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祕“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趣旅遊·愛攝影·品歷史】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武靈叢臺

叢臺是邯鄲市的象徵,國家重點公園,中國百家名園之一。叢臺公園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臺"。

顏師古《漢書注》稱,因樓榭臺閣眾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臺"。臺上原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結構嚴謹,裝飾美妙,曾名揚列國。它是趙都歷史的見證,成為古城邯鄲的象徵。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武靈叢臺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生地。趙武靈王建築叢臺的目的,是為了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

自明朝中葉(公元1500年前後)以來修復了十多次。如臺的頂部原是平臺,名曰”武靈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亭於臺上,名曰“據勝亭”。

古人曾用“傳聞宮苑似蓬萊,叢臺高聳雲霄外。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臺的壯觀。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臺觀賞賦詩。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武靈叢臺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佔。趙國眼看著被別國兼併。

趙國地處北邊,經常與林胡、樓煩、東胡等北方遊牧民族接觸。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著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提出“著胡服”“習騎射”的主張,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騎射”的命令還沒有下達,就遭到許多皇親國戚的反對。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拒絕接受變法。

趙武靈王抱著以胡制胡,將西北少數民族納入趙國版圖的決心,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攔,毅然發佈了“胡服騎射”的政令。趙武靈王號令全國著胡服,習騎射,並帶頭穿著胡服去會見群臣。胡服在趙國軍隊中裝備齊全後,趙武靈王就開始訓練將士,讓他們學著胡人的樣子,騎馬射箭,轉戰疆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公子成等人見趙武靈王動了真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佈謠言說:“趙武靈王平素就看著我們不順眼,這是故意做出來羞辱我們。”

趙武靈王聽到後,召集滿朝文武大臣,當著他們的面用箭將門樓上的枕木射穿,並嚴厲地說:“有誰膽敢再說阻撓變法的話,我的箭就穿過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覷,從此再也不敢妄發議論了。

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趙武靈王后來西退胡人,北滅中山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回車巷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裡,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揹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回車巷又稱藺相如回車巷,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邯鄲道南段,全長約75米,寬1.8米,相傳戰國時趙上卿藺相如曾在此處為大將廉頗回車讓路,故名藺相如回車巷。古詩云:相如回車為趙國,廉頗負荊痛悔過。

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邯鄲知縣蕭察根據民眾"心碑",在牆壁上鑲嵌"藺相如回車巷"六個石刻大字,1981年進行維修並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寬2.3米。碑文記載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多次為廉頗回車讓路,爭取將相和好的歷史故事。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叢臺上圓拱門,據勝亭門楣上鐫刻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個鎦金大字,它來源於流傳很廣的“二度梅”的故事。

《二度梅》是清末出版的小說,在戲劇中也是一出名戲。小說描述了一對夫妻悲歡離合的故事,是傳說《梅開二度》故事中陳杏元和梅良玉分手決別之處。站在叢臺上向南遠望,可以看見叢臺南邊的綠樹花草叢中,有一尊以“二度梅”故事為題材的雙人塑像。

據記載:唐代肅宗年間,中原某地有一佳麗女子,名喚陳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樹,時當花期,正噴香吐豔。忽一日,無緣無故,那梅花樹的枝兒蔫了,花兒落了。何故無風天雨花自殘,陳杏元大惑不解。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也在這一日,陳杏元在朝做官的父親差人送來一位書童。這書童,聰明伶俐,才貌超人。後來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殘害的忠良之後,名叫梅良玉。原來,梅花自敗是應在了他的身上。這不禁使陳杏元內心裡萌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

不久,他倆相愛了。誰知好景不長,他倆尚未成婚,北國南侵,唐王難以抵擋,就派美人去應付,選陳杏元到北國去和番……那時的邯鄲是邊陲重鎮。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臨邯鄲的叢臺,與社稷親人垂淚相別。

這樣,陳杏元與梅良玉便也來在叢臺之上。如今的叢臺上便也仍然有著這樣的八個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後來,當陳杏元淚別梅良玉,一步一回頭,悲悲切切地就要到達番邦。路經一處懸崖斷壁,痛不欲生跳崖尋死之時,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縷陰魂,是前朝也因前來和番到頭來憂鬱而死的王昭君的陰魂。

或許是命運不濟之人暗中相助吧?那陰魂,背起陳杏元直送中原陳家,最終讓她與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結良緣……這件事,感動了陳家院中的梅花樹。就在梅陳完婚之日,那梅花樹又二度重開,且花朵滿枝,豔麗無比,馨香四溢。

走進邯鄲古叢臺,揭秘“胡服騎射”軍事操演、藺相如回車巷避廉頗

●叢臺興衰

戰國時期鼎盛之時的趙國,邯鄲城的武士和達官貴族們,經常穿著華美的服裝,聚集在叢臺之下,已經成為市井而不能再製止。秦代末年,秦國大將章邯兵破邯鄲,夷平城廓。

到了漢代,邯鄲由於成為諸侯王國——(漢)趙王的宮城,叢臺被闢為趙王的宮苑。三國魏邯鄲人劉邵作《趙都賦》中雲:“結雲閣於南宇,立叢臺於少陽。”少陽,出升的太陽,意指東方,說明漢代趙王在宮城以東的地方修建過叢臺。

三國時,魏相曹操以鄴城(今邯鄲以南30公里臨漳縣境內)為政治中心後,邯鄲遂逐漸淪落為普通縣城,叢臺也隨之衰落了。宋代時,叢臺已經衰敗為荒草遍地、孤兔出沒的一片廢墟了。

明代以來,叢臺曾多次改修重建,較之原建築有了很大的變化。據《邯鄲縣誌》記載,僅明代中葉至中華民國期間,在短短的四百多年中,就對叢臺修建了十多次。

1959年6月2日,來邯鄲視察的周恩來總理也曾登上過叢臺。

2002年,中國與斯洛伐克聯合發行了兩枚國際郵票,叫“亭臺與城堡”。亭臺選取的是“武靈叢臺”,城堡為斯洛伐克的“博伊尼采城堡”。此郵票的發行,使邯鄲武靈叢臺走向了世界,成為世界聞名的古老亭臺之一。(圖/文 凌雲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