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不做饭的共享餐厅,和资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创业机会

从优步到滴滴,从摩拜、ofo到爱彼迎,不知不觉间,共享经济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被誉为“硅谷精神教父”的科技预言学家凯文凯利认为“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

凯文凯利认为,对于很多人、很多公司来说,拥有资源的“使用权”,比拥有“拥有权”更有价值。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东西用于共享,这是一种转化的、必然的趋势。

这种趋势也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持续产生各种基于此的新奇商业模式。

前段时间,上海出现了一家共享餐厅,这里共享的是厨房和厨师。

这家店不设厨房,用户可以选择其他几家热门餐厅的菜品,下单后这些餐厅后台系统就收到用户的点单,并开始烹饪。

不做饭的共享餐厅,和资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创业机会

这家共享餐厅的服务人员就前往各餐厅取餐,放进号称可避震、智能温控的小灰箱中取回来拿给顾客,大概15分钟就能上齐菜品。

不做饭的共享餐厅,和资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创业机会

这有点像点外卖,只不过顾客有用餐的场所,而且省去了运费,价格和直接在原餐厅吃没有差别。

不做饭的共享餐厅,和资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创业机会

共享餐厅的盈利源于两方面,一是合作餐厅给它大概 15% 的优惠价格,二是贩售共享餐厅中的酒水、果汁和奶盖茶等饮料。

未来还可能新增与合作餐厅主要业务不冲突的零售产品。

对愿意合作的热门餐厅来说,提升了他们的服务能力,解决了这些店里排队时间太长的问题,这种合作同时也是一次品牌的提升。

目前这家共享餐厅和6家餐厅有了合作,未来会跟扩大合作范围,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这家共享餐厅背后是一家提供餐厅 SaaS 服务的互联网公司,这次尝试也是基于原有服务和用户的新业务拓展。

这家共享餐厅是否能成功,目前还说不好,但这种基于共享的资源整合,值得所有创业者们学习和效仿。

随着各行业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分工越来越细,未来各行业的创业都呈模块化和积木化,需要的是共享连接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很多事,特别是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做,整合更擅长这方面的合作伙伴的能力更重要。

这家共享餐厅的做法其实并不新鲜,以前听说过一家私人会所,规模不大,但定位高端,这种情况下自建餐饮团队就不太划算。

这家私人会所的做法是和各个热门餐厅合作订餐,预订它们的拿手菜,取回来加热摆桌,就是档次非常高的一桌宴席。

这种机遇共享的资源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就是借力打力,很值得创业者们学习。

国外的创业界非常流行最小化可行产品mvp,也就是在创业早期,做一个最小化模型,来验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可行再全面铺开,大笔投入,如果不可行,就赶紧更改方向。

利用共享、资源整合和借力打力,创业者们也可以快速构建mvp来验证自己的创业项目。

比如想开一家小龙虾外卖店,可以先找一家做小龙虾但还没做外卖的餐馆,帮他们运营外卖,或者从他们这儿订餐,开展自己的外卖业务。

运营一段时间,让市场验证一下,积累一些经验和客户,时机成熟了再租门店,雇厨师。

现在知名的咖啡外卖品牌连咖啡,最开始用的就是这个模式。

他们最开始想做咖啡外卖,但他们没有开咖啡店,也没有购置咖啡机,而是帮星巴克做外卖。

其实并没有和星巴克达成合作,就是帮消费者代购,运用星巴克的各种优惠券,加上运费等维持收支平衡,或者不亏损太多。

等外卖的模式被验证后,再开始打造自己的咖啡品牌。

创业者们看好什么项目,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用轻资产运营的方式进行测试后,再重资产投入,这是成功率更高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