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山海經第一座山招搖山在現在的哪裡啊?

俗人看世界


【招搖之山】即 高黎貢山

  • 【廣西廣東境內說】
招搖之山一說在廣西或廣東境內,此說法來自《彩圖全解山海經》;
  • 【高黎貢山說】
一說是今伯舒拉嶺-高黎貢山,此說法來自馬紅光《南山經考證》;
高黎貢山

在青藏高原的南部,橫斷山脈西部斷塊。高黎貢山是肉桂的原產地,也是我國重要的多金屬和寶石礦帶之一。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仍有黑韭花、滇金絲猴與合歡樹的存在,這與《山海經》的記載“多桂”“狌狌”“迷榖”十分吻合。


【䧿山】即 橫斷山脈

  • 【南嶺山脈說】
䧿(同“鵲”)山據《彩圖全解山海經》說——指的是南嶺山脈,或廣西灕江上游的貓兒山山系,整體算中國東南。
南嶺山脈
桂林貓兒山
  • 【橫斷山脈說】
但是民間《山海經》研究者馬紅光的《山海經之南山經考證》認為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為鵲山山系顯得更靠譜些。有理有據,所以我採信了“橫斷山脈說”。
橫斷山脈
其中【橫斷山脈】是鵲山山系的可能性較大,它的起始高黎貢山符合【鵲山】之首【招搖之山】的描述。在橫斷山脈北部有座“雀兒山”,藏名“措拉”,意為大鳥羽翼。“鵲”“雀”同音,鵲山的稱呼可能由此而來。橫斷山脈也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礦產地,符合《山海經》稱其多金玉的描述。

歡迎關注知乎‘雲緋’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雲緋


這個問題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分析分享過,現在再來分享一下吧。

首先,讀者們不要被現在電視和網絡上的內容故事誤導了,暫時只把《山海經》作為一本古代的地理雜誌來看就可以了,古人只是把自己看到的,經歷的東西記錄下來,沒現代人那麼多想法,當然受當時生產力的影響,在很多事情的認識上是有偏差的,比如古人看到閃電會認為天外有雷神掌控,請忽略雷神這位大仙,閃電才是本質,大禹說這些呢,也是因為看到很多人會神化《山海經》,這樣很容易失去《山海經》作為一本地理雜誌的重要價值。

其實,跟大家簡單的梳理一下《山海經》的內容大框,現在我們看到的全本是經過很多人的修改、編纂、填補、刪減的,大禹現在看的是已經完整的全本,各個版本可能會有一些出入,但是大方向是錯不了的。大禹比較認同的一種觀點,《山海經》是由大禹時代的《五藏山經》、夏代的《海外四經》、商代的《大荒四經》、周代的《海內五經》合集而成。

大禹看的是繪本山海經,歸類為《五藏山經》、《海內外九經》、《大荒四經》。第一本《五藏山經》又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個章節。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上鹿下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原文)

大禹翻譯:《南山經》第一篇記載的是鵲山山脈,鵲山山脈的第一座山叫做招搖山,位於西海附近,這裡很多桂啊,金啊,銀啊什麼的。還有一種草,形狀像韭菜(那時候就知道韭菜了?),長著青色的小花朵,這種草的名字叫做祝餘,很頂飢。這裡還有一種樹,外形長的像轂,紋理是黑色的,花開的很漂亮,光華四照,這種樹的名字叫做迷轂,戴在身上可以解決路痴這種屬性。這裡還生活著一種動物,長的像猴子耳朵是白色的,可以爬著走也會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做狌狌,吃了它的肉人們可以提高走路的這項屬性技能,吃啥補啥唄。麗麂從這裡發源,向西一直流向海里,水裡有很多育沛,佩戴可以防患瘕疾。

這段是《山海經》第一篇、第一座山、第一個獸,意義很是深刻啊。

上圖標紅是爭議比較大的幾個地理位置

關於鵲山有四種說法:一為今岷山;二是今雅魯藏布江源頭的狼阡喀巴布山;三指今廣東連縣;四即今廣西興安縣的苗兒山。其中,認為招搖山應為廣西苗兒山的說法最可信。苗兒山海拔2141米,是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的第一高峰,山中及附近一帶以產桂著稱。大禹所看的版本對於鵲山也有另一種新的看法,大概是位於現在的湖南境內的衡山或者是九黨荊山。大禹定位了一下,根據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和發展歷程來看,個人也是比較贊同後兩者的說法的,畢竟雅魯藏布江和岷山距離華夏搖籃黃河和長江有些距離,而苗兒山在桂林附近,衡山和九黨荊在湖南,其實在歷史淵源上這是很相近的區域了,尤其是苗兒山生產桂,也是八九不離十了。再就是山海經裡的金玉等稱呼,很多時候不是現在人所說的金玉,它們只是具有某些金玉特質的石頭、礦藏或者是其他物質。


古代哲學思考


山海經被認為是古亞洲地圖。

如果僅僅把山海經侷限在中原地區的話,那麼幾乎是對應不上的。

把山海經侷限在中國,也是對應不上的。

只有把它放到亞洲的範圍,才能真正對應上。

所以西海即是指黑海里海。招搖山應該是高加索山。

推論完畢。


奔向地球d賽恩思


《山海經》中第一座山招搖山,就是今廣西的大瑤山,屬於廣義上的南嶺。麗麂之水就是今天麗江。《南山經》中第一列山系,就是廣義上的南嶺諸山,包括苗兒山,海洋山等等,但不包括狹義上的南嶺,即五嶺。詳見《山海經易讀》,上海古籍出版,二年三印,國家圖書館和一些大學圖書館有收藏。


山海經易讀


山海經南山經首山曰招搖山,她在哪,眾說不一,古今文章有寫“扶搖”均未有實指,扶搖就是扶“招搖”而上,在哪裡呢?招搖山在我國雲南,山以形得名,就是今“高黎貢山”。高黎貢山沿三江南北走向,猶如”招搖”,故詩文贊以扶搖直上九萬里。“悟空問”神話亦真亦假,我曰信則有,因神話傳說多出自出海經,但言及招搖山亦具體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