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從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從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張學良做錯了什麼

從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從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張學良做錯了什麼
從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從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張學良做錯了什麼
從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從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張學良做錯了什麼

1931年那場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軍侵華的序幕,也使張學良這個東北最高軍政長官成為眾矢之的,一夜成名為不抵抗將軍,東三省很快落入日寇之手,三千萬東北人民流離失所,成為亡國奴。

那場事變,日軍以破壞柳條湖鐵爐為藉口,以區區三百人的兵力向裝備精良,擁有八千人馬的東北軍精銳王以哲旅悍然發動進攻,按照常規做法,這無疑是以卵擊石的舉動,想上演蛇吞象的一幕,幾乎是痴人說夢,天方夜譚。可奇蹟發生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張學良下達了不抵抗命令,任人攻擊,死傷無數,東北軍守著武器裝備,卻如燒火棍一般不讓用,只能被動挨打,抱頭鼠竄,很快瀋陽就落入日軍之手。

歷史學界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是蔣介石三令五申,要求張學良不抵抗的,還拋出了所謂的電文,說在於鳳至手中,在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要殺張學良時被當成了救命符。其實真相併不是這樣,據張學良口述歷史,是他自己下的命令,與蔣無關,儘管蔣那時一意孤行,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可張學良雄霸一方,手握重兵,中國半壁江山都在他控制之中,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是他自己的老家,起家之地,針插不進油潑不進的地方,很難按照他的指示辦事。

據張學良事後講,是他錯誤估計了形勢,又受保存實力思想的影響,做出的不抵抗決定,一是覺得關東軍只是虛張聲勢,不可能大規模發起進攻,佔領東三省,二是覺得國聯不會坐視不管,英美列強不會不干預,日本不可能有恃無恐,要受到制約,三是怕和日本開戰後,東北軍實力不行,失去繼續經營東北的資本。

當時整個關東軍在東北的兵力不過萬人,而東北軍則有二十多萬,儘管中原大戰中,十三萬精銳力量開往了關內,可關外仍然布有重兵,抵抗關東軍的進攻應該不在話下,就算是日本增兵,張學良也可以很快調集精銳力量參戰。

眾所周知,1929年的中東路之戰,張學良被蔣介石忽悠了,認不清形勢,悍然收回中東路,引發了與蘇聯的戰爭,儘管雄心勃勃,可技不如人,實力懸殊,不到一個月時間,損失了好幾萬,最後不得不以求和的方式灰溜溜的收場。那場戰爭,充分暴露了東北軍的實力,簡直不堪一擊,這也是關東軍大膽發動進攻的一個原因。而蔣介石政府呢,坐山觀虎鬥,承諾的支援一樣沒有,企圖借蘇聯之手削弱東北軍力量,好控制東北局勢。這讓張學良看的很清楚,也很心涼,他有點怕了,這可能也是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原因之一吧,假如東北軍打沒了,他就徹底失去了立足之本,這點道理他深知,手裡有槍心不慌,底氣足,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實際上,他大錯特錯,他損失的不止是地盤裝備錢財,更多的是人心士氣。假如他選擇了抵抗,關東軍試探性進攻不順,可能會停止下來,東北繼續保持原來局面。就算是日本增兵,以東北軍四十萬的實力,很難打的下去,況且當時日本國內對佔領東北,分歧很大,假如遇到挫折,肯定不會讓事變擴大化。退一萬步說,就算在全力抵抗後東北淪陷,也為轉移裝備物資贏得了時間,當時東北空軍有飛機兩三百架,有些還是剛引進的新式戰機,實力比國民政府空軍都強,東北海軍艦艇噸位佔全國海軍的一半以上,也很強大,還有東北兵工廠,號稱亞洲最大,生產裝備能力超強。如果選擇了抵抗,這些都不會落入敵手,拱手送給仇人,還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富,都讓關東軍不費吹灰之力獲取。

更為重要的是,不抵抗政策被國人痛罵,千夫所指,激起了全體國人的憤怒,張學良的形象一落千丈,人氣跌到谷底,沒幾個人說他好的。儘管他也是國仇家恨,痛苦萬分,可他走錯了路,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和同情。

1936年的西安事變,張學良再次一舉成名,挽留了處於危難之際的黨和紅軍,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也為全國團結一致的八年抗戰奠定了良好基礎,被譽為千古功臣,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磨滅的。可他自己也考慮的不周,太過於相信別人,過於耍個人英雄主義了,在一時衝動和剛愎自用之下單刀赴會,隻身送蔣,那個時候他如果能聽得進別人的善意客觀之言,都會懸崖勒馬,儘管他認為犧牲是值得的,可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被蔣介石關押了幾十年,曾經幻想的收復失地,打回老家去,拿回東三省成為他終生的遺憾。

很多人都說東北軍怎麼不去救他,其實很難,東北軍內派系林立,一直以來元老派和少壯派矛盾重重,儘管殺了楊常讓張學良坐穩了位置,可也寒了元老派的心。張學良在的時候,把著東北軍命脈,尚能保持一體,維護一家局面,他這個主心骨不在,沒人能撐得起來,儘管指定了餘學忠代理統管全軍,可那就是一紙空文,本不是東北軍嫡系的他,壓根沒任何威望和能力壓制那些派系。少壯派又不成熟,錯殺了王以哲,導致了內部自相殘殺,正好隨了蔣介石的意願,從此東北軍被徹底瓦解了,張學良失去了所有資本,再無出山可能。

假如張學良選擇了抵抗,成為了抗日英雄,就算丟失了東北,也沒人會怪他,仍然奉他為英雄,仍然享有很高的威望。就算是發動了西安事變,結局也不會是被關押幾十年,李宗仁,馬占山等抗日英雄也和蔣介石矛盾很深,可他們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民間享有很高的威望,蔣介石也不敢把他們怎麼樣,畢竟民意不可違。如果張學良也和他們一樣,相信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歷史終究是歷史,不容任何人改變,就像87年前九一八事變一樣,留給國人的是永遠敲響的警鐘,忘戰必危,落後就要捱打。不過可以以史為鑑,探討評說歷史還是很有意義的,可以從歷史中找尋經驗教訓,作為後世參考,讓悲劇不會再一次上演,民族屈辱不會再一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