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我又吼孩子了,心裡好難過···”小敏發來消息向我傾訴到,這已經是她第三次給我發消息了,到給我發消息的地步已經說明她心裡內疚自責到了極點。

“早上急著送孩子上學,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他還在哪裡磨磨蹭蹭,半天弄不好,我告訴自己忍住忍住大早上的不要發火,等晚上的做作業的時候,說了四五遍要把練習冊記得帶回家,孩子又說忘了,我終於忍不住罵了他一通,他抽抽噎噎的低著頭做作業。”小敏說了好長一段話,我能見出她心裡的苦悶和對自己情緒控制的無力感。

那天我也遇到另外一個媽媽,全職在家帶兩個孩子,說她今天吼孩子了,對他們很兇,感到很後悔內疚,不該兇孩子的。

聽完這兩個媽媽的傾訴,我就納悶了,什麼時候媽媽發個火都變得這麼內疚自責了?是不是以後發火都不能發了?這也太憋屈了吧!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幾乎每一個父母都有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也不例外,就上週末我還發了脾氣,兩個男孩子中午在家裡寫作業,本來是分開寫的,大兒子隔幾分鐘來這邊拿一下東西,我看了好幾眼心裡就有點來火了,這時小兒子一會兒扔橡皮擦一會兒扯他哥哥兩下,我就問“你們在幹嘛?!還不好好寫作業,不寫就給我滾到陽臺上去站著!”話剛說完,兩個孩子就怕了,低著頭話也不敢說,各自跑到位置上坐好,像兩隻鵪鶉一樣縮在一起,我轉身就去隔壁房間,冷靜一會兒。

看了那麼多育兒書,我很明白父母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甚至吼孩子對孩子發火的後果都會在腦中像彈幕一樣閃過,但是“道理我們都懂,情緒卻常常失控”,我想這也可能是大多數父母面對的煩惱。

其實,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即使成了父母,我們也是個人,而人都有情緒,尤其是面對一個話不會說,懵懵懂懂,不懂規則的孩子,媽媽帶這個孩子,就像升級打怪、西天取經一樣,一難接一難,前腳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後腳就能天翻地覆,說了n遍這個東西危險不能碰,孩子還是忍不住去摸,再碰上工作、夫妻上的事兒一堆,就算你是世界上最溫柔最剋制最冷靜的媽媽,總會有被孩子逼得失去理智的那一瞬間。

其次,憤怒是很重要一種情緒,孩子要學會感知並理解父母的憤怒,這對他的成長和情商養成也是有益的。有喜有怒,有悲有歡,有得意也有挫折,體會到不同的心理狀態,孩子才能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有種觀念是“教養孩子要溫和而堅定”,有些父母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對孩子不能發火,始終如一做個好脾氣的媽媽,結果把自己搞得崩潰,便開始質疑這樣做是不是錯了?是不是隻能靠吼靠打才能管教孩子?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陷入負面情緒難以自拔,事後又自責不已。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在我看來,面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媽媽會發火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誰規定媽媽不能發火。

而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發火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批評完以後,孩子能有效的改正他的行為,下次儘量不要再犯,這樣發火的次數才會越來越少,而不是每次怒氣衝衝以後,孩子哇哇大哭,而你後悔不已。

第一,非常明確的向孩子表達你的感受

一般來講,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自我意識飛快發展,社交圈越來越廣,跟父母的認知衝突也會有明顯的差異,這時候孩子惹你生氣了,明確的告訴他“你生氣了”,他能聽懂。而不是陡然怒氣衝向他,“你怎麼回事兒,玩具都不收好,要我說幾遍”,大多數孩子都會不知所措,沒辦法應對,你反而會更生氣。

上週因為兩個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的事情,忍不了,就吼了他們,當即我轉身到了隔壁房間,在床上趴了一會兒,中間休息給孩子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就對他們說,“剛剛你們兩個的行為讓媽媽很生氣,小超,寫作業之前我反覆提醒過你要把練習冊、書寫本、卷筆刀準備好,不要一會兒拿一個,一會兒拿一個。樂樂,你為什麼要去扯你哥哥呢?你故意去惹他,待會兒又來給我告狀你老哥欺負你。”

明確的指出孩子的那些行為讓你生氣,才能讓孩子學著去體會媽媽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同理心。如果不告訴他們,他們可能以為媽媽只是藉故發火,那對他的行為改正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第二,告訴孩子怎麼做才能達到你的期望

