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浙江台州三門縣沙柳街道:魚塘養枇杷 畝產上萬元

“你嘗一下,我家白枇杷是不是特別甜。”枇杷一上市,浙江台州三門縣沙柳街道大周村村民周德能便迫不及待地招呼來往客人。“我家枇杷種在果基魚塘塘壩上,用的是有機肥,比山上枇杷水分更足,甜分更高,也更加爽口。”

周德能指的果基魚塘,是利用生物鏈良性循環原理,將魚塘與果樹有機結合的一種生態種養模式。記者在現場看到,由魚塘淤泥堆積成的塘壩上,一株株枇杷以魚蝦蟹排洩物為養料,早已結出累累碩果,掰下一顆品嚐,汁水四溢,沁人心脾。

該村掛職幹部許海超告訴記者,白枇杷是大周村的拳頭產品,全村種植面積達600多畝,而小海鮮是三門金名片,將兩者有機結合,一方面節省了肥料費用,種出的枇杷也更加健康,另一方面,枇杷樹可以美化塘壩景觀,為“美麗漁村”添色。“目前,果基魚塘種養模式每畝可獲益萬餘元,比單純養殖每畝至少可提高兩三千元,真正實現了1 1>2。”許海超說。

大周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大力推進“海上大花園”建設,在沙柳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羅振華看來,“枇杷蟹塘”結合了江南水鄉自然景觀和三門漁文化,更應進行廣泛推廣。“我們打算將大周的果基魚塘作為‘海上大花園’的一個景點,深挖文化內涵,全力打造經濟、生態、文化協調發展的鄉村振興‘三門樣本’。” 羅振華表示。(記者 柯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