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专家指南:青少年焦虑与便秘的相关性分析

是一种患病率高且对青少年社会功能影响较大的心理问题,国外报告患病率5%-17%。国内城市中小学生的检出率为26.94%。

专家指南:青少年焦虑与便秘的相关性分析

焦虑与便秘

研究表明,焦虑型情绪等心理和行为因素可以导致肛门直肠生理的改变。

一项针对湖南省益阳市常驻人口中18岁以下2079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有焦虑情绪倾向者占35.2%:其中男28.6%,女41.5%。

2、各学龄阶段的焦虑情绪倾向分布状况:高中生为40.2%,初中生为30.0%。

3、有131例符合FC罗马Ⅲ诊断标准:患病率为6.3%。男生为4.9%,女生为7.6%。

4、在符合焦虑型情绪倾向诊断标准的学生中:FC患病率为9.6%,非焦虑情绪倾向学生中,FC患病率为4.5%。

焦虑型便秘发病机理

1、支配消化道运动的自主神经系统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层下整合中心位于同一个解剖部位:因此FC发病机制不仅与肠道动力、感觉异常直接相关,还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2、焦虑型情绪可以降低直肠粘膜血流量,通过自主传出神经通路影响胃肠功能。

国内外证据支持

1、国外有研究对654例儿童进行的调查发现:心理因素是FC的重要发病因素。

2、有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发现:22%的FC青少年存在行为问题,且随着便秘症状的逐渐加重,行为障碍越发严重。

3、另外一项研究对1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42.5%的患者符合FC的标准,说明焦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道功能紊乱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专家指南:青少年焦虑与便秘的相关性分析

青少年慎用泻药

1、时间支配:大部分通便产品极易导致腹泻,情势急迫。青少年人群由于其学习及作息时间的特殊性,时间不能自由支配。

2、影响健康:青少年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脑力活动较多,中医讲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服用泻药会损伤人体津液、导致身体更加虚弱,影响健康和学习。

3、治标不治本:青少年便秘多是一个长期过程,很多通便药只能解一时之需,不能够达到从根本上治愈便秘的目的。

希望莘莘学子都能选择正确的通便方法,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保证好身体,考出理想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