大廠在內的眾多互聯網公司應付不來,紛紛在網友的衝擊下敗下陣來

不過,大廠們有錢、有人、有技術、有服務器,快速反應的能力強,應對服務器宕機並不難。

釘釘宕機後在2天內擴容了2萬臺服務器以應付這次前所未有的龐大需求,創造了阿里雲上短時間彈性擴容的記錄,而不到10天后的2月12日,釘釘又連續擴容10萬臺服務器。

騰訊會議緊急在8天時間裡擴容超10萬臺雲主機100萬核算力在內部協調了服務器的資源,甚至打破了中國雲計算史上的紀錄。

對於BAT等巨頭們而言,服務器宕機應該算是甜蜜的痛苦。因為突然湧入的海量流量本身就意味著機遇,只要你有本事接的住,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巨量增長

顯然,對於除夕夜單日流水突破20億的王者榮耀而言,小小的宕機,算得了什麼呢?

中小型或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就沒那麼好過了。因為,“地主家也沒餘糧”,即使是阿里雲,服務器也快被買空了,即使能買到,價格也是向打滾一樣翻倍增長。

看似火爆的在線教育領域,流量壓力成指數級增加,意味著至少需要比現在超出數倍甚至十數倍以上的體量,而搭建支持千萬級別併發的視頻直播平臺,每個月的技術投入極有可能過億。這

對於沒有足夠多預算和技術儲備的公司而言,簡直如同災難,搞不好就會被徹底擠壓淘汰,甚至連生存都難。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這場壓力測試既是針對服務器,也是針對企業自身的資金硬實力和技術軟實力

最終勝出的仍然會是各個領域的頭部玩家,以及整個行業的超級巨頭。

疫情帶來的那些“壓力測試”


應急大考----被動成長的公共應急能力

如果說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疫情是一次突然進行的隨堂測驗,那麼,對於中國的公共應急能力而言,疫情就是一次高考級別的大型試煉

從非典那一年開始,中國就一直在不斷的建立應急管理預案體系,包括國家總體預案、國務院28個專項預案、各部委的156個部門預案、省市區縣各級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預案等等。

但是,突發性公共事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每一次每一場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特性均不一樣,因此,應急管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的做好準備。每次重大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即是考驗,也是經驗。

可以看到的是,中國依託於自身獨一無二的體制優勢和超群的行動力,在很多方面既通過了考驗,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

超大規模人口的隔離、救治及管理;

一線醫護工作人員的全國性調度和管理:

深入到基層的防疫動員和有效流動管控;

全民防疫意識和科學防疫知識的宣教和執行;

基本社會和生活秩序的穩定管理。

也有一些方面,受到了教訓,但同時也積累了經驗。例如:

疫情發展初期的預判和管控;

防疫物資的儲備、生產、物流和分配管理;

隔離人口的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

一線醫療工作者的基本健康保障;

疾控部門權限和地位的提升;

儘管很多方面並不盡如人意,但縱向比較非典時期,進步了很多,橫向比較面臨防疫壓力的同期其它各國,也已經遙遙領先。

經此一役,在公共應急能力方面,中國應該可以走在世界前列。

經濟大考----“硬脫鉤”壓力下的企業

在眾多壓力測試中,經濟大考的結果最為撲朔迷離。

新冠病毒40余天,儘管中國人民都已經逐漸習慣了這突如其來的生活鉅變,但這場黑天鵝事件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卻才剛剛開始。

中國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對一個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用近乎悲壯的方式,阻斷了病毒的對外傳播,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但與此同時,這種“硬脫鉤”的方式也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需求和生產停滯,投資、消費驟降、出口停擺。一些企業被動停業,一些企業經營艱難,一些企業雖然短期內爆發式增長,卻面臨著需求與資源的不平衡而勉強堅持。

危機和機遇並存,是每一個黑天鵝事件的特點。

2003年的非典肆虐,國內經濟增長出現了階段性下跌,但突然爆發的疫情卻引發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伴隨著傳統商務和貿易的斷崖式下滑,中國互聯網開始了野蠻生長,電商、支付、物流多面開花。2003年,我國網購人群規模比2002年增長一倍,2003年10月支付寶上線,以順豐為代表的物流行業崛起,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2.8%,互聯網經濟隨之飛速發展。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強化互聯網基礎建設,進一步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3G的建設催生我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截止2009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2.33億。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可以見證又一次經濟變革的到來。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的好好活下去。



疫情的“壓力測試”還遠沒有結束。

我們處在一個實力與壓力並存的節點。這些“壓力測試”帶給我們的是正視壓力,不懼壓力的勇氣,以及正視真正的實力,發現問題,並提升實力的機會。


疫情帶來的那些“壓力測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