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德国人究竟为什么发动二战?

雨中飞鹭


德国是欧洲历史上经历战争最多的国家,从条顿骑士团开始开辟德意志开始,这个民族就浸淫在战戈交击的声音中。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更令人奇怪,整个欧洲陷入了一场混战,但是却没有任何主义之争或者是正义非正义,

说了到底一句话是“帝国主义之间狗咬狗的战争”。并且德国在漫长的战争期间,没有明显的处于下风。直到德国国内爆发大规模革命,德国才不得不宣布投降。这时,德国士兵们还在法国的领土上。

既然战败了,就只能是接受惩罚。英法美等协约国集团,对德国的战后处罚问题上有明显的差异。美国人号称是民族自觉,美国并不管德国会如何,而英国人一直奉行的是离岸平衡,英国人不希望欧洲有一个一家独大的霸权国家,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

一个被过分削弱的德国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但是法国人却是和德国人仇大了去了,法国总理甚至主张肢解德国。最后经过妥协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依旧十分苛刻,德国的军队被裁减到只能称之为警察力量,空军不允许存在,海军只留下近海舰艇。德国人损失了八分之一的领土,七分之一的人口,甚至东普鲁士被新生的波兰割裂开来,成了一块飞地。更为屈辱的是,来莱茵河地区,德国人还不能驻军,德国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再次沦为二流国家。这个打击在大多数的德国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阴霾,甚至战胜国的将军们都明白:这根本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让德国人损失惨重。德国在战后经过英美贷款的扶持,总算是渡过了经济恢复阶段。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华尔街股市的崩盘,可怕的连锁反应来了。美国人的金融寡头们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不用说保德国人了。于是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面前瞬间崩盘,大企业纷纷停工,全国失业人口一半以上。更可怕的是德国的货币崩盘了,大量的小资产者,中产阶级在一夜之间沦为赤贫,德国就像是一座随时会喷发的火山。

纳粹党正是在这个时刻,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希特勒用他那出色的演讲天赋,给每一个人许诺,我会给大家工作,会给大家维持生活必须的食物,还有尊严,我会让德意志重新伟大。且不管是否重新伟大,选希特勒有工作,于是中产阶级和大量中下层支持者,让纳粹党迅速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先是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又成为集总统总理大权与一身的德国国家元首。

希特勒实现了他的诺言,他通过国家投资大型工业、修建大量基础设施的办法,让大多数人有了工作。之后开始秘密的扩军备战,他兑现了竞选时候的一切承诺。德国的经济在迅速恢复,甚至是在高速发展。到1936年,德国成为整个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综合国力、工业产值等指标开始列居世界前列。

在这之后,希特勒早已规划好了他的目标,他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人争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他要让在他看来是劣等民族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都被消灭。在合并了奥地利和吞并捷克之后,希特勒撕下了所有的伪装,他直接大打出手而。大部分的德国人仍然是支持希特勒的,一方面是民众们受到欺骗,并不知道纳粹犯下的暴行;另一方面,从希特勒上台开始,德国的国力始终在跃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这才是最吊诡的地方。

最终,德国人在报复心理以及受蒙蔽的情况下,被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希特勒自杀之后,这个民族又慢慢恢复了理性。


历史风云录


英国学者A.J.P.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开宗明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而且就一件事引起另一件事而言,事实上,它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是为推到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

实际上,《二战史》作者约翰·基根也认为“若不参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无法解释的;毋庸置疑,不管德国是否该为发动战争而受到谴责,它为了重新获得因1918年战败而失去的世界地位,于1939年走向战争。”

对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人而言,1918年《凡尔赛条约》中的战争罪条款对德国奥匈帝国等实施了伤筋动骨的财政制裁、领土肢解和国际关系孤立,并且在军事上将莱茵兰地区非军事化,还剥夺了德国的空军力量。各个大国的霸道让德国深感屈辱,却没有痛下居心斩草除根,给了德国重新崛起特别是德国精英政客鼓动民众发起反击的借口。

