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

70后的人群是看着改革开放实现起来的人,80后的人群是被改革开放拉扯起来的人,90后的人群是沐浴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人。有人说,当今社会,留给农村70后的是一扇门,留给农村80后的是一扇窗,留给农村90后的是一个“针眼”。在财富如此精细分化的年代,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

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

农村里的青年,他们的分水岭大多在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了普及,让很多农村90后的青年,把义务当成了任务来看待,他们读完初中后,即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淘金之旅。十年前的中国大地,正是房地产最火爆的“黄金时期”,在如此大的背景下,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农村90后青年前赴后继的赶往工地上抹灰。他们放下了手中了钢笔,拿起抹灰板,赚着日工资500元的工钱,一年有一年的踏上北去的火车,赚的盆满钵满的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然而,最近有些90后的农民工,他们想放弃这份高收入的工作,转而想进工厂。那么,他们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呢?

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

农民工十一分高危险的行业,他们的培训方式,主要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他们的劳动工钱主要以老板的口头承诺为主。在如今“限房令”、“限购令”等席卷大中小城市后,农民工的工钱是越来越难讨回了。在我们村里住着的有些农民工,他们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吃完年饭后,就奔老板家里讨工钱。然而,此时老板家里早已人去楼空,工资没有保障的工地上干活,农民工一年下来的劳动成果全打了水漂,这怎能不令人心酸与无奈呢?

再者,真正使90后农民工转行的原因,跟工地上干活的危险程度有关。现在的农村90后青年,他们大多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男多女少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女孩子愿意跟一个有伤的男孩子结婚的。前年的时候,我们村里的一位90后的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时,他的小指头就被钢筋给夹断了。就在今年,又有一位90后农民工的手指被机械夹得粉粹性骨折。至于以前发生在工地上的身边事故,那是数不胜数。在工地上干活,工资没有保障,作业危险性高,这两大因素,确实助推了农村90后农民工想进工厂上班的念头。这只是90后农民工的想法,至于在大城市中拿着上万元月工资的人,他们为什么也有想进工厂的念头呢?

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无意间跟村里的一位90后青年聊到了工作的话题。他在深证做着跨境电商的行业,每月拿着9000多元的工资,然而,公司里却不包吃,不包住。在深圳租房子,每月的房租起码为2000元,他的一日三餐全靠买,因此,他每月的伙食费开支也要1500元。再加上他们行业特殊,吃喝玩乐的钱每月也要1000元,除掉其它零碎的开支,他每月能警落4500月就很知足了。

今年正月十五过后,我就没有看到他背着行囊南下了,他反而在市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了。正如开篇所说,在当今社会财富高度分化的背景下,留着农村90后青年的就只是一个“针眼”了,也许,工厂里是他们施展才华与抱负的较合适场所吧!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这是一个更古不变的真理。以前拿着日工资500元的农民工在看待村里工厂上班的同龄人时,眼中总带着异样的眼光。当如今90后的工人在工厂里拿着上万元的稳定月工资时,着实让很多农村90后的农民工大跌眼镜啊!

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

在我的家乡,汇聚着全国四大造纸龙头企业,在纸厂生产旺季的时候,一位普通的90后青年,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可以拿到8000元。虽然工厂里上班有些枯燥与乏味,但是,他们的工资稳定,做着2、2、2制的上班时间(2、2、2的上班时间指的是上两天白班,上两天夜班,然后休息两天),这可比在工地上每天干着12个小时以上的农民工舒服多了。

而且,现在工厂里,农村90后青年经过自己的一番打拼后,他们已经成为了工厂里的基层管理人员了。他们的工资,在纸厂生产旺季的时候,其月薪已经过万了,就算是生产淡季,他们的月工资也有6000多元的水平。对于一个四线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这份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曾经在学校里“天不怕、地不怕”的90后青年,他们也进厂上班了。本人在此并不是一味的鼓励农村90后的青年去工厂里发展,而是农村里的90后,他们不去工厂,还能去哪里呢?或是还能去哪里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抱负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