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区块链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当下区块链火热,什么牛鬼蛇神都来蹭热度,搞一个区块链项目,强行改造传统行业。

可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库,无法解决一切问题。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今天,我就要为大家揭露一个伪去中心化的项目EGCC,纯粹为区块链而区块链,项目风险极大,评级D,风险点主要体现在:

1.投票上币花费4700余万人民币,目前破发27倍,疑项目方套现割韭菜。

2.项目纯粹为区块链而区块链,实际的可行性存疑,白皮书前后矛盾,号称要去中心化,做法却趋中心化。

3.持仓过于集中,前十大地址持仓量超过89%,存在项目方砸盘套现割韭菜的巨大风险。

4.社群管理混乱,僵尸粉遍地,充斥大量不良信息。

5.频繁修改白皮书,目前至少已经修改过11次白皮书,在最新版白皮书中居然直接删除即将到期履行的6月份项目进度规划。

6.最新白皮书中原项目创始人直接被删除并更换,且项目团队身份存疑。

1投票第一,上线破发

EGCC,还记得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火币网HADAX上币一事吗?EGCC就是当时投票上币的第一名,得票数超过3000万票,有6367人参与投票,投票的费用成本超过4700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花费了7500块钱参与投票。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而上币状元上交易所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EGCC上线前2分钟,行情表现出上涨趋势,一度涨至0.9元左右,比发行价0.55元高出快接近一倍。但上线5分钟后,便开始断崖式下跌,直接跌破发行价。此后两小时不到,就跌至0.05元,已不足发行价的1/10。截至目前(2018年5月31日),其价格为0.02元,相交发行价破发27倍。

千万不要觉得诧异,其实这才是正常操作,当他排在了投票榜单第一名的时候,就注定在破发边缘。投票上币的费用接近4800万人民币是什么概念,超过了绝大多数公司在A股上市所需的费用,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么大的一笔费用,最终自然要从众多散户的口袋里拿,割韭菜也就不足为奇。

2伪区块链,没有可行性

深姐带着大家来研究下白皮书。

我们首先看看Engine(EGCC)要干嘛?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通俗讲,EGCC要把车辆的信息全部上链,这样大家就可以随时查询车辆的信息,同时方便大家在二手车交易的时候,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二手车的公平交易与买卖,以及在后续,利用这些汽车数据开展汽车评估估值以及汽车金融服务。

听着很美好,但是仔细想一想,仅仅把数据上链就能做到这些事情么?

目前二手车市场的确存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但是把汽车相关数据,包括制造商、经销商、4s店等等上传链也并没有必要,这些数据都是公开可查询的;同时,二手车残值判定,也不是光凭上传数据就能解决的。

其次,区块链解决的就应该是中心化带来的不透明,行业垄断等现象,然而EGCC在整个设计中,并没有绕开4S店,发一条链,只是为了上传无用的数据,并不能解决行业内的问题。

总体来看,EGCC的设计并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讲了EGCC的愿景,我们再来看他是怎么做的,看了之后,深姐算是领教了什么叫做纸上创业。

上面讲了,EGCC要采集汽车从生产到报废的各项数据,涉及五大环节,而这些数据都是从何而来呢?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首先是生产环节, 这些数据用VIN 码就能查询,数据抓取实现难度较小。

其次是销售环节,销售时间、销售地点、销售价格这几个数据怎么提取,难道雇佣几百个客服打电话询问?怎么保证真实性?白皮书对此没有任何表述。

而在使用环节,数据来源就更加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仿佛自己是在看三本大学大学生的创业计划书。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EGCC说,他们要给每辆车安装数据采集设备来采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那么,设备的钱谁来支付?肯定不会让消费者来支付吧,谁会自己花钱安装这个也收集一堆“无用”的数据。

让EGCC自己来支付,一台这种设备成本至少也得几百块吧。仅以北京市为例,2017年一季度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为551万辆。

哪怕你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一百万辆车的数据,就需要花费数十亿的钱来做这事,EGCC有这么多钱来做一件其实没啥意义的事么?难不成想要用EGCC来支付,空手套白狼?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对于此类隐私数据,哪个车主愿意上传?

再到置换环节,也就是二手车交易环节。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按照他们的构想,会有一个报告对二手车进行全面的鉴定,以确保二手车的真实价值,那么问题来了,光凭借一些初始数据肯定无法评判二手车价值,得需要针对每一辆车的具体使用磨损情况分别鉴定,那么,谁来鉴定,费用谁出?

买车人和卖车人不会愿意支付这个钱吧?这意味着EGCC要再招聘上数万人奔赴各个城市开展二手车检测,一个区块链项目到最后变成了一个O2O的互联网项目,这很强势!

