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重溫|十九屆中央紀委一次全會以來《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員文章(二)

牢記使命 不負重託

2018年3月19日

3月18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又迎來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楊曉渡為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國家、省、市、縣各級監察委員會均已成立,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站上了新的起點。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為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建立中國特色監察體系的創制之舉。改革的目標,是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從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提出“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到2016年11月黨中央決定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先行試點;從黨的十九大後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到正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各級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選舉產生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改革工作蹄疾步穩、高效推進,取得了重大成果,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國家、省、市、縣各級監察委員會的全部成立,意味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基本結束,但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改革正逐漸進入深水區。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履行好紀檢、監察兩項職責,促進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任務是長期的、工作是艱鉅的,必須繼續深化改革,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新形勢新任務、新職責新使命,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聚焦主責主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持續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確保職能融合、人員融合、工作融合,把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這“兩把尺子”結合、貫通起來,在依法履職、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行使職權和完善配套法規制度上下功夫,持續增強反腐敗合力、效力,奮力譜寫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新篇章。

揮錘打鐵須身硬,正氣凜然無不摧。紀檢監察機關必須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要求自己,自覺踐行忠誠乾淨擔當。要把講政治放在第一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忠誠履行職責,堅守黨性原則,敢於擔當、善於擔當,鐵面監督、執紀、問責,鐵面監督、調查、處置,堅決同違紀違法行為作鬥爭。要毫不懈怠增強本領,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做到紀法皆通,深入調查研究,善於抓好落實,不斷提高依紀依法開展工作的能力。

要牢記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始終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時刻繃緊紀律之弦,強化法治觀念,帶頭遵守黨章黨規黨紀,模範遵守憲法法律法規,自覺接受監督,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站上新的起點,肩負黨和人民重託,承載黨心民心期盼,履行新的使命任務,需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忠誠履職、務實創新,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鬥爭精神,不停步、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