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德陽有可能被撤嗎?

熊二的鍋老官


德陽有可能被撤嗎? 本人認為暫無可能。

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德陽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首先回顧一下德陽建市的相關背景,德陽市由原成都市和原綿陽地區分別劃2個縣和3個縣組成,設立德陽市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片地區有二重,東電、東汽等大型央企的存在。設立德陽市有利於整合資源,將這一地區打造成為國家重型裝備製造基地,同時也需要一個城市專門為其進行配套服務,並有利於實施特殊政策。

類似這種基於產業佈局而進行區劃調整的例子並非只有德陽市,在全國有大慶市、連雲港市、神農架林區等,在四川省有攀枝花市。當然,最典型、最特殊的就是深圳了。

至於為什麼不單純在綿陽地區劃出一塊,而要將原成都市的廣漢和什邡縣劃入呢?本人認為,一是這兩縣相對綿陽的其他縣要富裕些,以便使德陽市有一個較好的基礎。二是使德陽市有一塊較平坦的土地,便於發展。三是可更靠近省會,便於成都市的支援和省裡的領導。無私的劃出兩個縣,算是成都市在那時能給予的最大支持了,在這一點上,德陽是應該好好感謝成都的,當然也不能忘記綿陽的高風亮節。

實事求是的說,設立德陽市的決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正確的,相應的區劃調整也是合理的,德陽市發展的歷史已證明了這個問題。

那麼時至今日,德陽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是否可能被撤銷?我們可以用以下思路去分析:

一是必要性,即當初設市的目的、理由、條件等是否消失,或者說撤市的理由是否合理、充分、緊迫。

二是可行性,即撤市是否現實,撤市後怎麼辦,會面臨一個怎樣的局面。

三是需要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綜合考慮評估。

四是要全面考慮德陽市、成都市、綿陽市的意見,特別是四川省的意見以及國務院的態度(縣一級的區劃調整)。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撤市的理由不充分,條件不存在。目前坊間的理由主要是兩點:德陽市面積太小;發展不如成都。然而這兩點都站不住腳,資陽市和自貢市的面積比德陽市還小。德陽市本身的發展勢頭是有目共睹的,雖然趕不上成都,但也不是理由,試問省內哪個趕上了成都,都撤了併入成都嗎?那真的是“成都省”了。

二、德陽市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沒有改變,而且國家正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其地位和作用將會更加重要。撤市將會造成這一重要基地的分割,無法形成整體效應,同時也會失去專門的城市配套和服務能力。

三、撤市以及後續的工作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並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撤市將導致四川省和相關地區的行政管理體制進行調整,並打亂四川省和相關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生產力佈局,這在當前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是難以想象的。

四、不撤市並不影響成都市對德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德陽是成都經濟圈的重要環節,關係越來越密切,已經開始承擔起成都市衛星城的功能,德陽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

五、在這種重大問題上,坊間的情緒左右不了局勢。這種情緒主要來自原成都劃出的廣漢、什邡,這兩地和老東家有割不斷的淵源,也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這都可以理解。一方面要耐心細緻的開導,增強對德陽市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急於簡單的“去成都化”。

綜上所述,德陽市在較長的時間內是不可能被撤的,大家該幹嘛幹嘛。

雖然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話題,本人還是一本正經的來回答,不知圖個啥。

祝德陽的明天更美好!




本文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


想用的名稱被搶注


明確的答案是德陽不會被撤,從城市名稱說撤不撤都叫德陽。從行政管理來說,德陽是地級市,是滿足了國家相應設置標準而設立的第二級地方行政區,這是要經國家批准才能設立的,當然變更也得經批准才可以,目前地級市有三種設置行政架構:



第一種架構設市轄區,又管轄縣還代管縣級市。

第二種架構只設市轄區,不代管縣,也不代管縣級市。

第三種架構既不設市轄區,也不管縣和縣級市,地級市下面直接管鄉鎮,目前中山市、三沙市就是這樣的。



按以上行政架構區別,德陽目前屬於第一種行政架構,如果把其管轄下的縣和代管縣級市划走,德陽也滿足第二種或第三種行政架構。所以即使沒有下面的管轄縣或代管縣級市他還是地級市。因為他同樣滿足地級市的設立標準,市區非農業人口25萬以上,市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20萬以上,工農業總產值30億以上,地區生產總值25億以上等條件。



