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50年前慈禧踏雪賞景和浩蕩出宮照片,慈禧真是晚清罪惡根源嗎


慈禧,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滿族葉赫那拉氏氏族, 生卒1835年11月29日 - 1908年11月15日,是晚清的皇太后和攝政王,從1861年直到她1908年去世47年間有效的控制晚清王朝。北京普降大雪,慈禧和親近的格格和阿哥們在御花園內踏雪觀景。

1856年,慈禧被選為咸豐皇帝的妃嬪,於1856年生下了一個兒子。1861年咸豐皇帝去世後,這個小男孩成為同治皇帝,慈禧成為皇太后。但不久後,慈禧和慈恩太后分享攝政,同治帝成為傀儡皇帝。在1875年同治皇帝死後,慈禧立她的侄子為光緒皇帝,進一步鞏固王朝的控制權。

慈禧實際掌權47年,是晚清的實際掌權者。慈溪拒絕採用西方的政府模式來治理大清朝,但她支持技術和軍事改革以及自強運動,李鴻章的很多勵志圖強的改革措施都得到了慈禧的讚許和支持。從某種程度上說,慈禧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儘管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作為一位女強權者,能做到如此程度,確實成績可圈可點,不可抹殺。


慈禧原則同意1898年百日維新的變法,但戊戌變法當時確實很激進,沒有考慮到當時晚清的國際國內環境,光緒等迫不及待地想在清王朝實施新政變法。而慈禧作為一名敏銳的政治家,看到當時變法基礎薄弱,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擔心如果沒有官僚的支持,突然實施將對晚清王朝是破壞性的,日本和其他外國勢力將利用這些弱點對清王朝進行蠶食。

八國入侵之後,慈禧最初支持義和團作為王朝的捍衛者,並向所有侵略者宣戰。但因為國力的衰弱和社會制度的落後,晚清的軍事抵抗如摧枯拉朽,很快被八國聯軍瓦解。在軍事抵抗失敗的情況下,慈禧不得不與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來換取社會革新的時間,並緊鑼密鼓的開始實行財政和體制改革,力圖挽救腐朽的晚清帝國。

慈禧作為晚清的實際掌權者,晚清帝國國力到了慈禧階段時候已經非常脆弱,由於長期的閉封鎖國,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制度還保持在農耕社會形態,而西方國家已經進入現代意義的科技階段,晚清社會意識形態的落後,這些都導致晚清王朝走向極端落寞和腐朽。西方的一些駐華公使夫人與慈禧在一起,可見當時慈禧不僅在清王朝威望無人可及,在西方國家慈禧的影響力也是不可估量。


慈禧一度相想勵精圖治大清國,奈何國運大勢已去,幾代積攢下來的腐朽之氣,整個大清國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瞬間崩塌的地步,內憂外患,這位女強人讓這個腐朽到極點的社會延續了幾十年,可謂功不可沒。慈禧浩浩蕩蕩的出宮,大太監李蓮英也隨駕出宮。

這並不是在歌功頌德慈禧,而是從歷史人和歷史人物的歷史環境,還原一個真實的慈禧形象,既有功德,也有歷史侷限性,辯證的看待一個歷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