希特勒之崛起便一直咬住《凡尔赛条约》的不公平条款对外发动谴责,对内动员国内民众。同时各个大国之间的绥靖、怂恿又给了德国以发动战争的机会窗口,德国的潜力得以揭发,到了1930年代中期,德国周围已经鹤立鸡群,周边各国都是其盘中餐了。这种状况诱使德国豪赌第二次欧洲统治权。

当然,最根源的还是德国为了获取国际地位的一种企图或者野心,但是这种目标的实现与否或者实现途径则受制于自身的实力、意志和国际竞争者(英国、美国和苏联等)的态度和联合与否。


南大毛维准


我觉得当时德国不打仗不行了,不打国家只能分裂了,当时的德国不但穷,而且连应该支付给战胜国的赔款都凑不出来,只能厚着脸皮祈求战胜国推迟收款。

德国国内700多万人失业,德国经济被战胜国疯狂剪羊毛,物价狂涨,买一个汉堡包就要一个多亿德国马克,一瓶饮料要3个多亿,这不是明摆着抢钱,当时德国民众已经忍无可忍了,因为换做哪个国家都承受不住的,德国民怨沸腾已经到了极点!

同盟国要求德国赔偿巨额的战争赔款,但德国腰缠万贯的犹太人却一毛不拔,这也是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重要原因,而且犹太人还想用金融来绑架德国政府,希特勒是容易被别人控制的人么?于是犹太热钱集体出逃,德国的金融一下子就垮下来了,所以希特勒为了挽救德国,只能通过发动战争来挽回金融损失,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德国政府穷的只能关门,连给政府公务员发工资的钱都没有了。它只能是入侵其他国家,抢劫对方的国家银行来维持自己的生路,这招术和今天的美国是不是非常像!


大唐陌刀


德国发动战争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战遗留下一些无法和平解决的所谓对德国的不公平条约和待遇,作为第一次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强国瓜分,同样只能是通过战争来索回失去的利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是一场令人绝望的拉锯式的消耗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各有攻守,互有胜负,双方僵持不下,直到随之而来的美国宣布参战才扭转了战争尴尬的局面,并且直接导致了一战德国的战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意味着德国真正黑暗时代的到来。战胜国以和平协约为名对德国进行实质性的统治和瓜分,《凡尔赛和约》就是显示其野心的最好例证,列宁将其称为“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 和约重新划分了德国疆界,使德国失去了重要的工业区,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人口,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及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商船和海军舰队。

和约还对德国的军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解散总参谋部,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不准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许建立空军,禁止拥有飞机、坦克、重炮等武器。另外,德国还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在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形势这两方面表现地尤为明显。

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260亿金马克的赔款,1929年6月,德国的赔款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然而无论多少,对于当时的德国而言,都是难以支付的,1919年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也不能反抗这一协议,而当时的德国,几乎是民不聊生,经济更是萎靡,然而就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由美国开始席卷了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而德国更是惨遭重创,货币严重贬值,仅德国就倒闭了近6万家企业,失业人口暴增,按完全失业工人计算的失业率,德国为43.8%,美国为32%,英国为22%,而这场经济危机却成就了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力挽美国经济崩溃的罗斯福,一个是将德国带上纳粹主义的希特勒。

不得不说,这场经济危机早已为二战埋下了伏笔。法西斯就是在经济危机中上台的,但不是经济的发展,正好相反,当时德国国内经济正在走向崩溃,通过战争手段进行经济掠夺是最佳方式。

严重的经济危机压的人们喘不过气,失业率激增。在重重给俺中,人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改变残酷的现实。希特勒的演讲像一针强心剂激发了人们死寂的心灵。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够扭转局面。德国人的土地太少了,有必要开疆拓土,创造一座和平喜悦的天堂。

