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十二生肖的来历是什么?

非言非语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是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据专家考证: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十二种生肖中的动物以及它们排列的顺序是不相同的, 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很多,有的说可能与古代的动物崇拜有关,是中国古代动物崇拜和干支纪年相结合的产物。也有一些民间故事传说,比如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等等,此外还有动物习性说、五行阴阳说等,众说纷纭,但每种观点又难以自圆其说。


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但是无论怎样都不可否认的是: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灵融入中国人生活,更多地被赋予诸多文化意义,成为中国人独有 的文化标记,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反映。


十二生肖同十二时辰一样,都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大智慧,暗合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有人研究称:上古人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又在十二时辰的启发下,发明了十二个生肖的排序。虽然不一定完美地解释生效的起源和排序,但是对比发现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确实有着一定的联系。请看:

子鼠


子时:夜半,是两天的临界点,地支名为子时,又称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鼠,在这时间最活跃,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子时,有孕育之意。子时睡眠,是培植元气的最好时间,孕育元气满满的新一天。


丑牛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春秋左传正义》有: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此时的天色由暗渐明,万物由昏昏进入清明。古时,农家在丑时会起身喂牛,故称“丑牛”。


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此时,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而大部分人(除了喂牛之人)最好的状态,应当是在深度睡眠之中。


寅 虎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此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太阳即将露出地平线,熬过黑暗,天蒙蒙亮,遥远的天际处早已显现一线生机,昼伏夜行的老虎蠢蠢欲动,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孟子,告子上》中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城门一打开,城市就醒来了。此时属于那些勤劳坚持,热爱生活,饱含希望的人。


卯 兔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太阳冉冉初升,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故称“卯兔”。


“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先民们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古时,农夫开始耕作,官员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点卯”。晨光初露,应于这个时辰起床,看天气寒暖穿衣。


辰 龙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也是神话中群龙行雨时,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早餐要在辰时吃,且“早宜粥,宜淡素”。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食两餐,且早饭是主餐。此时天地阳气上升,人体消化功能增强,早饭对身体来说,便如同春雨一样珍贵。


巳 蛇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临近中午,大雾散去,艳阳当空。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潜伏在草丛中。故称“巳蛇”。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云“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此时是一天中第一个黄金时刻,精气神最饱满,工作效率最高。


午 马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上古时候,午时是人们去集市交易的时间,此时动物们都休息了,只有马还在集市上为人服务。而且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日中太阳运行到天宇之中,阳气达顶点,阴气渐生。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吃过午饭,休息一会,不扰天地有利自身。


未 羊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日过中天,渐渐往西跌落。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正是放羊的好时光,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过了正午,太阳开始偏西了。日中时人们会有些困沌,此时要从困沌中醒来,慢慢调整,这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刻。经过午时的小憩,感觉清爽,做事也游刃有余。


申 猴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叫声最为清亮,故称“申猴”。


《淮南子·天文训》里曾说,“(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秦汉时期,人们只吃两餐,申时是吃第二餐的时间,故名“哺时”,一天中最为惬意之时。


酉 鸡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日落时分,天地间有种磅礴的宁静感。这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古人将“日出”和“日入”作为劳动和休息的标志。日入,人们开始收工返家,鸡于开始归巢,飞鸟也回到了丛林里的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先民留传给我们的智慧。


戌 狗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最早使用“黄昏”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是安静的时段,此时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后的惬意。


亥 猪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这是一昼夜的最后一个时辰。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人定也就是人静。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这个时候阴阳和合,是孕育新生命的好时机,应该安抚心情,好好休息。



看完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大智慧,至于什么传说,那些都弱暴了。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顺应四时,人类也是必然顺应这个规律。


《易经》曰:“生生之谓易”。一年冬去春来,太阳东升西落,世间万事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顺天时而为, 接地气而活,便把握了顺应天道的人生智慧。


云中绿荷


关于生肖起源的时间、内涵众说纷纭。有说始于夏商周,成熟于汉代;有说秦朝才是生肖的肇始。十二生肖的形象有说扎根于古人的经济生产,有说表达的是古人的精神面貌。



无论何种说法,十二生肖早已融入在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这其中蕴含的内容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

在远古时期,许多原始部落拥有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以动物居多。黄帝部落的图腾为蛇,炎帝、蚩尤为牛、女娲伏羲为龙和蛇、舜和商为鸡、西王母又虎和兔、羌为羊、犬戎为狗。以此来看,十二种的生肖动物在原始社会很多是某一个部落的图腾标识。



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具体代表的族群。从不同的图腾我们可以对古人的进行大胆的推测。古人已经拥有了领地意识,利用不同的图腾来圈画自己的领域。佛洛依德在《图腾与禁忌》中写道:在所有有图腾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发现一条定规:拥有相同图腾的人禁止通婚。那么图腾就相当于指示标的作用,禁止族内成员通婚。当然,除了我们现在定义的十二生肖作为氏族的图腾外,超出这十二个形象的动物作为图腾也是存在很多的。



这种动物标识的婚配最讲究的是时间,在随后人类的发展中,就慢慢与已经被掌握的干支纪年相结合,形成了取数十二的生肖十二属相。



据记载,十二生肖的采用“始于夏,流传于商周”。到汉时,已经被很明确的固定成俗。东汉《论衡》中,对十二生肖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和记载。



到现在,居住在四川大凉山的彝族,现在仍以十二兽记日。有的地方现在还建有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 作为民俗偶像的十二生肖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发展到民俗信仰的概念,它扎根于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历史进程。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


十二生肖就是十二属相,它是代表十二地支用来记录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按次序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与十二地支配合使用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和亥猪,称为十二属相或十二生肖。如在鼠年出生的人,他的属相就是属鼠,牛年出生的就属牛,以此类推。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说法很多,有说是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这十二种动物;有说十二生肖是源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也有说二十八星宿分布周天,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以作某一年的代称,还有如古籍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十二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倒如子位居首位为奇数,与它相配的鼠为五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四爪……等等很多传说。

虽然大家不能确定十二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心斋网易经明师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鸿于飞№.


