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情報是我們瞭解敵人和敵國的全部材料,是我們一切行動和想法的基礎。

—《戰爭論》第一卷 克勞塞維茨著

戰爭時期,情報作為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質信息資源,不僅貫穿了戰爭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而且對戰爭的結果也具有相當分量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曾在《孫子兵法·用間篇》中明確指出:“故明主賢將,所以動人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其中“知”就是有用的信息,即情報,“先知”便是通過可靠途徑事先獲得的情報。由此可見,在一定條件下,情報尤其是提前獲知的情報將對戰爭的勝負起到先決性的作用。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迪耶普登陸戰

1942年春季,在納粹德國裝甲部隊加大對蘇聯入侵攻勢之際,斯大林強烈要求英國開闢歐洲戰場,緩解德軍對蘇聯的壓力。在此背景之下,迪耶普登陸作戰行動的雛形開始出現。迪耶普登陸作戰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摧毀德軍的防禦系統、雷達設施、發電站、碼頭和交通系統,迫使納粹德國分兵大西洋沿岸防線,為蘇聯提供間接支援,同時也為以後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積累經驗。這次的行動以奇襲為主要特徵,但由於行動計劃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情報方面紕漏不斷,造成了奇襲的失效以及最終的慘敗,是二戰中盟軍登陸作戰中的一次慘痛教訓。

情報保密屢出問題,作戰計劃洩露風險增大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謀攻篇》中的原話,即要想在戰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做到對我情和敵情瞭如指掌,運用自如。作為我方人員,我們要儘可能地去偵察、獲取敵人的情報;但換一個角度,從敵方的立場出發,我們就要設法保全我方的情報,這也就凸顯出了情報保密在戰爭時期的重要作用。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路易斯•蒙巴頓將軍

首先,奇襲計劃經過多次推遲和調整已有被德軍有所察覺的可能。1942年5月,以路易斯·蒙巴頓將軍為主要軍事首領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就已經開始著手製定對迪耶普的奇襲計劃,並最初定於7月4日實施代號為“拉特”的行動計劃。但在行動開展的前夕,德國轟炸機對停泊在英格蘭南部海岸的250艘聯合艦隊船隻進行了掃射,迫使聯軍推遲了行動計劃。之後,由於連續幾天的海上惡劣天氣,該計劃也一再被推遲,並最終調整為“朱比利”計劃。僅從德軍掃射聯合艦隊這一點分析,我們就可以大致推斷出德國軍方有可能已經獲悉了盟軍將登陸歐洲大陸的企圖,只是不能確定精確的登陸地點。而且結合當時的大背景來看,盟軍之前對歐洲大陸的幾次小規模襲擊已經引起納粹高層的關注,要求沿岸部隊提高戰備等級。這樣一來,盟軍的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就喪失了奇襲的先機優勢,作戰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其次,軍隊船隻的大規模集結以及無線電通訊量迅速增加過於明顯。根據戰後解密的納粹資料顯示,早在1942年6月初,德軍就已經發覺盟軍登陸艇在英國南部沿海港口集結,而與此同時,無線電偵察部門也反映在該地區無線電通訊量快速增加。這一切不加以掩飾的軍事行動無異於向敵人表明盟軍的登陸意圖。在此前提下,德軍雖然未能獲知精確的登陸地點,但亦會因此全面加強歐洲大陸的沿岸防禦,以防止盟軍的突然襲擊。如此一來,冒著被德軍偵察到的風險,盟軍繼續實施作戰計劃顯然是違背戰爭規律的,這也就暗中註定了此次登陸作戰慘敗的結果。

再次,盟軍內部人員不注意保守行動秘密。根據戰後公開資料顯示,在“拉特”計劃被推遲之後,盟軍內部士兵怨聲載道,飲酒事件屢禁不止。即使知道士兵在酒吧裡公然談論關於7月份突襲迪耶普的計劃被取消的事情,指揮官也不以為然,甚至下意識地認為德軍不會相信盟軍會愚蠢地攻擊同一個目標。隨意在公開場合討論軍事秘密本身對已經對軍隊的行動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而指揮官們的盲目自信和剛愎自用更是加重了這個錯誤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為之後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情報欺騙未受重視,作戰行動奇襲效果不佳

