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豬丹毒頻發的季節,怎麼做才能有效的防控?

夏秋交替的季節,豬群最易因應激而發病,在近段一線豬場的問題處理中,在中大豬階段豬丹毒的發病率較高。

症狀:

在網絡相關案例的處理中,急型的案例目前尚未遇到過,但是慢性或者頑固性的案例比較多。


豬丹毒頻發的季節,怎麼做才能有效的防控?


特別是對於發現過晚及防控不當的案例,其傷亡率並不容忽視。很多豬場出現的症狀比較輕微,甚至不影響正常採食,但是浪費飼料、影響生長、且易在其他應激的因素影響下引起繼發感染甚至最終衰竭死亡。


大部分出現此類症狀的豬場前期注射阿莫西林和頭孢類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容易復發也是一個共性的特徵。

經驗:

關於豬丹毒的問題,在夏季南方易發,而在夏秋交替季節,北方地區易發,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驗,特別是最近東北三省豬丹毒在中大豬育肥階段出現的幾率尤其頻繁。


豬丹毒頻發的季節,怎麼做才能有效的防控?


大家可以看看這個豬舍地面上的殘料,想到了什麼?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圈舍封閉過嚴、氨氣濃度過大、且圈舍潮溼............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藥或者一味的抗菌治療,且不說投入成本和防控實效,容易復發是跑不了的,為什麼?

假設是上面圖片上的實況,這種灑落在地面上的飼料多久了?會不會酸敗?豬群經常舔舐這種有問題的飼料會出現什麼問題?如果加上飲水不足、圈舍潮溼、密度過大、冷熱交替............

一個小小的豬丹毒問題可以讓你頭大如鬥,很多看似有效的方案在此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實效較差甚至無效的結果。

誘因:

任何豬場常見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其原因的,其中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是誘因。

豬丹毒的出現也是如此,除了免疫的環節之外,對於細節性的把控以及豬群非特異性免疫力的真實好處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度。

引起豬丹毒頻發的常見誘因有以下幾種:

①圈舍骯髒潮溼。

②飼料發酸變質,比如使用糖類、奶類、血漿等飼料原料,會促進剩飼料的發酸變質問題。

③飲水系統汙染。

④屋頂的黴變蜘蛛網等落入飼料內被豬採食。

⑤豬隻長途運輸及轉圈、注射疫苗、混群造成的強應激。

⑥溫度突變造成的溫差過大、夏季高溫、高溼的影響。

⑦飲水系統或者飼料飼餵環節被病原汙染。

⑧突然更換飼料。

⑨飲水不足、飼料原料本身或者存放、飼餵環節長期出問題。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藍耳、圓環、流感、呼吸道等。

總之,此病的出現與應激和豬自身非特異性免疫力下降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

防控:

在預防上,除了針對此病出現的區域及有此症狀的豬場使用疫苗免疫之外,在細節上下硬功夫是最簡單、經濟、有效的防控思路。

特別是在飲水環節、大原料環節、飼餵環節、以及飼料存放環節等細節性的點上下硬功夫。

其次是在豬群的飼養管理過程中,注重養豬的福利,密度不要太大,圈舍環境要重視,另外豬舍的通風、氣溫突變造成的應激等因素要因此足夠的重視。

如果一旦發現此病,及時隔離治療之外,最好在飼餵環節、運動環節、飲水環節等給予契合有效的支持,並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清熱解毒、解表發散的思路解決。

對於食慾不振的豬群,同時給予脾胃調理的方案和外用一些藥物的話,會加快此病的恢復並提升防控實效。

不同:

同樣是一個地區的養豬場,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用樣的飼料、同樣差不多的規模、同樣的飼餵方式,但是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也就是說,一部分豬場是沒有豬丹毒這個臨床表現的,即便偶爾出現幾例、也是比較輕微且很容易控制而且花費的成本很低。

但是有些豬場出現此類問題不但是大面積的爆發,且治療和控制過程中無論是花費的成本還是防控的實效都不如前者,甚至是傷亡慘重。

其中最大的不同表現在細節的差異上,比如玉米的不同,不如飲水的不同、比如飼餵環節衛生的不同、比如側重點的不同等等。

正是這樣的細節性的不同,出現了不一樣的防控實效和結果。

改變:

其實無論是養豬還是對於豬丹毒的防控,我們改變是需要理由的,而這個理由很多人是以案例和結果來作為標準的。

比如前段時間我去鶴北走訪的幾家豬場,其在這次的丹毒出現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同樣的觀點和思路,也是同樣的意見。

在細節上執行較好的豬場,目前很少有出現此類症狀的,即便有偶爾有表現的注射一些青黴素就好使,甚至有些只需要及時隔離給予運動並給予青飼料後,很快自己就能恢復,這是很大的不同。

反之,那些依舊使用問題玉米、飲水不足、衛生糟糕的豬場,其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一旦出現豬丹毒的症狀,其無論是防控實效還是投入的成本,都比那些改變到位的豬場有很大的差距。

甚至由於長期細節的不到位,造成肝腎損傷過重,隱性問題爆發衰竭而死的案例也不新鮮。

故而,改變這種事,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別人能給予的也僅僅是建議而已。

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我們在一部分教保料階段嘗試提升健康度為主的實驗豬群中,此類現象出現的幾率很小,即便是後期衛生相對糟糕的豬場,無論是出現的幾率和控制的實效都優於對照組。

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在教保料階段一切以脾胃健康為第一核心的原始驅動力所在。通過這幾個月的大量嘗試,僅僅在教保階段的飼養理念改變,尚能有這麼明顯的對比變化,如果全程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呢?

改變是需要理由的,而這個最大的理由其實就是結果,當你有了這種有價值的結果,那麼對於需要這種結果的豬場來講就是吸引。

對於近期的中大豬階段的豬丹毒頻發問題,其實原理和思路也是一樣一樣的。

那麼其有效的防控方案也就呼之欲出:就是做好細節、做正確細節,才是最經濟且有效的防控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