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谭佳辉


秦晋交战主要还是为了生存空间和争霸诸侯而战,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秦晋之好。晋国在春秋时代是说一不二的强国,霸主级人物甚多,兼并他国者甚多,名将贤臣甚多,在整个春秋时代,也只有楚国、齐国能与之争争。晋国从武公时代,开始高速扩张,频繁兼并小国。晋国的扩张之路很快与秦国接壤,边境的军事冲突开始出现。

至于秦国,在春秋时代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龟缩在西戎,国家很落后,不是靠着一代人就能起来的。而且,当时秦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高,不受主流大国们待见,这让秦国国君很恼怒,而秦国进军东方的道路全部被晋国堵了。三家分晋后的魏国、韩国是战国时代秦国不断攻击的对象,就是为了打出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好为争霸中原做准备。


春秋五霸这个组合的水分很高,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名副其实,真正做到了称霸中原。而宋襄公沽名钓誉,自己称霸还被楚国灭掉,在他的眼里称霸是一种高级的礼仪。秦穆公只是称霸西戎,灭掉了12个部落,开拓了千里国土。在一群胡人的眼里很强大,到了东方大家都没怎么理他。虽然他最后打败了晋国,但依旧是国际二流强国。

至于问题上说秦晋有200多年战争是不准的,肴之战才是秦晋争霸战争的开幕。而晋襄公之前,秦晋属于蜜月期,虽然中间有那么两场不愉快的战争,但基本都没全力以赴,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公元前672年,秦国与晋国有了历史上第一次交战,标志着秦国正式对东方开战。结果实力悬殊过大,秦国败绩。

公元前646年,晋国攻打秦国,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在姐姐的说情下,秦国才放晋惠公回国。


秦穆公是一代枭雄,而且挺能活的,熬过了晋献公、惠公、怀公、文公。本来想立惠公等三个国君,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结果晋国人识破他的阴谋,竹篮打水一场空。虽然中间有两场战争,迫使晋国服软,但没有动摇过晋国的根基。一直熬到文公去世后,开始了针对晋国大规模战争,于是就有了春秋时代著名的崤之战,这也是秦晋争霸战争的开幕。

崤之战是一场大规模的伏击歼灭战。晋国新上位的襄公为了维护晋国霸主尊严,亲自穿着孝服督战。公元前627年,秦国被歼三万,主将孟明等三人被擒。公元前619年,秦国孟明攻打晋国彭衙,被晋国击败。公元前618年,秦穆公亲自率军攻打晋国,但晋国并没有理他,反而让他去肴山收拾秦军的骸骨。这场战争标志着秦晋之好的崩溃,两国正式上升到世仇。秦献公进军中原的梦想告吹,不得不向西开拓。同时选择了与楚联盟,共同抗晋。

晋国历经献公、文公、襄公、景公、厉公、悼公、平公等多代中原霸主,不是秦国所能相提并论的。

秦穆公死后,秦康公、秦共公接着进攻晋国,长达15年之久,结果收效甚微。

公元前620年,令狐之战,秦军遭到晋军的伏击。

公元前619年,秦国攻打晋国武城,拔之。

公元前618年,晋国攻打秦国少梁,拔之。

公元前615年,秦国攻打晋国羁马,拔之。同年,秦晋河曲之战爆发,晋国大败秦国。

公元前608年,晋国攻打秦国的盟国崇国

公元前607年,秦国攻打晋国的焦城,秦晋大军再次大战。

到了晋国的晋厉公、秦国的秦桓公时代,本来已经结好盟约,双方罢战。结果,秦桓公的临时毁约,两国战争再度开火。

公元前601年,晋国会同白狄攻打秦国

公元前594年,秦国攻打晋国,在辅氏大战,秦国大败。

公元前582年,秦国会同白狄攻打晋国

公元前579年,晋国率领八国联军攻打秦国,麻隧之战,秦军大败,一直打到秦国的首都泾阳。

公元前564年,秦国、楚国联合进攻晋国,晋国无力还击。

公元前563年,晋国攻打秦国

公元前562年,秦国与晋国在栎地大战,晋国轻敌大败。

公元前559年,晋国率领诸侯联军渡过泾河,秦国在水里偷毒,晋国大败。

秦晋两国战争已经持续百年,秦景公和晋平公都想结束战争,于公元前549年,两国正式停战。到了公元前546年,弭兵会议正式宣告晋楚两个集团战争结束,两国平分霸权,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内,诸侯国之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

在之后一百年内,秦国与晋国基本无战事,但两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晋国的公族被清洗一空,士族的崛起让晋国的霸主地位一落千丈。晋国在战国时代苟延残喘地活了百年,终将被历史洪流淹没。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最强大的智家,晋国的综合实力在内乱中受损。

