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三國時期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個國家會不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雙魚兒30


你想多了。

古代中國主要的外部威脅是在北方。所以是魏國獨自扛著外族入侵。南方倆國家樂於看熱鬧。

當時魏國有兩位抵抗鮮卑、烏丸的名將,分別是田豫、牽招(曹彰也曾經平定過代郡烏丸的叛亂)。巧合的是,兩人都跟劉備的關係很好。所以他們就大半輩子被安排在了北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

而且,諸葛亮還跟鮮卑首領軻比能結盟,大家相約一塊打魏國。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軻比能就發動了進攻以響應諸葛亮。


國史拾遺


如果當時有外敵入侵,他們肯定會號召一致對外,但誰都不會真正的出力,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借外地之手來限制自己的對手。這個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我在這裡,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猜測:外敵入侵,三國聯手,他們各自會有什麼表現。



我認為首先叫的最兇的當屬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諸侯都要聽他的號令。他會先對劉備和孫權進行一番有名無實的褒獎和人命,然後站在民族大義的制高點,逼孫劉去迎戰。

這一招,蔣公沒有學會。曹操和蔣公一樣,手裡拿著金牌令箭。以曹操的英武,採取這個做法的可能性極大。



在袁術稱帝后,孫權曾一度向曹操上“勸進表”,慫恿曹操稱帝。

曹操說了句: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

劉備攻吳的時候,見劉備來勢洶洶,孫權嚇的要死,又向曹丕稱臣。戰勝劉備後,他又撕毀合約。

以孫權的作風,應該會捧曹操為三軍總司令,對外號稱聽曹操指揮,但不會派出一兵一卒,甚至可能找機會撈一點油水。

至於劉備,個人覺得他應該會喊打喊殺喊的最兇。畢竟有忠義之名在身,他有把這個名聲當作立身之本,如果有機會表現,斷沒有錯過的道理。

但以劉備之虛偽,真正抵禦外敵幾乎不可能。他隨時都在思考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這點從近現代史就可以看出,帝王手段,無需多言。


雷場貓子


如果三國時期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個國家會不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對問題回答毫無疑問的是:不會!

為什麼能說的這麼肯定?分析一下原因就清楚了。

魏,蜀,吳三國鼎立,各國最大的利益願望,就是希望各自國家能吞併其它兩國,完成統一。當時曹魏的力量稍佔優勢,蜀,吳勢力弱小,所以面對強魏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時,蜀吳在任何一方都難以單獨抵擋形式下。才形成蜀吳聯合抗魏火燒赤壁之戰的局面。赤壁之戰削弱了曹魏,三國勢力達到均衡。



這時如果突然有外族入侵,入侵外族必定不會四面出擊,對三國同時用兵,只能選擇入侵一國,而這種局面,正符合其它兩國能用借刀殺人的手段來謀取本國利益最大化的局勢。因此對未受侵略的兩國來說,機會千載難逢,正好可袖手做壁上觀,靜待局勢變化。等交戰兩國兩虎相爭,大傷元氣時再出手收拾殘局,唾手可得漁翁之利,兩國何樂而不為。



而如果三國聯手一致對外,雖然可以驅除外虜,但是隻能對被入侵一國有利。其它兩國的高人絕不會去做對有損本國利益,最終卻是費力不討好的蠢事。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時如果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國是絕對不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的。

碼字不易,歡迎對政史問答有興趣的友友們,關注參與討論。



文中圖片來自搜圖


熠熠古客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1.真實情況:三國時期其實也是不斷有外族騷擾入侵的。只不過周邊各國被自漢武帝以後的兩漢王朝不斷打壓 ,到三國時期基本上沒有能力和中原漢族相抗衡了。因而所謂入侵只能歸咎於叛亂的級別了,根本就無法對三國的任何一個國家造成根本上的威脅。先看一下當時各國疆域地圖:

經過兩漢持續不斷的打壓,原本疆土最為廣大的匈奴到三國時期已經勢衰。隨著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內遷,匈奴作為中原漢人王朝主要敵人的階段已經成為歷史。隨著匈奴的衰落,東胡人逐漸在漢民族的北方興起,建立了鮮卑,烏桓。

