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普法課堂】防範金融詐騙 保護財產安全

【普法課堂】防範金融詐騙 保護財產安全

【普法課堂】防範金融詐騙 保護財產安全

如今

不法分子金融詐騙的手段越來越多

個人金融消費安全被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

面對種種騙局

消費者該如何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

怎樣防止金融詐騙

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防範金融詐騙的“小妙招”

跟著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宋京紅

戳穿金融詐騙的謊言

【普法课堂】防范金融诈骗 保护财产安全

什麼是金融詐騙

金融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或者金融機構信用,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的行為。

金融詐騙的種類

1

電信詐騙

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2

電子銀行詐騙

指不法分子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及電話銀行等電子渠道,騙取受害人個人金融信息,並竊取受害人資金的違法行為。

3

自助設備詐騙

指不法分子通過自助設備渠道,騙取受害人個人金融信息或銀行卡,並竊取資金的違法行為。

4

非法集資詐騙

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的違法行為。

金融詐騙案例

1

案例一

2014年2月,被告人王某、梁某到香港英皇公司考察、洽談貴金屬理財業務。同年4月1日,被告人王某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成立了威海匯盛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萬元,經營範圍:投資信息諮詢與商務信息諮詢。被告人王某任執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被告人梁某任監事。匯盛公司成立後,被告人王某在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的情況下,以與英皇公司合作從事貴金屬“投資理財”名義,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通過招攬被告人張某、程某等人為業務經理或業務員,公開宣傳,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吸收資金。

被告人王某除將上述資金部分用於支付客戶的高額利息、業務員提成及其他日常消費外,餘款3865萬元通過廣東深圳、福建莆田的地下錢莊轉至英皇公司、香港實德金融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實德公司)為其開設的賬戶,由上述公司代為進行貴金屬理財的投資操作,資金全部虧損或被騙。

2015年6月,被告人王某得知轉入英皇公司、實德公司的3875萬元資金或虧損或被騙後,對業務員及客戶隱瞞真相,繼續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資金1612.7萬元,用於給老客戶還本付息、購買股票、借貸給他人及支付公司管理成本等。截至案發時,共造成165名集資參與人經濟損失4239.6396萬元。

2

案例二

自2014年7月,劉某(另案處理)與“鍵盤手”(另案處理)等人合謀利用QQ實施詐騙。“鍵盤手”盜用他人QQ號,後冒充他人欺騙被害人將款項轉入其指定的銀行賬戶,劉某則安排被告人陳某等駕駛車牌號為桂ATZ216五菱麵包車載被告人劉某1、劉某2等人將贓款從各個銀行取出。

2014年8月18日上午8時許,“鍵盤手”盜取威海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某QQ號並登陸,冒充公司董事長向公司助理馬某發QQ信息稱因急用款,要求匯款人民幣980000元到其指定的中國工商銀行賬戶(賬號6212261102007679494,賬戶名:高雲龍),馬某讓公司會計向該賬戶匯款人民幣980000元后,“鍵盤手”隨即通過網上銀行將部分贓款轉賬至劉某持有的多張銀行卡中,並通知劉某取款,劉某立即安排已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等待取款的被告人劉某1、劉某2等取款,上述人員進行偽裝後,持多張銀行卡從工商銀行羅城支行、農信社羅城營業廳等處取出詐騙贓款共計人民幣631 900元,均交由劉某處理。

另查,被告人劉某1、劉某2按照各自取款金額的一定比例獲取利益,被告人陳某獲取開車酬勞人民幣300元。本案贓款人民幣631900元尚未追回。(團伙作案)

如何預防金融詐騙

★理財投資時做到“三看三思三不要”

1

“三看”

一看是否取得工商營業執照,所開展業務是否在營業執照範圍允許之內;

二看是否取得金融監管部門的批准文書,理財產品是否在其批准的經營範圍內,只有工商營業執照,沒有金融監管部門批文,是不能銷售理財產品的;

三看資金投向領域是否安全可靠。

2

“三思”

一思是否真正瞭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

二思理財產品是否符合市場經營規律;

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3

“三不要”

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

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紹、專家推薦;

三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往往是你貪的是他利息,他要的是你本金。

★保管好“一卡二碼三要素”,牢記“四要四不要”

1

“一卡二碼三要素”

一卡就是妥善保管好銀行卡和網銀盾等安全產品,不要借給他人使用。

二碼是指電子銀行密碼及短信驗證碼,不要“一套密碼走天下”,要將電子銀行密碼設置為數字+字母等複雜組合並定期修改。短信驗證碼是支付密碼,絕不能以任何形式透漏給他人。

三要素是身份證號、賬號、手機號碼等個人私密信息,切勿隨意洩露。

2

“四要”

一是要認準官網網址。

二要隨時關注賬戶變動,開通賬戶變動短信、微信提醒服務。

三要在辦理電子銀行轉賬、支付等交易時,仔細核對收款賬戶、商戶、金額等信息是否正確。

四要對手機電腦殺毒,使用電子銀行交易的手機、電腦要安裝專業殺毒軟件,及時升級、定期查殺病毒。

3

“四不要”

一不要掃描公共網絡。

二不要點擊不明鏈接和掃描二維碼。

三不要輕信電話、短信、QQ、微信中的所謂退款、貸款驗資、司法協查、商品退款、積分兌換、中獎退稅等信息。

四不要將身份證等個人信息保存在手機裡。

【普法课堂】防范金融诈骗 保护财产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