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孩子特长发掘不对,兴趣班报再多都是浪费

--- Tips:点击上方【憨爸在美国】查看往期内容 ---

上周有位读者给我留言,问我孩子各个年龄阶段都该学什么内容?

类似的问题我听到过好几次,其实憨憨刚出生的时候,我也有与你们同样的烦恼和迷茫,感觉这个要学,那个也要学,但是时间却怎么也不够用,学的效果似乎也没有别人家那么好。可是等8年后,憨妹出生时,我反而淡然了!我从女儿的身上渐渐悟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早早发掘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1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记得憨憨刚出生的时候,憨妈就囤了好多书,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到后面的《虎妈战歌》,老婆还很虔诚地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那些成功人士的经验记录下来,想套用在孩子身上。

可是书读得越多,人却越茫然,因为每个人的书里都有一套方法、也都有一套说辞,看着言之凿凿,但是用在自己娃身上,却发现并没有作者说的那些效果。就比如说在《虎妈战歌》里,虎妈是这么带女儿索菲娅的:

18个月就认字母表;

3岁开始弹钢琴;

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

看到虎妈的经验,憨妈顿时热血沸腾,也很想让憨憨4岁就学钢琴,可当娃去试听时,他压根对钢琴就没那个感觉,一来在钢琴前根本坐不住,二来手太小,五指覆盖面有限,因此只好悻悻作罢。可是等憨憨大了一点后,在7岁那年,他突然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们再去带他试听,娃竟然在钢琴前流连忘返,我们这时才发现,学钢琴的时机终于到了。正因为孩子开始对钢琴产生了兴趣,我们这个兴趣爱好所以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家孩子,就像虎妈的孩子3岁能融入钢琴,而我家娃却要到7岁才入门。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喜好特点,别人的模式不一定能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老婆有时候还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我就经常跟她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家孩子的特长,我们家娃未必会有;但是我们家娃的特长,别人家娃也未必存在。所以,发展孩子个性化的特长最重要,按照他们的特点在一个领域专下去,将来一定会有所成!

2

一定要发掘孩子的特点

发掘孩子的特点非常重要,这关系着你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1. 首先你得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

比如我家憨憨和憨妹,别看两个人是亲兄妹,但是性格竟然有天壤之别。儿子性格很温顺,我们只要跟他说什么,他都会乖乖听从,老婆就经常感慨,“我儿子将来一定是别人家的好老公…”。但是女儿就不一样,从小就倔强,很有主见,非常坚持自己的主张。

就拿系鞋带来说,憨憨到5岁的时候,有一次鞋带没系好,我说我帮你系吧,他就很服从地把脚伸过来。但是憨妹2岁的时候,有一次鞋带松了(她是那种搭扣的鞋带),我说我来帮你,结果女儿急了,一边嚷嚷“我来我来”,一边自己赶紧俯身把鞋带弄弄好。

所以,对付憨憨和憨妹的教育方式就得截然不同,憨憨可以承受不小的高压和严厉,他很听话。但是憨妹就不一样,我得先充分听取她的意见,然后跟她分析道理,才能把她说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因此首先你得了解孩子的性格,才能知道和她们如何相处。

孩子特长发掘不对,兴趣班报再多都是浪费

(老婆说:"好吃,是娃的性格特点...")

2. 其次你得了解孩子的喜好特长。

我们身边有一群新移民朋友,她们的子女都是和憨憨差不多的年纪移民美国的,还记得当初刚认识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同一条起跑线,能耐爱好也都差不多。但是3、4年过去,孩子们都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个孩子的发展道路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专精足球,进入了地区的俱乐部;有的孩子专精溜冰,然后打起了冰球;有的孩子专精跳舞,现在经常参加各种文艺表演 …

大家也都是在平时带娃的摸索中,才发现自己孩子的喜好特长,就拿踢足球的那个孩子来说,他的个头比较小,也比较瘦弱,但是他的特点是脚步特别灵活,跑步速度快,耐力也好。这样的身材玩别的体育项目会比较吃亏,孩子也曾经特别沮丧,比如打篮球就会被同龄人压制得很厉害。但是后来父母带他踢足球后,瞬间产生了兴趣,他的偶像是同样瘦瘦小小的梅西,因为他觉得踢足球会有盼头,在足球里能找到自信和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身体、性格、特点,也有自己的喜好项目,因此早日找到孩子的特点,从而给他们做针对性地引导,将特点升华为他们的特长,这点非常重要!

3

多带孩子去尝试

那么怎么发掘孩子的特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带孩子去尝试不同的事物。

我很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来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后,再收缩,找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去深耕,坚持个几年,孩子一定会学有所成!最忌讳的是父母很茫然,不知道孩子适合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什么都想要,但却什么都做不好!

憨憨小时候我曾经给他尝试足球,因为身边几乎所有朋友的儿子都在玩足球。我当时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去踢球,在球场上才有男子汉的气概和英姿。可是等我花了一年半时间后发现,儿子其实并不喜欢足球,他虽然有块头,但是却没有那种拼抢的激情。后来带娃尝试了击剑,我却发现,一样是竞技类项目,他玩击剑却是激情澎湃,跟足球的状态完全判若两人。

孩子特长发掘不对,兴趣班报再多都是浪费

(憨憨在踢足球,离球最远的那个就是他)

这就是需要不断带娃去尝试才知道孩子的特点。千万不能是,父母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给孩子选兴趣爱好,我觉得孩子适合什么,我就给孩子报什么班;我如果觉得孩子不适合什么,那么我就让孩子放弃这个项目。

最典型的例子是我一个硅谷的大学同学,他有一个女儿,他本来是想给女儿规划跳舞、乐器这些属于女孩子特色的活动,可是有一次无意中他带女儿试了足球后,却发现女儿对足球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结果乐器学了段时间没什么进展,足球踢了一段时间却被选拔进了俱乐部。后来同学就跟我感慨,一连说了好几声“想不到”,没想到女孩子家不爱跳舞竟然爱足球,还在足球场上跌打滚爬的,玩的这么开心!

因此,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一定要多带娃去尝试,只有经历多了,你才能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也方便你早点给孩子定好努力的方向!

孩子特长发掘不对,兴趣班报再多都是浪费

其实,培养孩子,就像走一条未知的道路,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没法完全套用在自己身上。只有挖掘了孩子的性格特点,你才能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激发孩子兴趣,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也只有激发了孩子的激情后,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也会更加坚持,而父母更会少一份彷徨和焦虑!

ps. 昨天我的新书《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导图课》上线首日预订量就过万了,能取得这个成绩真是有些意外,我知道这多亏你们对我的支持!我其实是个很内敛的人,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看到留言板里一条条真切的留言,鼻子不禁有些酸酸的,我也不晓得说什么话好,谢谢你们的信任和帮助!

这本书结合大量的美国课堂教学案例,会教父母和孩子如何在数学、阅读、写作、英语、语文、科学中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这也是我和美国小学老师一起合作的一本书,希望我们能从老师和家长这两个角度来给孩子讲好思维导图!

对了,现在预订,还会有一本我定制的思维导图练习册,有关于这本书的详细介绍!

孩子特长发掘不对,兴趣班报再多都是浪费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公号ID:hanhanusa

微博:@憨爸在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