三國時期漢民族在北方的主要對手也就是匈奴,鮮卑 ,烏桓。

匈奴:三國時期的匈奴被分為幾個部分 ,其地盤大都在魏國控制之下,自曹操開始就對匈奴採取恩威並重,分而治之的方略,因而三國時期匈奴並未掀起什麼風浪。

烏桓:也叫烏丸,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白狼山一役,張遼陣斬烏桓首領塌頓,烏桓歸降。建安二十三年,烏桓又叛,曹彰僅用一千步兵數百騎兵就大敗烏桓上萬鐵騎,從此再無實力反叛曹魏。

鮮卑:期間雖然佔據了橫跨漠北的龐大疆域 ,但是他們的政權統治力非常薄弱 ,沒有太長時間就分裂成四部,各部之間相互攻殺,戰亂不斷,直至軻比能興起才引起曹魏的重視。青龍三年,曹魏派刺客韓龍刺殺軻比能,至此鮮卑再度分裂,就再也無法對曹魏政權形成威脅了。

曹魏的整體實力雖不如強漢,不過結合分化安撫,平衡打壓的方針,足以防禦北方的威脅。相比較而言 ,西蜀的南蠻,東吳的山越給另外兩國帶來的威脅就更小了。

因而 , 實際情況是當時周邊各國並沒有動搖三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實力,因而並無聯手的必要。從而得出這個問題只能基於假設。

2.假設情況:如果有實力遠超三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外族入侵,以當時那種強漢影響還有延續 ,謀士英雄倍出的社會背景推斷。三個國家是有可能聯手對外的,理由如下:

(1)大漢王朝的影響雖然逐漸淡薄 ,但三國時期的諸侯莫不是興起於漢朝,從平定黃巾起義的過程看,他們在面對一些強大力量時是有可能聯手的;



(2)三國時期精於謀略之士眾多,如果有實力強於任何一國的外族入侵 ,以三國謀士對天下大勢的分析能力,不難得出聯手抗敵的結論;



(3)雖然三國之間爭鬥頻繁,但是在相互對抗的同時,每個國家都有相當一部分兵力用做守衛疆界,即使有時面臨暫時困境也未見召回,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對外族的態度。



總之,三國時代是智者眾多,英雄輩出的年代。英雄既是對手,又彼此相惜。若真有強大外族入侵,我認為是有可能一致對外,同仇敵愾的。


飄落的感覺2008


不會。也不可能。

三國雖然是亂世,但魏蜀吳三國的軍事實力都是可以碾壓周邊外族的。

魏國方面,雖然東漢末年有匈奴洗劫長安的經歷,但後面也被曹操揍得很慘。甚至當時北方最厲害的烏桓,也是被曹操吊打過。所以,在北方,曹魏對各外族有著絕對的軍事優勢。

蜀漢方面,蜀漢周邊主要是西羌和南蠻。西羌一方面面對曹魏的壓力,另一方面蜀漢的馬家也擁有非常大的威望,羌人甚至可以說就是蜀漢的盟友,不會對蜀漢造成什麼危險。至於南蠻,實力就相對弱小很多了。加上蜀漢的恩威並施,基本上不敢造次。

東吳面對的山越各族,相比北方各族是非常非常弱小的。事實上,山越各族不僅不會給東吳帶來威脅,甚至還是東吳壯丁的來源之一。

所以,三國時代,是沒有哪個外族有實力能夠挑戰中原王朝的。當然也就沒有必要三國聯合了。

至於說如果三國實力弱小,而真的有外族入侵話,三國也不可能聯合。

原因一是古代還沒有現代這種強烈的民族思想。二是三國是家天下,家是第一,沒有哪一家願意為大義妥協的。三是歷史經驗,看後面的東晉16國和五代10國,外族入侵那麼厲害,也沒有見哪些小朝廷聯合對外的。


蘇綻


對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概括起來就是六個字:有可能,沒必要。

為什麼說有可能?因為彼時這三個國家雖然互相敵對,但至少都是有一定認同性的,那就是大家都是一個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許我惦記著把你給滅了,但是我的目的是奪取包括你的整個領土在內的整個天下,這塊肉我動可以,但是別人家來動,絕對不行!所以我說,如果有外族入侵的話,三國是有可能聯合的。畢竟“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混賬話,任何一個漢家兒女都說不出口。