因此,德国发动二战是政治原因和经济危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志怪集


初高中学历史的时候,我们都听说过《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强行削弱德国的势力。(题外话,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这样的德国可以说是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

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缺乏的资金,以及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使日耳曼民族优越的自尊感与自豪感,受到极大的挫折与伤害,各个大国的霸道让德国深感屈辱,让他们过得很压抑,使日耳曼民族埋下了强烈的民族复兴与复仇的使命感。

比起德国时刻可能崩溃的经济形势,战胜利国的经济欣欣向荣,一直在发展恢复中!二战爆发前夕,世界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在经济危机初期,也有近三百万人失业,后来希特勒上台,大力发展军工产业,解决了德国的失业人口问题,为了资源,为了土地,它为了重新获得因1918年战败而失去的世界地位,找借口挑起了二战。


提到二战不由得还想到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为何要恨犹太人?因为当时德国的犹太人大多腰缠万贯,而普通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贫富悬殊巨大,仇富心理蔓延,最终导致了惨剧……


巴黎八卦资讯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战结束,凡尔赛合约在德俄中间建立了波兰。为了满足波兰对出海口的要求,把东普鲁士与德国主体分开。德国人对割地赔款耿耿于怀。

纳粹的种族理论驱使德国人建立一个纯粹的大德意志国家。这个雅利安人优秀的理论又必然产生了生存空间理论。优秀的民族需要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

凡尔赛体系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本意是给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民族独立提供理由。但是却给德国的扩张提供了借口。

波兰的建立是英法在一战中最大的成果之一,不仅削弱了德俄两国,还建立了一个“深入敌后”的盟友。波兰也不遗余力地充当英法的先锋,甘当马前卒。

德国入侵波兰就是摧毁凡尔赛体系,是英法所不能容忍的。换句时髦的话,波兰的独立完整是英法的核心利益。波兰在两次大战中间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有英法的背书。

一方要维持凡尔赛体系的体面,一方要恢复一战前的国家体面。而英法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沉默,客观刺激了德国的欲望。导致希特勒误判了英法的决心。

既然郎有情,别怪妾有意。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也不是非常复杂,首先是凡尔赛体系带来的仇,一战的结果是协约国集团狠狠地讹诈了德国一笔,但却并没有解除德国的武装,德国失去了大片土地,东普鲁士成为飞地,德国背负了沉重的赔款负担,但德国军队和德国军事工业却并没有被彻底废除(虽然背上了枷锁但是由于英法的勾心斗角和衰落以及东欧各国各怀鬼胎,这道枷锁事实上很轻易就被希特勒挣脱了),这一切反而极大加强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而二十年代末的大萧条在德国人眼中则是又一场掠夺,这一切的结果就是纳粹的上台。


然后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希特勒上台后的“振兴”计划中,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发展军事工业和债务来发展的,财政负担年年增加,一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是威力越来越大的定时炸弹。这种“振兴”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德国人不靠掠夺来维持,那么“第三帝国”的财政崩溃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国内犹太人的掠夺和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经济上的目的。

而欧洲各国则会因为战争而显著削弱,苏联很可能做的就是趁着欧洲各国处于衰弱的状态重新点燃世界革命的火种,而且这一次由于红军和红海军已经具备了极为强大的实力,欧洲变红的可能性并不小。总而言之,德国肯定会走向灭亡,这一点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深空电报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受到了极大的屈辱,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进行了瓜分还背负着巨额的战争赔款,这对一向自视甚高的德国人是那以接收的。也就在这个时候德国的领导层充分调动起了德国人的民族情绪,不断地激励德国人民进行发展生产使德国的国力很快的得到了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希特勒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掌控了德国的的政局,这也为日后德国发动二战创造了主观动因。