总体上来看,EGCC的思路和构思不具有可行性。

3白皮书前后矛盾,伪去中心化

我们知道,去中心化和技术保证下的可信任机制是区块链项目的核心。在白皮书中,EGCC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伪去中心化。

在实施规划中,EGCC是这样说的: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到最后,原来这些车辆的数据还是要来自二手车商,深姐不禁想问,这怎么能保证去中心化下的公证力?这和传统的互联网模式又有什么区别?

最搞笑的是,估计写白皮书的人写到一半就忘记自己前面写的是啥,让我们看看前面的表述: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刚喷完二手车商严重“中心化”,数据容易被篡改,不透明;一转身就和二手车商搞起合作,纯粹的伪去中心化。

4持仓集中,且与白皮书不符

根据白皮书,保留在项目方手中的EGCC高达60%,项目方持仓占比太高。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60%这一比例已经够高了,然而当我在etherscan.io查询后才发现,深姐我还是图样,项目方的实际实仓量远超60%,第一大钱包地址持仓占比为69.01%,不排除还有其他钱包的可能,前十大地址持仓量超过89%,筹码过于集中,存在项目方砸盘套现割韭菜的巨大风险。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其次,EGCC独立钱包个数仅为802个,同样证明其筹码大部分被项目方集中控制,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强,风险极大。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5社群僵尸粉众多,垃圾信息遍地

在社群运营上,EGCC有一个人数高达2万多人的电报群,尽管人数众多,但是我却发现大多数都是僵尸粉,而且群内基本被各种垃圾广告信息淹没,无人管理,甚至深姐还看到群内有人发各种不可描述的小视频,第一见看这么下流的场景,吓坏了我。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在众多垃圾信息中,不乏有人在抱怨质疑项目方跑路,呼吁维权,但是很快被以及广告信息淹没过去。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6资本支持频繁更改白皮书,修改项目规划

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时间计划表,到了任务截止时间,却发现未能按照预期规划完成任务进度,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有的人茫然,彻底放弃;有的人在最后关头冲刺,奋力一搏;

还有一类特别“聪明”的人另辟蹊径,选择直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自己的进度直接修改时间计划表,这样自己就永远不会完不成任务,真的太“聪明”啦,EGCC就是。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5月30日之前的白皮书显示,其规划在2018年6月与500家线下二手车商达成数据采购协议,马上临近6月,EGCC能够及时按照项目进度完成任务么?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们选择直接修改白皮书。2018年5月30 日,EGCC发布新的白皮书,原本64页的白皮书直接被删减至18页,在最新的白皮书中,深姐发现2018年6月份的项目规划直接人间蒸发,这样EGCC就永远不会有项目进度落后的问题了。

这并不是EGCC第一次修改白皮书,查看白皮书修改记录,深姐发现EGCC至少已经修改过11次白皮书,估计他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不断修改白皮书,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纸上谈兵,白皮书创业。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7.创始人随意更换,身份成谜

被修改的不仅是项目规划,在新版白皮书中,团队创始人以及投资人这些信息通通被删除,而在最新的官网上,我发现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创始人给换了。

在上一版白皮书中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官分别为赵龙衍和李斌。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而在官网的团队信息中,这两人直接人间蒸发,并且这两个职位都落到了唐旭头上,在旧版白皮书中唐旭是市场运营总监,你说一个市场总监,怎么就被钦点为CEO和CTO了,不知他作何感想,有没有吟一句诗的冲动。

4700万上币破发27倍,修改白皮书11次,EGCC今天竟把创始人删了!

根据资料显示,这四人都是北京大学,并且有知名企业的高管从业经历,但是通过包括linkedin等网络渠道均无法找到其匹配的个人信息,再看看唐旭和言川的头像,是不是有一股浓浓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日韩风?严重怀疑这四人是虚构的人物以及身份。

总结

花费4700万投出来一个破发27倍的问题币,EGCC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割韭菜的正确姿势。

整个项目纯粹是为区块链而区块链,不具备现实操作性,白皮书前后矛盾,号称要去中心化,做的却是中心化的事情。

在持仓方面,EGCC持仓高度集中,且与白皮书的披露代币分配比例不符;社群管理混乱,充斥大量僵尸粉以及不良信息。

最让人失望的是,他们频繁篡改白皮书:修改业务逻辑;删减项目进度;甚至把自己的创始人和投资人也一并删除……

这样的项目,你敢投吗?

注:2018年5月30,EGCC更改官网,上传了新的白皮书,其中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上述关于业务逻辑的论述成文于5月30日前,引用的是上版白皮书的内容。这也说明项目方心虚,主动将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