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保險與科技的結合是否可以離開人?

集合了國內三大企業巨頭,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中國平安保險馬明哲的“眾安保險”,並未如期地開拓出它獨有的局面。在上一週的股市裡,它較發行價低了12%,這比去年的記錄高點還要低個46%。

很明顯,市場對它的走向並不看好。號稱國內保險科技先鋒的它,貼合著現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趨勢與多元化協作的方式為何沒有得到投資人的青睞?

保險與科技的結合是否可以離開人?

是保險業趨於飽和了嗎?

就2017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指出,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01億元,同比增長18.16%;上週在京發佈的《2018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報告》則顯示,2018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為63.0,與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同時也指出商業健康保險整體發展處於基礎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人們對商業保險已越來越重視,也不再只寄望於國家保障體系;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自行購入商業保險,延伸個人、家庭安全與財產的價值。這還可以從市面上日益多新的保險組合可窺一斑。人們的需求不斷變化,各種保險組合就不斷對疊,試圖在千變萬化的時代潮流中不失掉任何一個用戶份額。

這種佔據市場份額來贏得市場的競爭力,從人來到了科技,以技術創新代替人力銷售,催生了保險科技的出現與應用,讓保險在中國展開了新的翅膀,擁有了新的定義。

眾安保險是其中最先的保險+科技企業。得益於創建者背後雄厚資源的眾安保險,在銷售方式與渠道上就另闢新路。它傾向使用區塊鏈技術加密和大數據預測人,也享有訪問阿里巴巴、騰訊、平安保險三大公司龐大用戶數據的權利,並藉此精準找到目標客戶,配合需求為客戶定製產品,從而擺脫傳統保險公司於“人”銷售上的成本和利潤分成。

就目前來看,這種做法沒有為賬面帶來可信度:眾安減少了保險人的佣金部分,卻需要向螞蟻金服騰訊和攜程等合作伙伴支付數據獲取、合作渠道等費用。而這些費用明顯高於保險人的那部分銷售分成。

它的產品構成也還在單一階段摸索中:為網購而提供的退貨成本保險和為旅客提供的飛行延誤險是眾安保險暫時的最暢銷險種。

這對車險、人壽險為主要暢銷險種的傳統保險公司來說,打擊力極低;也讓人們對此還毫無殺傷力的創新型保險公司提出質疑:它能否一如三大巨頭一樣,生產出顛覆保險產業的巨大盈利手法呢?

保險與科技的結合是否可以離開人?

新一代保險銷售方式會對保險業的未來有所改變嗎?

“眾安的業務模式嚴重依賴於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總的來說,他們缺少一種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他們的合作伙伴都是開放的平臺,他們的競爭對手同樣可以與這些平臺合作。”Bocom International駐北京非銀行金融業分析師萬麗表示。

而且,數據隱私的保護問題也需要去考慮。在面對國外一波又一波的隱私洩露,和最近誕生的歐洲數據隱私保護條例事件後,都讓人對“個人信息數據使用”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即使國內目前的數據隱私尚未在大範圍內掀起大風浪,但並不代表在未來,人們對數據的共享還保持現有的寬容,即使是在彼此協定共享和限制使用的條框下。

時代更迭是必然的,如何使技術創新發揮比其本身劣勢更多的優勢力量,這才是更重要的革新。

當年阿里巴巴改變購物方式,從線下拓展出線上;現今入股大潤發、發展盒馬鮮生、小盒馬,重回線下開拓不一樣的購物道路,這一切都是為了消費場景的拓展,為了螞蟻金服的支付、消費金融的應用得以延伸… …更明顯的是,這一切同時也在減少人力的付出。

不難想象,保險加科技的路線也會是相似的:顛覆傳統人力銷售的智能定製銷售只是其中一步,更多是它對於保險業場景的佈局。

眾安科技的“步步雞”,一款來源於眾安保險旗下、著重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研發與應用一身的公司、著力追蹤農場雞的最新技術,是這個場景佈局裡的典例示範。

保險與科技的結合是否可以離開人?

“步步雞”利用跟蹤設備、面部識別技術和區塊鏈賬簿來追蹤中國數百家農場的走地雞從雞苗到售賣的全過程。顧客在智能手機上下載應用後就能查看,並通過顯示其活動水平的圖標來了解這隻雞的成長軌跡。

眾安保險明確了未來將基於互聯網生態、直達用戶、以及開發空白領域等三個發展空位展開,眾安科技則作為其展開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點。這意味著,人力付出會被取代和忽略。

保險與科技的結合就可以離開人?不應該。保險的最大受益方始終,最大比例是人;科技創新的初衷也旨在改變人類生活和體驗高度,如果保險科技是為了離開人,那也就與其最初的構想背道而馳,這是不應該發生,也萬萬不得發生的事情。就像人工智能的產生一樣,它是為了幫助人更快獲得結果、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它顛覆了人過去的生活習性,但它無法取代的至今仍是人。也即是,對於保險科技脫離傳統保險代理人的模式,要考慮的不是它是否能離開人,而是,它對於人的體驗生活能帶來多少可以抵消不良因素的優良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