公元前443年,晋幽公只剩下两座城池。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349年,韩国杀晋君,晋国正式灭亡。

其实,秦国内政也不稳,君主和旧贵族之间起了冲突,秦怀公被贵族们逼迫自杀。一直到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旧贵族退出了政治舞台,使秦国的内政得到了稳定。而其他六国,由于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变法都遭到了失败,这也是六国被灭的根本原因。秦国也在和平年代走向没落,但在战国时代脱胎换骨,最终统一了天下,成为春秋战国诸侯国中最大的赢家。


慵懒国王


崤之战,我们就来说说这场战的始末。崤之战,秦国在春秋最大的败仗,为何被晋国断了归路?

公元前637年开春,重耳一行,统领秦国兵车四百乘,浩浩荡荡东渡黄河,杀往晋国绛都。

晋怀公闻讯,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出奔小城高梁,随后被追兵所杀。

重耳先入曲沃城中,朝拜已故祖父晋武公之庙,随即入绛都,宣布即位,是为晋文公。

图-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即位

为了向中原扩张,晋文公派出使臣,秘密找到已经失去天子之位十一年的周襄王,一场谈判就此开始。这场谈判的焦点,无外乎晋国帮周襄王复国,周襄王用什么作为回报?

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晋文公帮周襄王恢复失国前的疆域,即黄河南岸的洛阳盆地。而周襄王则将北岸姬带的根据地河内郡,遥封给晋文公,至于最后晋文公能否得到这块土地,就看他的本事了。

对周襄王来说,这是一次很划算的交易,自己可以恢复以前的领土,而晋国无论是否拿下河内郡,都将给姬带沉重的打击。

动兵之前,晋文公邀请岳丈秦穆公一道出兵,请秦军做个偏师,吸引姬带的兵力。

秦穆公早有兵临中原的愿望,岂能错过这个机会,立即整军待发。

图-晋国与东周的形势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第二年,便起倾国之兵,往东周杀来,另一个方向秦穆公也派兵支援。

晋秦两个大国同时出兵,东周军哪能抵挡,公子姬带放弃洛阳盆地,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河内郡,料想再不济也可割据一方。

但是姬带没有想到,这回想将他领土占据的不是周襄王,而是晋文公,岂能同日而语。

最终,姬带军还是招架不住晋军的强大攻势,姬带和隗王后皆死于乱军之中,晋国取得河内郡。

一系列仗打下来,获益最丰的是晋文公,晋国领土大幅扩张。但是秦穆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秦国与东周并不接壤。

周襄王回到久违的东周洛邑,重掌天子大印。但是东周的领土已经悄然缩小了一半,此后几百年,东周王朝已经不再是历史的主角。

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在中原对峙,晋国派人邀请秦国出兵,共同对付楚国。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秦国虽然派兵参与了这场战争,但并没有直接上战场。

图-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打完,晋国称霸中原,秦国却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只能说秦军总算出了一次远门,刷新了向东进兵的最远距离。

秦国到底要为晋国做嫁衣,到什么时候呢,秦晋之好,有点像秦国娶媳妇,晋国入洞房的意味。

公元前630年,晋国再次邀请秦国出兵,这次目标是郑国。

晋郑之间,隔着一条黄河,地缘上的冲突也很明显。郑国在此前几十年间被楚国夺取大片领土,被迫成为楚国的盟国,几年前的城濮之战,郑国还派军队支援楚国。

晋文公攻打郑国,理由相当充分。秦穆公虽然不乐意继续为晋国做嫁衣,可是进军中原,始终是秦人的愿望所在。

秦穆公再次亲征,秦军隆隆开动,路过东周,兵发郑国都城新郑。秦晋两军在郑国会合,攻破郊关,直逼新郑城下。

秦穆公很清楚,新郑城破之后,晋文公肯定不会与秦国瓜分郑国,晋国离郑国近,秦国到时候根本没有办法。

于是和郑国密谋,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统领当时驻扎晋国的两千甲士,帮助郑国戍守新郑。

图-晋国袭郑

秦军主力一撤离,新郑的防御压力起码减少了十之二三,随着两千士气高昂的秦军加入,新郑的防御形势大为改观。

秦穆公自领大军回到雍都,那边晋国得知秦军加入防御的队伍,春秋一代霸主晋文公也无可奈,只好退兵。不过临走前还是从郑国获得一个承诺,就是郑国必须立在晋国为官的郑国公子兰为太子。

崤之战,源于秦穆公留在新郑的那两千军队。

公元前627年,一年后,郑文公和晋文公相继去世,三个秦国将领便蠢蠢欲动了。

此前三位将军忌惮晋国,如果秦国出兵郑国,即便打下新郑,晋国难免也会出兵干预。可是现在晋国国丧期间,按照周礼只要别人不打上门,是不能出兵的。

公元前627年12月23日,秦国三军隆隆开动,百里视、蹇术、蹇丙领兵,雍都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图-崤之战

知子莫若父,秦军开拔的当天,百里奚和蹇叔居然号哭而送行,两位老臣语出惊人:“我儿能活着出兵,却不能活着回来啊!”