“兵者,詭道也。”這是《孫子兵法·始計篇》中的首句,大致意思就是用兵打仗是一種千變萬化、出其不意之術,需要用種種方法對敵人施以欺騙。同時,《三十六計》的第一計便是“瞞天過海”,亦在強調戰爭之中欺騙、迷惑敵人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得知,要想在戰爭期間達成出奇制勝的作戰效果,必要的情報欺騙是不可或缺的。一般而言,情報欺騙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隱真,即通過各種渠道散佈不同消息,隱藏己方的真實意圖,使敵人不能確定我方要進攻的重點,從而分散敵人兵力,便於我方進攻;二是示假,即通過製造多處虛假的軍事行動跡象,使敵人不能準確掌握我方軍事實力和未來進攻時間,為我方贏取戰爭先機。但在此次登陸作戰中,盟軍在情報欺騙方面基本上可以說是“無作為”,這也是盟軍奇襲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德軍的岸防炮臺

一方面,部隊集結方面情報欺騙的缺失導致盟軍實力和作戰意圖被德軍獲知。在進攻迪耶普的準備階段,盟軍最明顯的失誤就是缺少對德軍的情報欺騙。伴隨著登陸部隊人員和船隻向英國南部沿岸地區的大規模集結,盟軍在該區域無線電通訊量也在迅速地增加,這種情況是很容易被德軍獲知的。因此,當時英國的情報部門建議聯合作戰司令部採取相應的情報欺騙,誘使德軍決策層相信這是一次正常的盟軍部隊演習或其他活動,防止德軍對未來的行動有所防備。但聯合作戰司令部卻拒絕了英國情報部門的建議,認為以盟軍強大的兵力優勢即使從正面強攻迪耶普,也是可以取得勝利的。正是盟軍的這種盲目自信,導致德軍不僅可以輕而易舉獲取盟軍的實時動向,更能進一步獲知盟軍會採取登陸作戰的真實意圖,提前暴露了己方的實力及意圖,大大減弱了此次奇襲行動的突然性。這是盟軍在情報欺騙方面的一個關鍵性失誤。

另一方面,行動計劃調整之後情報欺騙的缺失致使德軍已經開始有所防備。通常來講,在“拉特”計劃被多次推遲甚至已經有可能被德軍察覺的情況下,聯合作戰司令部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取消該計劃,重新制定新的登陸作戰計劃;二是對該計劃進行一定的調整和修改,同時對敵方實施情報欺騙,使其並不能精確地掌握己方的登陸地點和時間,進而為奇襲創造條件。回顧二戰歷史,我們可以知道盟軍選擇了第二條路,但不足的是盟軍並未採取有效的情報欺騙手段。盟軍高層不僅武斷地拒絕了英國“雙十字委員會”提出的情報欺騙建議,還無視聯合作戰參謀部的情報參考意見,自以為是地認為德軍不會想到盟軍會攻擊同一個目標。在戰爭中,這種天真的想法是極其幼稚的,不僅不符合戰爭實際的需要,也違背了兵法之道,是註定要失敗的。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參加迪耶普登陸戰的盟軍士兵

情報蒐集漏洞百出,行動計劃推進受挫不斷

戰時的情報蒐集是一個極為艱鉅而又細緻的任務,不僅需要顧慮到戰場環境的各個方面,而且還要對蒐集的各方情報進行彙總、驗證和辨別真偽。正因為其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對待情報蒐集任務更要謹慎再三。但盟軍在情報蒐集方面卻不是特別重視,一方面,盟軍作戰時使用的是3個月之前未更新的情報;另一方面,盟軍對待情報的態度並不細緻認真,僅憑一份情報就對相關情況草草定下結論,致使登陸部隊遇到的實際情況與情報所示出入極大,嚴重影響登陸部隊的推進。除此之外,盟軍也未能發揮“超級機密”的作用,未對蒐集而來的情報加以補充和印證,這也是盟軍在情報蒐集環節的重大失誤。

其一,對德軍行動方面的細節偵察不到位。1942年8月18日深夜,登陸部隊在海上薄霧的掩護之下開始向迪耶普進發。但在19日凌晨3點左右,一支德國小型護航艦隊發現了盟軍的登陸部隊,併發起了炮火攻擊,而此刻的盟軍部隊離迪耶普海灘不過8海里。巨大的炮火聲不僅打亂了盟軍的作戰計劃,衝亂了盟軍進攻陣型,使盟軍部分突擊隊未能按時到達預定區域,為大部隊登陸創造條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徹底打破了盟軍奇襲計劃,給德國的岸防部隊贏得了至少30分鐘的預警時間,為盟軍接下來的慘敗埋下了伏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任何微小的因素都可能成為影響一場戰爭結局的關鍵因素。因此,作為戰爭的指揮官不僅要做到“先知”,更要做到“盡知”,要對敵人的一舉一動了然於胸,進而才能因勢利導,為我所用。這就要求情報蒐集部隊要時刻緊盯敵人的細微行動,尤其是可能會影響我方行動的一些變動,並及時報告指揮官,提供詳盡的情報支援。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迪耶普海邊的遊樂場,盟軍和德軍曾在這裡進行了激烈的戰鬥