但是這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當其衝被入侵的那個國家已經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領土淪喪殆盡,整個國家都有被滅國的危險的時候,才會有可能請求別國來幫忙。因為如果不是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候,請別國來幫忙打外族就是開門揖盜。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我想三國領導層都應該懂。

那麼這個條件滿足不滿足呢?很多人可能會拿五胡亂華來說事,認為此時如果胡人大舉南侵,漢人很難抵擋。但是五胡亂華是在天下已經大亂百餘年,八王之亂又把晉朝給折騰得奄奄一息的時候爆發的,此時漢人的軍力已經相當衰微,因此才愚蠢的請劉淵來攪局的。



但是三國時期,各國還沒被折騰得那麼慘,軍力收拾外族還是相當富裕的。實際上,著名的諸葛亮七擒孟獲,不正是漢族政權收拾外族入侵的典範嗎?魏國早就有曹操平定南匈奴的故事,甚至還上演了一出文姬歸漢的好戲;孫權派衛溫攻取夷洲(臺灣),都是三國對待外族的態度。



因此,這三個國家不收拾周圍的小國異族就已經是燒高香了,如果碰到五胡亂華那樣的重大事件,也許他們會聯合,但在那個時代,還是不大可能的。


青言論史


開玩笑,當然不會。如果三國時期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國必然會想辦法利用外族來幹掉自己的對手,怎麼可能幫別國去抵抗外族,這是歷史證明了的。

鮮卑軻比能在烏桓蹋頓死後,通過幾十年奮戰,統一了鮮卑各部,成為曹魏北方巨大的威脅,這個時候蜀漢可沒有幫曹魏一起共抗外侮,而是與軻比能聯手。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招誘軻比能至石城,一起攻魏。

氐、羌是魏國西邊的少民,與魏國多有衝突,蜀漢照樣沒打算幫魏國抵禦氐、羌,反而拉攏氐、羌,給魏國製造麻煩。魏國亦然,拉攏氐、羌進攻蜀國,少民是各國的資源,怎麼可能為了別國消滅少民。

山越是越族的孑遺,在東吳腹地興風作浪,一部東吳史同時也是半部山越征服史,曹魏也沒想幫東吳抵抗山越,反而對山越封官許願,讓他們進攻東吳的背後,可沒有什麼愛國主義精神。

南中的爨氏等西南夷民族以及南中大姓,被魏國招誘反蜀,當時吳蜀反目,孫權也沒打算幫蜀漢鎮壓西南夷,反而給西南君長封官許願,讓他們反抗蜀漢,自己好從中漁利。

可見三國時代如果突然有外族入侵,三國是絕壁不會聯手禦敵的。但為什麼三國沒被外族幹掉呢,因為那個時候中國軍力還比較強,即使分為三國,依然可以輕鬆擊敗周邊的異民族,但五胡亂華以後則異族經濟、軍事、文化實力均大增,漢族的軍力想要對異族繼續維持碾壓則不可能了,宋以後就更是處於軍力孱弱的一方了。


文史宴


對於這個問題,我在這裡說自己獨到見解!

首先,漢末雖然是軍閥割據,但是外族哪一個不是被其中任意一個國家收拾得服服帖帖呢?從秦朝就騷擾中原的匈奴全是最強大的了,可是被漢武帝驅逐於燕然山外,分為東西匈奴,已經無力再來入侵中原!而西蜀劉備這邊七擒孟獲,北魏也是直接將西涼三十六郡盡收麾下,這樣的實力中華民族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王朝在末期能做到的,哪怕是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大唐帝國,後期還不是被異族入侵,被欺負,最窩囊的就是晉朝五胡亂華,這簡直是恥辱!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可能,三國時代有外族入侵中原,三個國家肯定是會聯合到一起的,因為那個時候其實都還認為自己是大漢的人,可是大漢龍脈不在,氣息將盡!蜀漢就不用說了一定會去抵禦外侮,其次北魏肯定也會去的,為了不失人心,另外東吳不聯合另外兩個國家肯定不幹,這個時候國內的矛盾就上升到了民族矛盾!給大家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吧!抗日戰爭,國共還在內戰,可是最後不也是聯合起來抗日麼!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是同一個種族,怎能由你在我們的地盤上胡鬧,那個時候的人種族感很強的,漢家都稱自己才是正統,其他的都是南蠻北夷,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任由外族入侵而不管!


