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已經是我們第二次到大方了,在上次的基礎上我們又做了一次更新,想到大方的活菜還忍不住流口水,我們走一城,去一地,吃一味。城與城之間,味道大不同。味道與環境、人物相得益彰,一地一個味,一味一個傳承,一個傳承一個人物,一個人物一個故事。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之前來的時候一直都聽到百姓告訴我們大方的水花酒最是好喝,可惜時間倉促我們未能親自品嚐這美酒,這次我們一定不會再錯過。只為見見傳說中的水花酒。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六龍鎮上的百姓說水花酒就中箐陶紅家和王家最好喝,中箐是個地名,我們大概開車3個多小時才找到,我們一路走一路問才終於找到藏在大山中的水花酒。一進中箐沿路都是賣水花酒的人家,這裡的水花酒多是自己釀造,我們一路尋問,才知中箐水花酒要數陶家和王家最是名揚四方。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老闆聽說知道我們來尋味水花酒,立馬去酒窖裡端了兩大碗,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喝起來的味道有些像甜酒湯的味道,略略帶點酒味,完全不辣喉嚨,酒有兩種,一種是酒勁稍微強些的,一種是酒勁弱些的,我們一行四個女生喜歡和酒勁弱些的,因為這種酒還帶有些酸酸的味道,喝起來感覺就像在喝果酒一樣讓人舒服。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他家酒是我第一次真正見識什麼叫洞藏酒,老闆家直接依山洞而建,一開門進去瞬間像回到冬天,老闆說這個溶洞有一公里多長,簡直就是讓我們一行人震撼得遭不住。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酒是用的溶洞裡滴下來的水釀的,水花酒對溫度的要求特別高,溫度必須保持在15°~20°之間,不然酒就會酸掉。我們悄悄喝一口,酒味比較重些,我們幾個小仙女不太喜歡但是老伯伯們覺得這個酒好喝,說喝下去還會覺得特別綿滑。醇香、唯美、入口及柔,毫不辛辣。入口美。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而說起豆乾,大方六龍和沙壩的豆乾獨領風騷,除了用於燒烤,烙鍋,不得不說的是大方的豆乾火鍋。火鍋裡面不放豆乾你一定不是大方人,而不放豆乾的火鍋遜色不少,有素豆乾和油豆乾,吃下一口能從喉嚨一路燙到胸口。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特地點了老闆推薦的烏棒魚,切成薄片,幾乎沒有刺,也完全沒有魚的腥味,放在火鍋裡輕涮至變色就可以吃,肉質細膩且嫩,要用筷子輕輕夾,辣椒水有點偏甜,不過完全不影響魚和豆乾的味道。老闆還送了我們一碗自家煮的連渣鬧,簡直就是解油膩的神品.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他家連門牌都沒有,不過我們在路上問哪家做的豆乾最好,當地的百姓全部都給我們推薦他家。因為老闆姓彭,我們暫且就叫“彭家豆腐”吧。純手工做的豆腐,老闆說貴陽很多賣豆腐的都是從他家進的貨。我們一人買了一大包,就為了能回到貴陽吃到最正宗的手撕豆腐。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我什麼也不說了。數據證明一切:我們一行7人,平均每人5碗飯~連萌妹子都沒逃過,簡直甩貴陽的很多火鍋店幾條街,而且還超級便宜,如果給我一碗黃瓜冰漿,我可以在這裡吃一整天!!!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大方很有名的一家豆製品專賣店,我們一去就一大堆人圍著老闆的店面,老闆笑呵呵的給我們介紹小小的攤子上擺放得滿滿的不同品類的豆乾,餈粑豆乾、臭豆腐乾、鹼水豆乾、豆豉、豆腐皮……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每一種豆乾都可以說出好幾種吃法。如果不是囊中羞澀,我估計我可以把整個鋪子的豆乾都買下!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第一次知道涼粉涼麵可以煮著來吃,簡直就是漲姿勢。涼麵、米皮、米豆腐、豆芽、酸菜等放在一起煮,邊煮邊吃,還沒有開始吃酒已經聞到酸酸的香味飄在鼻尖。躲過了豆乾沒躲過米豆腐,從喉嚨一直被燙到胸口的酸爽簡直就是欲哭無淚。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當然還有貴陽當地也有的涼拌米皮米豆腐,味道也還不錯,他家最有名的是絲娃娃,一進門老闆就會笑著問吃過絲娃娃沒有。聽說旁邊還有一家老字號,可惜我們過來的時候他家已經關門了,深感遺憾。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不同於貴陽的烙鍋攤,大方這邊的烙鍋是獨立的小間,關起門來隨便吵隨便鬧不會影響到別人。當然烙鍋也必定不會少了豆乾的存在,這樣子烙出來又是另一番風味。最讓我驚喜的是烙鍋的油是純正的生菜籽油,還沒開始烙聞著菜籽油的味道都覺得圓滿了。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老闆還會貼心的準備兩種不同的蘸辣椒,蘸的辣椒水裡面也是醋味飄香,這樣的話,不會覺得烙鍋特別油,這家烙鍋電開了10多年了,是幾兄弟的結晶,在整個大方都是人盡皆知的,我們去的之後正好是高峰期,小小的等了半天才等到一個空位,不過味道確實在線。想吃到這些美味,一定不要找錯,大方縣環府路,大方鎮委附近。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大方的烙鍋會有一個砂鍋專門煮豆乾,分素豆乾和油豆乾,我們一行人點了個素豆乾就萬分期待的坐等,豆乾特別有嚼勁,有彈性,有點點臭豆腐的味道,蘸上特製的辣椒水,連強三妹都多吃了兩碗飯。烙鍋味道沒說的,他家和張老九家烙鍋各有特色。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一開始我聽成了禾菜,還以為是一種菜的品類,等看到是活菜的時候一臉不可思議為啥取這名。店家笑呵呵的說就是新鮮的菜下到鍋裡撈一圈趁著菜沒有徹底燙熟的夾起來,只有這麼下飯。聽說已經開了7、8年了,在大方還有很多家的分店,很多人慕名而來,一個星期要吃他個兩三回才覺得心裡踏實。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湯底其實就是貴陽的豆豉火鍋,不過我卻覺得大方的活菜更勝一籌,因為湯裡的豆豉和火鍋的底料味道奇異的和諧,沒有搶味的感覺,油而不膩,香而不辣,回味悠長,菜品很多,多是野菜而且特別特別新鮮。儘管已經吃不下了,不過聞起來感覺我還可以再吃兩大碗飯。是以,留在身上的味道也是挺悠長的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些難尋的大方特色小吃,原來都藏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