二战的内因就是希特勒获得政权

希特勒通过纳粹党不断的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这么优秀的民族怎么可以连自己的国土都不能保卫。希特勒鼓动人心的演说对国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为了实现自己的演说目标,希特勒开始了逐渐收回被占领的德国国土。这些被分裂出去的国土在希特勒的努力下逐渐被收回,这样的成绩更加刺激了国民对它的支持。这也就为日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也的确如此。


二战的外因就是英法主要国家的和平主义思维所派生出的绥靖政策

希特勒获得政权后通过努力夺去了国民的支持,对外也是以强硬的手段不断改变战胜国对德国的限制,最为巧合的就是英国为了搞欧洲大陆的平衡政策不断的给德国让步,法国的当权者对英国的忍让政策无所作为,这种不断让步极大的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入侵波兰,也就有了战争史上的奇闻西线无战事。

二战就在希特勒的扩张野心与英法这些大国的纵容下发生了

也许二战注定了就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德国的步步进逼与英法的胆小怕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希望以不断地的妥协来满足对手的胃口注定是要失败的。不光失败最终也会引火烧身,法国就是最好的佐证。原则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底线,这条底线是不能破的,一旦破了将会拥有无穷的危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异域边缘


国际关系史上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叫做德国困境或者说德国难题,讨论的就是德国崛起给欧洲国际关系格局造成的挑战。1870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统一大部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加入欧洲强权的行列。老欧洲这时候面对新德国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承认德国崛起的现实,接受德国作为欧洲强权体系中与法俄等国平等的一员;另一个是试图遏制德国,避免德国崛起后改变欧洲国际格局。面对老欧洲强国的两种政策,德国也有两套相反的对策,一个是放低身段,尽量避免和欧洲其他强国冲突,只选择一个战略方向抓住一个敌人努力在削弱自己首要对手的同时实现崛起,而另一个则是全面和法俄等陆地强国展开对抗,并在海上挑战英国霸主的地位。德国的选项在俾斯麦时期是第一个,而到了1890年威廉二世上台炒了俾斯麦之后,就逐渐变成了第二个。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奥匈帝国打响的,问题的核心却在德国和老欧洲争夺霸权的斗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再次成为战争策源地,是因为一战的结果并没有解决德国困境。德国依然是欧洲强国,渴望成为欧洲陆地霸主,并为自己在一战中的失败报仇。如果德国已经在一战中完全失败遭遇类似奥斯曼土耳其的下场,当然就没有二战期间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问题了。而如果德国在一战中获胜,也就没有必要发动二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答案应该是,德国在一战中没打赢,可是也没被打死。


高程CASS


看到这个问题忽然想到一句德国外交官在一战时说过的一句话: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土地,德国发动一战是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土地,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拉下王座,

那么德国为何发动二战呢?


第一,当然是为了资源,为了土地,当时世界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多人无家可归,饥寒交迫,(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德国在经济危机初期,也有近三百万人失业,后来希特勒上台,大力发展军工产业,绕开凡尔赛条约,把肥料厂变成炸药厂,拖拉机厂变成坦克厂,解决了德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德国经济不断发展,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财富是抢劫犹太人的,在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路的时候,而德国的经济却在挺胸向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民众把希特勒当做神一样崇拜信仰,但是大力发展军工虽然解决了失业问题,但是生产出来的武器怎么办呢?

希特勒本来就有极大的野心,刚好趁此机会,大展伸手,挑起战争,发动二战,掠夺资源。


(签订凡尔赛和约)

第二,是因为一战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引起了德国人民的极大的不满,条约的内容简直就是丧权辱国,就连当时的战胜国的法国元帅福煦都说“这那里是和约,这是二十年的停战协定”,果然凡尔赛条约1919年签订,而1939年二战爆发,刚好二十年,德国人民随着德国的强大,加上希特勒的煽动,压抑多年的屈辱情绪,犹如干柴烈火,一点就着,德国的青年都踊跃参军,战争一触即发

至于种族主义,消灭劣等民族,为优秀的日耳曼人民族争夺生存空间,无非是为了师出有名的幌子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