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以工匠精神鏨刻民生之情——記金山戰區岔河駐村工作組

“岔河是我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這裡的山山水水我都很熟悉。駐村前,我沒有想到,脫貧攻堅的戰場其實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責任、激情、智慧和汗水,我也沒有想到,貧困地區的群眾會這樣熱情高漲,眾志成城,如果不帶領他們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我會愧對這裡的父老鄉親!”這是集團幫扶岔河駐村工作組組長鄧文書三個月來的深刻感悟。

岔河駐村工作組有五名女同志,還有七個是機關幹部,大多缺乏鄉鎮工作經驗,對於鄉村振興工作一竅不通。2018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之年,如何凝心聚力發揮團隊作用?如何將脫貧攻堅利好政策惠及千家萬戶?如何做出精品示範又能全面鋪開?諸多問題考驗著這支年輕的隊伍。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憑著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對困難群眾深厚的魚水之情、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擔當,他們將未知的迷茫和艱難化做前進的動力!

說幹就幹,五次會議啃下“硬骨頭”

岔河村是金山街道比較偏遠的一個村,貧困人口452人,未脫貧人口237人,貧困發生率6.91%。工作組入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小地方為示範點,以“五引導五教育”先行,找準“五改五化”的突破口。但是有人好心勸組長鄧文書:“小地方的人思想封建,基礎條件又差,政府好多工作在這裡都實施不下去,做示範點難度太大。”果不其然,在前三次的院壩會上,群眾們爭執不休、態度惡劣,楊大媽和黎大媽甚至指著包組隊員熊慧破口大罵,把往年積累的各種怨氣全部撒在他們身上。

思想是行動的先驅!隊員們忍辱負重,誓要啃下這個“硬骨頭”,群眾不答應,就讓組長和黨員帶個頭。3月18日清早,十多名群眾在組長和黨員的帶領下清理寨上的環境衛生,這個幾十年從未打掃過衛生的寨子一下子亮堂起來,當從鄧光富家門前清理出幾噸的垃圾時,大家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笑容。連一向錙銖必較的嚴開元也主動參與了勞動,並自願捐出了100多平米的土地做公共景觀。兩天後的第五次院壩會上,全體群眾向村委遞交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份鄉村綜合整治的申請書,並集體蓋上了紅手印。咬定青山不放鬆!工作組鍥而不捨“釘釘子”的精神感動了群眾,群眾落後的思想觀念得到及時扭轉,為下一步推進“五改五化”迎來了轉機。

巧幹善幹,窮鄉僻壤引得“鳳還巢”

實施“五改五化”第二頭“攔路虎”是要解決人、財、物的現實問題,沒有施工隊、沒有專業技術人員,鄧文書給群眾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要通過群眾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建美好的家園!半路出家的“工匠”鄧文書對於鄉村建設有著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獨到之處。一是抓規劃,重特色。注重保留農村原形原貌,重點體現鄉愁鄉情,深度融合民間文化和群眾智慧;二是抓示範,重帶動。小地方先做公共環境美化,谷頂甕先做庭院美化,引導群眾相互觀摩借鑑。三是抓黨建,重引領。組織黨員成立村民自治小組和寨務管理委員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實行群眾自治,全員參與建設,明確分工,倒排工期。

“人心齊,泰山移”,小地方吹響了脫貧攻堅“集結號”,上到87歲的老人,下到3歲的孩童,全部投入到脫貧攻堅的熱潮中來。除了在外省打工的三四個人,剩下的30多個省內務工人員全部回來搞建設。就連寨上平時啥也不做的八個“老闆娘”也化身“娘子軍”,全部加入“戰鬥”。鄧文書感概:“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群眾的內生動力和民間智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要在鄉村規劃和建設中融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思路,用“工匠精神”細心打磨美麗鄉村,彰顯新農村的“細節魅力”。從環境整治、村寨微景觀、庭院建設、家園美化、活動廣場、鄉村記憶、寨務管理、家規家訓等全方位著手,鄧文書認真對每一個景觀進行佈局,對每一個物件進行擺置,對每一處建設草擬“作戰圖”,創新了“變棄為用、變廢為寶、變舊為新”的方式,將農村廢棄的石磨、磚瓦、農具、破舊的老物件等進行精心擺置利用,充分挖掘村寨的歷史和風土人情,讓村寨處處都充滿了鄉愁記憶,村魂顯現。

隊員們和群眾吃住在一起,搶雨天、戰睛天;搬石頭、和砂漿;挖樹苗、鋸木頭……,他們熬更守夜畫草圖,颳風下雨抓建設,風吹日曬搞協調,面對個別群眾的刁難和責罵依舊笑臉相迎。熊慧說:“小地方的老百姓現在都是我的親戚了”!

苦盡總會甘來,用群眾自己的雙手創建的家園他們才會倍感珍惜。工作組善幹巧幹、苦幹實幹的形象迅速樹立在了群眾的心中威信。組長劉金黔說:“幹得太苦的時候,有些群眾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工作組一直帶著我們幹,一手一腳親自做,夜深人靜時仍加班加點,這種精神太讓我們感動了。”

在工作組的指導下,“五改五化五引導五教育”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上持續發力,引導96戶群眾開展鄉村整治,發展高效密植梨園300畝、中藥材種植200畝,辣椒等蔬菜種植500畝,2018年底有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為早日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月盛夏,象徵“美好”“幸福”的格桑花開了,這是駐村工作組兩個月前灑下的花種,駐村隊員就像這些能夠適應高原上極端惡劣氣候的格桑花,用自已數不清的苦累、汗水和淚水去換取群眾的期盼已久的幸福生活。

編審:李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