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紅山文化深受古玉愛好者的喜歡,同時紅山的仿品也氾濫成災,多有藏友屢屢中招卻執迷不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今日分享一段源於網絡的真假對比分析,可為參考。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玉龍 紅山文化 高26釐米1971 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遺址出土質呈碧綠色,造型似"C"字狀。龍吻部前伸,閉口,鼻端平齊,鑽出二圓鼻孔,眼外突,作細長柳葉形,邊沿起稜,額和顎底 陰刻斜網格紋,頸脊凸出後卷的長鑞,鑞內部淺凹,邊沿斜磨,是紅山文化玉器做工的特點之一。龍尾內卷,龍背部穿一孔,用於繫繩懸掛。此為紅山玉器的代表作 品,是古玉中最早的龍形象。仿紅山文化玉龍 高19.3釐米此龍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造型與真品相仿,但仔細對比,可看出有數處不同:1、整體形象上,仿品缺乏真品剛勁挺拔、渾圓飽滿的氣勢。2、細部刻劃上,真品線條柔韌中見剛勁,頭部起始頓挫、尾部收束有力,抑揚有致,流婉暢達,富有韻律變化,給人以無窮回味之感;仿品頭、尾、鑞部起收軟而無力,精神狀態不佳,刀法生硬,嘴部線條既不符生物結構,又虛擬出三條豎直線,尤顯突兀,眼部邊沿無稜線,變化不足。3、表面玉質上,真品光潤,綹斑自然;仿品則多有散佈的蝕斑,細看頗不自然,有人工做作痕跡。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名稱: 獸形玉玦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真品尺寸: 高14釐米,寬10釐米河北圍場下伙房出土質呈雞骨白色,略作"C"字形,獸頭似豬首,以陰線勾勒出大圓眼、眼眶和吻部,寬耳上豎,身內卷,尾與頭銜接,獸頸部鑽一孔,可用於穿系。這種獸也有稱之為豬龍的,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仿紅山文化獸形玉玦現代 高13.8釐米,寬10釐米此玦原定品名為龍胎,時代定為紅山文化。玉質、形制稍與真品同,但不符處亦頗昭然:1、造型上,真品獸身彎曲有力,圓肥飽滿;仿品彎勢乏力,軀身瘦贏。2、刀法上,真品頭部採用陰線刻劃,迴環自如,眼、鼻、耳交代清楚;仿品頭部則用斜磨堆擠之法,面部結構含糊不清,且穿孔偏下,與常見者不同。3、玉質上,真品受沁表面綹裂細張,潤而有光;仿品班駁脫落,灰暗枯澀,表明質地不佳,且繫有意為之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名稱: 玉鳥紅山文化 高2.5釐米,寬4.6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質青黃色,雜以赭紅沁。琢一扁平形鴞,橢圓首,尖喙,寬尾,雙翅展開作飛翔狀。以陰線刻出羽紋,背面光素,有一對鑽的牛鼻孔,可穿系。這類玉鳥在紅山文化遺物中多有發現,除鴞形外,也有鳳、鷹、燕等,均形體簡練,或為尊奉的神鳥,或表祥瑞之義。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鳥現代 寬5.8釐米 寬7.5釐米此鳥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淡黃色,局部有赭紅沁。造型與真品略同,較有區別之處為:1、整體上,真品羽翼開張自然,富有氣勢;仿品則顯得拘謹、板滯。2、細節上,真品以陰線勾劃,且有鑽孔供穿系;仿品羽翅則以陽紋表現,不類紅山風格,且無穿孔。3、玉質上,真品為紅山常見;仿品色澤偏淡,且有飯糝,為一般紅山玉料中少見。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名稱: 玉龜紅山文化 長4.8釐米,寬2.8釐米1973年遼寧阜新石戈鄉臺吉營子村出土質淡綠色,部分受灰黃沁。琢一龜形,頭略如三角形,頸長伸,背橢圓,尾尖,四肢蜷伏,背面腹部中央出一豎脊,脊當中橫裡鑽一孔。玉龜在史前良渚文化、江淮地區原始文化中都有發現,形制各不相同。這種玉龜具有鮮明的紅山作風。