其二,對德軍的人員和裝備信息蒐集嚴重滯後。迪耶普登陸作戰準備階段,盟軍最低級的情報蒐集失誤就是不及時更新德軍實力報告,低估敵人的真正實力,致使本次登陸作戰盟軍不僅傷亡慘重,而且還未能完成預期目標。在此次登陸作戰前夕,盟軍對德軍兵力情況的瞭解還是之前的情報,殊不知德國岸防部隊的實力早已進行了強化。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顯示,盟軍在登陸之前所使用的資料大部分都是5月蒐集的,那時的德軍人數僅僅只有1500人左右。但3個月後,在德軍高層已經認識到盟軍可能會有登陸行動之後,迪耶普的岸防力量已經進行了強化,再加上1個後備裝甲師,總人數大約有7000人。在遠遠低估敵人實力的情況下,盟軍兵分五路展開了行動,結果可想而知,只有1支負責佔領“綠灘”的突擊隊順利完成了任務,負責其他海灘的部隊均以失敗告終。

其三,對登陸地點德軍的兵力部署情況偵察不夠詳盡。在偵察德軍兵力部署情況的過程中,盟軍主要是通過飛機進行航空偵察,這種偵察方式雖然非常高效、方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對於德軍兵力整體部署的偵察,盟軍的航空偵察起到巨大作用,但是針對德軍部分依託懸崖岬角或茂密樹林建立的防禦陣地,航空偵察幾乎是毫無作用。同時,這些隱蔽陣地並未受到聯合作戰司令部的重視,甚至被認為只是一些火力有限的小型陣地,不足為懼。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盟軍一擁而上的灘頭突擊部隊幾乎成了德軍的活靶子,衝鋒在前的大部分人員幾乎都倒在了德軍隱蔽陣地的槍口之下,這是此次登陸作戰中盟軍傷亡比重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倘若當時情報偵察工作能夠再詳盡一點,標出德軍隱蔽陣地的具體位置,盟軍登陸部隊在登陸階段採取有效規避手段,此次登陸作戰的傷亡率一定會降低許多。

其四,登陸地點的地形地質情況與實際出入極大。在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的作戰行動中,地形和地質是不可忽略的兩大重要方面,有時甚至會對作戰行動的推進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此次登陸作戰過程中,盟軍創新性地將裝甲車輛運抵海灘支援登陸部隊,這是裝甲車輛用於登陸作戰首創。盟軍原以為可以取得一鳴驚人的效果,但卻由於地形坡度大、地質鬆軟因素導致裝甲車輛深陷海岸,再加上德軍在海灘上設置了重型路障,即使是盟軍最新型的丘吉爾坦克也難以推進,成為德國反坦克炮的“刀俎魚肉”。結合航空偵察蒐集到的圖像情報,盟軍就匆匆下結論,認為迪耶普灘頭的沙灘坡度和沙質可以滿足裝甲車輛登陸作戰的需要,但是卻並未進行更深層次的情報核實。這樣匆忙地下結論不僅不符合情報蒐集和情報識別的規律,同時更有可能造成指揮官在指揮作戰行動上的失誤,進而導致整個戰鬥的失敗。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被德軍繳獲的“丘吉爾”型坦克

戰場情報支援不力,登陸部隊之間協調不暢

戰場環境千變萬化,要想在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之中做出精確的判斷和準確無誤的指揮就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戰場情報支援,這也是盟軍在此次登陸作戰行動中恰恰缺少的。縱觀整個戰局發展經過,盟軍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戰場情報支援。在登陸的第一階段,盟軍因受到德軍炮火的攻擊而散亂了陣型,導致多支部隊抵達預定作戰區域的時間都要晚於預定時間,不能為主攻部隊創造優勢條件;在第二階段,盟軍剛一上岸就遇到了德軍的猛烈火力打擊,損失慘重,而指揮官卻因為海灘的煙霧(盟軍用來掩飾進攻的煙霧彈)以及匱乏的前線情報對登陸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導致之後一系列的指揮失誤;第三階段,當意識到登陸作戰已經失敗的時候,指揮官匆忙下令部隊撤退,導致已經突入城鎮的突擊隊員在失去後方力量的情況下退回海灘,再次暴露於德軍的密集火力之下,傷亡慘重。

