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水稻赤枯病该如何防治?

张凯的家长661


水稻赤枯病,就是咱们农民朋友常说的“铁锈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水稻分蘖中后期发生比较多。水稻发病后,先会使叶子长出褐色斑并退绿发黄,接着水稻植株会烂根,容易使水稻分蘖少、稻穗籽粒发育不饱实,造成稻穗空壳、瘪粒、穗少,减产量一般在10-30%。

为了让广大农民朋友对赤枯病病有个更好的认识,下面和大家说一下:①水稻赤枯病的诱发原因;②水稻赤枯病病的症状表现;③水稻赤枯病的发病规律;④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措施。

一、水稻赤枯病的诱发原因。

1、营养缺素:水稻对钾、磷、锌比较敏感,如果钾肥、锌肥、磷肥施用不足,水稻就会因为缺素而发生赤枯病。

2、根部受害:水稻插秧后浇水层过深会使根部缺氧,也容易产生和积累硫化氢、有机酸、亚铁、二氧化碳、沼气等有毒物质,尤其是长期使用硫酸铵的稻田,会造成水稻根部中毒受害,严重抑制根系的呼吸功能和对养分的吸收,极容易导致水稻发生赤枯病。

3、低温阴雨:在水稻插秧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或者低温影响,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不仅容易使水稻发生赤枯病,还容易诱发赤霉病。

4、其他原因:使用氮肥过量、插秧过深、稻田长期积深水、使用过多未腐熟有机肥等,都会使水稻赤枯病发病多、发病重。

二、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

水稻染病后,植株茎秆细小且有矮化现象,新叶生长缓慢、老叶退绿黄化、心叶变窄变直,水稻分蘖少、分蘖迟或者不分蘖,根系发育较差。

发病初期时,植株上半部的叶片常为深绿色或暗绿色,随后茎基部的老叶顶端边缘会出现褐色状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斑点会变为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类似铁锈的病斑,且病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聚合成病斑块,从下部叶向上部叶传染蔓延,最终导致整株水稻只剩下少数绿叶,从远处看,整片水稻表现为火烧状。

感染赤枯病的水稻根系,白根少、黄褐色根系多,并且根部老化严重呈软腐状,发病较重的地块,水稻僵苗、根系变黑腐烂甚至死棵。

三、水稻赤枯病的发病规律

水稻赤枯病主要发生在分蘖期,一般在分蘖后开始发病,分蘖盛期也是赤枯病发病的高峰期。

该病在土壤板结、黏性重、透性差、有机质含量低、低洼积水、长期深水灌溉、氮肥施用过量、磷钾锌肥不足、等地块,以及低温阴雨较多的年份,发病率高且发病较重。反之,则发病较少且发病较轻。

四、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措施

1、 科学耕种

避免在黏土、沙土上种植,秋季时及时进行土地深翻耕整理,减少水耙地和打浆次数,促进土壤团粒形成,采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重视磷酸二氢钾、草木灰等叶面肥的根外追肥。

避免插秧过深栽种,倡导浅水灌溉,浇水少用井水,最好用河水。另外,秸秆还田地块,最好在插秧前7-10天,向地里撒施50公斤的生石灰,以加快秸秆腐烂分解,能够预防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其中改良土壤结构,增施磷肥、钾肥和锌肥,是防治水稻赤枯病的根本措施。

缺钾地块,可以在基肥时每亩施入80公斤草木灰或10公斤的硫酸钾或氢化钾;

缺磷地块,可以基肥时配施30公斤磷酸二氢钾,也可以用0.2-0.3%浓度磷酸二氢钾喷施补肥,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可喷施期有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

缺锌地块,可以在基肥时配施1-2.5公斤的硫酸锌,也可以在用0.5%的硫酸锌溶液进行蘸根种植或叶面喷施。

2、合理防治

水稻发病后,应当及时隔田,在追施氮肥的同时、增施磷钾肥,或者用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脂兑水喷施进行缓解控制,以促进根系发育、吸收能力和植株长势,增强抗病害能力。

