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百年猪头宴做一次5小时,想吃需提前一天预订,烹制秘笈公布


在河南灵宝东部黄河边有个后地村,村子周边是数千亩写满岁月沧桑的明清古枣树林。村子里有一个宽敞的庭院,正中一棵茂硕的核桃树绿荫铺满了大半个院子。庭院的主人叫樊成弟,今年64岁,是当地名吃“酱烧猪头宴”的掌勺人。樊师傅介绍,酱烧猪头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传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巡”回銮途中就曾大赞其味美,“现在,三门峡、洛阳甚至外省的人都慕名跑上百里来吃。”

“一套猪头宴包括猪头和猪下水,要上桌的话,前后至少耗费五个小时,所以来吃猪头宴的食客需要提前一天预订。”据了解,樊成弟16岁开始拜师学做酱烧猪头宴,几十年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烹制工艺和操作"秘笈",从其手中做出的猪头宴味道独绝、肉香味十足,被食客们囗口相传而闻名当地。“调料必不可少,但工艺更重要,好工艺让你吃不出调料味”。图为樊师傅正在家中用火将猪头、猪蹄上的毛烫烙掉。

“食材拿来以后,首先要进行初步加工,将猪头、猪蹄、猪尾拈去猪毛,用烙铁烫三遍,烫至猪皮发焦发黄,再用清水浸泡约五个小时,完后进一步扒血、除污。把猪大肠、小肠、猪肚分别放在用适量盐、柿子醋混合的溶液里外反复清洗,这样是为了去腥。”樊师傅说。图为樊师傅的妻子把焯水后的猪头捞出。


腌制是第二个环节。将木地花椒、八角、小茴、香叶、豆蔻、桂皮、草果、良姜、丁香等所有香料和大葱、大枣、姜、干红椒等配料,一起入锅熬两个小时做成腌汁水,然后将所有猪头、猪下水放入烧热的腌汁中盖严,在味道浓郁的腌汁中充分腌制10个小时后,捞出备用。图为烧制好的腌汁水。

“接下来就是铺蒸锅。在锅里添适量清水,放入香叶、花椒、八角、小茴等香料,锅里放上铁篦子,篦子上铺一层洋葱叶或大葱段,然后把抹有一层麦仁酱的食材放入蒸锅,放一层食材撒一层五香粉,最后再放入一只腌制的鸡,目的是为酱烧猪头宴提鲜。”樊师傅说。图为樊师傅往蒸锅的篦子上摆放葱段。

樊师傅介绍,酱烧猪头宴之所以这么称呼,就是因为蒸制之前要在食材上抹上一层大酱。这种大酱是豫西特制的麦仁面酱,具有提味上色的作用。图为一盆准备好的黑色面酱。


图为樊师傅在给猪头上涂抹面酱。“酱一定要涂抹均匀,食材的每个角落都要抹上,否则出来后的色泽会不均匀。”

食材放入蒸锅后,撒上一层五香粉,准备盖上锅盖蒸制。盖锅之前,樊师傅特意在锅沿上围了一圈自制的湿面条,还在面圈收口处留了一道缝隙。樊师傅说,这道小工序是他的独创,目的是起到密封锅内气体的作用。

图为面圈收口处留的缝隙。

樊师傅介绍,蒸制过程的火候掌握很关键,火不能大也不能太小,待四个小时左右锅底的水基本烧干,此时,食材中的油就淋出来了,再利用淋出的油和锅底的香料一起对食材进行烘烤。

大约蒸制五个小时后食材就全部熟透了,此时揭开锅盖,整个庭院顿时酱香弥漫,肉香浓郁。图为蒸熟的酱烧猪头宴食材。

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桌。只见一名雇工把蒸烧好的猪头、猪下水、土鸡取出,趁热将猪蹄剁寸块、猪肚切粗丝、猪耳朵切条、猪肠切成三角块,而猪头则不切,只是在其皮面划菱形花刀,鸡则整只摆放。上桌前这些食材上还都需浇上调好味的卤汁水。

‌据介绍,整桌酱烧猪头宴有猪大肠、猪蹄、猪耳、猪大肠等十小盘加一大盘酱烧猪头共十一个肉菜,外加六个素菜和四盘小菜,主食为灵宝石子馍、浆面条等,可供十到十二人食用。“这一桌菜500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不是很富裕,猪头宴没有流行起来,这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猪头宴的生意日渐兴旺,很多人开车跑上百里地来吃。”樊师傅说。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头条号大河乡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