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心理學專家:從超限效應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

文︱範青

心理學專家:從超限效應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

經常會有家長控訴孩子,“你說這孩子都多大了,還這麼心裡沒數,做什麼事情都要七催八請的,甚至於我不發火他都不行動,還怪我們嘮叨,說我們脾氣不好,這樣的孩子,我們怎麼能有好脾氣?!”

孩子們的反饋卻是這樣的:“本來爸爸媽媽提醒的時候我就準備去做了,沒想到他們嘚啵嘚啵說起來沒完,一遍一遍的重複,催促,甚至於還把好久之前的事情拿出來當我做不好事情的證據反覆說,煩死了,他們越叨叨,我越不去做,氣死他們!”

還有的媽媽控訴孩子沒有良心:“你說我每天早起晚睡的照顧他的生活和學習,反而嫌我煩,嫌棄我管的多,嫌棄我都是廢話,我越說他越跟我對著幹,反而他爸爸一句話甩過來,他該幹嘛就幹嘛去了,這是什麼道理啊?”

心理學專家:從超限效應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學專家:從超限效應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

那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超限”發生,有效緩解孩子逆反呢?

首先,批評孩子次數不能多,要適可而止

尤其是同一件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了就好,不要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超過三遍,孩子孩子內心的歉疚感就會消失,甚至出現委屈和憤怒,因為孩子覺得反覆的批評就不是隻是提醒他做錯事了,而是家長在宣洩情緒,已經偏離了教育的目的。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情緒反應越強烈,進而出現逆反。

其次,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總翻舊賬,也不要過度概括

孩子這次遲到, 家長不能說孩子做什麼都拖拖拉拉,不能因為一次遲到就說孩子學習態度有問題。一下子過多的負面信息和批評,會讓孩子感覺委屈,感覺家長言過其實,反而會有這樣的想法“反正在你們眼裡我就不是個好人了,那我還這麼辛苦的做事情幹嘛?”所以,家長批評孩子,把當前的問題說清楚,簡單明瞭的就事論事就好。如果能做到批評的同時能看到孩子的行為裡值得肯定的地方,及時給予表揚,效果會更佳。

心理學專家:從超限效應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

最後,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在問題中學會為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晚上不暗示睡覺,起晚了上學遲到了老師會批評,因為遲到而落下的功課要自己找時間補課。孩子總是在錯誤中進步,家長不可能幫孩子避開所有的問題,所以,給到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自我管理,自我調整,慢慢進步。而這樣的進步,是孩子能力的一大提升,看似慢,實則是為將來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樣不斷的實踐,孩子出現問題,家長給到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孩子自然會聽從,又何來的逆反呢?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羅秋蘭本體能量學導師團成員

青少年高效學習導師

兒童心理評估師

兒童行為矯正師

NLP訓導師

專業從事臨床心理諮詢工作十餘年

累計諮詢時間過萬小時

成功個案千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