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周芷若最後對張無忌說的那段話,為什麼金庸說小弟弟和小妹妹們不會懂,對此你怎麼看?

每天一點育兒經


周芷若對張無忌說了什麼

金庸對《倚天屠龍記》進行過三次修訂,三次修訂的幅度,都可謂不小。

題目中談到的周芷若最後對張無忌說的那段話,其實出現在2003年進行的第三次修訂版中。

在前一版中,《倚天屠龍記》的故事,是寫到張無忌為趙敏甜蜜蜜畫眉,周芷若突然出現,提醒張無忌“你可曾記得答應過我一件事”,張無忌悚然一驚眉筆落地,戛然而止的。可以說,這是一個留下無限遐想空間的開放式結局

而到了2003年的這個版本里,結局部分,金庸安排周芷若“不合時宜”地出現,還張口,和盤托出了她要張無忌答應她的那件事——

可以和趙敏在一起,卻不可以結婚

對此,張無忌的反應其實很欠抽:就算不能結婚,我們也一樣要做夫妻,生娃娃。

周芷若並沒有垮下臉來,而是嫣然一笑,說出一段話——

“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

故事到這裡,算是結束了。要明白這句話的深意,就需懂得:真實的生活,其實並不會結束。

張無忌這樣的“中央空調”,真的懂愛情嗎?

這句話的深意究竟在哪裡,先要從張無忌這個人說起。

用今天的流行詞彙來表達,張無忌往好裡說,是個只念著人好處的暖男,往壞裡說,是個見妹子就動心、順便撩騷的渣男,相對不偏不倚的表達,大概是——對誰都供暖的中央空調

與金庸小說中很多心念專一、態度果決的經典男性角色相比,張無忌這個人,更像是一個被命運洪流無意捲到漩渦中心、不得不站上C位的男主。

他無意追求地位權勢,卻福緣際會,修得蓋世神功,成為明教教主;

他對愛情懵懵懂懂,卻先後有趙敏、殷離、小昭、周芷若四個人間難逢的女子,從他的生命中經過,並且從此都將他刻在心中,一輩子不忘。

他大戰光明頂、冠絕武林的時候,只有20歲;他放棄一切、歸隱江湖的時候,只有22歲。他的心性,其實遠遠跟不上他的經歷。過盡千帆,仍是少年。

在看《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我也相信,天性溫純善良的他,對四個女孩付出的感情,都是真的。然而這分明真摯的感情,又因為他的溫吞、猶豫、逃避,而顯得是那樣的不對等。因為四個女孩,託付的都是全部的真心。

他真的懂愛情嗎?金庸說:他到底最愛哪個女孩,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或許是,趙敏是因緣際會,與他匹配度最高、相處起來最不負累的那一個,所以他選擇了與她攜手歸隱。

周芷若的嫣然一笑背後,藏著多少苦澀?

周芷若嫣然一笑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心裡真的是坦然又平靜的嗎?

在答主看來,顯然不是,只不過是一個女人的自尊和驕傲,在撐著她不要留下一個蕭索慘淡的模樣在張無忌的心底這一面,或許從此江湖永訣了。

被張無忌那般辜負過,她心裡依然沒有忘卻這個人,深深記著這個人。她要求張無忌答應的事情,其實是一個悲切的念想罷了——

你既要遵守與我的約定,就永遠不能娶了眼前的心上人。想到不能給她名分、心生歉疚的時候,也不得不同時想起我來。

十年八年之後,眼前的深情終於被生活的瑣碎給全部抻平之後,你對我的種種辜負,我對你的種種情深,定會浮上你的心頭吧。

我相信到了那時,你才真正懂得愛情,遺憾你如此錯過的,是怎樣的一個周芷若。

在少男少女的心中,愛情往往是確切的、甜蜜的、不會被殘酷的生活所左右的。《倚天屠龍記》中這樣混沌糾纏、界限模糊的感情,少年們沒有切切經歷過,又如何去理解?因此,金庸才說,小弟弟和小妹妹們不會懂。

只有八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之後,當少男少女們同時經歷過甜蜜與苦澀、銘記與遺忘,理解愛情的兩面之後,他們或許會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