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年代回响·六十年六十大事记」六盘山大学创建

「年代回响·六十年六十大事记」六盘山大学创建

六盘山大学校门前留影。

「年代回响·六十年六十大事记」六盘山大学创建

宁夏师范学院古雁校区。 宁夏师范学院/供图

「年代回响·六十年六十大事记」六盘山大学创建

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校区。

​  历史的车轮驶入1976年,地处宁南地区的山城固原迎来重大利好——六盘山大学在此创办,宁南山区的莘莘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大学了!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毕业生相继来到六盘山大学执教。40余年间,曾经的六盘山大学三易校址、四易校名(六盘山大学、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师范学院),如今,它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高等院校,桃李满天下。

 六盘山大学筹建之初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教育复苏迫在眉睫,宁南山区中学数量一度增至近200所,学生达到5万余人,但教育师资极度匮乏,为此,固原地委于1975年提出筹建六盘山大学,为固原地区培养急需的基础教育师资及其各类应用人才,力图从根本上改变宁南山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面貌。

“1975年7月10日,中共固原地委向自治区申请在固原县黑城祁家堡原‘五七’干校的基础上创办并筹建六盘山“五七”大学。筹建初期,由中共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兼任学校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学校筹备小组组长。”宁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龙锦介绍。

六盘山大学的筹建,成为宁南山区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宁南山区教师摇篮由此发轫。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颇具声望的管理人才响应国家号召,远赴西北,聚集于巍巍六盘山下,在固原黑城,喝着苦咸水吃着玉米面,自编教材,自制教具,擎起了培养固原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大旗。

记者在保留下来的视频资料上看到,庆祝建校40周年时,这些曾经的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深情回忆了学校创办之初的情况。

“六盘山大学筹建时资金困难,但大家一心想着先把教学搞起来,老师都是几个人住一间房子。”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成员杨德林回忆,当时老师的宿舍和办公房都在一起。

“那时基本上都是老师自己准备教材,自己写,图书、资料什么都没有,就是白手起家。”时任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主任陈永寿回忆。

1976年,六盘山大学已初步建成校舍138间,共3100平方米,计划当年招生,但由于经费、招生指标等方面的问题,未实现招生。

1977年3月21日,固原地委再次向区党委上报了《关于六盘山大学招生问题请示报告》,表示六盘山大学计划1977年开始招生,春、秋两季各招收一年制短期班100名,希望自治区将招生计划正式列入国家招生计划。随同报告一并上报了六盘山大学制定的《关于六盘山大学一九七七年招生的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六盘山大学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时间、课程设置和学员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

1977年3月25日,自治区文教局向自治区党委上报了《关于成立六盘山大学的请示报告》,指出为了尽快改变固原地区的落后面貌,同意固原地委关于在六盘山“五七”大学基础上成立六盘山大学的意见,并建议上报国务院批准。

“六盘山大学面向固原地区,培养建设固原地区所需要的干部和师资,由固原地委领导。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最大规模暂定500人(不包括各种专业短训班人员),暂设师范、农学、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化等4个专业。列入国家招生、分配计划。”李龙锦说。在未经国务院批准之前,由固原地区先办些短期训练班。

山城里第一所真正的大学

“在争取筹建六盘山大学期间,固原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日益凸显,培养师范类人才尤为紧迫。”李龙锦说。针对当时师资紧缺的问题,固原地委和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决定对申请筹建的六盘山大学校名进行调整,突出师范教育,培养急需的师范类专门人才。

1978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在宁夏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并将固原师范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列入当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计划之中。同年秋季高考之后,六盘山大学就招收了160名新生。

1978年5月9日,自治区革委会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师范专科学校的请示报告》。

1978年11月9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上午10时,六盘山大学首届新生开学典礼正式举行。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于1978年12月28日发文同意增设固原师范专科学校,这标志着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通称的固原师专由此诞生了。至此,经过固原地委和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三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在固原地区办一所真正大学的目标。

1979年1月初,《人民日报》刊发了国务院批准在全国恢复和增设169所高等院校的消息,固原师范专科学校位列其中。“当消息传来,教职员工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李龙锦说,同年3月7日,自治区革委会下发了《关于增设固原师范专科学校的通知》,固原师范专科学校面向固原地区培养初中教师,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暂定为2年,暂设中文、数学、理化、英语4个专业。当年招生155人,学校最大规模为400人,校址设在固原县。

原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丁文庆回忆,“早期筹建学校时,固原比较苦,但总得有人去建设,我就是一介书生,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的一些老教师,工作中敬业、生活中朴素,被子上全是补丁。”1984年从固原师专毕业的郭敬华回忆说,当时虽然条件艰苦,但老师们悉心教书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让他现在想起来都备感温暖。

“当时,宁夏的中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中学师资严重不足,宁大师范专业每年仅毕业300人,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固原师范专科学校的设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夏中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校长李静说。

六盘山下的教师摇篮

1994年,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学校成功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进入本科院校行列。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胡启立题赠宁夏师范学院“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宁夏师范学院建校40余年来,始终根植“西海固”这片热土,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辛勤耕耘,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40余年桃李满天下,宁夏师范学院先后培养了4万多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工作在宁南山区基层一线,西海固教师80%以上毕业于宁师,医疗卫生人员占到了75%以上,为促进全区特别是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5月中旬,记者走进宁夏师范学院古雁校区,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记者了解到,目前宁夏师范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学校开设教育硕士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小学教育等7个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点;有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记者 剡文鑫/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