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去中心化”是什麼?為什麼會成為新的商業趨勢?

星際淺談丨區塊鏈去中心治理

BM於2018年6月21日在Medium上發表題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治理"文章,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一個屬性,但也是被普遍誤解的一個屬性。去中心化到底為什麼重要?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去中心化?從宏觀的角度,火星興哥做出了很好的闡釋,值得細讀區塊鏈的六大治理機制(分佈式架構、共識、加密、共享、穿透、開源)的思考。。

中心化的互聯網會消失:萬物聯網時代到來

最近區塊鏈很火,如果你在2008年買了一個比特幣,如果1元買比特幣,最高漲到2萬,1元漲到2萬,現在大概是8000多,US出來了又漲回去了,所以過去10年賺錢最多的不是買騰訊的股票,是買比特幣。

美元取代黃金的今天,想讓美元迴歸金本位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美元失去了信譽紅利下一個世界主流流通的貨幣會是什麼?歐元?人民幣?還是黃金?全世界都見過中心化貨幣帶來的限制,黃金的不便利性。或許比特幣代替美金成為世界承認的主流流通貨幣的日子離我們更進一步了?時代的革新不會停止。在五百年前你跟人們說一張紙可以代替金幣一定會被人嘲笑成為笑柄,但在今天看來 曾經攻擊比特幣的人 可能還坐在鍵盤前。但是持有比特幣的人群已經車房到位、衣食無憂了。

未來10年裡,今天這樣中心化的互聯網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在某個時間點,被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所迭代和革命,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一·為什麼是去中心化?

文章開端我們提及,去中心化是特別容易被區塊鏈家人們誤解的屬性,例如,有人會說,加密技術的網絡主張支持去中心化的原因是為了抵抗政府審查,或者是因為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這些理由,對於去中心化來說,根本不重要。我們來看看中心化平臺的問題。中心化平臺遵循可預測的生命週期。初期,他們會盡其所能招募新用戶和第三方人員,如開發者、商業機構和媒體組織。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的服務更有價值,因為中心化平臺是具有多邊網絡效應的系統。

隨著平臺向上演進,其對用戶和第三方的權力穩步增長。

“去中心化”是什麼?為什麼會成為新的商業趨勢?

當他們到達S曲線的頂端時,他們與網絡參與者的關係從正和變為零和博弈。繼續增長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從用戶獲取數據與第三方競爭互補,獲得更多用戶和利潤。歷史的例子是微軟與Netscape,谷歌與Yelp,Facebook與Zynga以及Twitter與其第三方開發者。像iOS和Android這樣的操作系統,雖然表現不錯,但仍然要向第三方開發者收取30%的比例提成,以及以表面上冠冕堂皇的原因任意拒絕應用,並在自身系統中隨意包含第三方應用的功能。對於第三方應用開發商來說,這種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有點像是誘購,有被騙了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最優秀的企業家、開發者和投資者已經開始害怕在中心化的平臺之上進行投入。我們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這樣做最終會以失望告終。另外,用戶被迫放棄隱私,喪失他們的數據控制權,並且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攻擊。中心化平臺的這些問題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

二·去中心化如何取勝

在區塊鏈生態中一直存在兩個聲音,一個說法是去中心化網絡應該贏得勝利,還有一個說法是它們會贏得勝利。興哥對此持樂觀態度,讓我們看看具體的理由。

去中心化的網絡可以贏得web3.0,這與web1.0贏得勝利的原因相同:贏得企業家和開發人員的認同,信任憑證是關鍵。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2000年代維基百科與Encarta等中心化對手之間的競爭。如果你在21世紀初比較了這兩種產品,Encarta是一款更好的產品,具有更好的主題覆蓋範圍和更高的準確性。但維基百科以更快的速度改善,因為它有一個活躍的志願者貢獻者社區,他們被分散的,社區管理的精神所吸引。到2005年,維基百科是互聯網上最受歡迎的參考網站。Encarta則在2009年被關閉。教訓是,當你比較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系統時,你需要將它們視為動態的,像動態流程一樣,而不是靜態的產品。

