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海岸路上的铁路宿舍“西公司”,它和胶济铁路同日生,为什么不叫铁路宿舍而叫西公司(有人误称四公司),这里也有故事,下面就说说西公司。

“西公司”铁路宿舍

德国人建胶济铁路的同时,在四方火车站和四方机厂周边修建了两处职工宿舍,在四方机厂东南向杭州路旁建了一片,在四方机厂西北向海岸路一旁建了一片,但大多数人对为什么把这两个铁路宿舍叫做“南公司西公司”,很多人说不清楚。

南公司、西公司,起源于四方机车车辆厂筹建处,当时主管建设胶济铁路的“山东铁路公司”,在四方机厂东南和西北各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对外称“公司”,南公司负责筹建工厂生活区,西公司负责筹建厂区和设备,同时在两个办事处周边建起了两片铁路宿舍,在筹建处完成使命后,人们就习惯地把这两片宿舍还叫做南公司西公司。这也就是南公司西公司名称的由来。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最早的西公司铁路宿舍有这样几处,较大的一片是海岸路16号18号连片区,始建于1900年,建在胶济铁路以西,离四方机厂厂区不足百米。这是两个大院组成,16号院呈三角形,起山的清水砖墙牛舌瓦平房,门楣窗楣成凸起花纹状,石灰石墙基及石阶,圆顶简易的大门涂成铁红色,窄而细长的窗户让房间并不明亮,房檐上一溜半圆弧接水槽都是厚厚的防锈铁的。每一间大门内住两户,两大间两小间,地板有水泥的,有木地板的,也有水泥地面上再加木地板的。

宿舍内建有一处公共澡堂,一间男堂一间女堂。这两个大院按南北排列,16号院是南院,18号则是北院。

南北院中间并列相隔不到两米,建筑风格却截然不同,北院是呈围墙状,外墙高内墙底呈道士帽状,18号院像个对边相称的四方形,房顶没有起山,比16号院显得更简易。当时两个院大概居住了四十几户职工,大体上16号院住的是铁路职工,18号住的是四方机厂的职工。

在胶济铁路东侧四方机厂北侧建了三座小楼,有一座四机工厂筹建处,也就是西公司办公楼,有两座厂长院,这个筹建处在完成历史使命后成了四机单身宿舍,一直用到建国后若干年,那两个厂长院住没住过厂长不知道,但这厂长院一直这么叫着,德国人走后就成了单身和职工宿舍。这厂长院可不小,一个院子好几亩地,种了些桃树、西红柿,长的并不好,一个偌大的院子除了一座二层小别墅,全部被蒿草笼罩着。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厂长院旁的兵营(1911年)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筹办处、厂长院与四机工厂之间还有一处较大的院落,这就是驻四方德国兵营。兵营呈工字型,从以后居住的人口中得知,兵营中有许多马厩,直到以后成了宿舍区,墙上拴马的铁环还镶嵌在墙壁上,兵营的房间没有顶棚,显然比宿舍区建筑的更简易更实用。这个德国兵营在德国撤退后,就改做职工宿舍了,对这两片西公司的职工宿舍来说,胶济铁路以东的“厂长院、西筹备处、老兵营”这一片称作“上院”,海岸路16号、18号、20号,这三处宿舍称为“下院”。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改造前西公司还残存的德建老房子


建国后的五十年代中期,铁道部设立工厂局,四方机厂划归到工厂局同济南铁路局分家,西公司铁路宿舍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整个上院被圈进了四方机厂厂内,下院的18号院,原本是四方机厂职工宿舍,1956年交给了铁路局后,全部住上了铁路职工。直到2001年青岛市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建立。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海岸路16号外墙图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海岸路16号的德建大茅房


2014年海岸路16号18号拆迁改建成青岛党史展览馆,老德国建筑重新翻修,样子未改面貌焕然一新。

南公司名字还在延续,西公司已被人忘却,原西公司上院早已拆除,西公司下院改变了用途,虽还是德式建筑的样子,但已不是铁路宿舍,历史和名字都将失去。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拆迁前的西公司南院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拆迁前的西公司北院大门口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公司铁路宿舍外景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西公司铁路宿舍外景(拍于2012年)


南公司名字还在延续,西公司却已被人忘却,原西公司上院早已拆除,西公司下院也改变了用途,虽还是德式建筑的样子,但已不是铁路宿舍,历史和名字都将失去。

后记

关于西公司铁路宿舍海岸路18号大院内9号曾经是中共青岛支部旧址。一批进步的青年人集中到这里,在党的领导下讨论工人阶级闹革命。据记载:早期革命者王象午,山东诸城人,1920年在济南工专读书时,参与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中共济南地方支部成员,是最早在青岛有职业的共产党员。

1923年1月,王象午随北洋政府接管青岛,在胶澳商埠办公署工程课任职。邓恩铭来青后,谋到了《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职务,并利用职务之便,开始有计划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很快与王象午取得了联系,共同筹备建立青岛党团组织,王象午的工作地点“胶澳督办公署工程科”,便成了当时党组织的联络点。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海岸路18号内9号,1924年中共青岛组成立于此。

1923年1月,王象午随北洋政府接管青岛,在胶澳商埠办公署工程课任职。邓恩铭来青后,谋到了《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职务,并利用职务之便,开始有计划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很快与王象午取得了联系,共同筹备建立青岛党团组织,王象午的工作地点“胶澳督办公署工程科”,便成了当时党组织的联络点。

1924年,党中央为了发动和壮大工人阶级,指派王象午就职到当时产业工人集中地四方机厂工程科,并获得了四方机厂西公司(海岸路18号)职工宿舍的一套住房,从此,海岸路18号内9户王象午家便成了中共青岛支部集会与研究工作的地点。

1924年7月王象午和邓恩铭、延白真3人在西公司(海岸路18号内9号)王象午的家中组成中共青岛小组,1925年2月,青岛党组改称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此时,青岛已有正式党员13人,预备党员11人。邓恩铭在给中央的信中,建议成立中共青岛地委。遗憾的是青岛支部的创建者王象午,没有走完入党的初衷,1925年7月,青岛党组织遭到破坏,王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动摇。1926年春被开除出党。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海岸路18号,中共青岛支部旧址纪念馆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海岸路18号确定为“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市委、市政府修复支部旧址,2001年7月1日前建成启用。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大院内

2011年,中共青岛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拨专款对旧址纪念馆进行修缮和扩建,将近邻的西公司铁路宿舍海岸路16号与18号合并,更名为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保留原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名称。2013年7月扩建完成,新建成的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与中共青岛支部旧址纪念馆,成为全市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青岛城市记忆:“西公司”铁路宿舍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

老的西公司铁路宿舍、四机宿舍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一个崭新的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展现在海岸路上,纪念那段刻苦铭心的历史。

本文作者为岛城文史学者徐明臣,徐明臣老师长期关注于四方文史的研究,在城市档案论坛留下过多篇珍贵资料,并曾参与过《四方文史》等书的编纂。(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