第三,只有這麼一塊蛋糕,而又加一個外面的人來分,誰又能容忍呢?其實很多人都有一種本地人的心態,很多人都排外,在城市和國家間也一樣,所以肯定會聯合的,等到驅逐外族後再來解決自己內部矛盾!


攝影安瀾


用不著,三國時隨便抓一個國家出來都可以狠虐外族!三國時期之所以成為歷史的經典,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強大!雖然三國時期從總人口,總經濟量跟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相比,但是,從單純的軍事角度來看,三國時期的這三大強國並不比其他時代的強國弱!三國累計跨度將近百年,這百年時間裡,各國都鉚足勁頭在發展軍工軍事!武器工業十分發達,而連年征戰,戰備水平也十分高!

我們可以這麼參考一下,以魏軍為例,曹操徵烏桓,一戰滅之。鮮卑族作亂,曹操派曹彰出擊,一戰滅之。

以吳軍為例,巔峰吳國戰船兩千多艘,遼東公孫康耍孫權,孫權怒,欲發兵滅之,可見當時吳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多強。孫權派兵沿臺灣海峽南下,攻佔菲律賓,馬來西亞,到越南,把整個南海變成內海。

蜀軍雖然沒有怎麼與外族武裝作戰的案例,可是,蜀軍戰力強於魏軍吳軍是兩國公認的。

這些事實說明,有競爭才有前進!三國時期互相競爭,勵精圖治,才使得軍事力量有這麼強大!反之,晉朝統一三國以後,糜爛的一逼,最終才為五胡亂華!


優己


假如三國時期突然外族入侵,三個國家會不會一致對外?


首先:各朝以弱亡而獨漢強亡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共識“都想著統一”,那時漢人的歸屬感是相當強烈的,這也就是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民族歸屬感,割據的出現在於政治措施有誤,而並非文化的錯誤性和落後性,就是因為這一民族歸屬感,才會出現有在外族入侵時團結起來槍口一致對外,千年之後的抗日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裡小編要說幾句閒話希望讀者不要見意。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信仰的人很多,歐美基督教,阿拉伯地區,等其他地區伊斯蘭教,佛教主要在亞洲地區,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信仰,甚至於有些國人都認為自己沒信仰,“錯”,中國人的信仰比任何一個宗教都要強大,那就是一個字“家”,請大夥記住,以後在有人說就這樣回他,保證他半句都不敢回你。

第二看曹操如何驅逐外夷

東漢時期,名將陳湯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公元91年,北匈奴被東漢所滅,南匈奴從此依附於漢朝。公元216年,南匈奴最後一個單于呼廚泉去鄴城拜見曹操。人妻曹分南匈奴為五部,匈奴從此灰飛煙滅,從地圖上抹去,困擾漢朝數百年的北方外患被清除乾淨。 至於其他遊牧民族,如烏桓、鮮卑、羌人和南蠻等,雖頗有戰鬥力,有的在後期對東漢王朝構成巨大威脅,但還沒有強大到推翻東漢王朝的地步。 三國時期雖然混亂,但名將眾多,且對外族持一致對外的態度。 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先後進攻曹操有數次投降於他,始終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公元216年,曹操晉封魏王,聲名傳到北方,地區,匈奴人十分仰慕。呼廚泉到鄴城向曹操拜賀,這一來就走不了了,曹操將其留在鄴城,實際上,呼廚泉等於是被軟禁了。


第三看孫權如何驅逐外夷

孫權從公元200年開始向山越用兵,歷時三十八年,平定山越人的叛亂。 三國時期建立的政權相對穩定,提供了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曹魏方面,曹操先後滅掉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地區;蜀漢方面,劉備頗有威名,蜀中地區物產豐饒,劉禪在諸葛亮死後,致力於休養生息的政策;孫吳方面,孫策、孫權等經營江東地區,打擊世家大族,剿撫山越。正是政權的穩定、經濟的富庶,才使得三國雖然割據紛爭不斷,但依然能夠有能力組織對外族的征戰。


第四看蜀國如何驅逐外夷

知道三國的都會有映像,諸葛亮七擒孟獲,沒錯這就是徵南蠻。

請各位讀者不要誤解驅逐一詞,這裡的驅逐並非趕出去,而是征服,教化的意思。
最後請記住我們中國是有信仰的,那就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