中心化系統通常開始做得很好,但只能在公司的員工改善他們的速度方面才能做得更好。而去中心化的系統開始並不完善,但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吸引新的貢獻者成倍增長。在加密技術的網絡的情況下,存在多方的複合反饋迴路,包括核心協議開發、補充網絡的開發者、第三方應用的開發者以及操作網絡的服務提供者。這些反饋迴路通過相關代幣的激勵進一步放大,正如我們在比特幣和以太坊所看到的那樣——可以增加社區發展的速度(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就像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系統會贏得互聯網下一個時代的問題可以歸結為誰會構建最具吸引力的產品,最終來說,誰能贏得更多高質量的開發人員和企業家的支持是關鍵。中心化平臺通常會在推出應用程序時捆綁銷售:Facebook有其核心社交功能,iPhone有許多關鍵應用程序。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平臺往往推出不足,沒有明確的用戶案例。去中心化並不是一個能夠解決互聯網上所有問題的新枝術,但它們提供了比中心化系統更好的方法。中心化平臺雖然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許多人忘記了建立互聯網服務的更好方法。加密技術網絡是建立社區所有網絡的最好解決方法,為第三方開發人員、創業者和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在web1.0,我們看到了去中心化系統的價值,希望有機會再次看到它。

二·去中心化區塊鏈的分佈式治理

如果我們要理解去中心化區塊鏈治理的價值,那麼我們首先必須瞭解創建區塊鏈是為了解決中心化銀行治理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1、不可預測的貨幣政策

2、無法控制的政府支出

3、債務貨幣的不穩定性

4、詐騙銀行存款

5、資本控制

6、身份盜用

7、救助的道德風險

只要我們還在依賴本國銀行發行的貨幣,全世界的人民都無力阻止世界各國政府侵佔我們的資本。 無限印鈔的行為讓政府以及為其提供資金的銀行可以在沒有稅收反抗的情況下把世界範圍內的絕大部分資源充公。只有歷經多年,當經濟在前期資本消耗的重壓下出現衰退時,人們才會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隨著比特幣和早期智能合約平臺的出現,"代碼即法律"和"哈希權力絕對正確"的觀念應運而生。在抵制審查的觀念的共同作用下,人們對貨幣治理的"信任"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貨幣治理的首要任務是我們應該從隊伍中移除所有潛在的腐敗者。只要沒有人當權,規則就永遠不會改變,隨之我們也可以擺脫腐敗、徵收、通貨膨脹和資本管制。

在區塊鏈中失去金錢和自由的情況

1、忘記密碼/遺失私鑰

2、密鑰被盜

3、網絡釣魚詐騙

4、交易所黑客

5、代碼漏洞

6、雙重支付攻擊(多重鏈式重組)

7、搶劫/綁架/勒索

8、社會工程攻擊

9、資本收益稅

10、政府扣押代幣

11、貨幣增發

12、交易費

13、集體隱私洩露

14、垃圾郵件拒絕服務

15、把數字貨幣發送到錯誤的地址

在銀行中失去金錢和自由的情況

1、依法裁定查封銀行賬戶

2、銀行違約金不在存款保險範圍內

3、身份盜用

4、貨幣增發

5、服務費

6、資本管制/反洗錢(AML)服務/客戶身份驗證(KYC)原則

7、在政府面前沒有隱私

8、通過信用卡詐騙將錢轉移給他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的錢放在加密貨幣中要比放在銀行賬戶中脆弱得多。尤其是對於絕大多數設法維持法律公正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無論您是否喜歡,反洗錢(AML)/ 客戶身份驗證(KYC)原則與信用卡和銀行存款保險相結合,可以保護人們免受許多罪行的侵害,因為這讓盜用身份和非法轉移金錢的企圖變得更加困難。

如果您的銀行密碼被盜用,銀行而不是您就會吃虧。如果你的銀行損失全部資金,那麼受通貨膨脹支撐的保險體系就可以彌補虧空。如果您忘記了密碼,銀行可以驗證您的身份並將您的錢款歸還。如果銀行在驗證還款時出錯,銀行應對損失承擔責任。

我們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儘管貨幣政策存在腐敗現象,但是現有銀行體系對個人用戶安全性的保障還是要比現有區塊鏈系統安全得多。這是因為現有的銀行體系將大部分損失轉移給了社會。貨幣治理腐敗導致的負面外部效應對於個人來說可能不易察覺,但區塊鏈無法保障個人賬戶安全的弱點卻有據可查。

我沒有確切的數字來證明這一點,但我懷疑,由合約漏洞和黑客攻擊而造成的資金損失要大於銀行倒閉/黑客攻擊/腐敗所造成的個人資金損失(佔各自美元/象徵性經濟體的百分比)。