很多父母很容易出現這樣一個問題,一邊斥責孩子的行為,一邊跟在孩子後面收拾爛攤子,然後就會發現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件事上惹你生氣。媽媽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惹你生氣了,除了明確指出孩子的行為後,給他一種可以改正的方向。

拿上週孩子不好好寫作業來說,我跟孩子說了我很生氣,接著我又跟他們說“超,再給你5分鐘的時間,你重新檢查一下你還有什麼用品沒準備好,自己一樣樣的放在書桌上,如果你下次都準備好了,很快的寫完作業,那後面的時間你都可以自由安排。”

很多媽媽都會問“怎麼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也是這個道理,說一百遍不如讓他做一遍。總是一邊說“你這麼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一邊就把玩具收拾好了,孩子理所當然的認為反正媽媽會收拾的,她只是說說而已,便不以為然,下次仍然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

所以,不要吐槽孩子動作慢,礙手礙腳,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媽媽就懶一點,讓他自己做。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第三,讓孩子嘗一嘗由他造成的苦果

如果你這麼說怎麼發火都沒用,他仍然不改正,那就讓他體會錯誤給予他的懲罰,如果媽媽一味的慣著他,他總以為無論他幹什麼,媽媽都會為他操心,那遲早外面的世界會狠狠的給一耳光。

所以還不如讓他趁早懂得,沒有誰能為他的行為負責,沒有誰能一直給他服務,他必須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好好寫作業那就這樣交給老師,評不過關自己再抄寫吧;不好好睡覺那就取消睡前故事;亂扔玩具那就把他最喜歡的玩具藏起來,讓他好好找一找;

當然,要把握懲罰的度,從事情本身出發,不要攻擊孩子的人格,或者打擊面太廣,限制孩子的全部的活動,就事論事,重則其事。

第四,如果媽媽確實是因為個人情緒的遷怒,那你找個時間反思一下,或者找個朋友開導,媽媽快樂孩子才快樂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時,有一天老師跟我說,“你家孩子把其他小朋友的書包拉到地上還用腳踩,還對其他小朋友大吼大叫。”我非常震驚,孩子怎麼會這樣?

那段時間因為工作上的不順利,每天回到家裡都是抱怨連天,孩子的一點點小事我就能火冒三丈,水撒了我會吼他,吃飯撒到桌子上我會吼他,走路跌倒我會埋怨他,講故事也沒有耐心,和藹溫柔的媽媽不見了,只有每天臭著臉的媽媽,孩子吸收很多的負能量,對待其他小朋友就非常暴力。

我明白了是自己的原因,慢慢的調整了工作上的安排,壓力沒有那麼大了,有意的調整和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減少對孩子的喊叫,講故事的耐心又回來了,孩子的暴力行為慢慢也就減少了。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第五,藉助道具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不贊成媽媽憤怒也好,內疚自責也好都往自己肚子裡咽,太辛苦了,也不利於自己情緒的良性發展,看書學習、逛街買買買,找小姐妹聊天等等把自己的情緒疏解出來,媽媽的這個角色才不會成為沉甸甸的負擔。

美國德州Kelly是一位育兒博主,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三個寶寶最大的8歲,最小的1歲,還有一個3歲,即使寫過很多育兒經驗,每當看到熊孩子搞事兒的時候,Kelly依然抑制不住心裡的怒火,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模式,似乎已經刻在行為習慣裡了,只要孩子犯了錯,她已經下意識的覺得只有吼叫才能讓他們長記性,可當孩子睡著時,她也會內疚自責。

直到她發現了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東西頭繩,利用頭繩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犯錯,自己脾氣沒忍住,對孩子亂髮了脾氣,言語過激,就把本來戴在左手的頭繩,移動一根到右手,犯一次錯,轉移一根當作懲罰。

然後再陪孩子做幾件小事,比如給他們讀故事書,陪他們玩耍等等,把戴在右手的頭繩移回到左手,從起初的難以忍受,到後來終於有一天她一次脾氣都沒發。如果一天結束後,所有的五根頭繩都在最初的手腕上,就會增加她對帶娃的信心。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我們是人,都會情緒失控,與其壓抑苛責自己做一個不發火的“完美媽媽”,不如允許自己偶爾會發火,有點懶,有點任性,輕裝上陣,育兒路可能會更輕鬆。

對孩子發完火媽媽別自責了,這五點補救方法,讓帶娃越來越輕鬆!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