公元前626年正月,新的一年来到,秦军雄纠纠气昂昂开拔到东周都城洛邑。

洛邑城外,秦军驾驶三百乘兵车,耀武扬威,互相追赶,呼啸而过,似乎在向周天子示威。

当时周襄王的孙子姬满评价秦军:“按照礼制,经过洛邑的诸侯军队,应该下车步行,然后卸去盔甲,悄悄走过,不能惊动天子。眼前这只秦军不但无礼,而且还互相追逐,可以说是浮夸,这样的军队肯定是缺少谋略而且容易乱阵的,肯定是一支败军之师。”

姬满的一席话,似乎是对百里视、蹇术、蹇丙三员秦军大将能力的一个综合评定,说这话的时候不见得有多少人在意,事后却普遍认为小姬满眼神很犀利。

公元前626年正月底,郑国富商弦高在滑国遇到了秦军。秦军倒是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时间表,按照这个进度,二月初可以到达郑国都城新郑。

弦高带着二十头肥牛作为犒军之礼,假冒郑国使者,来见秦军大将。

秦军大营之中,当百里视、蹇术、蹇丙听说郑国已经明确知道秦军的出兵日期,并且派人来犒劳时,个个面如土色。

不过秦军三位主将,似乎没有做万一偷袭被发现如何处理的预案,三人仓促间做出了一个让他们彻底走向不归路的决定:灭滑国。

几天之后的一天夜晚,秦军打起精神,摸黑攻破滑国都城。秦军攻克滑国都城的时间,是二月上旬,这是秦军预定攻克新郑的时间。

灭亡滑国之后,秦军应该考虑两件事情,一是留在郑国的那两千友军该如何处理,二是两万余大军如何安全撤回秦国。

实战中,秦军三位主将,忘记新郑北门还有一支两千人的秦军友军,这些人的死活,似乎已经与百里视、蹇术、蹇丙无关了。

事发之后,新郑这支秦军,主将带领十几个随从逃到了齐国,其他两千士卒名义上被郑穆公就地解散,但是这些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跨越郑国、东周、晋国的领土回到秦国。

秦军灭了滑国,将宫室之中的玉帛财物抢掠一空,这才大摇大摆班师。这时候秦军的三百乘兵车,终于发挥了作用,宝器辎重,满载而归。但是这也再次延误了秦军的行动,秦军归国的进程,又因此慢了几天。

秦军慢腾腾地路过东周境地,一路未遇晋军,到达晋国的“1崤函通道”,这里的地形险恶,从地名就能看出来,秦军一路经过“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深入到“1崤函通道”之中。

“1崤函通道”之中,随着晋军的一声鼓响,滚木、礌石、沙土、热油,伴随着火箭矢,密密麻麻从天而降。

一时间烟雾迷天,火星四射,秦军大乱。接着山上鼓声如雷,旌旗闪烁,隐约中不知道晋军有多少人马。

秦军主将百里视完全没有了章法,他并没有组织秦军反击或者组织逃跑,任凭秦军士卒分头乱窜,爬山越溪,乱成一锅粥。

图-崤之战

秦军的统帅是几个不入流的草包,晋军的统帅可大为不同,领兵的是晋国中军将先轸,他曾在城濮之战中大出风头,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名将。

混乱不堪的秦军被烧死、熏死、砸死、踩死、砍死、刺死、掉崖死、中箭死,各种死法,他们却没有对晋军构成任何威胁,以己军被全歼对手0伤亡的形式告别历史。

眼看秦军人数是越来越少,百里视、蹇术、蹇丙三位主将早就六神无主,无计可施,他们竟然集体坐在山崖中凸出的岩石底下,等待被晋军生擒。

战后,晋国释放了这三人回秦国,在晋人眼中,这种不入流的角色,还是在留在秦国好,下次再与秦军对阵,如果还是这三人,晋军获胜就板上钉钉了。

崤之战后,晋国占领秦国灭亡的滑国旧地。如此崤之战秦国的失利结果被放大,不但损失三百乘兵力,而且再次为晋国做了嫁衣。


地图帝


我试着回答一下:

第一,秦晋两国的相同点,与戎狄为邻,与豺狼虎豹为邻,你必须长出一副獠牙,在不断的与戎狄交战中,秦晋愈战愈勇,军事实力大幅增强,这样的结果就是秦晋不可避免的强大。

第二,秦晋扩张过程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必然性,这也决定了秦晋不和。

第三,崤之战对秦的影响是秦晋矛盾公开化,间接促进了秦对西南的兼并和开发,客观上有利于秦国战略纵深的形成,为以后的争霸战争奠定基础。

第四,秦晋都很强大,但还没有一国灭掉一国的实力,所以,200余年的交战没有多大意义,只是增加了仇恨值。

第五,地理位置上说,秦国极具优势,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国家强大或国君有位时,积极进取,国家内乱或国君晕碌时,据险可守。而晋国不然,占据中原腹心,四战之地,如逆水行舟,不前进则挨打,不进步则自我削弱,晋国或三晋必须振作精神,稍有懈怠和失误则必受损。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秦的优势不断滚雪球,晋的劣势不断被放大,其结果不言自明。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秦晋两国长达近200年的战争,主要的开端秦晋崤之战。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崤之战。

公元前628年,杞子派人给秦穆公送来一份密报,杞子在密报中宣称,自己已掌握郑都北城的控制权,故请求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以一举破郑定霸。

郑国地处中原腹地,无论谁想要称霸中原,都必须控制郑国,而东进建立霸业,乃是秦穆公梦寐以求的愿望。

但是秦国偷袭郑国,征途有近800公里之远,还必须经过已属晋国所有的崤山地区。

这一地区地形险阻,道路狭窄,秦军通过此地,如不预先向晋国借道,便构成对晋国的入侵,必遭晋国反对。如预先借道,晋国未必同意,而且也难以对郑保密,失去军事行动的隐蔽性。但是秦穆公为争当中原霸主的野心所驱使,根本不听大臣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坚持偷袭郑国。

秦军蜂拥向东开进,越过崤山,经洛邑,于第二年春天抵达滑国地界。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郑国商人弦高正在那里经商,他发现秦军大举来袭,急中生智,假冒郑国使臣,前去拜见秦军统帅等人,并拿出12头牛犒劳秦军。同时弦高又暗地里派人回国报告秦军偷袭的消息。郑国国君知道消息后,当即动员军民作好预防偷袭的军事准备,并将秦国内应杞子等驱逐出境。

秦军统帅部就弦高犒师一事紧急商议对策。

主将认为郑国使臣远道前来犒师,这表明郑国已侦知秦军偷袭的计划,并已有所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去攻打,决无成功的希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趁机灭了滑国,多带点财物宝货回师,以向秦穆公复命,众将也赞同这一看法。意见统一后,秦军放弃了袭郑的计划,一举灭亡滑国,将滑国的玉帛及其他财物宝器等,满载于兵车,然后撤军回秦。

秦军东出袭郑的消息也很快传到晋国,并掀起轩然大波。晋襄公决定出兵截击秦军,为确保截击行动的成功,晋还联络善于山地作战的姜戎出兵相助。

秦军于回师途中,对晋出兵行动一无所知,又缺乏必要的警惕,终于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深渊。四月初,秦军此时已经是人困马乏,举步维艰。秦帅孟明视发现无异常情况,戒备更为松懈,就在这时,鼓声大作,晋军从左右前后杀出,痛击秦军。秦军遭遇伏击,陷于狭窄的路上,兵车无法列阵和回旋,在仓促应战中被晋军一举全歼,孟明视等将均为晋军所擒,秦军匹马只轮未返,一败涂地。崤山之战以晋军大获全胜,凯旋奏捷而告结束。

崤之战标志着秦晋两国关系的彻底决裂,秦穆公立志战胜晋国,报仇雪恨,从此开始了秦晋之间的长期对峙和争战。

彭衙之战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命孟明视统兵攻打晋国,以雪耻崤山战败之耻。晋襄公率军迎战。两军相遇于秦西部的彭衙,双方列阵后,晋将狼瞫率部下首先冲入敌阵,晋军主力随之发起攻击,大破秦军。

同年冬天,为进一步遏阻秦国势力东进,以巩固晋之霸主地位,晋襄公命大夫先且居率军联合宋、陈、郑军再度攻秦,相继攻克秦邑汪及彭衙后撤兵。

王官之战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再次命孟明视率军攻晋。秦军东渡黄河后,孟明视为激发将士的斗志,下令烧毁舟船,以示于晋军决一死战。斗志旺盛的秦军攻占了晋邑王官,继而挥师北上进抵晋旧都翼郊。守翼晋军鉴于秦军来势凶猛,采取了坚壁守卫之策,拒不出战。秦军于是南下进抵崤山,收埋三年前阵亡于此的官兵遗骨,并举行祭祀仪式。尔后秦军班师回国。