讓區塊鏈有能力保障用戶安全

資金損失的主要原因是丟失密碼和/或錯誤地轉移資金。其次最常見的問題是使用被入侵的軟件密鑰。硬件錢包可以減輕因軟件密鑰受損而導致的資金損失,但如果丟失了物理密鑰或忘記保護設備的PIN,硬件錢包對此就無能為力了。

至於試圖欺騙人們在惡意地址簽名的非法攻擊,硬件密鑰也無法保護用戶。此外,硬件設備可能會失效或被盜。以上情況說明了一點,如果僅僅依靠硬件設備等同於丟失了一個安全房屋的物理鑰匙。

現有銀行體系的一個作用是讓人們在遭遇搶劫或家庭受到入侵時可以獲得安全保證。盜竊者知道,人們不會隨身攜帶現金,也明白如果強迫他們登錄銀行轉移資金,就無法輕易逃離。

通過加密貨幣,保護自己免受此類險境的唯一方法是與一個可信任方共同簽署交易。這可能會阻止劫匪獲得你的代幣,但它並不能阻止你被搶劫。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搶劫風險,絕大多數人必須在可信賴的第三方(如銀行)中設置多重簽名賬戶。這與群體免疫的概念相似。

接下來是區塊鏈的六大治理機制

(分佈式架構、共識、加密、共享、穿透、開源)

第一,區塊鏈治理機制中的最核心是分佈式架構

區塊鏈是建立在分佈式網絡的基礎上的,而分佈式網絡最簡單直接的解釋就是點對點對等網絡,其核心內容是點對點,也就是自組織和去中介。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和人類社會數字化遷徙程度的加深,原有的網絡技術架構已經不足以承擔高頻、巨量的數據傳輸、存儲和使用,於是就出現了分佈式技術。

在談到區塊鏈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談到分佈式網絡、分佈式存儲、分佈式賬本、分佈式計算,尤其是在物聯網時代,邊緣計算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物聯網發展到3.0時代,傳感器或芯片本身就具備計算的能力,我們無需把傳感器的數據通過網關、路由傳到中心化的數據庫計算再把結果反饋到終端設備。這種方式就叫做邊緣計算,也可叫做分佈式計算——計算發生在任何地方。

這些技術最終導致了分佈式商業模式雛形的出現,如中國的滴滴打車就初步具備了分佈式計算的特點。世界上也出現了非常多分佈式組織,目前也非常盛行的所謂社區的組織結構,就很類似於分佈式組織。在這樣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推動之下,最後整個社會結構,也會趨向於分佈式社會,而區塊鏈將會成為一個商業模式、社會結構、組織模式的基礎設施。因此區塊鏈的治理機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佈式架構。

第二,區塊鏈治理機制的關鍵是共識。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社區組織,從最早的比特幣區塊鏈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公有鏈都是以社區的方式在運行。在一個社區的組織之下,如果要對這個系統做任何的改進,或者要確認某些事情,就只能是共識,而且必須是全網共識。不僅僅是區塊鏈的記賬方式要全網共識,任何規則的改變,都必須在全網達成共識。

現在,區塊鏈可以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三類。

我們可以從共識機制的不同來看待這三種區塊鏈:

公有鏈:要求在共識機制上達到徹底的民主,但是不會有最終的裁決者;

私有鏈:不需要徹底的民主,可以是中心化的機構來做最後的裁決;

聯盟鏈:在共識機制上的要求比公有鏈要少一些,但是比私有鏈要多很多。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處理分歧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分叉。當公有鏈達不成共識的時候只能用分叉的方法,這也是最好的方法。以太坊發展到今天愈發健壯的原因離不開它經歷過幾次分叉。我們看到近來比特幣社區裡面在討論到底要不要做分叉,而那些言論大都是為既得利益所束縛。如果比特幣區塊鏈不處理掉這些分歧,那麼兩三年之後,它的價值會比現在大打折扣。

我們已經觀察到,目前為止幾乎大部分的商業應用項目,都是基於以太坊在開發的。我們很少看見有人在商業應用方面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來進行開發。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比特幣區塊鏈沒有很好地處理這個社區的分歧。所以用分叉來處理社區的分歧是使得網絡更健壯、使得應用更開闊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第三,區塊鏈治理機制的關鍵是加密。

第一代互聯網是一個透明的互聯網,我們願意犧牲掉我們一部分隱私來獲得方便。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所有的人都無法忍受。試想一下如果當我們在醫療上完全依靠互聯網運行的時候,你所有的病歷,所有就診信息都像現在的互聯網一樣透明,可以讓任何一個人可以隨便偷窺到,你能接受嗎?