至於問題中提到的有些管理區域向成都靠攏,那是地方管理者在為地方經濟發展爭取利益,只是借力成都的資源來發展而已。按組織關係來說他們歸德陽管,是需要無條件服從管理的。


靈魂畫家


要談德陽市會不會撤首先要談談德陽當年為什麼會成為地級市而不是經濟相對更發達的廣漢或人口更多的中江。

首先,德陽縣能成為地級市是國家意志,國家在五十年代就已經在德陽佈局了以二重和東方電氣集團為代表的支柱性工業基地,這是與成都航空工業基地,綿陽核武器基地相輔相成的國家戰略性建設工程,德陽地位之最重要就來源於此,小平同志58年視察西南重機廠也就是現在的二重集團時就已經明確指出國家要將德陽建設為類似於烏拉爾重機工業基地或魯爾工業區的規模,城市人口要達到50萬,這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呢?僅次於成渝兩個城市。但後來由於大躍進乃至文革的影響,這一規劃並沒有實施,改革開放後,德陽的重工業基地重要性再次凸顯,國家為了鼓勵德陽更快更好地發展,不僅將德陽升格為地級市,還給予了德陽改革開放的一些政策,使得一個當時城市人口僅有13萬人的縣城迅速成為四川的明星城市。

再說地區經濟和交通區位。現在很多人認為德陽不該建地級市,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當時的交通水平,要知道在自行車時代,60多公里還是一個遙遠的距離,記得大件路修好之前,從德陽到成都坐汽車怎麼也要兩個小時以上,有時甚至更長,這樣的距離設立一座城市是完全有必要的。在當時成都市區只在一環路範圍的年代,誰敢說德陽離成都很近呢?

另外,建市之初,德陽發展還是很快,旗下四個縣都進入了四川十強縣,直到汶川地震後這個局面才改變,德陽經濟發展水平已逐步開始被成都甩開。

因此,德陽作為地級市的存在是國家戰略佈局的選擇,也是當年改革開放之初的明智選擇。

但是,隨著中國進入汽車時代,德陽作為區域經濟中心的地位受到來自成都規模不斷擴張的挑戰,不僅自身吸引力變弱,連旗下的廣漢和什邡也變得更加嚮往成為成都一份子,這是經濟發展過程的正常狀態,可以預見的未來,德陽將在建設副中心的路上遭遇成都綿陽的更大挑戰。

成都到規劃總是那麼雄心勃勃,目前,成都的第三繞城高速已將德陽市區全部納入,這意味著什麼呢?交通水平急劇提升的年代,相距60公里完全是一個城市的建成區範圍,德陽會不會成為成都的一份子呢?很有可能,但不管怎麼變,德陽作為中國西部的重工業基地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永遠不會改變。


川湘遊子


非常需要撤銷!1、自古以來德陽就是綿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西漢廣漢郡(首府是梓潼的乘鄉既現在綿陽永興雙包山)到民國時期的13區上五縣,90%的時間都是綿陽建制下面;2、建國後國家三線建設佈局,綿陽以電子工業而德陽以重工業佈局互補關係健康發展,不宜分割;3、四川目前缺副中心久矣!單獨綿陽、德陽都無法獨大!綿德合併後,遠遠秒殺第四五六位,也符合強強聯手打造副中心的經濟發展格局要求!4、合併後可以利用綿德技術力量,在綿德交界的羅江地區形成規模經濟,建立機器人產業園和無人汽車產業園,將綿德連成一體,形成明顯的工業優勢,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四川副中心!