仿紅山文化玉龜現代 仿品尺寸: 長4.3釐米 玉器此龜原定品名為鱉佩,時代定為紅山文化。玉質赭黃中夾雜黑色,造型與真品略似,較大區別在於:1、整體上,真品較窄長,形簡而意存,似有活力;仿品較寬短,形簡而意未到,缺乏活力。2、技法上,真品結構清楚,刀工簡拙蒼勁,腹部穿孔,為早期特點;仿品結構不明,刀工僵硬呆板,且口部穿孔,與早期做工不符。3、玉質上,真品採用紅山常見之黃綠色玉,沁斑浮沉自然;仿品沁斑分佈繁雜,不似自然形成。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名稱: 玉馬蹄形器紅山文化 高14釐米,上口徑10釐米,下口徑8釐米遼寧建平採集質暗綠色,有灰白沁。呈橢圓筒狀,上大下小,上口沿為斜坡狀,下口沿平直,邊有小孔,供穿系。整器磨製光滑。這種似馬蹄的器物是紅山文化的獨有創作,或認為是束髮器,或認為是護臂器,或認為與祭祀有關,尚無定論。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馬蹄形器仿品年代: 現代 高16.8釐米此器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形制略同真品,但仍有不似之處。1、整體上,真品外形線條十分流暢,圓弧得宜,剛柔相濟,轉折自然;仿品外形線條不夠順暢,稍欠力感,轉折生硬。2、玉質上,真品沁斑、磕缺處宛然一體,渾樸純厚;仿品感覺過新,磕缺處尤其如此,無歷久之氣,無包漿,表明時代不會早。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名稱: 玉雙聯璧紅山文化 高13釐米,寬8釐米遼寧建平牛河梁墓葬出土青白色,間呈雞骨白沁蝕。扁平狀,如同二不規則璧上下相聯,上小下大,皆穿一孔,器邊沿斜磨似刃。這種雙聯或三聯璧,亦為紅山文化的特徵。

仿紅山文化玉雙聯璧現代 高6.8釐米此璧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褐黃色,形制與真品略同,但二者區別十分明顯:1、外形上,真品上下協調,左右對稱,圓渾厚實;仿品上下左右不均衡,線條很不流暢,顯得單薄輕飄。2、鑽孔上,真品系用管鑽單面穿通,孔徑圓正,呈喇叭形,孔內遺有螺旋痕,為早期工藝特點;仿品孔徑不圓,且兩面一致,無大小之別。3、刀工上,真品二璧相聯處,用斜磨之法,邊沿兩面削減,為紅山玉器鮮明風格之一;仿品在這方面則全無體現。

古玉鑑定:紅山之殤,真假紅山對比圖,傻傻分不清!

真品名稱: 獸面紋玉丫形器紅山文化 長15.2釐米,寬2.8釐米遼 寧省博物館藏質為暗綠色,局部有綹斑。體扁薄細長,好似"丫"字形,上部為一獸面,以陰線勾出眼、鼻,其雙耳分開高聳,寬平嘴外凸,獸面以下皆琢以起伏凹 凸的平行弦紋,底端鑽一圓孔,可穿系。這種器物在紅山文化發掘品中曾有出現,亦為紅山玉器獨特之類別,其用途尚不明瞭。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獸面紋玉丫形器現代 長17.8釐米此器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青黃色,形與真品相似,但畢竟有所距離:1、琢工上,真品獸面於平面上陰線刻出,寬嘴兩端嘴角厚,中間薄,上下嘴唇呈一弧線,突現出獸面的猙獰,器身弦紋平直有力;仿品獸面有起突效果,嘴唇過厚,寬窄平齊無變化,器身弦紋勁健不足。2、玉質上,真品的暗綠色澤為紅山玉器中常見,淳樸厚實;仿品以黃色為主的色調在紅山玉器中較少見,且無古樸之氣。

完結:以上造形在市場中多有發現,有藏友面對滿地紅山感嘆:怎麼也收不盡啊!

紅山之殤,願藏友擦亮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