其一,前線情報不能及時地反饋給作戰行動指揮官。一名優秀的戰場指揮官要時刻保持統籌全局、運籌帷幄的大局意識,實時掌握整個戰場情況,面面俱到。這才能做到時刻將戰爭的主動權和勝券攥在己方手中,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尤其需要戰場情報的支援保障。在迪耶普登陸作戰第一階段,盟軍希望藉助煙霧彈的掩護實施對灘頭的突擊佔領,但敵人事先的準備讓盟軍先頭登陸部隊損失了近一半兵力,再加上無法及時與指揮部取得聯繫,導致後續增援的部隊重蹈覆轍,傷亡代價極大。其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煙霧阻礙了指揮官視線,前線情況未能及時掌握;二是由於缺乏必要的通信設備,造成戰場情報不能及時反饋給指揮官。由此可見,保持戰場情報的實時反饋與互通對整個戰局的發展是實現部隊正確指揮的首要一環。

其二,海空力量未能有效協助地面登陸部隊。由於情報蒐集方面的失誤,盟軍大大低估了德軍的兵力和裝備,這直接導致盟軍在登陸方面的兵力投入和火力支援上嚴重準備不足,再加上戰場情報反饋的不及時致使指揮官未能調動更多的海空力量對地面部隊進行支援,以致在整個行動中盟軍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此次登陸行動,盟軍一共調派了約6100名士兵進行登陸作戰,58輛新型丘吉爾坦克協同登陸,74個飛機中隊提供空中支援,6艘亨特級驅逐艦提供艦炮火力支援。對於3個月前1500人左右的德軍,這些兵力是綽綽有餘的,但是面對強化後的德國岸防部隊,這些兵力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同時,由於亨特級驅逐艦自身火力不佳,煙霧彈的使用致使盟軍海空力量並未能進行有效火力支援,以及德國空軍本土作戰的優勢等因素,盟軍在登陸之後始終處於戰略被動狀態,登陸作戰計劃遲遲無法推進,最終無奈只得草草撤退。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迪耶普登陸戰中盟軍情報領域失利研究

被俘的盟軍士兵經過迪耶普鎮

其三,各支突擊部隊之間缺乏溝通協調。作為一名前線指揮官,不僅要服從上級的命令還要學會根據實際的戰場情況進行判斷,協調與友軍之間的行動,相互支援,保證以較小傷亡實現作戰目標。但由於缺乏必要的通信設備和渠道,盟軍各部隊之間各自為戰,嚴重打亂了之前的作戰計劃。與預期的計劃相比,盟軍負責“藍灘”和“黃灘”的東部助攻群分別發生了偏離航線和遭遇德軍炮火攻擊的意外,致使其無法按時到達預定海灘為主攻部隊提供支援。在此背景下,盟軍主攻部隊便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劣勢登陸環境,以致登陸行動推進緩慢。而在盟軍的撤退階段,盟軍突入迪耶普鎮中的突擊部隊幾乎是在沒有後方力量接應的情況下強行實施突圍。代價是相當慘痛的,損失了幾近1/3的突擊部隊。如果當時有一支灘頭部隊留下接應突擊部隊,那麼傷亡率可以有效降低。

結語

根據盟軍戰後公開的資料顯示,盟軍在此次登陸作戰中付出的傷亡代價是極其慘重的:近5000人的加拿大士兵共有907人犧牲,586人受傷,1946人被德軍俘虜;約1050人的英美兩國突擊隊共有59人遇難,200多人受傷;58輛丘吉爾坦克全部戰損;皇家海軍陣亡人數達500人,還損失1艘驅逐艦和大批登陸艇;皇家空軍損失最為嚴重,一共被擊落戰機106架,這是自二戰開始以來英國方面單日飛機戰損的最高記錄。雖然慘敗的結局是一種綜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是毫無疑問,情報是這些綜合因素的核心要素之一。

據統計,在《孫子兵法》6049個字中,“知”字出現最為頻繁,前後出現達79次之多,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戰場指揮官,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情報對戰爭的巨大影響,無論是戰前嚴密的情報保密、精心設計的情報欺騙以及廣泛而細緻的情報蒐集與識別,還是作戰行動中的實時戰場情報支援,都需要格外的注意。正因為吸取此次情報失誤的經驗,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對納粹德國開展了一場近乎完美的情報戰,保證了第二戰場的順利開闢,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