蔡大哥111


很有可能,按照成都的發展趨勢,離成都不足五十公里的德陽,設為成都市德陽區也不足為奇。

其實德陽那麼小的面積,下轄的縣級市才區區三四百平方公里,整個德陽也只有一個縣的面積規模,卻有幾百萬人口。這麼高的人口密度,走大城市的發展之路是唯一出路,但是以德陽缺乏成長大城市的腹地和發展空間。

所以,德陽併入成都,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成都人高興,德陽人也高興。特別是德陽下面的縣市,你問他們願意做成都人還是德陽人,答案不言而喻。

德陽也是因三線城市而起的城市,二重和東方電氣造就了這個城市,但是也只能發展如此水平。下一步,兩大央企總部也會遷往成都。所以德陽併入成都也是大勢所趨。


武大東湖


德陽設市,本就是個不合理的產物。

撤銷德陽的地級市,合情合理。

1.德陽設市,是成都打壓四川其他地區的畸形產物。

從地圖上可看出,德陽面積小,人口少,GDP弱(不足2000億,全國百名開外,放在東部沿海省份墊底),而且行政區狹長,就像是從綿陽身上,硬生生地切下薄薄的一片,實在看不出這樣的行政區劃有何意義?

事實也是如此。

德陽原本為綿陽的一部分,由於深居內陸,保密性好,成為國家佈局一些國防保密性項目的最佳選址。二重、東方電器廠等便落戶於此。

但這嚴重威脅了成都的地位。

成都位於青藏高原腳下的交通死角。憑藉肥沃的川西平原,在農耕時代尚有些許實力,在歷史進入工商業時代,成都的交通劣勢愈發突出——寶成鐵路、成昆鐵路修的多艱難,代價多大,想必不用多說。

所以建國初期,重慶工業產值高達成都的20倍左右。

而綿陽(含德陽)同樣實力不俗,尤其三線建設中,成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沒有成都)。

在四川境內,已經有一個實力遠超自己的重慶,壓的喘不過氣來,如果再出現一個實力雄厚的綿陽,作為省會的成都,如何保住自己在省內的地位?如何對其他地區發號司令?

與此同時,有了幾個國家重點項目的德陽,實力雄厚了,也渴望擁有更大的權利。

於是,成都與德陽聯合起來,甚至越過綿陽,直接向省裡,乃至更上級單位,要求把德陽從綿陽剝離出來,單獨設市。

德陽獨立後(1983年設市),成為四川省僅次於重慶、成都和綿陽的第四大經濟強市。而失去德陽後,綿陽實力大減。重慶直轄後,整個四川再無一個地方能夠挑戰成都,成都終於坐穩了四川省第一大城市的位置。

2.德陽撤市,重新迴歸綿陽合情合理。

由於成都在四川一家獨大,被戲稱為“成都省”。更是打著其他地區不適宜發展經濟的旗號(否則,為啥其他城市規模這麼小?)將四川的資源盡數投往成都,還說是成都強大了,才能帶動四川發展。

實際上,德陽沒獨立的時候,綿陽的經濟實力就已經接近成都,成都在四川省的地位並不突出。

此後,成都的GDP在短短20年裡,用這站不住腳的理由,從相當於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的2倍多,迅速擴大到7倍,在全國絕無僅有。在其他地區日漸萎靡的情況下,成都超過杭州等發達地區,進入全國前7,並要做什麼新一線、第四城。與此同時,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居然不如貧困省份貴州的第二大城市遵義,放在同樣內陸省份的河南,只能排名倒數。更別說四川其他地區。

四川也成為全國省份中,地級單位最多的省份(人口上億的河南才17個,八千萬人口的四川卻高達21個)。行政區劃過於破碎,不利於資源發揮聚集效應,發展經濟。

德陽與綿陽,且不說文化習俗一致,地理相連,經濟上也非常緊密(德陽的一些工業項目,本就是為綿陽配套而存在的),兩地同樣有許多國家重點項目,都需要國家的關注和指導。

所以,減少地級單位,培育多個經濟中心,實現四川的均衡發展,便於國家統一管理,德陽完全有必要回歸綿陽,正本清源。



雁去無痕ty


分久必合,現在的經濟需要的是整合與節約資源,碎片化的城市佈局已不可取,大經濟帶和大經濟片區是趨勢,國家在國際上倡導一帶一路。

德陽的地理位置已不適合再高獨立市,成都城際環繞幾乎包圍了德陽,而綿陽科技城的城市環繞也和德陽重疊,德陽不可能再搞一個環繞線,否則成都和綿陽都會被德陽阻礙城市發展。