新城之战

公元前623年,晋襄公率大军攻打秦国,围困邧、新城,以报王官之役。后因久攻不克,晋师返回。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晋襄公先后去世后,其继承者又长期展开争战。

公元前620年,晋卿士赵遁统率晋军在令狐大破秦军,并乘胜追击进至刳首。

公元前617年春,晋军攻打秦国,夺取秦国东北部边邑少梁。同年夏天,秦康公亲率大军反攻晋国,攻取晋国西北部边邑北征。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为雪令狐战败之耻,亲率大军渡河伐晋,夺占晋西南部边邑羁马。晋灵公委派赵遁统兵抵御秦军的进攻,两军相遇于河曲,稍事交锋,即各自退兵。不久秦又入侵晋国,一度攻占晋邑瑕。

两国争战一直到公元前578年,晋军在麻隧之战大败秦军,使其元气大伤,两国战事才开始减少。

崤之战对秦的影响是,让秦晋两国彻底破裂,秦为报仇长期与晋争战,劳师耗财,付出沉痛代价。而这些军事进攻并未收到多少实际效果,反而让自己元气大伤。









妙趣小影视


对于这场长达200多年的战事,煜米君只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煜米君先和大家来说一说这两个诸侯国的起源。秦襄公因为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所以被此了封地,封了秦王。晋国的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姬发的儿子,是侯爵,姬姓后代。


他们两个国家的亲戚关系发生的很巧妙。当时由于骊姬之乱,晋国的内政陷入混乱很长时间,晋国太子在秦国当人质,然后出逃了,回去就成了国君晋怀公。秦王觉得自己被背叛了,于是就帮助了晋国另一个流亡在外的世子重耳成为了晋文公,还把秦国的5个女子都嫁给了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秦晋之好了。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很快就成为了春秋霸主。

1,开端还得感谢一个人,烛之武退秦师

事情是这样的,晋文公准备攻打郑国,因为这个国家老是打不服。于是晋文公就联合周天子、齐国、陈国等人一起围攻郑国,当然他也邀请了自己的老朋友秦穆公。


郑国一看就吓死了,以为自己要灭亡了,然后就请了烛之武出山。烛之武深夜跑到秦军军营,游说秦王,侃侃而谈,主要说晋文公是个贪心不足的人,你帮助他灭我们没有任何用,反而让晋国会更强大。晋国是秦国往东最大阻碍。秦穆公一听,觉得有道理,然后就退兵了,甚至还和郑国结盟了。但是晋文公还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毕竟如果不是秦国他也当不了君王。他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

但是经过这件事情,两国还是有了嫌隙。

2,崤之战

晋文公死了之后,秦国偷袭吞并了郑国。那会儿,晋国还在晋文公死了的国殇期间,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恼火,觉得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并且感觉自己被秦国包围会腹背受敌。晋襄公可没有晋文公与秦穆公之间的恩怨拖累,于是他决定彻底与秦国撕破脸。


秦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在崤函地区的东、西之间设下埋伏。秦军进入埋伏圈,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后来,晋襄公的母亲说这样不好,说他是秦晋关系破坏者的罪魁祸首,晋襄公顶不住压力就把他们三人放回去了。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又攻打晋国,大败而归。然后晋国联合宋国、陈国等攻打秦国,还攻下了他几个城池。第二年,秦穆公心情烦躁,自己率领军队讨伐晋国。

此后,秦晋之好彻底唧唧了,两国的后代君王们开始打仗。晋国胜多败少,秦国被压制了两百多年,很多年后才缓过劲来。

3,救秦国还得靠楚国

秦国在最西边,远离中原,被很多中国国家看不起。

秦国最重要的东边出口函谷关还在晋国手里,并且秦国周边还有很多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对秦国进行骚扰。秦国想要往东发展就必须经过晋国,但是当时秦过与晋国国力远远不在一个量级上,只能被晋国压制。


毕竟晋国是姬姓之国,周天子亲儿子。晋文公是出了名的贤德爱才,晋国网罗了天下志士,有很强的人才储备,国力强盛,锐不可当。但是秦国位置偏僻的,根本没有百家争鸣,只有一个商鞅。然后商鞅就帮秦国做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把秦国打造成了所向披靡的战争之国,最后一统天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秦国被晋国封锁,一百年后秦国破局,这一切都与南边的楚国密切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