点击上方“关注” 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知识


农技小背篓


水稻赤枯病又称为铁锈病,俗称熬苗或坐蔸。

水稻赤枯病分为三种类型:
缺钾型赤枯病 发生在分蘖前至分蘖末期,发病植株矮小,生长减缓,分蘖数量减少,叶片软弱且披垂,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产生黄褐色病斑,并伴随有暗褐色斑点、赤褐色斑点或条形病斑,严重时从叶尖开始向下呈赤褐色枯死,植株整体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表现为像火烧状,根系为黄褐色,且短而少。
缺磷型赤枯病 一般常发生在插秧后3-4周能自行恢复,孕穗期会复发。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尖部有褐色小型病斑,向内呈黄褐色干枯,中肋黄化。根系为黄褐色,有黑根及烂根现象发生。
中毒型赤枯病 移栽后表现为返青迟缓,植株矮小,分蘖较少,根系为黑或深褐色,新根极少。叶片中肋初黄白色,周边黄化,严重情况叶鞘出现黄化,有赤褐色斑点,叶片从上至下有赤褐色枯死,甚至出现整株死亡。
出现赤枯病防治方法:
(1) 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水平,改善土壤结构。
(2) 早施钾肥:如硫酸钾、氯化钾、钾钙肥、草木灰等。土壤缺磷则应早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忌偏施氮肥。
(3) 做好沟渠改造,基肥用适量绿肥,适宜时间耕翻,均匀施用腐熟有机肥。
(4) 早稻宜浅灌勤灌,及时耘田,提高土壤通透性。
(5) 发病田块需要即刻排水,使用适量石灰,轻度搁田促浮泥沉实。
(6) 水稻孕穗至灌浆期用多功能高效液肥万家宝500-6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隔15天使用1次。


小徐金玉良种


先了解一下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还有几个另外的名字,如僵苗、熬苗、坐棵、坐蔸、坐棵、铁秀病。

这病主要是:水稻的根系发育不好,时有黑根或烂根,秧长叶慢,分糵也慢甚至很少分蘖,叶面有赤褐色或者暗褐色的小斑,叶片软弱而下垂。缺锌、缺钾、缺磷都可能引起这个病。另外还有其它禾秆在田里没有腐烂透,所产生的气体使根部中毒而引起的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该如何防治呢?因各地地形不同,发病病因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发病时气候不同,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大致防治方法如下:

1.改良土壤。

2.早施钾肥,辅施微肥,最忌单一施、多施和追施氮肥。

3.低处积水稻田,要有随时排水的水沟。

4.稻田里如果有红花草籽、蓝花草籽和其它绿色肥料,机耕不能太迟,要早点翻耕腐烂。

5.发病田要及时排除污水,短期晒一晒田,使污泥干沉,促使水稻早发新根。

6.叶面喷施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6.结合其它病虫害同时防治。


一生好人大司马


水稻赤枯病俗称熬苗、坐棵,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发病的植株特别矮小,上部叶片很直与茎杆的夹角很小,病株嫩叶颜色暗淡,通常看上去为深绿色或者暗绿色,发病时多从下部老叶开始,渐渐的往上部扩散,病株生长缓慢,根系上白根少,多为褐色,严重的田块就像是火烧过的一样。那水稻赤枯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发病原因

一、缺磷缺钾 长期过多偏施氮肥造成土壤缺磷缺钾是导致赤枯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毒性赤枯病 主要是长期浸水,泥层太厚,土壤通透性差的地块,发病的稻株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机酸或硫化氢的影响,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机能。


水稻赤枯病防治方法如下

一、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二、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会加重发病。

三、改造低洼水田,做好排水沟,用绿肥做基肥,但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

四、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促进浮萍,苔类等生物沉实,以利于新根早发。

五、施用微肥,每亩施用1千克的硫酸锌做底肥效果更佳,也可以用1千克硫酸锌作追肥。发病田块还可以用5%的硫酸锌肥液进行叶面喷施。

六、早稻要浅灌勤灌,及时耕田,增加土壤通透性。


以上就是水稻赤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如有不足之处朋友们记得留言评论。


小伟三农


水稻赤枯病,是水稻众多病虫害中,唯一一种不是因为虫害引起的疾病,它属于水稻生理性病害。

水稻的其他病虫害,还可以通过化学农药来治理,以达到丰产的目的。但是,水稻得了赤枯病,秧苗就长的很矮小,也不怎么分糵,叶片弯曲,出现黄褐色斑点,情况严重的稻田,远远看去,火红一片。这种生理性病害,会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水稻得了赤枯病,大多是以下3个方面引起的:

1.因施肥不当,造成秧苗中毒。

稻田里施入过多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致使土壤里含有大量的二价铁,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毒害秧苗的根系吸收能力,致使插在田里的秧苗不容易返青,或者返青后不分糵,叶片开始变黄,出现红褐色黑斑,直至腐烂。



2.稻田里的营养不均,造成叶片干枯。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钾肥的需求是很依赖的。如果稻田里的钾肥含量低,刚插在田里的秧苗十几天后就开始发病,叶片逐渐变黄,根毛少,且易脱落,直至叶片变成透明状,这是典型的缺钾症状。

3.恶劣天气诱发的水稻赤枯病。

刚插入田里的秧苗,遭受长期低温阴雨的影响,致使水稻根系发育不好,秧苗长时间泡在水里,导致吸肥能力下降,秧苗因缺乏营养而诱发了水稻赤枯病。



找到了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原因,我们就要积极对症防治,才能保证秋后粮食的丰收。

1.对稻田里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对秸秆还田的地块,在插秧10天前进行翻灌,撒上生石灰,加速秸秆的腐烂分解。

施用有机肥过多的发酵田块,因立即排水,撒上石膏后,晒田。

2.对缺钾的稻田,多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

也可对稻田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稻根发育,提高吸肥能力。

经常巡视田埂,发现有渗漏现象,要及时填堵,以免水肥的流失。

3.低温阴雨期间,及时排除田里温度较低的雨水,换灌上温度较高的河水。

  •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总结的防治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阳哥拍三农


水稻赤枯病怎样防治?


