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人無信不立 這句中國名言正在被日本人奉行到底

“人無信不立”這句中國名言也原封不動地被日本引用。在工商業文明極度發達的日本,信用是商業社會和高度秩序性社會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日本內在文化方面的因素姑且不談,本文主要介紹日本社會如何形成誠信機制,以及誠信與失信的一些具體事例。

失信將入黑名單

在日本,個人貸款或者企業貸款時銀行都要審核對方的資產情況和信用狀況。日本全國銀行協會下屬的全國銀行個人信用信息中心是最重要的個人信用查詢系統之一,該中心成立於1988年,統合管理全國25個銀行協會運營的所有個人信用信息中心,擁有會員機構逾2萬個,保有信息量達6600萬份,覆蓋人數約3500萬。

通過全國銀行個人信用信息中心,只要貸款人在會員機構產生金融行為,所有加盟銀行都可以查詢到其個人信用情況,貸款申請人也可以在申請貸款前申請查詢本人信用情況,併到相關機構諮詢如何改善信用狀況。

人無信不立 這句中國名言正在被日本人奉行到底

▲日本央行

除了上述平臺外,由日本各家信用卡公司於1984年共同出資成立的CIC公司主要負責分期付款、消費貸款等業務的信用信息收集,許多信用卡公司、租賃公司、保險公司、電信公司都是CIC公司的會員。此外,日本主要的信用公司還有成立於1986年的日本信用機構公司JICC,這些中心和公司聯合起來,設立了信用信息網CRIN,共享一些用戶信息,以防止發生過量貸款及多重債務等。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日本已經用一張大網編織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信用體制。記者剛到日本工作時,向銀行申請信用卡連續被兩三家銀行拒發,可能是缺乏在日本的信用記錄以及收入較低。後來聽說日本的商業公司發行的信用卡要求相對不那麼嚴格,最終在日本亞馬遜公司申請到一張額度30萬日元(約合1.77萬元人民幣)的信用卡,有一次忘記按時還款很快就收到了信用卡公司的催還款電話。

人無信不立 這句中國名言正在被日本人奉行到底

據CIC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該機構保存的信用信息總數達7.18億份,總“異動信息件數”達到1661萬,約佔整體的2.2%。滯納期超過3個月、貸款主體破產等情況都被稱為異常變動,將會作為“事故信息”列入黑名單。在日本個人消費違約達到一定次數都會進入信用黑名單,例如多次拖欠信用卡、惡意欠繳手機費。進入黑名單的人在貸款等方面會受到限制,嚴重的可能還要被告上法院。

據統計,日本持有信用卡的人數約有8300萬,信用卡保有率約為64%。日本媒體推測有三四百萬人位於日本的信用黑名單中,其中年輕人欠繳分期付款的手機費的案例增長較多。

造假沒有好結局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戰後日本社會的繁榮也推動形成了總體上較高的信用社會。在日本農村可以看到一些無人看管的蔬菜攤,標明價格任由顧客投幣選購,一些地方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形容也不為過。在日本預訂酒店往往只需要打一個電話即可,退房時也不會要求提前檢查房間設施。絕大多數場合不需要證件,出示一張名片即可。

記者曾經在一個車站附近丟失過9000日元現金,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車站附近的派出所跟警察描述了一番,沒想到真有人撿到9000日元交給了警察,不過警察說不能當即給我,需要等兩週以確定沒有其他人報案,我的9000日元就這麼失而復得了。

人無信不立 這句中國名言正在被日本人奉行到底

▲資料圖片:2017年2月22日,日本東京,東京晴空塔下的河津櫻花盛開。

日本的企業和個人非常重視信用,畢竟在這樣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失信的代價十分高昂,但也不能完全杜絕有的企業和個人在利益面前鋌而走險。

近年來日本相繼曝出多起重大造假醜聞,嚴重衝擊了日本社會和國際社會對日本“信用”的認識。遠一點的有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重大學術醜聞,近的有神鋼造假事件,以及讓三菱汽車幾乎覆滅的油耗造假事件等。一次次造假事件的背後都是急功近利和鋌而走險,小保方晴子為了學術上的名利造假而身敗名裂,她的導師一個辭職一個自殺;神鋼造假事件讓日本製造蒙羞;油耗造假讓三菱汽車社長引咎辭職,三菱汽車也就此“委身”日產公司。每一個失信者的結局都極為慘淡。

人無信不立 這句中國名言正在被日本人奉行到底

▲資料圖片:三菱汽車社長相川哲郎道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處理這些造假案例的過程中,相關方沒有任何包庇,日本處理學術造假一查到底拒絕護短。日本媒體也沒有因為神鋼和三菱汽車為民族品牌、支柱產業而有絲毫的手下留情,它們毫不留情地挖掘細節並公之於眾。可以說,只有整個社會對造假和失信零容忍,造假和失信的“毒株”才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