另外德陽的重工業並不是獨立建市的充分必要條件,現在的德陽經濟增量貢獻依然是房地產,而重工業急需要向高技術方向轉型,一個德陽市是支撐不起其重工業的高科技轉型的。

交通上,德陽插在成綿之間,穿城而過不過十幾分鐘的事情,而廣漢早已不把自己當成德陽看,幾乎三分之一的廣漢車主都上的是成都車牌。

德陽分割給成都和綿陽,成都經濟圈有利於德陽服務業的提升,同時綿陽科技城實力會推動德陽重工業快速高科技升級。

分德陽百利無一害,唯獨就是地方官員失去封疆權。


易實不易59049513


德陽是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四川省省會城市以北50公里左右,轄下有六個縣市區。

四川省德陽市下轄什邡市,廣漢市,綿竹市,羅江區,旌陽區,中江縣,以及兩個開發區,戶籍人口四百萬。

四川省德陽市擁有一個世界級的文物保護單位,你知道叫什麼嗎?對,就是叫德陽廣漢市三星堆遺址,距今數千年的歷史,出土的千里眼順風耳,更是驚豔了世界,也成了世界至今未解之謎,德陽市廣漢三星堆遺址,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有著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之美譽。



四川省德陽市是四川省的重工業城市之一,著名的央企較多,東方汽輪機公司,也叫做東汽,第二重型機械廠,也叫做二重,都是實力央企所在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川省德陽市,作為四川省的地級城市,在四川省的GDP排名2017年,四川省德陽市排在四川省的第三位,僅次於省會城市成都和綿陽市。

拆銷或者是成立地級城市,不是你想拆銷就能拆銷的,也不是你想成立就能成立的,是國家的戰略,是國家的安排。

雖然成都與德陽有同城化的趨勢,但是討論拆銷德陽市,被成都或者綿陽瓜分,還為時過早。

好啦,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到這裡,你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面討論,再見。


見解派


德陽沒有可能被裁撤。

相反,其地位還會加強。

標題所說的一半歸成都,一半歸綿陽,歷史上確實是這樣的形態,但如果再回到這種狀態,基本上不可能。

德陽建市以前,廣漢什邡是屬於成都的。德陽(旌陽、羅江)、綿竹、中江是屬於綿陽的,隨著地級德陽市的建立,成都與綿陽之間形成了新增德陽這一級的格局,長期是不會變化的。

至於廣漢什邡歸成都的願望很強烈這個問題,說實話,想歸成都的地方多了,不止廣漢什邡。但是廣漢什邡距成都確實非常近,甚至比成都下轄的縣市距成都還近,而且廣漢什邡曾經歸成都管。隨著簡陽歸成都代管,很多人就當然認為廣漢什邡也會歸成都管轄,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成都代管簡陽的過程和難度是非常大的,成都的擴張不是說想擴就能擴的。成都既已經代管簡陽,不能說廣漢什邡有可能也被成都代管了,相反,有簡陽在前,成都基本不可能再北上代管廣漢什邡了。

廣漢什邡依然會在德陽框架內,德陽的強勢也會進一步加強。隨著成都平原城市化的發展和成德同城化的進行,未來廣漢什邡必然走上撤市改區的道路。注意,這裡的區是德陽下轄的區。

至於綿竹,基本會維持原狀或同樣撤市設區。而中江,大概是未來的贏家了,應該會走上撤縣設市的道路。不過無論如何,都還是在德陽的框架內的。

德陽的地位會進一步加強,未來成為四川第二城的潛力大過很多地市,撤銷基本是不會有可能得。


蘇綻


借鑑簡陽

本人覺得德陽被成都代管只是早晚的事情 5年左右肯定會有結果

第一:德陽地理位置處於綿陽和成都的中心位置 為加快成德綿經濟帶的快速建設 德陽納入成都這個是一件極大可能的事情

第二:成德一體化是四川省政府一直在提倡的事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第三繞城高速 官方叫成都經濟環線 還有一個別稱叫成都七環路(有配圖)把整個德陽幾乎所有地盤包完了

此外其中除了德陽和眉山地區不屬於成都管轄(眉山已有部分地區被成都代管)其餘請發揮想象

第四:成都在未來5-10的規劃要打造真正一線城市 國際性大都市 人口基數怎麼來?這裡有太多的想象空間了 請大家發揮想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