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猴桃無公害栽培的重要意義

糧食、能源、人口和環境,是當今世界四大社會同題,尤其是環境問題最為突出。工礦企業、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造成廢氣、度水和廢渣這“三廢”的排放大量增加,農業生產的發展伴隨著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人為活動的破壞使生態平衡失調,加劇了環境汙染,使空氣質量下降,有害氣體含量增加,水汙染造成水質化,土壤汙染造成土壤結構破壞,肥力下降,導致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下降,甚至含有某些有毒物質。我國政府對控制汙染、保護環境十分重視,已先後簽署了30多項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國際公約、協定,並首先制定出《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發展無公害食品。1993年,《國務院關於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決定》中,特別強調要加強綠色食品的生產。之後,農業部出臺了《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2001年和2002年,農業部又分別制定和發佈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共210個無公害食品的行業標準。該標準包括三個體系,即產品質量標準、產地環境條件和生產技術規程。

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30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研究和生產無汙染、品質優良和營養豐富的有機農產品,亦即我國倡導的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努力實現農產品的真正純天然和無汙染使人們獲得最理想的健康食品,這是人類當今共同不懈奮鬥的目標。

我國無公害食品的開發和研究,為時較短,但是發展速度很快。1998年,全國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的產品有1018個,其栽培總面積為48.5萬公頃,年總產量為840萬噸。到200年,有機農產品種類也已發展到50多個。

獼猴桃無公害栽培的最終目標,是生產綠色獼猴桃和有機獼猴桃。目前,我國獼猴桃生產主要以傳統方式進行生產,無公害培則比較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獼猴桃果品的安全質量問題越來越重視。如今,我國已經加人世界貿易

組織,獼猴桃果品的國際貿易數量也不斷增加。由於果品的質量要求必須與國際接軌,因此無公害獼猴桃的生產便成了獼猴桃果業的當務之急,這也是稱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事實雄地說明,發展獼猴桃無公害生產,具有重大的意義,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富民強國偉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