十二生肖是用十二种动物来进行纪年的方法,与我国古代的天干地支有关,关于他的来历,有个古老的传说。据说玉皇大帝准备在人间选择12种动物作为代表,于是派神仙下界说了此事,约定在某年某时到天宫来竞选,越早到的排名越靠前,后面的就排不上号。

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猫很喜欢睡觉,但他也很想被选上,于是说好让老鼠走的时候叫他;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到时候带上自己,龙本来没有犄角,但是为了漂亮,借了鸡的也去参加了比赛。结果老鼠忘了跟猫说的话,和牛先去了,于是分别排在一、二位,龙来的比较晚,但个子大,玉皇大帝一眼看到了他,因为犄角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其他动物与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好了。

等猫醒来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过了,便立即去找老鼠算账,于是他们成了仇人。龙因为被玉帝夸了几句,到了湖边一看,自己有个犄角,真的漂亮,于是索性就住在水里,不还鸡了。鸡没了犄角很郁闷,每天早上打鸣都叫:"快还我,快还我!”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12生肖与我国古代的天干地支有关,最早见于东汉的“论衡”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东汉《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从而形成了十二生肖!

我国最早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12个地支并未与动产生对应的关系。用动物来表示地支或纪年最初为少数民族发明,经过文化融合后,为中华民族所共同接受,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用它。


墨惭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不负程意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一是神话说

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

二是图腾说

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先民对这些动物心生畏惧。 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三是古人长期观察的总结

比如子,为子时,23点到1点,这个时间夜间老鼠活动频繁,另外老鼠是前四爪,后五爪,也代表两天时间点的转折,再比如午,为午火,为中午12点,太阳高照,阳性最强,午又为午马,是动物中阳性最强,所以用午为表示

四是外部传入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不过我认为这个不太合理,中国五千年文明,应为我们古人的总结最为可靠


大易命理风水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 其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麽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动物出席群兽大会,最早到的十二头野兽将作为十二个年号 群兽大会当天,老鼠最早到,所以兽年中它排行最大,接着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猪最后一个才到,因此十二年兽中它排行最后. 谢谢悟空


东宫小白龙518


十二生肖是现今广泛流行于亚洲各国、各民族间的一种重要民俗文化事项。其中以中国汉族的十二生肖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以鼠、牛、虎、兔等动物分别与十二支对应,用于纪年,特别是标志人的生年;第二,以某年或某人所属生肖为基础,配合五行生克原理,用于推算年命、合婚择日、占卜休咎等数术活动。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源,前人多持“外来说”。唐代僧人道世《法苑珠林》引《大集经》云:“此之十二兽,并是菩萨慈悲化导,故作种种人畜等形,住持世界,令不断绝。故人道初生,当此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是故汉地十二辰兽依此而行,不异经也。”清代学者赵翼认为西汉以前尚未用甲子纪岁,十二辰配禽又首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等篇,“是后汉时其说甚行,更推之汉以前则未有言及者,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中国耳。”法国汉学家沙畹则对道世与赵翼的观点兼收并蓄,但“更倾向于认为十二生肖的真正发明者是突厥人”。郭沫若认为“此肖兽之制不限于东方,印度、巴比仑、希腊、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十二之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也”。


桐琴候月


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相沿已久,查不到经典记载,不知起于何时。但是记、史、子各类书中都有言及。朱熹在评论乾马、坤牛、巽鸡、离雉、艮狗、兑羊时也说:“这些取象都是有来历的,不是一般的假设、比喻。”

民国时期明理学家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江苏东台县,濒临大海一带,产一种最奇特的鱼,名字叫“闰鱼”。这种鱼只有闰年才能见到,并且形状不固定,根据所闰之年的地支生肖而变化。如年支是子,子年生肖是鼠,该年闰鱼就是鼠头鱼身。如此则丑年是牛头鱼身,寅年是虎头鱼身,卯年是兔头鱼身等,而且特别形象。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流年甲申,闰五月,是猴年。据说袁大师就亲眼见过这猴头鱼身的闰鱼,身长十余丈,肋骨就有一丈多长。

看来天干、地支并非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时代发明的,而是历史上逐步形成的。而且有现实的依据。

今年是丁酉年,生肖为鸡。不知道东海会不会发现鸡头鱼身的大鱼呢?

《命理探源》原文:己酉秋,晤宋午庭先生,询于贵处东台。滨海之地,物产必 饶。渠云:东海出产,以动物占多数,而尤以闰鱼为最奇异。盖寻常 之鱼,无论巨细,形状不更,每年应时而出。闰鱼则闰年不可见也, 且形状不一。按其所闰之年支生肖,而变更焉。如子年则鼠首鱼尾, 丑年则牛首鱼尾,推而至于寅年虎首,卯年兔首,无不酷肖。光绪甲申闰五月,余会亲见闰鱼之形状,猴首鱼尾,身长十余丈,肋骨几及 丈余者。但此鱼非人力所能捕获,必待海潮骤落,自毙沙滩。乙卯秋, 又与叶子实先生,纵谈及此,所见亦同,据二君之言,则海隅动物, 有若是之灵异,地支生肖,有若是之明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