所以,第二代互聯網必須有的機制就是加密。我們來回顧一下,比特幣2008年那篇論文的題目叫做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其中提到數字貨幣的最核心的要義之一是匿名性,不管是央行的數字貨幣還是其他行業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如果不需要匿名性,央行現在的電子現金已經足夠好。但是電子現金是透明的,我們在網上的任何交易行為,也會因此變得透明瞭。如果我們使用能夠匿名的數字貨幣,它就會更好地保護我們在互聯網上的很多交易行為。

數字貨幣和現金比較起來,除了有一樣好的匿名性之外,對央行也非常友好。我們知道央行對於現在的現金是無法追蹤的,所以反洗錢的任務很重,反洗錢的方法也一直不能很好地奏效。

而數字貨幣,既能做到像現金那樣的高匿名度,同時又能讓監管機關很好地去追蹤它,這就是數字貨幣最核心的要義。如果失去這一點,我真的很難想象,我們為什麼要數字貨幣。我們必須用數字貨幣的匿名性,來保護我們在互聯網上的很多隱私,來保護我們的數據,來保障我們的安全。

第四,區塊鏈治理機制的特點是共享。

任何不能共享的都不是區塊鏈,共享在於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所有的參與方在一個賬本上共享所有的帳目信息,第二個層次是多種信息、多種事務同時在這個賬本上共享。目前銀行可能記的是資金賬,物流公司記的是物流信息賬,而在區塊鏈分佈式賬本上,資金、信息、物流、設備運行的數據,通通會在一本賬上被共享。只有這兩個層次的共享,才能真正地做到區塊鏈的所謂的創造信任的機器,才能夠把區塊鏈建成一個完全無需信任中介的多方高度互信、高度可信的平臺。

第五,區塊鏈治理機制的特徵是穿透。

各個特權節點都可以在區塊鏈上穿透到最底層的信息。這個特權節點不是反腐敗的特權,而是不同的角色,比如監管機關、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公證處等等。他們可以成為區塊鏈上的一個特殊節點,不參與確認交易,不參與記賬,但是它在區塊鏈上作為一個特殊的節點,提供自己的法律法定的角色。

在沒有區塊鏈的世界裡面,各個特權節點都無法穿透到區塊鏈上的最底層的信息,但有了區塊鏈,你就能穿透到最底層的信息。比如,以前的銀行監管者,只能看到一個銀行總行報給他的數據,但在區塊鏈上,如果他有需要,就可以直接穿透到一個銀行的儲蓄所的對賬單。

此外,各個金融機構可以穿透到最底層的資產。以銀行為例,首先發給銀行一個吸收公眾存款的牌照,當他吸收完公眾存款之後,需要尋找資產,把錢變成貸款,貸給資產擁有者或者直接用他的錢購買某個資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資產證券化。可是在沒有區塊鏈的世界裡面,這些金融機構無法穿透到資產的最底層,但在區塊鏈上他可以幹這個事情。所以穿透,是區塊鏈治理機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六,區塊鏈治理機制的關鍵點是開源。

任何不能開源的區塊鏈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區塊鏈。開源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底層通用協議的開源,這是去信任中介的基礎。我們看到有很多公司說自己建立了區塊鏈的底層協議,但如果它們的底層協議不開源,那就不是完整的區塊鏈,很難讓人信服。

另一方面,區塊鏈上的許多數學算法模型必須開源。因為大眾需要去驗證它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做到這兩點,才能用區塊鏈建立一個真正的信任機器,所以開源是必然的要求。

最後在結束之際,我還是想跟大家分享湯因比的這段話,這是英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他的歷史研究中,研究了人類29個文明興衰可能性得出的結論。

一個文明怎麼能夠延續幾百年、上千年?"對一次挑戰做出了成功應戰的創造性的少數人,必須經過一種精神上的重生,方能使自己有資格應對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戰!"希望我們一起能夠經受時代和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下一次和再下一次的挑戰! --------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

總結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可能成為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新興技術,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是我國金融科技工作的應有之義。區塊鏈技術有優點,也有缺點,仍在不斷髮展演進中。目前看,區塊鏈若要實現真正落地,支撐實際業務,在技術層面仍需大量改進工作。

全國網絡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要抓產業體系建設,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要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做好體系化技術佈局,優中選優、重點突破"。區塊鏈應用在我國是走過彎路的,發揮區塊鏈技術的正能量和更好的服務於實體經濟。在核心關鍵技術上下功夫,不受制於人,同時要促進區塊鏈技術整個市場和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