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美國中東之行暴露三大意圖,制裁伊朗似成定局

美國中東之行暴露三大意圖,制裁伊朗似成定局

據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召開新聞發佈會,展示了以情報機構從伊朗秘密設施獲取的文件。他藉此指責伊朗沒有按伊核協議要求放棄核武器計劃,還隱藏相關文件和材料,以便在其可以發展核武器時使用。

5月2日記者報道: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1日稱,美國支持以色列近日在伊朗核問題方面的表態和行動。同日,伊朗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阿拉丁·布魯傑迪表示,如果對伊制裁恢復,則伊朗沒有理由還留在伊核問題協議中。

結合之前的美國打擊敘利亞以及新任國務卿蓬佩奧先後訪問了沙特、以色列和約旦,由此可以作出推斷,蓬佩奧此次中東之行的主要目的在於強化中東地區盟友之間的關係,並向盟友傳達美國在伊核協議的立場,保證美國在中東的主導權和影響力。

美國中東之行暴露三大意圖,制裁伊朗似成定局

那麼疑問來了,美國在中東到底和盟友們在傳達什麼立場呢?早在俄英間諜案的文章俄間諜事件持續發酵,美俄英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中,我個人作出的推測是美國在近期可能要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出手,此次蓬佩奧的出行,很可能就是表達美國即將退出核協議,同時勸說中東的美國盟友對俄羅斯在中東最重要的兩個盟友敘利亞和伊朗動武!

中東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近幾年美國和俄羅斯角力的重點地區,那麼前段時間還在打擊敘利亞的美國,在這次中東之行的意圖到底是什麼呢?

1.退出核協議,開始對伊朗進行制裁。退出伊核協議的表態本身就是在訪問沙特時說的,具體的緣由則是指責伊朗向也門胡塞武裝組織提供武器、干預敘利亞和伊拉克事務,從而威脅整個地區安全穩定。所以,此次中東之行,就是向盟友們告之,美國打算退出核協議,同時開始對伊朗重新啟動經濟制裁,繼續打擊伊朗剛剛開始恢復的經濟,一旦伊朗經濟受損,那麼接下來一旦發生戰爭,則會進一步拖垮伊朗。

2.勸說沙特和以色列對伊朗和敘利亞出手。以色列對伊朗和敘利亞早已是摩拳擦掌,隨時準備動手,甚至提供了一份國際原子能機構都不承認的伊朗核問題證據。但是考慮到目前美國和俄羅斯的形勢,以及美國自身的實力,大概率美國是不會直接參戰的,但是單憑以色列獨自與敘利亞和背後的伊朗開展,勝算其實並不大,此時由美國出面繼續整合附近的大國沙特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沙特和伊朗的矛盾不僅存在宗教上,實際上在地緣政治上也有很大的矛盾,簡單可以理解為都在爭奪中東地區霸主,由於近兩年,伊朗勢力不斷做大,甚至重新整合瞭如今是什葉派的伊拉克,這是沙特始料未及的,因此兩國之間的矛盾,一直在升級,因此這也是美國在勸說沙特出兵的一大理由。

3.切斷敘利亞的經濟生命線,重新在敘利亞問題上贏得主導權。美國之前對伊朗的制裁依據是違規的核武器研製、恐怖活動、導彈擴散、洗錢等行為,但諸如此類制裁絕不僅僅是要遏止核活動,而是要切斷伊朗對敘利亞、真主黨等武裝的經濟支持。據報道,僅2017年伊朗花了大約150億美元來支持其在中東地區的長期戰略伙伴。因此美國斷定,與其攻打敘利亞,不如退出伊朗核協議,加緊對伊朗制裁會更加有效,甚至會有一箭雙鵰的效果。

美國中東之行暴露三大意圖,制裁伊朗似成定局

因此美國希望達成的結果是:

1.美國推出核協議,聯手歐洲繼續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

2.同時以色列和沙特對敘利亞和伊朗展開軍事行動,在經濟和軍事上打垮兩國,進一步逼退俄羅斯推出中東,斬斷“什葉派之弧”。

那麼此次中東之行,美國的目的達到了麼?

目前來看,以色列對出兵敘利亞和伊朗已經準備好了,正在等待美國吹響進攻的號角(退出伊朗核協議)。

至於沙特方面,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表示,沙特對美國的伊朗政策完全支持,並呼籲對伊朗施加更嚴厲制裁。但是是否出兵卻仍是一個未知之數,沙特與伊朗矛盾重重但是和以色列的情況並不相同。以色列雖強,但絕不會直接攻擊伊朗本土,它所採取的戰略應該是攻擊敘利亞以及伊朗的軍事基地,由於其本土則與伊朗相聚甚遠,對本土的打擊並不明智,反而是問題重重。

但是對沙特而言,一旦發生戰爭,與伊朗所隔不過是波斯灣而已,沙特所承受的正面壓力更大,而且由於美軍不會直接介入,自己貿然頂在前面並不明智,這也是沙特雖然很想出兵,但是就目前表態而言更多是觀望的一個原因。

隨著美國在半島局勢上的脫身,戰略中心移到中東已是不可避免,雙發也是大戰在即,隨時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地區大戰,而美國只希望能夠坐收漁利,具體事件進展仍需繼續觀察。

美國中東之行暴露三大意圖,制裁伊朗似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