水稻赤枯病主要是水稻根发育不良,植株缺钾缺锌等原因造成的。主要在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病,在水稻分蘖末期达到发病高峰期。

主要症状是受害水稻植株分蘖少且分蘖生长短小,一般先从水稻先老叶发病,老叶黄化心叶窄挺,茎秆细弱;早期叶片略成暗绿色或深绿色,叶尖至叶脉处会产生大量赤褐色小斑点,逐步发展成铁锈样连片病斑;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根呈红褐色,白根极少很容易拔出。


防治方法:

1.注意均衡施肥,水稻返青肥施入含钾含锌的水稻返青分蘖肥,不要偏施尿素。

2.如果田间发病,可在发病初期晒田3天,复水后每亩施用硫酸钾3-4公斤;然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00-120克+丙森锌150克+芸苔素20ml以上是一亩的量,全田喷施。

总之水稻赤枯病的防治上均衡施肥为主,不要偏施氮肥。注重钾肥、锌肥等肥料的施入,适当晒田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土壤通透性。


金田宝哥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蔸。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病株发病多从下部老叶开始,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水稻的分蘖期容易发生,严重时全株只有少数新叶有绿色,远看似火烧状。会造成稻苗出叶慢,植株明显矮小,分蘖少而小,水稻后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发生的原因有几点:1,寒害型,多发生在烂泥田,冷浸田,因土地温度低或遇寒潮,表现为迟迟不返青,根系老化,呈褐色,根少而细,叶片近尖端有不规则的褐斑,沿边际扩散,叶变黄,植株矮小。要以旱育秧为主的壮秧,烂泥田等选用半旱式培育,开沟引出冷浸水,浅灌。排水晒田,增温通气。

2,缺磷钾肥,长期过多偏施氮肥造成土壤缺磷钾,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水稻栽后14天左右发病,稻根显黄褐色或暗褐色,短而细。要补钾肥,用量为7.5kg/亩左右,适当补锌肥,0.5公斤兑水75公斤叶面喷洒。

3,中毒型,土壤中含有大量如硫化氢、二价铁、甲烷等有毒物质,使苗根扎不稳,稻苗发根分蘖困难。要改善土壤通气,多施有机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排水晒田,增温通气,有机酸过多要撒草木灰中和,浅水勤灌。

虫害型,防止稻摇蚊,晒田3天,可控制幼虫繁殖。一亩稻田用90%晶体敌百虫100-150克,或80%敌敌畏150毫升,兑水50公斤,稻田浅水时喷雾。

种植水稻要高产就要做好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务实务农


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多发生于水稻分蘖期,使分蘖减少,严重造成水稻减产。

赤枯病症状

水稻进入分蘖期,稻叶呈现褐色斑点,自叶尖向下出现焦枯状,随意病变,稻叶斑点增多,叶片基部逐渐变黄褐色,病变严重时,全田稻叶呈火烧枯死状,发病株根部已经老化,呈赤褐色。


赤枯病病因

赤枯病在栽培、土壤方面都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发病因是水稻缺钾引起。水稻的根系发育不良,导致了水稻吸收钾元素能力降低。

赤枯病防治

赤枯病必须综合防控,以防为主。做到早防要治,关键时刻打好预防针。

1.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和通透性。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

2.对发病田块进行钾肥的施用,以防氮肥的过量施用。

3.可喷施叶面肥料,如稻瘟灵+磷酸二氢钾,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也要注意田间虫害的防治。


肥仔农经


赤枯病多发于早稻之中!发病因素不妨乎以下几种:一)品种本身带病稻种;二)土地过于肥沃;三)山涧冷水田泥深升温慢泥土不透气阻碍生根吸收养份’四)泥土中含有害矿物质阻碍生长;五)人为因素如稻杆还田未沤难发酵高温烧苗以及机耕时漏油污染所致;六)人为药害如除苗剂飞溅到禾苗或药剂量偏多在高温喷施等;真正的生理性病害可用立枯净等防止,药害可喷施多元微肥来调节;坐兜可增施磷钾肥或喷微肥撒草木灰放水晒田处理,机耕漏油污染发现后及时冲排干净处理!





江右沛丰劉


施用石灰,第二天下午喷施磷酸二氢钾面叶肥一次,保持两寸水三天以上,水变绿青不要进出水,等自然水干田土有些干裂再进水,禾苗壮实,亦可防治稻飞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