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吃牛肉住牛糞房的馬賽人,蓋房就像鬧著玩,牛多才體現人生價值


記得以前看央視的《動物世界》節目,節目一開始,首先傳來趙忠祥老師充滿磁性的話音:“雨季來臨,浩瀚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野生動物大遷徙……”沒錯,這個“塞倫蓋蒂大草原”,就位於肯尼亞與坦桑尼亞兩國的交界處,具體在坦桑尼亞維多利亞湖和東非大裂谷斷裂帶之間的馬賽馬拉保護區,其總面積達到了4000平方公里之廣。

這一廣袤的草原地貌區域,屬於典型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只有明顯的乾溼兩個季節,雨季到來時,降水豐沛,植物茂密鬱鬱蔥蔥,為眾多棲息在這裡的動物提供肥美的水草;而乾季來臨時,降水稀少、草木稀疏、大草原就會呈現出一片枯黃的景象。

赤道橫跨整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氣候環境特別,赤道兩邊輪換呈現出不同的季節風貌,氣候剛好相反,生活在這裡的野生動物為了生活、為了生存,也就隨著季節的變化,在保護區的赤道南北兩邊的草原上來回遷徙轉場。


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大地上,生活著一支總人口數量接近100萬的原始古老的遊牧部落民族——馬賽人。他們的居住地並不固定,但也不像來回遷徙的野生動物一樣把家搬來搬去,他們會在相對固定的一個較大的區域裡參考牧草資源而遊牧轉場。

馬賽人通常幾百人為一個部落,上千者較少,上萬者幾乎沒有,這也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的特徵。他們身披紅色或藍色的披風,是為了防曬、防身、嚇唬野獸。馬賽人喜歡吃牛肉,平時也飲牛血和牛奶。由於居無定所,所以他們只能就地取材,建起四周環繞荊棘的茅草屋和用牛糞和泥而建的矮小房屋。聽說這樣的房子通風透氣、造價低廉。

我們看到的馬賽人,幾乎人人都是神行者,由於放牧的需要,他們非常適應快節奏的走路方式,加上腿長步子大,走起路來呼呼生風,甚至可以為了追趕牛羊,可以連續走上幾天幾夜。有趣的是,馬賽人非常喜歡蹦高高,彈跳力驚人,在放牧時有利於瞭望牲口和牧群周圍的猛獸。


馬賽人無論在家還是出門,總是會隨身帶根木棍當矛用,也是為了趕牛放羊和驅趕野獸,而且當在野外遇到獅子時,這根棍子真的可以發揮極大作用;他們敬畏草原和野生動物,雖然這裡到處都是野生動物,但馬賽人很少獵殺野生動物,只悠閒地放牧自家牛羊,因此也會跟隨季節的變化而在草木最好的轉場。

一走進馬賽人的村子,就聞到了濃重的牛糞味兒。在馬賽人的部落觀念中,一戶馬賽人擁有牛隻數量的多少,決定著他家的財富程度,以及他在部落中的威望。換句話說——他家如果牛群在全村最大,也就是說他們家在村莊裡是最富裕的家庭,他家的主人就是全村最有能力者,他是走上人生巔峰者!

馬賽人特有的歡迎儀式,圍著我們繞圈來來回回跑了好幾圈,還不停地邊吶喊邊跳高舞。這是針對遊客來訪的一種固定儀式,但平時在部落裡有活動時,也會進行類似的儀式。

一些馬賽女人也排成了隊,跳著悠閒簡單的舞蹈,唱著我們聽不懂的歌,像模像樣地歡迎我們這些遊客的到來!

馬賽人的茅草屋和用牛糞和泥造的房子的門都建得非常狹小,看上去就像小朋友玩過家家遊戲時隨意用泥巴糊出的房子,感覺就像鬧著玩。據導遊說,人們在進入這種小屋後,急轉才能進入到室內,這是為了防止野獸闖入。說實話,陰暗狹小,味道刺鼻的馬賽人小屋,我們真的不敢進去,只聽導遊介紹就好。

牛,不僅是馬賽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而且還是他們必不可少生活生產資料,吃牛肉,穿牛皮,飲牛血,喝牛奶,用牛糞蓋房……甚至用牛糞來生火做飯:一位馬賽人正在給我們演示如何用幹牛糞取火。


在一些比較開化的馬賽人部落裡,他們總能接待一些來訪的遊客團體,每當有遊客來參觀時,馬賽人會把平時製作的手工紀念品擺出來出售給遊客,以補貼家用。此文章參與#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 此文章參與#你好,雨水#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